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中學生沉溺於短視頻?寒假看這些書可能幫到你

年關將至,各中小學已經開始陸續放假,學生們都開始享受自己的快樂時光,但是在這種快樂時光的背後,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隱憂“寒假作業”。中學生的寒假作業裡面肯定會有一項,讀課外書。老師給學生選的課外書大多都屬於世界名著之類的經典的大部頭的書,當然這一類的書是非常有必要看的,即便是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再看一遍《戰爭與和平》,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但我覺得除此之外的有一部分書長期被老師和家長忽略,這一部分書就是關於培養學生審美的書。

中學生沉溺於短視頻?寒假看這些書可能幫到你

專業的美學屬於哲學的一部分,其中涉及非常多的晦澀的概念,當然不適合中學生來讀,培養審美並不一定要去讀專業的美學著作,今天就介紹一些有助於中學生(初中和高中)審美的書籍很方法。

1. 為什麼中學生要提高審美?

首先要解釋一下美學是什麼?美學在哲學上有著非常嚴格的定義,但是我們這裡講的美學,就對於中學來說就一個作用,就是告訴中學生什麼樣的東西是美的。雖然美是一個相對個性的概念,但是美的背後確實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和社會觀念

明白什麼樣的東西是美的,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人以後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一個人穿衣服的風格,辦公桌的擺設,做出的PPT的風格,這些都是一個人關於對美的認識的綜合體系,瞭解到什麼是真正的美的東西,也會讓學生自覺抵制那些俗的東西,比如某些短視頻。這也是人走入社會之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中學生沉溺於短視頻?寒假看這些書可能幫到你

現代的中學生對於美的理解相對來說是比較缺失的,雖然現在中學生都有美術課,美術課的新課標裡面也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但是美術課在課堂中的地位比體育課還要低,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省市會有體育考試,而現在沒有任何一個省市會開設美術考試,所以美術老師比體育老師“更容易生病”。所以學生對於審美基本上是沒有建立自己的體系。

2. 讀什麼樣的美學的書?

對於中學的階段,我大致的把關於美學的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關於美學理論本身的一些著作。這其中也有一些非常優秀和經典的通俗版,比如《美的歷程》,《西方美學史》等等。像《美的歷程》,從美的角度來看歷代歷史文化,對於中學生來說可能會略有些難度,但是隻要靜下心來去讀,肯定對他的關於歷史的認識和美的認識都會上一個臺階。第二類則我認為是一些藝術形式的細分領域內的書籍,比如一些介紹西方美術史的,介紹電影藝術的書。這一類的書會像鑰匙一樣打開學生對某一個細分領域的認識。現在學生的家庭條件都好了,也有條件去博物館,甚至去國外看一些名畫的原版,

但是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如果不具備相關的知識只是去看熱鬧,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只是增加了一些炫耀的談資而已。這一類的書就要從文化或者細節的角度告訴學生,這幅畫應該如何去欣賞它美在什麼地方。

對待上述兩種書,我覺得中學生應該把著力點放在第二類上面。當然這要看也要看學生的個體情況,如果對歷史的美學理論感興趣可以稍微涉獵一些,但是對於第二類書是一定要去讀的。因為只有將第二類書讀了以後,他再次遇到一些藝術形式的時候,他會懂得去欣賞,會對以後非常有幫助。

3. 學生應該去了解哪種藝術形式?

正如前文所說,中學生應該去讀某一個藝術的細分領域內的書。因為美學和藝術是不分開的,一位著名的美學家曾經說過,不通一藝不談美學。

這裡我要建議中學生去讀兩個領域內的書。一個是電影,另一個是繪畫。

首先說電影,這是一個短視頻氾濫的時代。很多大人都熱衷於刷抖音這樣的短視頻,中學生也不避免地被傳染。

短視頻是一種在短時間內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的一種東西。這個東西純屬是娛樂,並不會帶來一種美感。而讓學生去真正的理解這種視聽藝術,就應該去了解電影。電影自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之後,經歷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藝術,有第九藝術之稱。要讓學生拋棄那種奶頭樂的短視頻,就要讓學生去理解什麼樣的視聽藝術是美的。可能有的家長會說自己也會經常帶著孩子去看電影,但是這個電影的角度是完全站在電影之外的,沒有從美的角度去分析。如果不刻意的去分析的話,是很難從電影當中體會到美感。這就需要一把鑰匙,用這把鑰匙是去逐漸打開電影之門。

中學生沉溺於短視頻?寒假看這些書可能幫到你

再說繪畫,當然這裡的繪畫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如果學生本身就有這方面的興趣,可以找一個更細分領域,比如說國畫,油畫等,美的東西都是相通的。關於繪畫的審美為什麼重要,因為與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自己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搭配什麼樣的鞋子,在比如自己拍照的時候,應該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在實際工作當中會有很大的用處,比如說給某位領導拍照的時候,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角度,什麼樣的光影,才能突出這個領導的角色。

4. 這些書該如何讀?

現在我們就介紹一下關於上面說的電影和繪畫的這兩類書籍,該如何讀。這裡我沒有推薦書目,但是我想告訴各位家長選書的一種辦法,讓家長去選書。如何選書,我覺得是一個人必備的一種技能,關於如何選書會在以後的文章專門有介紹,這裡只介紹這兩種書的選擇方法。

這兩類書選的時候把握兩點就好,第一是書的作者。書的作者一定要是這個領域內的資深人士。第二點就是看這本書的銷量,如果滿足以上兩點,這本書就值得買。銷量還可以的,說明這本書比較通俗,第一點可以保證這本書的專業性,不會出現明顯的錯誤。這裡只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河海大學電影鑑賞教學團隊出的一本書,《世界優秀影片賞析》,這是一門國家精品課程。專業團隊出的書保證了專業性,難得的是,也非常通俗易懂。另一本是史蒂芬法新出的《藝術通史》。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非常資深的美術教育工作者,這本書雖然不是單單講繪畫,有其他的藝術形式比如雕塑等等,裡面對一些名畫的分析都非常的到位,有了這本書以後你也可以在世界名畫面前駐足15分鐘,而不是走馬觀花的,拍照發朋友圈。

當然看書的同時家長也要配合學生一起去實踐,比如電影鑑賞類的書籍裡面都會介紹一些非常優秀的經典電影,家長可以和學生共同去觀看,觀看之後按照書中所講的方法,去對這個電影進行解析,讓學生逐漸去發現電影中的美。我相信當學生深入的去理解了真正的視聽藝術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沉迷於抖音一類的小視頻。

瞭解美,發現美是我每個人一生中必須要學會的事情。如今的社會快餐文化橫行,而這種短暫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給人帶來的只能是事後的空虛。在中學階段就讓學生了解到什麼是美,只有那些真正的美的事物,才能讓人獲得長時間的身心的愉悅和對內心的審視。希望每一位學生在假期的時候能夠學會一種去看電影的方法,看名畫的方法。帶著這樣的方法去發現美,對他以後的人生會非常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