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指数投资估值表正确打开指南

更加科学合理的估值表!为指数投资上保险!

指数投资估值表正确打开指南

估值表是指数投资的制动系统,高估时踩刹车,低估时加驱动!

股市短暂的情绪亢奋过后,咱们静下心来,还得靠估值表作为投资的红绿灯!用估值这杆称称一称,无论美股、A股大涨大跌。

低估时让你安心持有,坚定买入!

高估时让你及时止盈,坚定离场!

但是,大家看过估值表后经常还是有点懵,不知道怎么用。那是因为大部分估值表都存在以下两处不足:

1 不同指数间横向比较的片面性。

2 采用静态估值的滞后性。

什么意思呢?下面详解:

问题一

不同指数间横向比较的片面性

市面上不少估值都是看当下的绝对估值,然后在不同指数间比较。可是这样比较合理吗?我们都知道,不同行业由于属性不同,行业增速不同,天然的估值水平就不一样。

比如互联网行业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高成长性天然高估值,30倍以上。

而银行、煤炭这些传统行业估值仅个位数,6~9倍

难道我们会因为这些行业绝对估值低就投资吗?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

问题二

采用静态估值的滞后性

PE估值=价格P/每股净资产收益E

P是确定的,没有问题。那么E呢?大部分估值用的都是过去财报的E。而股票未来的价格走势是与未来的E相关的,这种滞后性会导致大家在投资中踩错刹车,加错驱动而“追尾”。

比如,科技板块最近100多倍估值高出天际,那是因为这个高估值的E是过去的E,而未来的E显然受政策红利影响会高不少,用未来的E计算当下估值水平也会有所下降


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一,估值历史分位数指标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把指数自己跟自己比,毕竟指数自己的天赋属性不变,也就有了可比性。而比较自己在时间序列上的估值排名可以更好地判断指数是否高估。

历史分位数也就是当前时刻的估值水平在历史所有估值中的排名。排名高则认为高估值,排名低则认为低估值。

针对问题二,静态估值融合预测估值。

我们可以融合分析师预测的PE估值。预测PE估值,其实是预测了E的部分,P还是当前时刻的价格。其中分析师预测是根据证券市场上的

不同分析师预测值加权平均得到。

比如,当下火热的半导体行业芯片ETF静态估值为140倍,而预测估值却只有60倍。原因正是政策支持导致的盈利预测改善。静态估值是无法体现比较快速的预期变化的。

当然,预测估值毕竟是预测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把静态估值与预测估值融合为我们的估值指标更为合理。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估值表使用指南

通过以上两个修正,我们的估值指标则变为融合后的PE估值在历史估值中的分位数(排名)。

按照上述方式,我们得到如下格式的估值表。以下估值表仅列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指数和对应的规模最大的基金,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宽基、SmartBeta以及行业主题指数(根据颜色划分)。需要更多指数基金估值数据的朋友可以私信。

指数投资估值表正确打开指南

上述估值历史分位数即为融合预测估值的估值指标在历史估值中的排名。并根据排名,划分危险(>75%)、适中(>25%且<75%)和安全(<25%)三个风险等级。

安全级别:只要你看好,放心买入!

适中级别:坚定看好,可以买入!

危险级别:极度看好再买入,否则别碰!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长度这个指标。由于部分指数数据时间较短,所以列出历史长度这个指标供大家结合分位数来看估值。时间长度越长,历史分位数指标更加可靠!

以后,号内会周度更新估值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觉得有帮助,不妨点赞关注!(*^_^*)

往期精选:

5G主题跌出机会,到底该上哪趟车?

半导体基金哪家强?今年涨幅50%以上的魅力

一份有理有据的基金推荐排行榜!科学分析三年翻倍资产!

有望短期翻倍的券商追不追?写在A股成交额破万亿之际

2019年基金打新净赚15%!2020年你还要错过吗?

“存款+”无风险年化收益 4.8%的小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