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這個夏天的女團啟示錄

看電視

《創造101》的成團夜,用一場四個多小時的直播完成了一次這個時代裡青年文化共同體和集體記憶的建構。一場基於中國土壤和生態的全新的偶像創造就此完成,效應還將持續擴散延續。

文 | 羅姣姣

2018年這個夏天的話題中心,顯然是被《創造101》所佔據的。6月23日,一場11人女子團體成團的直播,吸引了超6300萬人的捲入,在各個社交媒體終端裡,呈現出刷屏之勢,人們藉由這樣一檔節目實現著自我的表達和互相之間的交流。

這樣的情景,只會發生在一些現象級節目的身上,相比於其他的影像產品,綜藝節目的實時性和事件性,往往讓其具備了這種現象被深度發酵和爆發的可能性。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創造101》的成團夜,用一場四個多小時的直播完成了一次這個時代裡青年文化共同體和集體記憶的建構。

儀式,是這種建構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直播的成團之夜,顯然是在當下的社會生態和媒介語境下,將這種儀式最大化的一次經典式的探索。

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的儀式感,而新的一代的情感、情緒與自我觀照,需要新的載體和形式。

這是《創造101》點燃這個夏天的基點,共通之處在於對時代情緒和審美的精準把握,但顯然,載體和方式需要全新的更迭,特別是速度與變化成為當下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顯著的一個關鍵詞的時候,這種更迭就顯得更為緊迫和必要。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顯然,《創造101》的製造者們,比誰都清楚這種必要性和緊迫感,結果也證明了,一開始便被確立的母語表達,達成了理想的效果,一場基於中國土壤和生態的全新的偶像創造就此完成,效應還將持續擴散延續。

11人成團與女團的逆風翻盤

三個月的時間、十期節目,101個人當中,11人最終成團,這是《創造101》從時間線索中歸納出來的一條基本邏輯。

最終的11個人到底是誰?懸念延續了整整的三個月,女孩們為成團夢想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也就成為10期節目所講述和表達的中心。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留下與離開,分封與加冕,是這類節目貫穿始終的內核,只是與以往所不同的是,《創造101》的最終訴求是一支11人的團體。

在成團之夜,最終的11位女孩實現了她們的成團之夢,這支最終被命名為“火箭少女101”的女子團體,為節目本身畫上了句點,有意外和不捨,但一切又都在想象之中。

實際上,團體的整體面貌之下,《創造101》依舊在延續的是對每個個體的呈現和聚焦。

在整個創造女團的過程當中,個體形象的傳遞和塑造,聚焦出分屬不同的粉絲群體,而pick這一行為本身,就構成了這個時代多元審美和價值表達的一種通道。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11人女團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著各自不同的面貌和屬性,用節目總導演孫莉的表述來說,偶像從來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而誰能夠最大化地代表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態度和情懷,誰就有成為偶像的可能性。

實際上,每一個女孩子,都不乏自己的擁躉,特別是隨著節目的推進,這種投射進情感的喜愛,便會發酵得更為深遠。最終的11個女孩子,包括沒有進入到11人團體中的很多人,首先是以獨立的個體而完成粉絲群體的創造。

節目創造偶像,同時也在創造著粉絲,而最終偶像的生成更是離不開這些被不斷創造出的粉絲群體,他們的每一次點贊背後都是一次自我喜好和態度的現實表達,他們沒有被排斥在這場偶像打造的過程之外,相反,通過各種通道被捲入了進來。

代入和投射,是《創造101》引發熱效應的根本,進而醞釀出更大範圍內的一場場帶有社會屬性的話題

,讓創造女團,成為了這個夏天裡年輕人當中最流行最熱衷的活動之一。

話題也在不斷打破圈層,有共識也有紛爭,這些都在所難免,是優質文化產品的必然屬性,也是每一個節目創作者夢寐達成的。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在沒有人看好女團節目以及女團產品之時,《創造101》恰好從這種悲觀氛圍和蕭條景象中找到了底層邏輯,並用一種與當下社會心理和媒介環境高度契合的方式,完成了這一次逆風翻盤式的偶像創造,與時代形成共振。

創造女團與創造女團現象

底層邏輯是在《創造101》創作過程中提及頻率頗高的一個詞彙,中國女團原始和無序的生存狀態,反而成為從節目一開始就被奠定的出發點和基礎。

不迴避現狀,反而帶上了一層悲壯屬性,對於101個女孩子們來說,節目是其女團職業生涯中的希望甚至是唯一的出口和希望。

創造中國女團,而不是去簡單復刻國外的模式,恐怕是《創造101》能夠在已經被過度低水平消費的同類節目中找到的一個關鍵的路徑。

中國的女團應該是什麼樣子?在節目開始之前,或許沒有人能夠真正回答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被儘可能多的大眾所挑選和認可的。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講好這一場女團創造的故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創造101》總製片人、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慶幸的是,節目從一開始就找到了一個核心的定位,那就是讓女團及其中的每一個女孩子獲得圈層之外、特別是更多女性本身的認可和關注,節目創作、運營的整個過程,都圍繞著這一定位展開。

偶像文化在一段時間裡已經被打上了圈層化的標籤,《創造101》出圈的目標是勇敢的,也是冒險的。但三個月的時間已經證明,這種出圈的必要性以及出圈所帶來的能量。

儘管藉助了舶來的外殼,但原創依舊是《創造101》製作過程中時刻都在進行的。《創造101》製片人、七維動力文化傳媒CEO都豔看來,這種創新和創造是節目組不斷自我倒逼的結果,講好一箇中國女團創造的故事,母語表達是必然。

而在總導演孫莉的解釋中,這種母語表達,既包含了對節目模式本土化的打造,更是要找到獨屬於這個時代裡的能夠引發最廣大共鳴的情感和情緒的表達方式。

節目並沒有單純以唱跳作為偶像衡量的標準,而是通過臺前幕後各個層面的維度,去呈現女孩們追逐夢想的樣子。節目幕後的真人表達呈現和臺前的表演各佔了一半的比例,讓每一個人的樣貌逐漸的立體和清晰。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每一個女孩子的成長,都構成了這種表達的載體。如何講好這一個關於女性成長的故事,在孫莉看來,這是節目表達最根本考慮的地方,而《創造101》選擇了用10期節目來完成這個故事的講述,孫莉並不認為這是一次偶像的“養成”,而是有關成長的一次記錄和講述。

無論是已經顏藝俱佳經過成熟訓練體系培訓過的孟美岐和吳宣儀等,還是如白紙和璞玉的段奧娟,無論是打破傳統女團審美的Yamy和王菊,還是爭議不斷的楊超越,她們被PICK的背後,總是某一種強大的社會心理的真實映照,多元豐富、或交融或互斥,卻都是最真實的存在。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引發出大量的爭論和探討,是現象級文化產品的必然狀態,從Yamy到王菊再到楊超越等等,《創造101》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社會性議題,讓大眾捲入進來,實現著自我表達。

實際上,11人的團體設置,就讓節目本身具備了對於多元價值、審美和情緒包容的可能性,在持續的探討中,或延續多元、或達成共識,完成的是一次集體文化的參與式建構。

在保持真善美、積極、樂觀、奮鬥這些普世價值的同時,節目是鼓勵這種多元價值的生長和探討的,在這個時代裡,審美也好、情緒也罷,如果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不僅看上去乏味,而且也變得越來越不太可能。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儘管有著為女團正名的底層邏輯,但這一核心價值取向卻具有極大的普適性,甚至具備了超越時代的可能性,對於任何一個世代的年輕人來說,拼搏和努力生長,都是帶有普遍意義的訴求,《創造101》用更敏銳的方式找到了這種訴求表達的方式和可能性。

女團效應如何延續?

偶像的創造從來都是一種大眾意義上的參與模式,《創造101》將用戶定義為創始人,就是幾乎將這種偶像創造的權力全盤交接給了大眾,而互聯網的傳播方式,為這種交接提供了便利。

節目也確實創造出了不少粉絲集結的偶像們,引發了一個又一個熱效應。延續效應,是此類節目必然要去做的,也是《創造101》從一開始就確定的模式。

它被定義成為了一個前後長達兩年零三個月時間的項目,三個月的節目負責熱效應的製造,其後的兩年時間將這種效應進行開發和延續。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騰訊視頻將聯手哇唧唧哇,在兩年的時間裡,對這個11人的“火箭少女101”團體進行運營和打造。

整合多方資源,對這個大眾參與創造的女團進行打造運營,不僅是一種商業上的必然佈局,也變成了一種責任,一種為行業本身探路的責任。

在馬延琨看來,《創造101》讓粉絲最大程度的實現了一場捲入,偶像和粉絲的雙重創造本身,是這個女團生命力和效應必然得到延續的基礎。

無論如何,《創造101》已經如總導演孫莉所期望的那樣,在這個時代當中,留下了一些印記,或爭論、或共鳴、或感動。

这个夏天的女团启示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