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呂小布與大都督


金星號稱地球的姊妹星,但實際上金星上的環境非常惡劣,不是目前人類所能到達的,而火星的情況就好太多了。金星和地球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而且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只是每天早晚我們才能看的到。

金星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質量也差不多,距離太陽的距離也差不多,可以說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而金星上也有大氣層,只不過金星上面的大氣層非常濃密,而且以二氧化碳為主,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非常明顯,所以金星上的溫度就非常高,大氣壓強也很大,金星表面的溫度高達近500度,而也沒有液態水的存在,自然也就更沒有我們所認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根據探測的情況,金星的大氣中還有一層幾十公里厚的濃硫酸雲,所以當金星探測器一旦進入大氣層厚,一會就被腐蝕而失效,難以持續工作,但即便如此,人類目前累計往金星發射了30多個探測器,最近的是日本發射的拂曉號金星探測器。

相反,火星的情況就好太多了,也是類地行星,根據目前的瞭解,火星上面是沙漠戈壁,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沙塵暴發生,而且最近證實,火星上發現了液態地下水湖。對於火星探測不利於的是,火星離地球更遙遠一些,一般情況是到火星比到金星要多花一倍的時間。


震長


科學家更熱衷於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這並非由距離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多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金星。在太陽系中,金星的大小、質量、體積以及到太陽的距離,都是與地球最接近的,因此被譽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兩者的環境卻存在天然之別。

金星擁有極為濃厚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2倍,壓力與地球1千米深海處相當。更為恐怖的是,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創造出太陽系最強大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溫度高達四百多攝氏度。也就是說,金星就像一個超級無敵高壓鍋。

再者,金星表面火山眾多,數量是地球的好幾倍。對人類而言,這裡就是一座地獄。

反觀火星,雖然火星體型較小,且離得更遠,但卻有著大量無可比擬的優勢。

大量探測數據顯示,火星曾經可能是一個溫潤怡人的星球,甚至可能存在生命。就算是現在,這顆紅色星球還保存著微弱的大氣層,地質活動也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在火星極地和地表之下儲存著大量水冰。

從整體來看,火星具備很大潛力供人類太空移民,甚至可能慢慢地被地球化,成為人類第二家園。

顯然,火星比金星更有吸引力。


三體迷


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主要的原因還是金星的環境太惡劣,相比之下,去火星的難度要小很多。

先來看一下火星,它是地球的行星鄰居之一,是太陽系內由裡向外的第四顆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里,直徑6794公里,是地球直徑的一半多一點,質量約是地球的11%,表面重力是地球的40%。火星自轉週期為24小時37分,與地球相當;公轉週期687天,約為地球的2倍。

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空氣密度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為主、氮、氬為主,還有少量的氧氣和水蒸氣。火星表面地形和地球一樣也非常複雜,分佈著高原、平原、山谷和眾多火山遺蹟,表面覆蓋著含鐵氧化物的大沙漠,還有褐色的礫石和凝固的熔岩,從星圖上能夠看出火星呈現暗紅色。



對比之下再看看金星。金星是地球的另外一個鄰居,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地平均距離為4150萬平方公里,在地球夜晚上看金星,其亮度僅次於月亮,古人將其命名為“啟明星”。金星從形態上看與地球非常相似,比如金星的半徑6050公里,是地球的95%;質量是地球的82%,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自轉週期為243天,比公轉週期225天還要長。


金星表面環境的惡劣程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溫度高。金星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其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7%,溫室效應非常顯著,地表對太陽輻射的熱量積累效率很高,最高溫度能夠達到485度,最低溫也在450度以上。

二是大氣壓力很大。這個也是由金星濃密的大氣層所致,據測算,金星地表的大氣壓約為地球標準氣壓的90多倍。

三是大氣環境呈強酸性。金星的大氣層中,除二氧化碳以外,還含有硫氧化物氣體,在高溫高壓下,與少量的氧氣、水蒸氣等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因此金星上經常下酸雨,有時會出現長時間的閃電。

四是基本沒有磁場。由於金星自轉速度非常慢,是太陽系8大行星中唯一基本沒有磁場的行星。沒有了磁場的保護,從太陽發出的大量高能粒子會直接進入金星大氣層,假如有探測器降落表面,也會直接受到強大的宇宙輻射侵蝕。

正因為以上4個方面的原因,使得金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間煉獄”。在美蘇爭霸時期,前蘇聯曾先後14次向金星發射了探測器,前13次均失敗,最後一次也僅堅持了幾分鐘就報廢了。

相比之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並著陸的困難就小了很多,索傑納火星車、火星漫遊者、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去年的洞察號都順利在火星著陸開展探測研究。NASA計劃明年發射火星漫遊車;我國首次的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也將於 2020 年實施,通過發射探測器,實現火星環繞監測和著陸巡視,對火星開展綜合性勘察。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說科學家(應該指的是行星探測器)總去火星不去金星?這應該指的是近幾十年來的情況,其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最早開始行星探測的時候,金星火星探測都很熱門,甚至最早的行星探測器去的是金星而不是火星!後來為什麼情況變了呢?讓我們細細道來。

金星不但是離我們最近的星,個頭也和地球最像,金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95%左右,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82%左右。金星是肉眼可見的最明亮的星星,從歷史文化上講,火星算什麼?金星才是和我們最親密的星星呢——想想《西遊記》裡的太白金星,你就知道了。


在太空探測器探測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學家認為金星的化學和物理狀況和地球類似,在金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還大。

早在1761年,在觀測金星凌日現象時,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推測金星有關濃厚的大氣層。有人因此想象,濃密的大氣層可以反射掉大量陽光,從而使金星表面不至於因為比地球離太陽更近而過於炎熱。

著名美國科幻作家佈雷德伯裡在1950年發表的科幻小說《不停息的雨》中,設想了金星上存在叢林和幾乎永不停息的雨。 阿西莫夫在 1954 年發表的《幸運之星與金星的海》,設想了覆蓋整個金星的海,以及豐富的水生動植物。

事實上,進入太空時代以來,人們對行星最早的探測,目標不是火星,而是金星。

從1961年起,美國與蘇聯開始競相往金星發射行星探測器。

蘇聯人先行一步。1961年2月12日,蘇聯發射了第一個金星探測器——“金星1號”。但在飛往金星的中途,無線電通信中斷了,雖然它在距金星10萬公里的地方掠過,但卻沒有辦法得到它的探測結果。

1962年8月27日,美國發射的“水手2號”探測器,是第一個成功探測金星的探測器。它於同年12月14日從距金星3500公里處飛過時,首次測量了金星大氣溫度,拍攝到了金星的照片。探測的結果令人失望——除了直接證實了金星的確存在濃厚的大氣層外,還表明金星表面有極高的溫度,這讓金星“宜居”的幻想破滅了。

"水手二號"

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的“金星4號”,進入金星大氣層並投下了著陸艙。雖然著陸艙外表包著一層很厚的耐高溫殼體,但由於金星大氣的壓力和溫度比預想的高得多,所以著陸艙降落到金星表面時還是損壞了,未能發回金星上探測到的情況。

“金星4號”著陸想象圖

蘇聯人沒有氣餒。1970年8月17日發射成功的“金星7號”,於同年12月15日實現在金星軟著陸,著陸艙測得金星表面的溫度為攝氏447度!氣壓為90個大氣壓!這是金星探測的一個重大成就。實測結果表明,金星厚厚的大氣壓,雖然也反射了太陽光,但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強烈溫室效應,讓金星成了一個溫度極高的大燜鍋。

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美國先後發射成功“先驅者-金星1號”和“先驅者-2號"兩個金星探測器。探測結果發現,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見雲層由硫酸霧組成。因此,金星上降雨時,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對金星的太空探測是十分活躍的,一點也不次於火星。但探測的結果令人們大失所望,金星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甚至說是煉獄也一點不誇張。因此,人們更多的探測熱情就轉移到火星那裡去了。

當然,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人們對金星的探測沒有停止也不會停止。1989年,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一個名叫“麥哲倫號”的金星探測器攜帶升空,後來它順利進入金星軌道。 2005年,歐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車”探測器搭乘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升空,飛向金星。這是歐航局第一次對金星探秘。2015年12月,日本“曉”號金星探測器也成功進入了金星軌道。這些探測都給人們發回了大量金星探測數據,使人類對金星的認識更加深入。不過,相對來說環境對人類更友好的星星,那還是火星吧,金星你太火爆,還是敬而遠之吧。

“麥哲倫號”

洪良


金星雖然近在家們,但是無奈它的脾氣實在太“暴躁”,是個“辣妹子”,人們想上去上不去。



由於金星大氣98%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且距離太陽比地球都近,所以它表面溫度可以達到500℃。人類上去基本上是被燒烤的命運,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烤熟了。另外,金星上還有巨大腐蝕性酸雨,上去就是被腐爛的命運。當然,金星還有巨大的壓力(90個大氣壓),直接就把人壓到地上起不來了。所以探測器登陸金星都困難,別再說載人登上去了。即本上登陸金星就是送死。



火星就不一樣了,沒有巨大的大氣壓,也沒有高溫,更沒有酸雨。所以人類登陸火星,除了距離遠點外其它的幾基本上就像登陸月球一樣簡單。而且科學家近期還發現了火星上有液態湖,地下冰等水資源。這些水的發現,會給人類以後殖民火星,建立火星基地一個良好的物質支持!



另外,金星距離太陽距離比地球還近,等未來太陽變成紅巨星,直接就把金星給“吃了”。所以說,以後火星作為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更合適。


科學探秘頻道


從體積和質量來看,金星要比火星更像地球,而且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還要近,可是我們卻一直在探索火星,似乎對金星不太感冒!

火星有什麼特殊呢?

隨著科學家對火星的不斷研究,根據探測器對火星的探測,在火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痕跡,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們高興不已,並且對火星有了更多的認知。

不過最讓科學家們最驚訝不已的是,火星上面的水在零下68度的環境裡竟然不結冰,那隻能說明水裡面的鹽分是非常高的,正是有了這些鹽分的存在,所以水才能夠在零下68度的環境裡不結冰。

隨著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發現這個不結冰的液態湖泊並不在火星表面,而是一個地下湖泊,這說明了火星也許會是第二個“地球”。

按理說金星的質量和地球差不多,而且金星還有著比地球上還要好的光照條件,那金星應該更具有探索價值的。

但是為什麼人類都把精力都放在火星上呢?

人類之所以不登陸金星,肯定還是因為金星沒有火星更具有探索意義。

我們也並不是沒有探索過金星,只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而已,前蘇聯曾經就向金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但是其中工作最久的一個大約堅持了2個小時,然後就失去聯繫了,反觀火星,我們已經發射了多個成功的探測器。

下來我們再來說下金星上的環境,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470攝氏度,在這樣高的溫度下,所有的設備。

包括所有的無線電設備怎麼可能工作呢?

金屬在較高的溫度下會軟化,從而導致變形,這樣的話,探測器就無法正常運行。

其次金星表面上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密度非常高,壓強非常大,如此高的氣壓下探測器都難以存活,更不用說適合我們人類生活了,並且金星的大氣含有劇毒,其中是由硫酸構成的厚數千米的雲層,基本落下的雨水都是強酸雨,如此惡劣的環境都是科學家們無法克服的問題。

而火星雖然體積小,空氣比較稀薄,溫度也比較寒冷,但是近幾年科學家們不斷的深入探究發現了水的痕跡,這都說明了火星比金星更具探測意義。


星球上的科學


在人類還不能發射探測器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而且其質量與地球類似。而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但是對火星和金星的表面環境,地質地貌等情況一點也不瞭解。

金星

金星探測器

通過望遠鏡觀測的金星從結構上看,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有時也稱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而通過望遠鏡觀測火星後,推算火星在遠古時候應該和地球環境差不多。科學家們認為金星和火星上應該有生命存在。

直到1957年10月,前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後,人類就開始考慮去探索外太空。而火星運行軌道有時候會比金星離地球更近一些,基本上是不分主次,同時對這兩個行星進行探索。

1960年10月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號,但是未能到達火星軌道就摧毀了。1961年2月試驗發射了“金星1號”,併成功飛往金星。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前蘇聯和美國不斷對火星和金星發射探測器,由於航天技術不成熟,雖然大部分任務都失敗,但是還是有很多收穫。隨著1970年12月前蘇聯的“金星”7號登陸金星和美國於1976年7月登陸火星的“海盜”1號的陸續成功,逐漸撩開了金星和火星神秘的面紗。

金星濃厚的大氣中,二氧化碳佔97%以上。金星表面平均溫度高達470℃,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2倍。時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蝕性的酸雨,並經常出現持續的閃電和雷暴。屬於一個自然條件非常殘酷的行星。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條件,不要說人類登陸探索,就是能夠登陸金星的探測器也不能長時間工作。

而火星的情況就比金星溫和的多了,雖然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但是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溫度從夏日白天的將近27度到冬季的負133度,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而且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這對人類探索火星有很大幫助。

火星


火星車

因此在以後的探索中,重點偏移到探索火星上。這樣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還可以及早建立火星基地進行研究。而金星不是放棄探索,只是根據情況進行飛越探索和軌道探索,隨後主要進行無人登陸探索。

火星基地設想圖

金星探測器設想圖


hnyfkj


先說為什麼不總是去金星。

很簡單,因為金星的環境太惡劣了,難度很大,探索的性價比相對比較低。

其實和火星相比,金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更像地球(半徑是地球的95%,質量也有地球的82%)。但是如果說到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合適的大氣溫度和壓力,那金星和地球差了十萬八千里。

金星的溫度很高,表面平均溫度超過450℃!而地球呢,平均也就15℃左右吧。

另外呢,金星大氣97%以上是二氧化碳,沒有氧氣。而且因為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所以還經常時不時的來一場硫酸雨。

並且金星的大氣壓也太高了,足足是地球的90倍,想象一下人身處一千米深海的感覺吧。。。

如果是抱著尋找適合人類居住開發的星球,或者尋找地外生命,那金星基本上不用考慮了。

別說是人類登陸,就是探測器上去,也需要克服高溫呀、硫酸雨腐蝕等等問題呀,難得很。

再來說為什麼科學家這麼愛火星。

其實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10,半徑才地球一半,是個小個頭。但是火星的整體條件是比較溫和的,也和地球有那麼一些相似之處。

比如火星的自轉週期和地球很接近,這就意味著火星的一天和地球的一天差不多長。

而且現在科學家已經在火星發現了地下液態水湖。

不過因為火星大氣層稀薄,溫室效應有限,對於地表的保溫能力有限,所以火星的溫度比地球還是低不少的,平均溫度-55℃。雖然整體寒冷,但是火星夏天也能出現近30℃的氣溫,比熱到冒火的金星好多了。

所以雖然火星離地球遠一點,但是因為環境相對溫和,而且可能適合生命存在,科學家自然是喜歡探索火星啦。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這就不得不說說人類探索太空的的目的,現階段人類對外太空進行積極探索目的之一:就是尋找新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科學家總是去火星而不是金星?世界各國的捨近求遠,總是聚焦在火星而不是金星呢?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看一下金星:

1.火星沒有磁場

圖為金星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其質量與地球類似,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里,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這點他要強於火星,但是金星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對於現階段地球上的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都是致命的,因為金星沒有磁場就意味著人類就會直接面對宇宙中的大部分射線,而這部分射線會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傷害,是人類無法生存。

2.火星表面高溫高壓

金星上的自然環境多變
在人類對火星的探測當中得知,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最多佔97%以上,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這樣的環境中,時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蝕性的酸雨。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大規模地進行著,使金星表面溫度高達500℃,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面極限溫度可高達500℃。這種高溫高壓環境人類是無法生存在上面的。

反觀火星:

3.火星的自然條件極為接近地球

火星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以半徑、質量、表面重力來說,火星約介於地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跟金星一樣屬於類地行星,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相近公轉一週則花兩倍時間。

雖然在火星兩極的冬季極夜,溫度低至-143 ℃,但是在赤道的夏季白天,溫度最高可達35 ℃;到了晚上,溫度會降至-73 ℃。這個跨度雖然比地球大的多,但是這比進行動輒就是400度的氣溫要好許多。

據人類探測器傳回的數據顯示,火星的北極附近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最為重要的物質,在火星上探測到有水的進一步增強了人類對火星的探測興趣。

4.火星有磁場

我們都知道,地球有磁場我們人類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這是可能有人問磁場有什麼作用?每當太陽內部活動劇烈,發生大爆炸時,太陽表面黒子群的數量增多,太陽噴發大量高能量帶電粒子,這些粒子形成的“太陽風”接近地球時,將使地磁場的分佈發生改變,同時地磁場也迫使大部分帶電粒子改變運動方向,不使它們到達地表,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能量帶電粒子的傷害。


假如沒有磁場的存在,會是大量的太陽射線直接照射地球,包括人類在內的絕大多數生物就會滅亡,要知道即是經過地球磁場的干擾,太陽的一部分帶電粒子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將使電離層發生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中斷。我們在電視上上看到的極光現象就是有太陽的活動引起的。

恰巧的是,人類在火星上也發現磁場的存在,火星的磁場雖然強度大約地球磁場的10%~15%,但是就是這微弱的磁場,是火星上絕大多數區域避免了被太陽風暴直接侵襲,讓火星免於宇宙射線的干擾,為生命的生存提供了最基礎的環境。

總結:就環境而言,火星更適合人類生存,人類生存的最基礎的自然條件火星大都具備,反觀金星與地球自然條件截然相反,雖然距離地球較近,但是這還不是最為人類生存的必須條件,因此這就造成了人類更加傾向勘探火星而不是金星。


自然之樹


首先糾正你的錯誤說法,人類現在沒有能力去火星,因此不是科學家去火星,而是探測器去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為地球的43%,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另外,火星為沙漠行星,到處都是細膩的沙礫,顯得非常潔淨,這也必然為超生類所喜愛......。可以看出,在太陽系的類地行星中,唯有火星的環境條件與地球比較接近,這非常有利於超生類的心理適應,而橘紅色的外表也曾被作為其前身的地球人視為美好吉祥象徵。

火星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樣,除了重力較小使山能長的很高之外,缺乏明顯的板塊運動,使火山分佈是以熱點為主,不像地球有火環的構造。火星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還要小很多。火星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這有利於超生類的安全。

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更為複雜多樣。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山地形穿插其中,眾多峽谷亦分佈各地,南北極則有以乾冰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佈整個星球。火星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複雜而相對安全的地質環境,必然有利於豐富超生類的文化、研發、建設、生活等各項活動。

火星資源非常豐富。火星土壤的主要元素是氧,其含量約佔50%,硅為15~30%,鐵為15~16%,鋁為2~7%,鈣為3~8%。礦產資源有鉀、磷、硫、氯、鉭、鉻、鎂、鈷、鎳、銅等、硫、鉀、銣、鍶、釔及鋯的含量等.此外還有許多未探明的元素。根據礦物成分的計算,火星土壤是80%的富鐵粘土,約10%的硫酸鎂,約5%的碳酸鹽及約5%的氧化鐵組成的混合物。

火星是人類全面進軍宇宙的基地,他們將來可以以此為跳板,全面奔赴宇宙各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