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快遞包裝:綠色化進程在路上

快遞包裝:綠色化進程在路上

在太原桃園二巷附近的一個快遞站點,快遞員正在將運來的包裹從車上卸下並進行分類。

快递包装:绿色化进程在路上

這些包裹中很多能看到過度包裝的痕跡。

快递包装:绿色化进程在路上

車上卸下來的包裹。

一個紙箱、一個快遞用的塑料袋、一大把充氣填充材料、纏了一圈又一圈的膠帶、一張運單……太原市民雷女士熟練地用剪刀拆開包裹,取出網購的一瓶化妝品,隨後將其它的包裝物全部扔進垃圾桶。這是她一天內收到的第3個包裹了,“除了個別大而完好的紙箱會留著裝東西,其餘都是直接扔掉。”雷女士說。

雷女士只是我國數量龐大的網購人群中的一員,但她的行為非常具有代表性。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其中約60%來自電商。一件最普通的快遞往往已經包含紙箱、運單、塑料袋、膠帶等多種包裝物,有的還要套上編織袋、裝填緩衝材料。由於數量巨大,這些材料不僅消耗了大量資源,簡單丟棄後還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汙染。正因如此,讓快遞包裝“綠”起來已經不僅僅與快遞企業相關,更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環境的重要問題。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1日,我國《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其中,第九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新規的實施能否讓快遞包裝變“綠”?綠色快遞推進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快遞的“馬甲”

和雷女士一樣,不少人在處理快遞包裝時都選擇一扔了之。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幾位太原市民,他們大部分都表示不知道《快遞暫行條例》中關於綠色包裝方面的規定,且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會把包裝直接扔掉。

5月10日,在太原市萬柏林區後北屯村口,一位剛剛收貨回來的快遞員正在對貨物進行包裝。“不同的貨物怎麼包裝,你們有標準嗎?”記者問。“沒有固定標準,全憑自己的經驗。畢竟快遞運輸路途遙遠,如果中途因為沒包好造成貨物損壞,客戶會投訴,所以一般我們都多包幾層。”這位快遞員說。這家站點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他們平常用得最多的包裝材料是氣泡緩衝塑料,一天要用好幾大卷。

而對賣家和消費者來說,多一層包裝更意味著多一重保障。

“對於我們來說,快遞運輸環節是不可控環節,所以我們只能從自身方面把風險降到最低,儘量把包裝包得可靠一些。”在淘寶上經營一家玻璃製品店的秦女士告訴記者,就算是同樣的商品,包裝好的買家給好評的幾率就會大,因為買家的評價對生意好壞至關重要,因此絕大多數商家都會在包裝上多下功夫。

就這樣,買家為了物品完美無缺,希望包裹得結實些;賣家為了顧客不給差評,在包裝上做足文章;快遞公司寧可多包一層,來降低賠償顧客損失的風險。如此,快遞包裹只能穿上厚厚的“馬甲”。

記者隨後又在電商網站上進行了一些調查。一位月銷量在900單左右的食品賣家透露,他們店一個月大約會用掉約1000個紙盒、15卷膠帶、6卷打包防震泡沫。紙盒的成本,根據大小而有所差異,如中等大小的6號盒成本為一個1.2元、稍小的7號盒一個0.65元,最小的8號盒成本僅為0.58元。

按這樣的成本核算,這位賣家一個月用於紙盒的成本僅800元,加上膠帶和泡沫的支出,總的打包成本為1200元左右。“實際上,這個打包成本並不高。所以我們不節省這方面的錢,要包得不嚴,產品破損需要的賠償費用會更多。”該店家表示。

破“圍”之舉

事實上,近年來,快遞業產生的垃圾問題早已不是新鮮話題,針對其制定的“綠色瘦身計劃”也有不少。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快遞封裝用品》等系列標準,都為打造綠色快遞提供了政策保障。

去年以來,國家環保方面的多項舉措再次將快遞垃圾推向民眾關注的焦點。“洋垃圾”禁令升級,廢紙進口標準提升,國內紙價上漲,快遞行業的包裝紙需求大漲;全國兩會提出探索快遞綠色發展新方向的議題;國家發改委網站開設專欄,向社會各界收集遏制“白色汙染”建議……

可以說,快遞垃圾已經站在了聚光燈下,綠色快遞是大勢所趨、環保要求,更是時代剛需。縱觀現實,各大電商平臺、快遞企業也紛紛有所行動。

去年,京東推出了瘦身膠帶,將膠帶寬度減少了8毫米,在不影響封裝效果的同時,一年可以減少近1億米膠帶的使用量。用戶也可以將可重複利用的快遞包裝交給配送員,還將會換取一定的獎勵。

蘇寧則推出了可以重複使用的“共享快遞盒”。通過鋸齒形箱蓋咬合取代膠帶封裝,不僅節省紙張成本,還減少包裝的浪費,客戶簽收商品後,快遞員將快遞盒回收帶走,循環利用。這種循環使用的快遞盒內部製作成本大約在25塊錢左右,使用壽命能達到1000次。這種快遞盒還有可摺疊功能,在快遞配送和運輸途中更加方便。

在環保袋使用方面,韻達速遞目前使用可作為集包袋多次循環使用的環保袋。其優點主要是:材料耐用耐磨,可多次重複使用,以減少一次性編織袋所帶來的環境汙染;採用抽繩,較拉鍊更牢固,耐用性更好,具有多次使用的特點,節約客戶成本。此外,韻達速遞還使用了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無毒無異味,對人體無害,使用後,在堆肥狀態下可降解為二氧化碳、水和有機肥料,不造成“白色汙染”。此外,這種快遞袋具有更優異的開口性能,幫助快遞操作人員更方便快捷裝袋打包,在拉伸強度、耐衝擊和撕裂強度方面也完全能替代傳統塑料袋實際使用功能。

未來可期

雖然部分企業對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有所探索,但是相關企業負責人也曾對媒體坦言,新型環保材料成本相對較高。“從長遠的效益和保護環境的立場出發,企業有責任去推動這件事,但是綠色包裝的成本會比一般的包裝高很多,全面普及恐怕還有距離。”省物流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

正因如此,這些改變是非常小範圍的活動,許多市民接受採訪時都表示,從來沒有看到過共享快遞盒等環保包裝。

“快遞的綠色包裝是一個上下聯動的工程,需要秉承‘源頭減碳、中間回收、末端處理’的原則推進。”省物流協會的這位負責人認為,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建立健全快遞包裝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包裝生產者作為整個產業的源頭,有義務和責任提供綠色減碳生產;對快遞企業來說,要推廣使用綠色環保包裝,推進快遞包裝的減量化;電商也要在源頭包裝時考慮對整個鏈條環境的影響,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或減量包裝。

的確,對於數量龐大的快遞包裝物來說,“可降解”並不是最優先考慮的綠色方案,因為可降解材料的成本高,推廣起來非常困難;“循環重複使用”應該是最優先考慮、也最易推廣的方案。這就要求建立末端循環使用用戶信任體系,讓可循環包裝真正順利實現循環使用。

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快遞包裝物的回收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包裝物多是以社會回收為主。“據我們調查,紙箱的回收做得不錯,但塑料等包裝物的回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述負責人認為,回收體系的建立前期投入很大,需要藉助社會資本,國家有關方面應該給與更多政策支持。

對此,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的周潔認為,末端用戶對循環使用信任體系的建設對整個回收鏈條來說非常重要,“消費者的意識有待加強,所以要持續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普及綠色包裝和回收知識,營造‘綠色快遞人人有為’的良好氛圍。”

有人質疑,未來快遞的包裝是否真的能變“綠”?快遞包裝是否真的能實現共享?這些確實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來證明。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當行業標準完善、技術跟上腳步、政府監管到位、環保意識提升之時,綠色快遞就在不遠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