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當一個文學編輯收到“得到“的邀請

以音頻的形式實現“知識付費”或者“知識服務”,是這兩年剛剛興起的現象。作為國內專業以翻譯作品為主的出版社——上海譯文社的編輯室主任,同時也是 “得到App·每天聽本書”的特約撰稿人,

黃昱寧要接受的挑戰是:怎樣構建深入淺出的音頻文體,重述外國文學寶庫中的經典故事。在此過程中,她的體會是什麼,收穫是什麼,新興的內容產業與傳統出版業的嫁接,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在2018故事驅動大會的現場,她給讀者一一分享了這些話題。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原題:重述文學經典:“得到”一個故事的可能性

我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文學編輯。不過我同時也是個文學翻譯者和文學寫作者。在這個名叫“故事驅動”的論壇上,我想,我準確的身份應該是:故事的終身熱愛者。A lifelong story lover.

這是一種怎樣的熱愛呢?有些故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重讀的衝動,而且每次重讀,都能讀出嶄新的感悟。舉個例子。前一陣因為替“得到App”撰寫《基督山伯爵》的解讀稿,我把其中唐泰斯越獄的部分又讀了一遍。小時候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只顧跟著情節往前衝。這一回,我試著站在作者的立場,揣摩著大仲馬在唐泰斯好不容易假扮成屍體,被獄卒抬出監獄,即將獲得自由的那一刻,突然玩了個花招,把他、也把我們這些讀者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寫到這裡,大仲馬只用了短短一句話:大海就是伊夫堡的墳場。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黃昱寧在得到App上講授的課程

先前,作者故意讓主人公,也讓讀者誤以為,屍體將被埋進獄卒口中的“墳場”。我們以為,墳場就是真的墳場,沒想到,在伊夫堡,大海就是墳場。也就是說,唐泰斯剛剛越獄成功,就要被綁上一隻三十六磅重的鐵球、拋進大海。他得在海中求生,同時還要計算獄卒發現真相的時間,逃離他們的再次追捕。當我們站到作者這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好故事的決定性時刻。我們的同情、焦慮,加快分泌的腎上腺素,格外強烈的代入感、宿命感、荒誕感,都跟隨著唐泰斯被獄卒扔進大海的一剎那,達到了峰值。一代又一代的小說家,那些編故事的手藝人,搭建框架、推敲細節,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苦尋找的,也就是唐泰斯突然要面對茫茫大海的,那一刻。

為了這個決定性的時刻,大仲馬需要及早埋伏一些東西。1.他得先漫不經心地交代監獄建造在一座島上,但是這個信息並不與墳場產生任何直接的關聯。2.他得讓唐泰斯反覆演練的周密計劃裡偏偏忽略了這個可能性,卻又在扮演屍體時本能地在右手上握好一把刀,能夠幫助他在海中割斷腳上的繩索。3.在更早前的情節裡,我們不要忘記,唐泰斯出身就是一個水手,這為他能最終在海中脫險,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一個熱愛故事的人,不會僅僅滿足於被動接受故事。他會探索故事生成的奧秘,研究一個完美故事類型在不同時代的演變,他甚至會跟作者在想象中交手,較量,看看誰先騙過對方,或者拆穿對方的戲法。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關係。小說的敘事藝術也正是通過讀者和作者不停地互相刺激,才發展起來的。一部小說發展史,就是這場遊戲的升級史。

既然用遊戲作比喻,那麼我們知道,遊戲玩家往往喜歡分享攻略。閱讀也是如此。我剛才提到的“得到App”的“每天聽本書”欄目,本質上就是一種對於“閱讀攻略”的分享。不過,這種分享是有償的。你需要付出購買年卡、月卡,或者單篇4.99的代價,換取這種分享。

去年下半年,在接到“得到App”的邀請,希望我為他們“每天聽本書”的外國文學部分撰稿時,我對當時突然興起的“知識付費”或者被“得到”形容為“知識服務”現象,是一無所知的。當時的疑慮很多,困惑不少,但我最終決定試一試,是出於以下三個原因: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1.首先,“得到”有健康的數據。截至目前得到App總用戶數量達到2000萬, “每天聽本書”部分上線了1233本的解讀。跟他們接觸下來,我看到的,是一個運作專業、已經逐漸形成積聚效應的平臺。儘管所謂“知識付費”的時間並不長,未來的發展還存在諸多變數,但“得到”在這個行業裡的表現已經提供了我願意嘗試合作的基礎。

2.其次,從我個人的角度,最讓我好奇的一點在於:“得到”是近年來大獲成功的知識服務商“羅輯思維”的轉型產品,因此“得到”的用戶與早前微信公號“羅輯思維”的受眾有很大的重疊。在我的印象中,這是一大群學習熱情高漲、但是特別偏重知識的實用性的人,是理科思維佔據主導的群體,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少接觸的那一類人。我們知道,文學的作用不是那麼直接明顯的,不是那麼功利的,但它對一個人一個社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是“功夫在詩外”的,故事的生產力是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的。即便從功利的角度看,把自己封閉在很狹窄的知識門類或專業當中,也是很成問題的。偏安於某個知識的角落而孤芳自賞,必然會帶來很大的侷限性。雖然人類各個階段對文學的需求似乎不一樣,但人類對故事的需求從未減少。我們只是不斷地在變化故事的講述方式和接收方式。從大樹底下聽說書到電視上看真人秀,到你每一次向老闆或者客戶闡述你的工作方案,到政客們在各種媒體上的激烈辯論——其實,人們對故事的需要從未減少。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其實也是在世界上講述自己的故事的過程,怎麼講好這個故事的起承轉合大有學問,我希望能通過解讀文學,把這些理念傳遞給給這群人,卻又多少有點擔心會對牛彈琴。據我所知,在此之前,“得到”也確實基本沒有提供涉足文學的內容,原因也正是基於他們對於用戶特點的瞭解和顧慮。我想,這其中的縫隙,就是我要努力填補的東西,是我有興趣接受的挑戰。我希望瞭解這些原本對文學缺乏興趣的讀者的需求,希望靠近這個以前我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接近的群體。

3.站在一個傳統出版從業者的立場上,我有興趣通過這次實踐觀察新興的內容產業與傳統出版業之間的合作的可能性。對於文學作品的解讀、推介,是出版社的常規營銷手段之一。觀察互聯網企業的運作模式,藉助嶄新的平臺,將傳統手段作更深入的拓展,培養潛在的讀者群,同時也鍛鍊包括我本人在內的編輯深耕內容的能力,以上種種考慮,都構成了我接受邀請的理由。

既然是付費的“知識服務”,那麼我提供的稿件當然應該有付費的理由。探索音頻稿件的文體特點,是一直都在持續進行的工作。哪怕在已經完成了幾十篇解讀之後的今天,我也不敢說已經盡善盡美。在這裡只能簡略談幾點心得。

在定義這種文體是什麼之前,首先要明確它不是什麼。它不是專業學術論文,因為得到的用戶大部分與文學專業距離比較遠,但是撰寫者當然必須對關於此書的主要學術觀點的嬗變,有比較清晰的瞭解,可以從中選擇性地概述;它也不是我們在報刊上常見的書評,因為它的假定受眾是沒有讀過這本書,因此音頻文字的主要篇幅是用來介紹整個故事的概貌,介紹與評論的比例要掌握在一個合適的分寸;最後,它也不應該是那種娛樂性壓倒知識性的文字,對這批讀者而言,付費的內容有沒有“乾貨”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敢說現在提供的內容達到了我最初的設定。但是我追求的目標可能可以概括成以下幾點:1.信息量大。2.深入淺出。3.緊貼文本 4.知識點明晰。比如在解讀《傲慢與偏見》時解釋當時繼承法在小說情節的關鍵作用,在解讀《亂世佳人》時分析南北戰爭的更深層原因。而不是僅僅像有些文學評論那樣扔一堆生僻的文學術語給讀者。5.視角和立場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找到一箇中間位置,有時會站到作者這邊,有時又回到讀者這一頭,我試圖通過這種“跳躍中的平衡”達成這些文字的原創性。 6. 說清楚這為什麼是一個值得被反覆閱讀的好故事。至於是不是完成了這個目標,值不值得為之付費,可能大家只有聽過以後才能評判。這裡可以提供一些數據:目前一共上架了31本,共205.7萬人聽過。被借閱次數最多、單本銷量最高的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共被聽過240913次。借閱、單本購買的前五名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傲慢與偏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堂吉訶德》、《亂世佳人》。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根據我與得到App的協議,我負責提供的是音頻文字的內容而無須參與錄製。目前上線的音頻內容裡,有一部分的撰寫是由我個人完成的。為了保證內容的更新頻率,我請不少編輯同事以及高校和文學圈的朋友幫忙一起參與創作,相當於搭建了一個沒有邊界的團隊,我需要根據每本書的特點尋找最合適的執筆者。此外,我得制定統一的寫作規範,參與每一篇寫作的全過程,從提綱開始就與合作者一起討論,最後還要負責修改文章直到符合審核要求。總的來說,這個流程很嚴格,也很細瑣。

我和我的合作者們共同的感受是: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重述一本我們熟悉的、自己看過很多遍的書,其實要比想象中,困難得多。常常地,我們在需要把某一段故事講述出來時,在重新梳理全書脈絡時,才發現自己以前一直沒有真正讀懂。對於個人而言,寫作這些內容的最大收穫,就是一字一句地重新閱讀。

所以,在我看來,真正“得到”一個故事的唯一方法仍然是閱讀它。這是我在寫作這些音頻文字時,在字裡行間反覆強調的。我希望傳達給用戶的觀念是:經典故事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華美建築,我們的解讀是替讀者打開一扇扇門窗,替你畫好導覽圖。但你只有親自走進去,看一看,摸一摸,你才可能真正地“得到”它。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黃昱寧(Huang Yuning)

黃昱寧,一九七五年生於上海,供職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現任該社文學編輯室主任,編審,兼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出版專業碩士生業界導師。

黃昱寧是譯文社外國文學編輯室的管理者,在2006年上任後,文學編輯室的產品線更為整齊集中,古典、現當代、流行小說三大板塊齊頭並進。近年來,文學室每年都有優秀圖書獲得重要圖書獎項,《莎士比亞全集》(詩體版)榮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奧登詩選》和《悲傷與理智》獲得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挪威的森林》、《夏洛的網》、《相約星期二》和《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刺殺騎士團長》、《石黑一雄文集》等都成為超級暢銷書,譯文社的外國文學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全國前三位。從2017年底開始,組建團隊與得到APP的“每天聽本書”合作,成為其外國文學類別的主要內容提供者。

除編輯工作之外,黃昱寧還從事文學翻譯及創作。其譯著包括《甜牙》《追日》《在切瑟爾海灘上》《庭院中的女人》等,創作作品包括《女人一思考,上帝也瘋狂》《一個人的城堡》《陰性閱讀,陽性寫作》《變形記》和《假作真時》等,並在《人民文學》《上海文學》發表小說,2018年她即將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八部半》。

当一个文学编辑收到“得到“的邀请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