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在“中華文明”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周邊少數民族外敵的侵擾從未斷絕過。尤其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因其剽悍好鬥,一旦在某一段時期內強盛,便覬覦中原,躍躍欲試,甚至曾經一度南下奪取漢政權(蒙元、滿清),東胡就是其中一個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堪與漢、匈奴爭霸的少數民族。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戰國時期中原諸侯國與匈奴、東胡勢力圖

起源

東胡並非是東胡族人自己起的名字,因匈奴人自稱胡人,所以中原人便把活動在匈奴之東的部族,皆稱為“東胡”。 其實“東胡 ”應該是一個古阿爾泰語詞(蒙古-通古斯語)Toung-gu(s)的音譯,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通古(斯)”,也就是說,“東胡”實際上是“通古(斯)”一詞的異寫,意為“住在柳河流域的人們”。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東胡族人生活場景

從考古上看,東胡分佈在今今西拉木倫河一帶,而西拉木倫河流域及其以南諸地為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分佈範圍,與東胡的活動範圍一致。有記載的史料證明東胡在周初和春秋時期就已經活躍起來,這與存在於周初、戰國時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時期相符。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前身是分佈在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富河文化,富河文化的時間距今大約5300年。文化特徵為:陶器器形簡單,紋飾為之形紋,石器多大型打製的砍砸器,細石器較多,是一種遊牧狩獵的文化。這一文化的存在及其和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淵源關係,證明了東胡的先人在西拉木倫河一帶的活動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只是不知道他們當時的名稱而已。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歷史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東胡從有史記載以來,和中原的燕國和趙國的接觸比較頻繁(因地理位置相接,戰事接觸比較多)。戰國時期,東胡活動在燕國和趙國北部,這個時期東胡最為強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 以每戶五人出一控弦之士計算,東胡盛時的人口達到一百餘萬),多次南下侵擾中原。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東胡族文物立人柄曲刃青銅短劍

燕昭王時(前335年-前279年),東胡打敗燕國,燕國被迫把大將秦開(隨荊軻刺秦王的秦舞陽即秦開之孫)送到東胡作人質。秦開到胡人那裡做人質,胡人特別信任他,他回國後襲擊並驅逐了東胡,東胡後退千餘里(《史記•匈奴列傳》:“”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裡”)。 此役之後,燕國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省獨石口附近)至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置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右北平(今河北省平泉縣)、遼西(今河北省盧龍縣)、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五郡,以防東胡。

到了趙惠文王26年(前273年),趙國攻取東胡代地(今張家口的蔚縣)。《史記•趙世家》索隱注曰:“東胡叛趙,驅各代地人眾以叛,故取之也”。東胡曾被趙國戰敗,並服屬於趙國,但其變為強大以後又背叛趙國,並掠奪趙國代地的人眾和財物。

趙孝成王元年(前265年),趙國大將李牧在代、雁門破殺匈奴十萬餘騎的同時,東降林胡,再次戰敗東胡。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東胡王庭大帳

去向

秦末,蒙恬死去,諸侯起義,中原混亂,之前被秦謫守邊疆的人也都逃回中原,匈奴得到喘息,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與中原舊有的關塞接界,匈奴逐漸興起。此時,東胡尚強大於匈奴,便向匈奴勒索寶馬、美女,冒頓單于對東胡的要求一一滿足,以此麻痺東胡王,趁東胡王輕敵之際,向東胡發動進攻,大破東胡。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東胡各部成為匈奴的種族奴隸,逃亡的東胡殘部分為兩支:退居烏桓山的烏桓族和退居鮮卑山的鮮卑族。

那些年擾我中華的“異族”外敵——東胡篇

從此東胡的名字從歷史上消失。但是東胡對後世的民族演化是極為深遠的,由它分化出來的的兩支烏桓族和鮮卑族對中國歷史影響了數百年,另外,柔然、契丹、蒙古各族也與東胡有不小的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