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这可能是一个让您受益终生的投资策略:网格定投策略

前 言

这是一篇关于基金定投的深度长文,通过这篇文章,你不仅能对基金定投有一个全面深度的专业认识,还能掌握一套可能是终生受用的智能定投策略:网格定投策略。

全文分三部分:(1)定投哪些事(2)解析定投(3)网格定投策略,文章共计5000字左右,阅读完成需要15分钟,完全理解需要N分钟,建议先收藏再细读。


No.1 定投哪些事

熟悉我的老朋友或许还记得,我之前写过不少讨论定投的文章,主要内容有:定投的风险收益特征分析、历史投资业绩回测等,总的来说,聊到基金定投的不足之处比较多,但这并不是说我对基金定投有偏见,故意要去黑它。

相反,我认为定投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投资方式,也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如果是一种我完全不认可、觉得没用的投资方法,那我何必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难道就为了证明它没有价值吗?这对我又有什么意义?

这就好比,我不会专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道我铁定认为难吃的菜,就为了证明它难吃。

时下基金定投大热,各路机构、媒体以及个人投资者对其奉若瑰宝,言必称定投,对定投的作用明显过于高估了,在某些人眼中,定投甚至是人人可以用之发家致富的万能圣杯。

因此,我觉得市场中需要有一些更加客观且辩证的声音来给大家泼泼冷水。

从长期看,过分的追捧,对定投这种投资方法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捧杀它。当广大定投新手事后发现自己的真实投资业绩远没有事先所预想的那么好时,又很容易反过来指责、抛弃甚至攻击定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No.2 解析定投

首先,我们从定投的定义出发:

所谓定投,就是对证券资产(本文专指股票指数基金)进行定期定额投资,即每隔一段固定时间(比如每月),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

这是最原始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普通定投”,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普通定投”策略进行改造之后的“智能定投策略”。(在后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所称的定投均为“普通定投”。)

如果把普通定投拆开来理解,那就是“定期投入本金”到“买入持有策略”,即“定投=定期投入本金+买入持有策略”

,定投的内容就这两部分。

1.定期投入本金

“定期投入本金”是本金入场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弱化投资入场点选择所造成影响的作用,也即定投在初期时能平均化入场价格。

(1)摊薄买入成本

“定期投入本金”,意味着有定期的未来现金流可以使用,这是定投的核心价值所在,它带来了定投最有价值的一个功能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有潜在的未来现金流可以用来买入更低价格的股票(指数基金),从而摊薄买入成本。

只要有“摊薄买入成本”这个功能在,我们是不怕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的,甚至反而希望价格下跌,因为这样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同样的股票。

但很遗憾,随着定投期数

的增加,这个功能会逐渐弱化,直至微乎其微,这时候我们就会怕股票价格下跌了。

关于这点,我总结过一句话,叫“定投前期怕涨不怕跌,后期怕跌不怕涨”,就是这个意思。

(2)缺乏风险控制能力

由于定投强调在股价下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加仓买入来摊薄成本,即越跌越买,这意味着定投的资金管理方式是没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等价鞅策略,即输后加仓,输的越多,赌的越大,如果对应到民间赌博上,就是输红了眼之后更加变本加厉的赌,而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取的。

这是定投的一个缺点,即对投资风险没有控制能力,遇到长期熊市时,资产回撤会很大,比如20~30%以上,而且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无能为力,除了祈祷股价反弹。

此外,“定期投入资金”还有一个跟我们投资无关的好处

,就是它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这对自控力差的月光族是个不错的办法。

2.买入持有策略

(1)“定投”与“一次性买入持有”孰优孰劣

前面说过,随着定投期数的增加,定投“摊薄买入成本”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当定投期数较多之后(大约10期以上),“定期投入本金”这个本金入场方式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直至忽略不计,这时候定投也将退化成“买入持有策略”,自然也会和“买入持有策略”拥有类似的收益、风险特征,也即相似的期望收益率和资金回撤幅度。

因此,“定投”和“一次性买入持有”的区别仅在前期,后期定投“摊薄买入成本”的作用完全钝化之后,两者将基本没区别,也即拥有一样的期望投资收益和风险。

至于在前期,如果是上涨行情,那么“一次性买入持有”的投资效果优于“定投”,如果是下跌行情,则“定投”优于“一次性买入持有”,震荡市定投略微占优。

综合各种行情考虑,从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角度看,“定投”和“买入持有策略”的表现差不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中的一样,定投的期望收益率会明显高于“一次性买入持有”。

实际上,普通定投的期望收益率和所投指数的长期年化涨幅很接近。

这里我们是从理论推导的角度证明的这一点,实际上,如果从历史数据回测的角度,也会得到一样的结果,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证明过,这里限于篇幅,不再细说。再进一步,从网上很多公开定投组合的投资业绩看,也会是类似的结果。

(2)定投的投资效果

投资不仅仅要关注收益,还要注重所承担的风险,并且无数专业投资者都强调,对风险的控制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因此,一个好的投资策略首先要只承担有限可控的风险,然后基于所承担的风险,要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作为补偿,所谓“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用年化收益率来衡量收益用最大回撤比例来度量风险用收益风险比(=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来综合衡量投资效果。一项投资的收益风险比起码应该达到1.0以上才算合格,否则性价比太低。

从绝对的角度看,“定投”和“买入持有策略”都算不上是合格的好策略,期望收益率和所投指数长期年化涨幅差不多,一般在10%左右,尚可接受,但关键是定投的潜在亏损风险很大,遇到熊市行情资产回撤20~30%是很常见的事,遇到极端情况甚至会回撤50%以上。

综合投资收益和风险来评价,定投的收益风险比只有0.3倍左右,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人人都会的定投和“买入持有策略”,都是好策略,那大家还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分析研究干嘛,还要基金公司和私募投资机构做什么,都去定投就行了。

(3)定投的卖出问题

从定义可知,“买入持有策略”只有买入和持有,不含卖出,那么,等于“定期投入本金”+“买入持有策略”的定投,自然也不含卖出,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普通定投并不是一个完备的投资策略。

对于定投投资者来说,卖出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左侧止盈是最普遍的一个做法,因为通俗易懂、门槛低,在震荡行情中会游刃有余,但在真正的大行情来临时,会因过早卖出而踏空。

由于市场70%的时间都是震荡行情,所以选择左侧止盈会让你在大多数时间都觉得很舒服,但是当那15%时间的牛市大行情来临时(还有15%时间是熊市),却会让你因踏空而痛苦无比,甚至综合投资收益还跑不过所投的指数。

并且,定投止盈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每个人用的方法都不完全一样,有些有用,能提高投资业绩,而有的还会起反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只有定投这一个策略,那最好不要全部左侧止盈,特别是过快止盈,一定要留点长线仓位,否则必定踏空真正的大行情,长期年化收益不会好,大概率跑不过所投指数。

最好的办法是,多策略组合使用。定投策略仍然采用左侧止盈,且最好能用更专业更有效的止盈策略,在震荡行情中低买高卖,来回收割。另外再开发一个可以捕捉大行情的趋势类策略,和定投策略一起组合使用,形成震荡+趋势的策略组合,这也是我们在实盘中所采用的办法。

No.3网格定投策略

在上文的分析中,通过对定投的概念解析,我们详细讨论了定投的收益风险特征和优缺点。

任何一个投资策略都有它固有的优缺点,并且优点和缺点往往是共生的,我们无法完全抹去它的缺点,只留下优点。

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尽可能地弱化它的缺点,好好地利用好它的优点,开发出既适合自己又高效的智能定投策略,对我们而言,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网格定投策略”。

顾名思义,网格定投策略同时兼具了定投策略和网格策略的性质,

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我们会挑选“摊薄买入成本”效果的最好的股票指数,以及潜在下跌空间最小指数,一份一份的逐步加仓买入;在股价上涨过程中,我们又会挑选上涨空间最小的指数,一份一份的逐步止盈

看上去,就像网格策略那样在一份份低买高卖,但是我们网格的对象是多种股票指数,并且不同股票指数、以及统一股票指数在不同时点的网格大小,是我们根据市场情况计算而得的,不是直接主观凭感觉设置的。

而且,我们用来加仓买入的资金是来自于未来现金流,而非已拥有资金。如果是已有资金做网格策略,遇到下跌幅度不够甚至上涨时,会严重缺乏买入机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1.构建初始资产组合

将每期定投的资金分成多份(默认4份),逐步去配置一个包含多种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资产组合。

其中,股票指数基金为A股为主,港股、美股等其他境外市场为辅,债券基金主要起防御作用,即当股票指数基金缺乏足够的投资价值时,先将部分资金配置在债券基金上,以待日后调仓使用。

在股票类资产中,分为A股和境外股票市场两大类,A股资产包含大盘指数基金、中小盘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以及主题、策略等其他类指数基金,A股资产是我们的主要投资对象。

境外股票市场资产主要是港股和美股的指数基金,其他可能还会涉及诸如德国、日本等市场的指数基金。

债券类资产包括货币基金、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

初始资产组合的配置,主要基于基本面逻辑和估值来挑选长期走势好看的指数。

网格定投策略实盘运行时的持仓信息表示例:

这可能是一个让您受益终生的投资策略:网格定投策略

请放大图片,否则看不清

2.定投加仓逻辑

在每期定投资金到账时,我们或者买入还未持仓但开始看好后市走势的指数基金,或者加仓已持仓的指数基金,至于加仓哪些指数基金,主要基于两个指标:边际成本降率潜在下跌空间。

(1)加仓指标一:边际成本降率最高

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们说过,在股价下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买入加仓,从而摊薄持有成本,是定投最重要的功能。

但是,随着定投期数的增加,定投摊薄买入成本的作用会逐渐钝化,直至忽略不计。

因此,我们在每期定投时,就应该把资金用到摊薄成本效果最好的指数基金上去,也即加仓成本边际降率最高的指数。

至于什么是“边际成本降率”,我直接举例说明:

这可能是一个让您受益终生的投资策略:网格定投策略

如上表所示,假设有基金A,持有数量为1000份,持仓成本价为1元,当我们以最新价位0.9元加仓1000元之后,基金A的持仓成本价将变为0.947,下降了5.26%,这个下降幅度就是成本降率。

所谓边际成本降率就是对已持有基金加仓单位资金后,基金持仓成本所获得的下降比例,它度量的是基金买入摊薄成本的作用大小。

边际成本降率默认为负值,当单边际成本降率为正时,说明此时基金的最新市场价高于持仓成本价,此时加仓不能使持仓成本获得下降,反而会升高。

回到上表,虽然基金B的最新价相较于成本价跌了20%,远高于基金A的10%,但基金A的“边际成本降率”大于基金B,按照买入摊薄成本的逻辑,此时应该优先加仓基金A。

(2)加仓参考指标二:潜在下跌空间最小

在持续下跌行情中,通过不断地定投买入,可以摊薄买入成本,这是定投的核心优点,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个

严重的后果

持续的买入会使风险资产越累越多,如果该资产价格一直跌,会使投资者越套越深,持仓的绝对亏损金额越来越大。

遇到极端情况,资产价格归零时,投资者也会和该资产一起同归于尽。

举个例子,假如在2015年创业板指数4000点时开始定投它,那么在接下来最低跌到1200点的长达4年的熊市行情中,虽然持有成本在下降,但亏损金额却越来越大,并且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4000点的创业板指潜在下跌空间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去持续加仓买入,只能是一场灾难。

因此,我们在选择定投标的指数时,应该尽可能地挑选潜在下跌空间比较小的指数,即通过测算出的潜在下跌空间来决定加仓的时机。

网格定投策略实盘运行时,股票指数分析表中底部测算部分示例:

这可能是一个让您受益终生的投资策略:网格定投策略

3.止盈逻辑

止盈的逻辑和上述类似,是通过测算出指数的顶部位置来提前主动止盈的,对于无法测算顶部的品种,则采用跟踪止盈策略。

网格定投策略实盘运行时,股票指数分析表中顶部测算部分示例:

这可能是一个让您受益终生的投资策略:网格定投策略


End 后记

网格定投策略本质上是一个左侧交易的震荡类策略,叠加定投的未来现金流加仓,可以在下跌行情和震荡行情中都表现不错,但在真正的大牛市行情中会跑不过指数,行情越大越跑不过。

但是没关系,我们还有两个可以捕捉大牛市行情的策略,和网格定投策略形成互补,即复来智投(大周期趋势、基本面、估值、回撤控制)+股债平衡与指数轮动策略(小周期动量、波动率)。

这三套策略概括起来就是“一长一短一震荡”,构成了我们的整个投资策略体系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