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鄉村」種下“致富樹” 收穫“幸福果”——久安鄉打通村趕泵組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助增收

「鄉村」種下“致富樹” 收穫“幸福果”——久安鄉打通村趕泵組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助增收

「鄉村」種下“致富樹” 收穫“幸福果”——久安鄉打通村趕泵組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助增收

“如今,咱們久安的生態環境越變越好了!今年,我家的李子也喜獲豐收。看來,當初把牛賣掉改種果樹的決定沒得錯!既為子孫留住了青山綠水,又尋找到了一條致富路,一舉兩得……”日前,在花溪區久安鄉打通村趕泵組,正在自家果園裡忙著為遊客採摘李子的村民王國祥老人聊起當下的生活時,臉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今年已年逾七旬的王國祥所住的打通村,位於阿哈水庫上游,屬水源保護區。一直以來,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村裡在產業選擇與發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全村2000多村民有近70%的人外出打工。“以前,我們久安有400多個煤窯,大家都靠挖煤為生,雖然收益還行,但對環境的破壞實在是太大了,那個時候,路是髒兮兮的、天是灰濛濛的。”回憶起之前村莊的環境,王國祥連連搖頭。

「乡村」种下“致富树” 收获“幸福果”——久安乡打通村赶泵组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助增收

圖為王國祥在打理果園。

2010年,久安鄉關停煤窯後,結合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花溪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的部署,利用煤山特有的地質資源、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條件和現存的5.4萬餘株古茶樹,將產業從“地下挖煤”轉為“地上種茶”,積極鼓勵和支持村民參與種茶。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幫助下,經過全鄉上下幾年的努力,目前久安鄉已擁有20000多畝茶園,綠色的茶產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支柱產業。

「乡村」种下“致富树” 收获“幸福果”——久安乡打通村赶泵组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助增收

“我家也種了9畝多的茶樹,剩餘的土地種的是桃樹和楊梅樹、韭菜,還養了10多頭牛。不過說實話,養牛對生態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王國祥坦言,出於對綠水青山的保護,六年前,他把養了多年的10多頭牛全部賣掉,並從河北省引進了果大、色豔、味佳的優質紅梅李和黃梅李。“每年從清明前後開始,我家地裡就能採完茶葉摘李子,摘完李子摘楊梅,摘完楊梅割韭菜……”王國祥樂滋滋地說,今年他家的李子樹大豐收,在鄉幹部和親友的微信推薦下,銷售量比往年走得好,“最近平均每天都要賣300斤左右的紅梅李,上週六一天就收入了3600多塊錢。數著自家雙手把青山變成花果山後掙來的錢,心裡特舒坦!接下來,黃梅李也要成熟了,這段時間我和老伴都要到果園裡忙一整天。”

“我們農村就需要像老王這樣愛動腦筋、瞄準市場、勤勞肯幹的人。”打通村副支書熊慶果說,去年,村裡重點培育了林下猴頭菇產業,村民的生活正在由過去的靠天吃飯慢慢發生著改變。在大力發展猴頭菇產業和茶產業的同時,村裡還在巖腳組、對門組、中上組和中間組4個村民組發展黃瓜、蒜苗、木耳菜等蔬菜種植,“我們也想通過老王給鄉親們起個示範帶頭作用,發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積極參與到果蔬的種植行列中,大家一起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