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小米組織架構大變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小米組織架構大變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小米上市以來的第一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

1、新設集團組織部和集團參謀部,王川、劉德、洪峰和尚進等核心高管的工作,都將發生變化。

2、原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各業務部的總經理直接彙報給CEO。

“以上任命,即日生效。”

印象中,這是小米成立8年來,*大規模得人事變動了,上市時,小米都沒有在組織架構上,動如此狠的刀。

小米要幹什麼?

雷軍的內部信,小米這一動作,主要釋放出3大重要信息。

1、組織系統升級為2.0,強化集團效率

小米團隊1.0模式時期,是鐵人三項,幾大合夥人帶團隊開疆拓土。

如今小米成立8年時間,市值即將衝擊萬億,人員要往幾萬人發展。沒有老兵,沒有傳承。

幾大合夥人回到集團層面,全面升級組織架構,強化集團效率。

2、如何激發萬億級的組織活力

小米市值未來要成為營收萬億的公司,而達成這一目標,必須依靠更多的人才,未來要往十萬級員工方向發展。

如何激發萬億級的組織活力?

亞馬遜解決這個問題,是靠兇猛的start up創業組織,把公司分成n個創業小團隊。小米也一直擅長用創業思維進行內部的組織裂變。

而組織部+參謀部是兩大機制保證。

集團組織部將負責中高層管理幹部的聘用、升遷、培訓和考核激勵等,以及各個部門的組織建設和編制審批,由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劉德任部長。集團參謀部將協助CEO制定集團的發展戰略,並督導各個業務部門的戰略執行,由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川任參謀長。

3、要讓年輕人呼喚炮火

“沒有老兵,沒有傳承。沒有新軍,沒有未來。”

將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雷軍宣佈瞭如下任命:組建電視部,李肖爽為總經理;組建生態鏈部,屈恆為總經理,趙彩霞為副總經理;組建筆記本電腦部,馬強為總經理,劉新宇為副總經理;組建智能硬件部,唐沐為總經理;組建Iot平臺部,範典為總經理,陳波、趙欣然為副總經理;組建有品電商部,高自光為總經理;組建互聯網一部,李偉星為總經理;組建互聯網二部,仇睿恆為總經理;組建互聯網三部,於鍇為總經理;組建互聯網四部,白鵬為總經理。各業務部總經理直接彙報給雷軍。

此次調整,本次任命的十多位總經理中,80後佔大多數。

小米的想法不言而喻,正如任正非而言,要讓聽得見的人,衝在炮火第一線。

唯有這樣,小米才能朝著萬億市值,依然兇猛的衝過去!

關於小米的組織架構,梁寧的觀點

梁寧在上週的合鯨夜習班分享了不少內容,其中有一個觀點,在梁寧看來,一個優秀的組織,有三個支點,如下圖:

小米組織架構大變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KPI、系統正義、員工安全感

01

小米組織架構大變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KPI很好理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KPI的設定。

KPI是目標導向的,結果導向的。

在讀傳播學的時候,修過一門“組織傳播學”的課,KPI基本類似於泰勒的科學管理。

深入到KPI的本質後,你就會發現,KPI其實是push式,被動態的。

員工由於某些原因——比如害怕被炒魷魚或者希望升職加薪——被KPI推動,去完成工作。

KPI這種偏向於科學管理模型的指標設定,非常適合於流水線工廠,但對於需要創新創造的企業而言,KPI不是不要,而是遠遠不夠。

02

小米組織架構大變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系統正義,也就是在組織內部,從上到下,信奉一些理念。

當在爭論時,符合這種理念的看法,容易勝出。

是,你可能會說,企業價值觀嘛。

梁寧也用了價值觀三個字。

但我不太喜歡這個詞。這個詞過於大而化之。而且,你很難說,人的價值觀和商業組織的價值觀,到底有什麼關係。

我更傾向於把這種東西理解為一種組織的追求,英文裡有個詞,叫mission。也可以理解為組織在問題的解決方法上的偏好,你可以理解為路徑。

比如說,騰訊內部有一個著名的詞,叫“用戶體驗”。

在任何一種爭論中,祭起用戶體驗這四個字,有很大的贏面(因為很正義^_^)。爭議越大——比如一直吵到馬化騰那裡,或者吵的全公司乃至全天下皆知——站在用戶體驗這一方的,贏面越大。

系統正義需要員工認同。無法認同的人,會被清洗出組織。

所以馬雲會說,再優秀業績再好的員工,價值觀不match,就不適合待在阿里。

為什麼要強調系統正義這件事?

當你充分認同組織的系統正義後,你會主動做事。

比如說,一個產品某一個細節,不是太照顧用戶體驗,如果組織以用戶體驗為重,你會“主動”地進行優化。這和KPI沒什麼關係。

組織越大,越需要系統正義。因為大型組織的領袖級高層不太會注意到那麼細節的地方,於是很難有KPI傳導下來。

即便完全從功利角度出發,一個小員工對一個小細節的修補,因為符合系統正義,存在這種可能會被高層注意到,就算沒有得到提拔,留下一個“是我們的人”這樣的印象,都是好的結果。

如果說KPI聚焦於“事”,系統正義則聚焦於“人”——人的內心。

所以說,優秀的組織都有宗教感,這話大體是不錯的。

系統正義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但不完全等於企業文化。

因為光有KPI和系統正義,依然會產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小團隊思維,創新難以為繼。

KPI是目標導向的,系統正義是路徑依賴的。只有這兩個支點,企業也很難算得上一個優秀的企業。

03

小米組織架構大變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梁寧提供了第三個支點:員工安全感。

有個段子能為這說法做個註解。

據說張小龍因微信大火後,被提拔為騰訊的SVP,照例要參加深圳的總裁辦會議。但張小龍不願意從廣州跑到深圳,明言不想參加。馬化騰一急,說那我每次都派個車去接你。

這個段子其實說明了一件事:張小龍的安全感超級強。

安全感強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足夠自信,認為自己能力一流。一個是老闆包容,允許員工做點小出格的事。

安全感缺乏的員工,可能會盡力去完成KPI,也會在系統正義的認同下主動做事。但他們不會逾矩,而是在組織既定的軌道上行動。

但安全感強的員工,則會展示出刺頭的一面。而組織內部創新,通常由安全感強的員工發起。因為ta不怕犯錯。

一個組織,安全感最強的是創始人。因為在大部分情況下,ta並不擔心會被踢出局,所以敢於帶頭做一些可能會失敗的創新。而大部分職業經理人本身的安全感不會那麼強。恐懼降職減薪甚至失業,是極為正常的心態。

為員工打造安全感——或者說,允許犯錯,是一個優秀組織的企業文化中必須具備的因子。

這也和人心有關。

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梁寧想出來的三個支點,雷軍是知道的。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比起業務來,雷軍已更重視人心。因為到底業務是人做出來的。

組織部的任務,除了盯著團隊長們的KPI之外,恐怕會更看重他們是否具備認同系統正義以主動做事,同時,為他們打造足夠的安全感以刺激創新。

對於小米而言,手機制造與售賣,已屬於成熟業務,它不再是推動小米高速增長的助推器。小米需要第二根成長曲線,而這條曲線的漂亮與否,其實很難用KPI去驅動了。

最核心的,是人心。


i人事,重新定義HR工作方式!打通HR核心模塊,智慧數據解讀。高效、易用、合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