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創造“可生多生”的生育環境

近來,許多地方陸續出臺了鼓勵生育的政策,這也引起了人們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喪失對經濟增長影響等的關注。筆者認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創造條件使符合生育政策家庭“可生多生”。

任何一項政策都應該因時而變。上世紀70年代前後,我國開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這在當時無疑是必要的。而從2000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雙獨二孩”政策、“單獨二孩”以及“全面二孩”政策。這也是考慮到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做出的適時調整。同理,生育政策還將隨著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做出新的調整。

政策的變化需要多方考量、較長時間的論證才能出臺,而我們現在迫切要做的,是把現有的生育政策落實到位,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使得“可生多生”。

在逐步放開“二孩”生育的過程中,有些人曾有許多擔心,比如放開之後可能會帶來人口的過快增長,給教育、就業等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等。現在看來,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的數據表明,該年度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2016年公佈的1786萬少了63萬,下降了3.5%。也就是說,自2016年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我國新生兒數量不升反降。這其中,一孩出生人數為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

同時,我國的總和生育率仍處在一個偏低水平。總和生育率是人口決策的重要參考數據,指一國或地區婦女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國際上認為2.1的總和生育率是實現和維持代際更替的基本條件。根據去年發佈的《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同時,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要回升至1.8左右。而即使是回升到1.8左右,也遠低於2.1。

那麼,影響我國總和生育率的因素是什麼呢?除了育齡婦女不願多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易養難”。新浪網教育頻道發佈的《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非常捨得在教育上花錢,教育支出佔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前陣網上在熱議孩子一個暑假的補習費就達萬元甚至數萬元。養育子女費用高昂是個大家都認同的事實。

現在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鼓勵生育二胎的措施,比如:天津對符合二孩政策的職工增加30天生育津貼;宜昌市以“限額內報銷”方式“對合法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以縣市區為單位,落實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城區按每例2500元標準,並適時調整”;仙桃市政府全面實施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對符合政策家庭生育二孩的可獲1200元補助。

但這還很不夠。據媒體報道,德國拿出9%的GDP來承擔全社會家庭撫養孩子成本,差不多相當於全社會家庭撫養孩子成本的46%。在丹麥,夫妻雙方可以享受最長52周的生育津貼。新加坡則每年撥款20個億用作國民生育基金,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出生獎勵6000新加坡元(近3萬人民幣),一個家庭生育3個孩子,政府獎勵的嬰兒花紅津貼約為4.4萬新加坡元。

因此,要鼓勵“可生多生”,國家就還得拿出更多真金白銀來加大鼓勵力度,從而減少家庭負擔,增強生育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