09.09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潰敗?不是指揮無方,而是自己“自作多情”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海戰,相信在現在中國人的心裡,仍然是一種痛。大部分人認為清軍輸在清軍訓練鬆弛、指揮無方上。其實我覺得清軍的全線潰敗,最大的責任是輸在“自作多情”上。因為畢竟北洋水師有著號稱亞洲第一的鐵甲戰艦,如果沒有清政府的“自作多情”,一開始就精心備戰的話,絕對不至於輸得如此徹底。

那為什麼清軍會輸的如此徹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清政府在等“友邦”斡旋調停,結果空讓日本奪得了戰略先機,他們不是竭盡全力的積極備戰,而是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拉攏“友邦”,然後“自作多情”地以為他們一定會出手相助上。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潰敗?不是指揮無方,而是自己“自作多情”

首先,清政府把希望寄託在當時第一軍事強國英國身上。當時主保和局的李鴻章與英國駐華公使歐格納在天津會談,請求英國出面勸阻日本進兵朝鮮,以防止日本以朝鮮為跳板入侵大清。當日即得到回電,稱日本的目的是朝鮮,肯定不會入侵中國。從當時的情形看,李鴻章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對英國勸阻日本出兵朝鮮信心滿滿,而且能讓當時的老大英國勸阻日本,不管裡子面子都有了。

其次,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主和派還想依仗俄國制約日本,平息朝鮮局勢,是日本放棄對華戰爭。當時俄國駐中國公使喀西尼與李鴻章私交不錯,而且俄日本來在中國就有利益衝突,在得到李鴻章的求助後,當天就發電文給本國表達了清政府的訴求。俄國人很給面子,當即同意出兵干涉,而且說日本如果不撤,就會狠狠地揍他。李鴻章聽完樂得嘴都合不攏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潰敗?不是指揮無方,而是自己“自作多情”

第三,清政府還要請法國干預中日矛盾。清政府指示駐法使臣龔照瑗懇請法國干預日本進兵朝鮮,法國為了更多的在華利益,也應允會做些努力。

第四,李鴻章還要求清政府駐德國使臣許景澄,讓他想法說服德國外務部,以保障德國在華利益為由,讓德國出面勸阻日本。德國人處於自身利益考慮,也同意了許景澄的要求。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潰敗?不是指揮無方,而是自己“自作多情”

此外,美國在沒有得到清政府請求的情況下,主動要求幫助調停。當時美國的駐華代辦主動詢問李鴻章是否需要請求美國外務部出面給日本施加壓力,病急不厭醫多,李鴻章當然答應。而且在會見清政府駐美國使臣楊儒時,美國外務卿說他們在清政府提出要求之前已經給日本發電,要求他們退兵。

有了當時的五大強國對日本調停施壓的應允,清朝統治者似乎吃了定心丸。然而,列強哪裡會關注什麼友情,他們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在華利益,在日本保證了他們在華利益後,他們各懷心事,集體放了清政府的鴿子。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甲午海戰以清朝慘敗,留下百年恥辱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