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小米组织架构大变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小米组织架构大变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小米上市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

1、新设集团组织部和集团参谋部,王川、刘德、洪峰和尚进等核心高管的工作,都将发生变化。

2、原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四个业务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各业务部的总经理直接汇报给CEO。

“以上任命,即日生效。”

印象中,这是小米成立8年来,*大规模得人事变动了,上市时,小米都没有在组织架构上,动如此狠的刀。

小米要干什么?

雷军的内部信,小米这一动作,主要释放出3大重要信息。

1、组织系统升级为2.0,强化集团效率

小米团队1.0模式时期,是铁人三项,几大合伙人带团队开疆拓土。

如今小米成立8年时间,市值即将冲击万亿,人员要往几万人发展。没有老兵,没有传承。

几大合伙人回到集团层面,全面升级组织架构,强化集团效率。

2、如何激发万亿级的组织活力

小米市值未来要成为营收万亿的公司,而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更多的人才,未来要往十万级员工方向发展。

如何激发万亿级的组织活力?

亚马逊解决这个问题,是靠凶猛的start up创业组织,把公司分成n个创业小团队。小米也一直擅长用创业思维进行内部的组织裂变。

而组织部+参谋部是两大机制保证。

集团组织部将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等,以及各个部门的组织建设和编制审批,由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任部长。集团参谋部将协助CEO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并督导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执行,由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任参谋长。

3、要让年轻人呼唤炮火

“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

将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四个业务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雷军宣布了如下任命:组建电视部,李肖爽为总经理;组建生态链部,屈恒为总经理,赵彩霞为副总经理;组建笔记本电脑部,马强为总经理,刘新宇为副总经理;组建智能硬件部,唐沐为总经理;组建Iot平台部,范典为总经理,陈波、赵欣然为副总经理;组建有品电商部,高自光为总经理;组建互联网一部,李伟星为总经理;组建互联网二部,仇睿恒为总经理;组建互联网三部,于锴为总经理;组建互联网四部,白鹏为总经理。各业务部总经理直接汇报给雷军。

此次调整,本次任命的十多位总经理中,80后占大多数。

小米的想法不言而喻,正如任正非而言,要让听得见的人,冲在炮火第一线。

唯有这样,小米才能朝着万亿市值,依然凶猛的冲过去!

关于小米的组织架构,梁宁的观点

梁宁在上周的合鲸夜习班分享了不少内容,其中有一个观点,在梁宁看来,一个优秀的组织,有三个支点,如下图:

小米组织架构大变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KPI、系统正义、员工安全感

01

小米组织架构大变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KPI很好理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KPI的设定。

KPI是目标导向的,结果导向的。

在读传播学的时候,修过一门“组织传播学”的课,KPI基本类似于泰勒的科学管理。

深入到KPI的本质后,你就会发现,KPI其实是push式,被动态的。

员工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害怕被炒鱿鱼或者希望升职加薪——被KPI推动,去完成工作。

KPI这种偏向于科学管理模型的指标设定,非常适合于流水线工厂,但对于需要创新创造的企业而言,KPI不是不要,而是远远不够。

02

小米组织架构大变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系统正义,也就是在组织内部,从上到下,信奉一些理念。

当在争论时,符合这种理念的看法,容易胜出。

是,你可能会说,企业价值观嘛。

梁宁也用了价值观三个字。

但我不太喜欢这个词。这个词过于大而化之。而且,你很难说,人的价值观和商业组织的价值观,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更倾向于把这种东西理解为一种组织的追求,英文里有个词,叫mission。也可以理解为组织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上的偏好,你可以理解为路径。

比如说,腾讯内部有一个著名的词,叫“用户体验”。

在任何一种争论中,祭起用户体验这四个字,有很大的赢面(因为很正义^_^)。争议越大——比如一直吵到马化腾那里,或者吵的全公司乃至全天下皆知——站在用户体验这一方的,赢面越大。

系统正义需要员工认同。无法认同的人,会被清洗出组织。

所以马云会说,再优秀业绩再好的员工,价值观不match,就不适合待在阿里。

为什么要强调系统正义这件事?

当你充分认同组织的系统正义后,你会主动做事。

比如说,一个产品某一个细节,不是太照顾用户体验,如果组织以用户体验为重,你会“主动”地进行优化。这和KPI没什么关系。

组织越大,越需要系统正义。因为大型组织的领袖级高层不太会注意到那么细节的地方,于是很难有KPI传导下来。

即便完全从功利角度出发,一个小员工对一个小细节的修补,因为符合系统正义,存在这种可能会被高层注意到,就算没有得到提拔,留下一个“是我们的人”这样的印象,都是好的结果。

如果说KPI聚焦于“事”,系统正义则聚焦于“人”——人的内心。

所以说,优秀的组织都有宗教感,这话大体是不错的。

系统正义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不完全等于企业文化。

因为光有KPI和系统正义,依然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小团队思维,创新难以为继。

KPI是目标导向的,系统正义是路径依赖的。只有这两个支点,企业也很难算得上一个优秀的企业。

03

小米组织架构大变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梁宁提供了第三个支点:员工安全感。

有个段子能为这说法做个注解。

据说张小龙因微信大火后,被提拔为腾讯的SVP,照例要参加深圳的总裁办会议。但张小龙不愿意从广州跑到深圳,明言不想参加。马化腾一急,说那我每次都派个车去接你。

这个段子其实说明了一件事:张小龙的安全感超级强。

安全感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足够自信,认为自己能力一流。一个是老板包容,允许员工做点小出格的事。

安全感缺乏的员工,可能会尽力去完成KPI,也会在系统正义的认同下主动做事。但他们不会逾矩,而是在组织既定的轨道上行动。

但安全感强的员工,则会展示出刺头的一面。而组织内部创新,通常由安全感强的员工发起。因为ta不怕犯错。

一个组织,安全感最强的是创始人。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ta并不担心会被踢出局,所以敢于带头做一些可能会失败的创新。而大部分职业经理人本身的安全感不会那么强。恐惧降职减薪甚至失业,是极为正常的心态。

为员工打造安全感——或者说,允许犯错,是一个优秀组织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具备的因子。

这也和人心有关。

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梁宁想出来的三个支点,雷军是知道的。我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比起业务来,雷军已更重视人心。因为到底业务是人做出来的。

组织部的任务,除了盯着团队长们的KPI之外,恐怕会更看重他们是否具备认同系统正义以主动做事,同时,为他们打造足够的安全感以刺激创新。

对于小米而言,手机制造与售卖,已属于成熟业务,它不再是推动小米高速增长的助推器。小米需要第二根成长曲线,而这条曲线的漂亮与否,其实很难用KPI去驱动了。

最核心的,是人心。


i人事,重新定义HR工作方式!打通HR核心模块,智慧数据解读。高效、易用、合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