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写了一万七千字,朱元璋彻底被激怒了!

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写了一万七千字,朱元璋彻底被激怒了!

奏折是古代大臣,向皇帝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途径,有好建议,得写奏折;表忠心,得写奏折;攻击政敌,也得写奏折;

有的人因为写奏折出名了,比如海瑞一道《治安疏》,名动天下。有的人因为奏折种祸,清朝名将年羹尧因请安折中的“朝乾夕惕”的错别字,引起雍正不满,失去宠幸。

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写了一万七千字,朱元璋彻底被激怒了!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因为一道奏折,挨了朱元璋一顿暴揍受了罚,之后又获得了不菲的赏赐领了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明朝开国初期,有一位名叫茹太素的大臣,“茹”有吃的意思,茹太素,吃的太素,从名字来看起来应该不算刺头(开玩笑~)。茹太素当时担任刑部侍郎,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好同志。主要表现就是经常向皇帝朱元璋上奏折,提建议。

按理说,对于这样工作积极性高的手下,朱元璋应该高兴才是,可是这个茹太素却让朱元璋非常苦恼。因为茹太素写奏折非常讲究文法,用字也是艰深晦涩,最主要的是每次奏折都非常长,不写个七八千字都不痛快。

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写了一万七千字,朱元璋彻底被激怒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为挺好学的的帝王,但毕竟不是做学问的人,你每次都让他看这些拗口难识的文章,想想也不会好受。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忍不住了,茹太素来了一个大招,写了份一万七千字的奏折。

茹太素不仅写,还当朝念给朱元璋听,朱元璋是越听越火,越听越怒,终于在茹太素念了一万六千五百字的时候,命人将茹太素拉出去打板子。朱元璋说:

“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简单点说,就是废话太多,我烦死了。朱元璋一边发着牢骚,一边拿着茹太素的奏折给大臣们看,皇帝正在气头上,大臣们多为附和,不过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却站了出来全解朱元璋,不要计较,避免堵塞言路。

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写了一万七千字,朱元璋彻底被激怒了!

冷静下来的朱元璋,耐着性子读完了茹太素奏折的最后五百字,才发现奏折的精华,这最后五百字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朱元璋也气乐了,本来五百字就能说明白的事,非搞成一万七千字的天书,揍你茹太素也不算冤枉,不过奏折总算很有价值,也该赏赐,之后茹太素升为刑部主事。

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写了一万七千字,朱元璋彻底被激怒了!

当时明朝建国不久,正是百废待兴,诸事繁杂的时候,朱元璋没有耐心,是可以理解的,他能忍受茹太素那么久也算不易。虽然后来闹出“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的惨剧,那也是后话。

单说奏折这件事,本来五百字就能说明白的事,茹太素做的有些夸张。奏折本是公文,不是文学,重点在于言之有物,观点要精,助推实务,简单高效。茹太素的一万七千字,不免有虚文浮夸之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将精力用在做事上,心思花在实务上,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省油的灯】闲看风云,扯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