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宁愿去超市买菜,也不愿买路边老人的便宜菜,为什么?

新大风歌


重点是他们的菜一点都不便宜,比超市的贵多了,还有他们的称一般都不准的,我们经常买菜的人,一拿上手基本上都知道,也不想跟他们唠叨这么多,下次不买就是了。

所以做生意诚信很重要,你想赚我一辈子的钱,还是想赚我一次的钱,你自己看着办吧。

不要说这些老人我不光顾,今年疫情期间,那些大型的超市有些涨价了,还有部分药房也是这样涨价,这种商家我是绝对不会光顾的.


潮流177459782


有人宁愿去超市买菜,也不愿意买路边老人的便宜菜,为什么?在农村,有许多人天天去买菜,明明大路边上有老人在卖菜,视而不见,而且价格比超市里要便宜实惠得多,有许多人却宁愿去超市里买贵菜,也不愿意买路边老人的便宜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路边老人的菜简单没包装看相差,没有超市的蔬菜看相好。路边老人的蔬菜都是从菜地里刚刚采摘的,非常新鲜,但没有拿回家清洗去杂去土,没有认真处理,看相非常差,也就是商品性差,不吸引买菜人的眼球。现在,农村人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买蔬菜的要求也非常看重商品性。总是认为老人采摘的蔬菜含有杂草、枯渣、泥土等等杂物,底叶虫口病株都没剔除。再个老人在菜地里现采蔬菜没有包装不精细不卫生。而超市里的蔬菜都是精挑细选,去掉了不可食不卫生的蔬菜,提高了蔬菜的美观程度,看相好,商品性高。因此,买菜的人都喜欢去超市购买,品质上有保证。


第二,怕路边老人的蔬菜过秤时缺斤少两,份量不足。有很多人看起来非常大方,其实内心仍然骨感,也是有点斤斤计较,怕老人的秤不标准,怕老人称秤不公平,缺斤少两,怕老人年龄大了,眼睛发花,看错斤两,算错菜钱。其实都是多余的想法,老人虽然年老,但有做人的标准,有做人的底线,一般情况下,都是有非常高的道德素养。老人过称和计算,动作缓慢,老态龙钟,是人之常情,并不影响你的买菜。其实,路边老人的蔬菜是货真价实,经济实惠。


第三,到超市买菜,品种多,数量多,有挑选的机会。路边老人在自己家里的菜地里采摘的蔬菜,品种单一,必然没有超市里的多并且数量很多,没有多大的挑选的余地,一般是家庭常见蔬菜多,稀缺蔬菜是没有的,因此,买菜人不如到超市里一站式购买,更便利更省劲。超市里的品种数量非常多,买菜的人可以任意的挑选,需要什么样的蔬菜就选什么样的蔬菜,有充分的选择空间。超市里的蔬菜种类多,有许多品种是老人家里菜地不能种植的,在老人那里是根本买不到的。这就是许多人上超市买菜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子里立马想到去年冬天的一件事情。有一天傍晚天快黑了,我开车回家看老爹,途径一个市场,打算到市场上给老爹买点吃的带回家。刚下车,看见路边有一个老太太,跟前守着一小堆儿菠菜,一看就知道是从自己菜园里挖出来的。那时菠菜多少钱一斤我不记得了,反正我当时就觉得,这些菠菜全部卖掉,也不过10块8块钱的。


冬天的傍晚,冷风刺骨,老太太穿着件破旧的大棉衣坐在马扎上,招呼着南来北往的人。有的人可能想停下来买点儿菠菜,但是看到老太太穿着有些不太干净,而且跟前那一小堆儿菠菜,看上去也乱七八糟,里面夹杂着一些乱草,所以人家也就直接走过去了,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己家种的菜要比超市里买的菜味道更好,而且也没有化肥和农药。可是货卖一张皮,有的时候人就是看人下菜碟,越是便宜了反而越觉得可能是货不好。


不过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买路边的一些老农卖的蔬菜,包括自己家种的水果。特别是到了秋天的时候,更多的人喜欢到路边地摊,去买农民自己种的葡萄、栗子,还有核桃等等这些有机水果。再过几天,农民自家小菜园里的发芽葱,还有韭菜,都要长出来了,很多人都会拿到市场上去卖。其实农民自家菜园里长的蔬菜,通常情况下,一点也不比市场上批发来的便宜,价格反而更贵一些。因为现在的人们保健意识都很强,都知道自家菜园里的菜,属于绿色蔬菜,所以即使价格贵一些,人们也愿意买自家菜园里的菜吃。


当然也有的人愿意去超市里买包装精致的蔬菜。原因很简单,路边老人卖的菜,看上去不如超市里的蔬菜那么整齐漂亮,包装也干净。超市里有些精装蔬菜,哪怕是一棵葱,也用塑料薄膜包装起来,好吃不好吃且先不说,起码让人看上去舒服。就像现在演艺界的一些演员明星一样,包装前和包装后,虽然还是那个瓤,但是外观改变了,价格就大不相同。上了年龄的人买菜可能还不是那么注重外表,年轻人买菜一般都喜欢选择超市,哪怕贵上几倍也愿意。


灵子


不是不愿意买,是坑怕了。举两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去买花生米,9块钱一斤,我买了两斤,给老人100块钱,按道理找我82,他找了,但是找错了,他给我92块。我发现后就还给他10块钱,说他多找了,然后那个老人家让我把花生米拿给他,说我心好,他之前没有给我够称,缺斤少两了,现在补给我。顿时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傻瓜一个,回家以后我自己拿弹簧称勾了一下,所谓的补给我也不过就是一斤八两而已!这个已经算好的,还有一次,我买蚕豆夹回来剥蚕豆米,看着一个老人挺可怜的,我就把她剩下的蚕豆夹都买了,称给我说18斤,我当时就感觉轻了,好像没有。她非说有,我说我拿到菜场公称去校正一下,不够称我来找她的,她还说好,保证够称。结果18斤到那边就只有12斤了,这缺了6斤,我无语的。再去找那个老人家的时候,她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说没有卖过东西给我,和她一起路边的卖菜的人也说没有见我买过。当时我真的想骂人,后面只能自认倒霉。搞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我就沦为彻底的超市买菜党了,现在所有菜都在超市买。


蛋蛋妈咪19


不愿买路边菜,其实是被坑怕了!讲几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吧!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去买早点,看到旁边一个老太太提前一篮子鸡蛋在卖,我看那鸡蛋比一般鸡蛋要小很多,我顺口问了句:“这是什么蛋?”

老太太说:“这是土鸡蛋,一块钱一个。”

当时,鸡蛋零售价也不过五毛,我就说“这么贵,能少点吗?”

老太太很懂心理学,价咬得紧,说:“这鸡蛋是吃青菜虫子长大的鸡下的,就只有这几个了,不还价。”

我一听,还真觉得机会难得,将她篮子的鸡蛋买了一半。

结果,一拿回去,打开鸡蛋一看,婆婆就说:“你上当了!那些卖批发的,一般都把小的挑出来,卖给那些提篮子叫卖的农村老人。你一问是什么蛋,就知道平常是个不当家做事的,不坑你坑谁啊?!”

还有一次冬天下班较晚,天都快黑了,看到路边有个老人在寒风卖南瓜苕,恻隐之心大发,便把剩下的苕都买了。当时就发现那些南瓜苕泥土太多,再加上当时天色昏暗,也没顾得上认真看。结果第二天在清洗时,才发现南瓜苕上除了泥土,居然每个上面都裹了层水泥!!!

我还真的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只能怪自己智商太低,交智商税了!

至于在路边摊买水果、买菜,经常遇到缺斤少两、以次充好那就不说了!受过几次教训后,从此再也不在路边买菜了。

有时侯也能体谅这些路边卖菜老人的艰难,但是,真的感觉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走不远的,只能永远在困顿中挣扎!


一点微光71


我跟你说下我的亲身经历,我在塘沽,2015年元宵节那天下班去市里姐姐家看我妈,在天津总医院那站倒车,看到一位老大爷守着一个筐,筐里还有大概五六斤六七斤草莓,他就那蹲着看着,我看着特别可怜,过去问他还有多少我想都要了,最后可能是180多,给了他200块也没找零,结果拿到姐姐家一洗全是染色的,并且吃了几个稍微红点的过了一会就拉肚子。我本来可怜你大冷天那么大岁数元宵节让你早点回家过节,可是你还骗人,并且搞得别人拉肚子,是不是太可恶了?[发怒][发怒][发怒]

还有一次也是冬天,一个老头卖草莓100一盒,塑料带手提的那种盒子,我买了2盒,给他2张刚出的土豪金版的一百元,结果他不认识,让我给他换两张,于是我给他换了,拿回家洗就上面几个是好的,下面算是烂的。

以上经过介两次总结,有时候真的不能同情心泛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以介么说你生病没钱治我可以给你捐钱,但是你卖东西要凭良心不能骗人,甚至把人都整医院去,反正我以后肯定不会再在路边买东西了。


髙傲地發黴


有人是指有这样一部分人,不是全部,应该说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不愿意买路边老人卖的便宜菜,更喜欢去超市购买。

我八十多岁的双亲喜欢卖蔬菜,老两口每年都种菜,吃不了的菜就拿到集市上或者行人上下班多的路边卖掉,老人喜欢这种能够体现他们还有价值的劳作,所以做儿女的根本就阻拦不了。

有一次我回家看到父母正在摘荠菜,老两口去地里刨回来一些荠菜,于是我坐下帮他们摘菜,这时候我发现我和父母摘菜有质的区别,比如他们老两口看到不烂的菜叶会保留,不管菜老不老,而我经常给他们往外捡扔老的荠菜,母亲抱怨我浪费。

可我觉得菜老了影响口感,而母亲说只要不是烂了,菜就可以吃,所以我当时就想:多亏我不买荠菜,不然的话,买回这样的荠菜,我能给扔掉一半多,我觉得有不少和我一起的人。买菜时会追求菜的品质,看看是否嫩和新鲜。


父亲说他们的菜多半被饭店拿走了,因为老人卖的菜不好看,但价格便宜,而且味道'很好,一般是用土肥种出来的,不过有不少穿着干净利索的上班族是不会买这样的菜,他们不喜欢老人卖的菜长短不一,看着有些乱,所以追求品质的人不愿意买路边老人们卖的便宜菜。

现实生活中,老人们买菜其实好卖,有很多心地善良的人,他们愿意选择购买老人的菜,甚至价格会自愿多给一点。这是同情老人的表现,觉得老人家卖菜不容易,帮忙买了,好让老人早点回家歇息。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买漂亮蔬菜,不管它是农民种的家常菜,还是菜农种的商品蔬菜,只要漂亮鲜嫩就行,还有人喜欢购买农村老人种的蔬菜,知道这样的蔬菜喷施农药少,施肥也是土肥,虽然模样不好看,但它是好东西。


悠然见东山


说个我真实的经历吧:在我很没钱的时候,记得那个月发了工资就想着给我的孩子买香蕉吃,已经好长时间没给孩子买水果了。我路过一个农贸市场,那里有水果店,也有超市在卖水果。我都没有去,因为我看到了农贸市场门口的路边,一个老人推车卖水果,车子上有香蕉。不是图便宜或者怎样,而是我想着: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花给那些奔波辛苦的人呢?见善而行,尽力而为也是一种美德。于是我就买了这位路边老人的一挂香蕉,买完后我觉的好像轻了点,但想到这是个老人,不会骗人,就拿回家了。回到家还是觉得有问题,因为路上提着太轻了,我就想验证一下我对老人善良的判断对不对,忍不住撑了一下,结果是少了一斤多,我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应该是一斤的秤实际按八两给我的。当时有一种发善心被骗的感觉,很郁闷和生气,就想去找她。最后转念一想她那么大岁了,还推着车出来卖水果,生活也不容易,就算了。

当然,现在如果有路边卖菜的,看上去面相比较善良的,我还是首选路边老人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买超市菜的人就没有爱心,人家有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超市的菜看上去干净,包装也好,卖相好,买着也放心。

再呢,就是超市里菜品丰富,选择性多,购物环境也好,可以一次性开心的完成全部购物。


老李掌柜的


之前公司门口有个买水果的老奶奶,同事还说真好以后早上上班可以买点橘子苹果中午吃,那天晚上下班本来我俩要去便利店买零食的后来想想还是买点水果吧,就在老奶奶那挑桃子和橘子,因为我们买完水果是要各回各家的所以我们俩虽然一起买一起称但是数着个数,我记得很清楚同事给我说咱俩买四个桃子就够了吧我说在放两个吧,结果称重的时候我们没看直接付钱就去乘地铁了,等我来在分开那站分水果的时候发现多了两个桃子,本来也没多想但是同事回宿舍,宿舍的小姐姐给她说今天她也在老奶奶那买的橘子明明没挑多少怎么回来感觉多了呢,第二天上班路上同事给我说我们就有点怀疑老奶奶给多放了,上班的时候特意注意了一下老奶奶的称旁边放着许多不是很好的桃子,橘子和苹果,直到有一次我们亲眼看见了她给别的多放水果,真的从此再也没有再那个老奶奶那买过水果。

当然不是所有路边的老人都这样,但是信任是一个很脆弱的东西,唯有真和诚才能促进它的成长。其实好几次我在路边买的水果都给我很不好的体验,所以慢慢的就再也不在路边买东西了。


芹菜鸡蛋洋葱


以前不买菜,不知买菜的苦,后来买了菜,才知买菜的难。在武汉上班的那几年,因为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所以菜摊就成了自己经常去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我还是喜欢菜摊、菜市场,而很少在超市购买蔬菜。因为超市的蔬菜,新鲜的会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青菜。

因为我自己经常在菜市场买菜,也就见惯了菜市场门口的一排排卖菜老人。这些老人,以老婆婆居多。具体为什么老婆婆多,估计很多男人心里都懂。这些老婆婆一般卖的菜不多,而且品种单一。一般就是这卖相一般的白菜,有些老的白菜苔,或者几个大小不一的辣椒等等。这些老婆婆卖的菜,大都菜品卖相不够好。我估计也是很多人,不愿意买老婆婆的菜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一、太老的称重方式。对于,我们现在的八零后以后出生的人,我敢说没有人可以分辨出那杆子称上的刻度。有时候,我自己去买菜,难免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怕别人估计缺斤少两,我也要装模作样的看看菜摊老板举过来的称杆子。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看不看的懂,暂且不管,但是样子会做一做。

而有些年轻人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自然会尽量不去找没有台秤的菜摊。因为我自己也会这样,当然并不是因为觉得老人们卖的菜不够好。仅仅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而已。


二、看着不够整洁的菜摊。因为这些老人每次卖的菜不多,所以他们不会选择花钱去租赁一个菜市场摊位。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老人卖菜,都是一个篓子里面装了2-3个品种的蔬菜,或者身前放着一块旧布单,布单上摆放着不多的蔬菜。对于较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就会觉得所卖的菜会不干净。而超市里面的蔬菜,摆放的非常整理好看。陈列做的好,就给人非常愉悦的心情,自然让人也有了购买的欲,望。

三、老人卖的蔬菜品种非常少。这些老人所卖的菜,很多都是自家菜园子里面吃不完的蔬菜。看着蔬菜老了,他们会觉得很可惜,就想着能换一块是一块。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多老人才会把菜园子里面不多的几棵蔬菜拿出来卖,所以品种很少。对于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尽可能在一家购买齐全自己所需的蔬菜。毕竟,一家家的跑,还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在一家购买蔬菜,可能会因为买的多,而有一些便宜。


四、超市的品类很全,在买菜的同时,可以兼顾些买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买菜的时候,可能还需要买一些调味料,或者其他生活用品。而直接去超市买菜的同时,就可以一次性满足这样的需求。如果我们只在菜摊买,或者老人那里买菜,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