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出行更加的便捷,催生了一系列的衍生业务。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而如今,似乎服务于人民变得异常的扭曲!就像滴滴打车顺风业务的广告一样:早晚连我都要成为你的!

乍一看,似乎挺有道理,抓住了用户的最实际的痛点。快节奏的人们三点一线,不就是早晚都需要你——滴滴吗?

可现在,当人们提起滴滴这个一时“风靡”的便捷业务,心有余悸。仅仅几个月时间,接二连三的关于滴滴乘客被害的新闻一直热度不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漠然的谈资,实在令人心痛!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1

提供优质服务产品 却欲盖弥彰

2014年8月19日,滴滴打车宣布推出的滴滴专车是为高端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的产品,也是针对传统出租车行业推出滴滴打车软件之后上线的第二款产品。

滴滴专车面向中高端商务专车群体,这意味着对用车行业的覆盖将更加全面,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

2015年,滴滴专车使用率高达87.2%,稳居行业第一。

然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2015年滴滴顺风车时任总经理黄洁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提到顺风车在滴滴内部的角色定位。“在滴滴内部,顺风车的运营策略十分明确,鼓励预约、提前分流,如果没人接单,用户再去选择出租车和专车服务。

黄洁莉还把出租车、快车、专车分别比作国营旅社、如家酒店和三星级酒店,顺风车则是‘家庭旅馆’。”

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请原谅小编才识学浅,实在无法get到什么是非常sexy的场景。相反,觉得这个场景很crzay!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现如今,全民痛打落水狗,黑历史被扒的体无完肤的时候,试问,如此挑战用户底线的“优质服务”是否还能坐得住?仅仅是下线一个顺风业务就够了吗?

前有空姐遇害,现有温州女孩惨遭不测。还有多少起挑战人们底线的事件被忽略!

过去四年里,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50个司机,至少有3人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前科,而这其中,53名被害人均为女性,其中7人被侵害时处于醉酒状态。

小编翻看了历来关于滴滴的相关报道,滴滴打人、强奸、猥亵等这些在文明社会里几乎被人们遗弃的词汇,反而与“滴滴”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一时间成了那么“耳熟能详”的代名词。

无独有偶,因滴滴出行而引发的强奸、猥亵案件基数较大,手法多为通过搭载乘客(女)并在后续交往中实施侵害;但将犯罪行为限定为行驶途中后案件数量大幅减少,且多集中为顺风车车主。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据媒体报道,2015年7月4日3时许,滴滴顺风车主郑某接到乘客后,在车内采取扇耳光等暴力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郑某次日被抓获归案,赔偿人民币7万元后获得谅解,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2016年8月15日5时许,顺风车主蔡某在其车内持电击枪威胁乘客并强行发生性关系,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量刑含其他强奸案件)。

2018年,5月5日晚,空姐李某在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叫了一辆车赶往市里,结果惨遭司机杀害。

2018年5月10日,针对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一事,滴滴发布声明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向其家人道歉。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同年8月24日,同样令人震惊的事件再一次发生,温州一名20女孩在搭乘顺风车途中遇害,花一样的年纪,就此凋谢。

事发3日后,滴滴公司发布一则声明,称: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等决定。又一篇声明,似曾相识。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短短3个月的时间同样的惨剧又一次上演,滴滴似乎将要把人们最后一根弦给撩断。不为前车之鉴,惨剧屡禁不止。将下线业务说的如此的风轻云淡,一笔带过。

2

品牌升级走“礼遇” 玩的就是心跳

滴滴专车,这个号称为高端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的产品,2018年6月29日,更名为“礼橙专车”,全面品牌升级。跟过山车一样的品牌升级,似乎玩的就是一种心跳。

我们来解读一下何为礼橙专车,为此小编还特意查阅了一番。所谓礼橙专车:“礼”指的是专车的服务核心就是要给用户最好的礼遇,而“橙”与滴滴的桔子形象同属水果系,传递了健康和活力的品牌形象。此外,“礼橙”谐音“里程”,寓意“礼遇每一段里程”。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如此一来,着实让人欣慰,瞬间让坐车的我提升了逼格,能乘坐一次这样的专车,实属“三生有幸”!

然而,这么好的“礼遇”,是真的能让用户愉快的“邂逅”吗?小编在梳理案例的时候,背后一阵发凉!

部分案件虽不属于滴滴司机对乘客作案,但在案证据显示平台对注册司机的核实确实存在疏漏之处,身负交通肇事罪前科的司机“浑水摸鱼”。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据报道,宋某系滴滴专车注册司机,曾因犯盗窃罪、组织越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2010年2月1日刑满释放。

2017年8月,其在火车站附近拉黑车(未通过滴滴接单)过程中以“我蹲了12年大狱,我弄死你,信不信”等语言威胁乘客,并强行发生性行为。

尹某系滴滴出租注册司机,曾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1998年1月2日减刑释放;后于2015年在行驶过程中驾车拖拽欲上车乘客(未通过滴滴接单)致其轻伤一级;后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此外,据媒体披露,有滴滴专职司机在运营过程中涉嫌妨碍公务罪、贩卖毒品罪、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等罪名,部分顺风车司机亦存在将借用他人豪车注册作为后续诈骗、强奸的犯罪手法情况。

然而,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远高于为公众知悉。

种种案件,让人不战而栗!提倡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出行的滴滴专车,任由其鱼龙混杂的注册司机肆意横行,作为企业,平台监管的严谨程度让人生疑。注册信息出现众多Bug如何让用户愉快的“邂逅”?

滴滴出行,请别让回家的路充满恐惧!

打着给用户最好的礼遇,传递着健康和活力的高段位专车怎能不让人心动!再反观品牌升级后的整整2月发生如此不堪的事件,这脸打的极其响亮!

企业品牌升级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价值,赢得用户的信赖。简单来讲,品牌升级是指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在每个阶段来提升品牌的内涵与品牌身份地位。品牌升级要使品牌内涵围绕目标市场升级的同时不断同步升级,并由此带动企业进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水平提高,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

然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产品缺陷、工作失误或者管理疏漏引发的信誉危机,反而会让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势必将面临退出市场的危险。

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那与自欺欺人有何两样,无疑自杀式断送自己的前程!请不要挑战公众的底线,山高路远,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