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為江南鹽道,年羹堯剿滅江夏鎮為什麼敢一刀殺了?

紅雨說歷史


屠滅江夏鎮是《雍正王朝》中頗為精彩的一筆,但是在現實世界中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即使是兩位皇子作保年羹堯也沒有膽量在江南大開殺戒,屠滅一個鎮子。



在這場殺戮中死去的不光有任伯安,還有兩個現任官員,名字我記不清了,是作為太子的特使,到江夏鎮拿官位收買任伯安的。在電視劇中,任伯安當天大擺宴席,除了這三位應該還有許多當地官員士紳在,年羹堯真的全殺了這件事沒人兜得住。



另一方面,就算四爺,十三爺想兜,那些被殺官員的家屬也不會同意,年羹堯屠滅江夏鎮得到了大量的財富,估計要幾百萬兩甚至更多,而江夏鎮被屠之後,八爺,九爺,十爺在一起說的明白,那些錢是八爺黨的經濟命脈,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八爺黨絕對不會放過年羹堯。


不過有一個情節頗值得玩味,四爺燒了百官行述後,康熙要了解事情經過讓年羹堯覲見說明,說明屠滅江夏鎮的事康熙肯定是知道的,任伯安利用百官行述,結黨營私,擺佈朝局,本來就有挑戰皇權之嫌。最作死的是任伯安竟然用百官行述拉攏太子,太子真的得到了百官行述就可以操縱百官,甚至可以架空康熙,這一舉動,等同於謀逆。因此,康熙起了殺心,甚至屠滅了整個江夏鎮。這也是這件事發生的唯一可能性。真正讓年羹堯屠滅江夏鎮是康熙,而不是當時還是皇子的雍正。所以,別說是任伯安,就算是皇親國戚當時也得死。



醉美木瀆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小時候,我就是歷史迷,偏愛看一些歷史書、歷史劇。但是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它為了塑造衝突與戲劇張力,都是有劇本的,不可能完全重複歷史。

此處,我們就《雍正王朝》這部劇而言。《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同名歷史小說。

年羹堯覆滅江夏鎮,在《雍正王朝》這部劇裡令人印象深刻。

先簡單交代一下背景,年羹堯是四爺的包衣奴才,後考中進士,目前在四川任總兵。任伯安是九爺的門人,很會鑽營,曾在吏部主事,後任江南巡鹽道,因收賄受賄、濫用職權、包庇罪被革職。賦閒在家做土豪鄉紳。

年羹堯覆滅江夏鎮的時候,任伯安已經賦閒在家,並不是巡鹽道,而且他已經失去了八爺九爺的庇護。


年羹堯為什麼敢殺那麼多人?

第一,他是帶著使命來的。

年羹堯帶兵千里迢迢從四川趕來,這麼大的動作,這麼大規模的行動,別人怎麼會不能察覺?正是他得到了調令,所以才可以安然從四川到江夏。他後面絞殺的時候,拿出兵部十三爺的手令。手令內容是什麼,無人知曉,只是從年羹堯嘴裡說出來。

第二,他的行動得到授權的、並精心策劃的。

如果單純拿著手令過來抓人,那肯定不會頂著掉腦袋的風險去屠殺整個江夏鎮。應該是暗中得到某種授權,很大可能這種授權來自四爺。

因為在《雍正王朝》電視劇開篇的時候,四爺和十三爺在江南籌款賑災時,觸動了任伯安的利益。在過江夏鎮的時候,任伯安的妹夫和屬下抬出康熙爺的御賜牌匾,逼著四爺和十三爺下馬過江夏。此事,四爺一直耿耿於懷。

為了完成任務,年羹堯和嶽鍾琪做了精心策劃。劇情裡很精彩,先是假扮劫匪,後面拿出手令,繳了江夏官兵的武器,嶽鍾琪拔劍呼號為令,開始大規模斬殺,最後放火燒光。


第三,年羹堯貪功和滅口。

為什麼要派年羹堯去呢,是因為當時皇子們爭儲日盛,再加上任伯安在吏部時,找人編纂了《百官行述》。裡面記錄了百官的各種罪證。此書一出,落到八爺黨手裡,幾乎可以控制很多官員,並以此來打擊太子黨和其他人。可謂是殺手鐧一樣的利器。

年羹堯去的時候,在場的除了九爺的門人,還有太子的師爺。

他按照之前的計劃,覆滅了整個江夏。甚至包括滅口了江夏的駐防官兵。

一來,他拿到了當票,完成了任務。二來,為四爺報了當年的仇。第三,就是殺人滅口。

第四,他們算定了康熙、太子黨、八爺黨不會大肆追究。

年羹堯在去江夏鎮之前,他是猶豫的。此刻康熙正帶著張廷玉等在南巡。年羹堯害怕自己事後被清算,特意深夜拜訪了張廷玉,想探探張廷玉的口風。張廷玉是皇上的重臣,他是人精。當即知道年羹堯所謂何事,他並沒有說破,只是暗示他不要殺戮。從不收禮的張廷玉收了他送的橘子,並贈予湖筆。

以年羹堯的聰明才智,已經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結合後面,四爺得到《百官行述》,並私自處理,跟眾皇子一起用一把火燒了。

康熙心裡對這件事非常肯定,但是不能表現的太明顯,此事幹系重大,既涉及到太子和皇子們的內鬥、又涉及百官,他只好就此作罷。年羹堯覆滅了整個江夏鎮和江夏的守軍,結果僅僅只做了降級處理。

通過這件事,讓四爺對年羹堯更加器重,後面的劇情不一一解釋了。


以上是我的看法,朋友們怎麼看呢?

歡迎大家留言、關注,一起交流。


彩民洋洋


原本是“禮儀德化”之地的江夏鎮,被任伯安兄弟、劉八女搞的烏煙瘴氣。就連四爺胤禛和十三爺都在這裡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年羹堯剿滅江夏鎮,既是替四爺”復仇“也是替康熙清理門戶。

任伯安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惡人。身為從三品的江蘇巡鹽道,任伯安在任上撈足了油水。黃河發大水,任伯安等人卻吝嗇至極,不肯出錢賑災。四爺胤禛和十三爺胤祥威逼之下,任伯安這才掏了200萬兩銀子。這其中,還有100萬兩是要孝敬九爺等人的,給了四爺等人200萬兩,其中的100萬兩便不會再孝敬上面了。由此可見,任伯安是個十足的吝嗇鬼,像極了”葛朗臺“,在錢財方面,他為富不仁,自詡精明,實在是大清的蛀蟲。

因為刑部大案的發生,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被正法了,任伯安也被革職了。任伯安,抬出了多年珍藏的《百官行述》。任伯安妄圖利用《百官行述》搭上太子胤礽,從而達到鹹魚翻身的目的。

誰知,任伯安遇到不是善茬,而是殺伐果決的四川提督年羹堯。提督是從一品的朝廷大員,年羹堯是無論如何都看不上任伯安這種無恥骯髒之人的。

年羹堯帶著刑部十三爺手令,秘密前往江夏鎮捉拿劉八女,奪取《百官行述》。此次行動,原本要秘密行事,誰料淮安營的千總阮必大跳了出來,年羹堯只能表明身份,見機行事。

一場秘密行動演變成了公然的抓捕,為了掩人耳目,年羹堯只能大開殺戒,剿滅江夏鎮,而任伯安,作為首惡分子,自然難逃一死。年羹堯為什麼敢一刀殺了任伯安呢?

一來,年羹堯作為朝廷大員,奉手令拿人,卻遭遇到了巨大的抵抗,而任伯安只是未復職的三品小吏,年羹堯可以名正言順將任伯安正法。

二來,任伯安實乃十惡不赦之徒,江夏鎮是藏汙納垢之地,給四爺和康熙皇帝臉上抹了黑。年羹堯正好將任伯安除掉,實在是大快人心之舉。

三來,此次奪取《百官行述》的行動,原本就是一場四爺組織策劃的秘密行動,為了防止走漏風聲,為八爺黨等人察覺,年羹堯只能將任伯安、劉八女、阮必大等人全部誅殺。

任伯安的死是咎由自取,年羹堯敢臨機專斷,正顯示出其不凡的實力。此次行動過後,年羹堯不降反升,被康熙任命為四川巡撫。由此可見,康熙對年羹堯的斬首行動,也是極為肯定的。


風雪夢不逝


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出自《雍正王朝》,那就結合《雍正王朝》來談。

江南鹽道的任伯安此時早已解甲歸田,充其量是個士紳,但他可比一般士紳強太多,一來是為官多年,門生故吏遍佈各省各衙,地方官員見到他都是客客氣氣的,二來他保管著《百官行述》,這可是他保命和東山再起的底牌。

他就是清朝的胡佛(美國聯邦調查局第一任局長,任職長達48年,美國各級官員黑材料都在他手裡,誰都不敢動他)。

志在大位的老八和太子都想拉攏他,只要有了這本書,就把大部分官員的命根子捏在手裡,有了百官的支持,大位有望。

這當然是一個錯覺,以康熙乾坤獨斷的個性,莫說是百官,就是千官萬官,他說不行也是不行。

但這畢竟是一件很噁心的事情,一旦敗露,天下震動,不懲治,於理不合,懲治,官場塌陷,政局動盪,活脫脫一顆燙手山芋。

此時的雍正,尚未介入到奪嫡一線,積蓄能量的他更多想著為父分憂,為朝廷分憂,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件事情消滅殆盡不留痕跡。

皇家弟子游走在法律邊緣,必然的有得力干將。

年羹堯出場了!

年羹堯封疆在外,早已不在是四爺手下那個唯唯諾諾的奴才,殺伐決斷,交給他辦最合適,也最放心。

但年羹堯明顯有失控的跡象,他不僅把事辦了,還把人殺了,錢搶了,這是雍正意料不到的,也為後來個人的悲劇埋下伏筆。

年羹堯為什麼敢殺任伯安? 因為主子的把柄在他手裡。搶劫是你讓我做的,如果你追究我殺人,搶劫的事情就會被揭發出來,何不趁機中飽私囊,賺個盆滿缽滿。

倒黴的任伯安,他想黑吃黑,卻被年羹堯黑吃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



日慕鄉關


換做是我,也敢一刀將這個害人精給殺了。

任伯安雖然是江南鹽道的官,雖然有後臺八爺黨的九爺胤禟,但是他手裡有個讓世人惱火,包括康熙皇帝老兒惱火的東西《百官行述》,那就不同了。這東西是個禍害,不僅僅難以保住別人,更難保住自己。

如果你還記得《康熙王朝》裡面李光地給康熙出了個“風聞言事”的主意之後,惹出來了多大的風波,你參我,我彈你,真偽難辨,事實難查就知道了,這跟武則天時代的“請君入甕”的故事多少有幾分相像之處。

任伯安,真是同類事件的始作俑者。他不該死誰該死?何況他遇到的還是像年羹堯這樣殺伐果斷,聰明鑽營之人。所以,這還得從幾個方面來說。

1.任伯安小人幹了件害人害己的大事。

任伯安利用吏部工作的經歷,搞了一本《百官行述》,其實就是掐朝廷官員的小辮子,然後為己所用,以謀取私利。整整四大箱子,數百官員落入其中,這樣的腐敗按照現在的話說,是一坨坨,一窩窩的,利益牽扯數百條。不說別的,像這樣的情況,就是放到現在,也是觸目驚心的。

這任伯安膽子也是太大了,自以為扯著百官的小辮子就可以尋求私利並在關鍵的時刻保全自己,誰知道你牽扯的面太大,太多,太複雜,所有的利益鏈條都難以調和了,那麼,你也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想想“風聞言事”的結果,康熙皇帝也只有禁止了,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將每個人都繩之以法,如果都繩之以法,那麼朝廷上下連人都沒有了。

所以,任伯安既害人,又害己。他必須死。這是他犯下的不可饒恕的前提。

2.江夏鎮的淵源留不得任伯安。

也許任伯安自以為有八爺黨撐腰,其所屬狗仔如劉八女等就在江夏鎮耀武揚威,而且擺出的還是康熙“禮儀德化”的匾牌,欺壓皇子胤禛在江南籌款賑災,這不是用康熙的面子砸康熙的面子嗎。

任伯安要是知趣,恰恰應該順應老四胤禛籌款賑災的事多些分擔,為保全康熙的名聲多出力,沒想到他居然以此來阻擾老四胤禛一行,這不是又在損害康熙的名聲嗎?畢竟這天下還是大清的天下,是康熙的天下,還不是八爺黨的天下啊。籌款賑災是康熙的命令和旨意,不是老四胤禛的旨意,這點都分不清楚。他丟腦袋也是遲早的事。

這個經過,年羹堯是全程參與了的,他深知任伯安這回已經到了閻王十七層殿了,就差一層了。

3.任伯安必死是眾望所歸。

誰都希望任伯安死,無論是被抓著小辮子的朝廷官員還是沒有被抓的,因為這樣的人臺陰險險惡了。就算是年羹堯不將他一刀殺了,也逃不了一死。《百官行述》救不了他自己。

其實,年羹堯斬殺任伯安,並不是猜度準了康熙和胤禛的心思,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任何人都會做出弄死他的決定,只看你決斷不決斷。如果年羹堯交給胤禛來處理,估計任伯安也會出奇而死,要是交到康熙手裡,康熙更不會留他。

這事應該這麼看,如果你夠聰明,免得皇帝皇子們手上粘血,自己動手幹掉他,還能都到褒獎,如果交給皇子皇帝們處理,他們也不會怪罪你,只是會覺得你太過老實,擔不了大任。想透了這一點,只要夠果決,殺了這傢伙,反正沒事。

假如:年羹堯最後將任伯安交給了朝廷讓康熙來處理,康熙會很惱火,因為這是一件朝廷的醜聞啊。大清天下就會認為是朝廷和皇帝出了問題,那康熙臉面何存?千古一帝的美名還要不要?這一層,才是年羹堯把握最準的層面,也是他敢大開殺戒的終極原因。


青燈問史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把包括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任伯安,太子派去談判的師爺在內的江夏鎮所有兵民全部滅口!這在整個電視劇當中是最血腥,最殘忍的一段,展現出的是“九子奪嫡”的殘酷。

但要說明的是,此時的任伯安已經不是“江南巡鹽道”了,因為他的弟弟任季安強姦殺人,並夥同他的小舅子劉八女買通刑部上下用無辜的百姓頂替受死的“宰白鴨”一案,任伯安被朝廷罷免了官職,相當於賦閒在家的士紳富豪。

正因如此,“官復原職”就是他向新太子獻上《百官行述》的交換條件,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放了被判終身監禁的小舅子劉八女,太子的師爺就是帶著太子給任伯安的“同意交換條件”的親筆信到江夏鎮和任伯安談判的。

假如任伯安仍然是巡鹽道的官職的話至少是“從三品”,年羹堯恐怕還沒那個膽子不經請旨殺一個朝廷從三品以上官員。儘管年羹堯是四川提督 ,從一品武官,但他畢竟不是“欽差大臣”。

但這個情節,卻充分反應了年羹堯這個人的特點:心狠手辣,貪財害命,並且善於趁火打劫,事後守口如瓶。

這是個非常管用的但很危險很難駕馭的“幹才”。

這件事發生在第一次被廢的太子胤礽復位之後。

太子胤礽因為貪贓枉法,膽大妄為,失德亂政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康熙廢黜。這次廢黜太子,其實是一次倉促的決定,至少是在沒有準備好替代者之前,一怒之下做出的決定。

康熙之怒,是因為他的這個太子,偷吃偷到了他的碗裡,這個混賬小子居然和他的妃子私下苟合。

但是,在看到太子被廢之後八阿哥胤禩的咄咄逼人的陣勢,康熙覺得這個老八比廢太子更可怕,廢太子只是失德,這個老八就是要和他宣戰。

於是,康熙不顧自己揹負“出爾反爾”的名聲,收拾了支持老八的佟國維,貶了馬齊的官,同時,很快就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認為,胤礽經過一次被廢,應該吸取教訓,知道如何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輔佐他管理朝政,改掉身上的壞毛病,認真修德,改變形象。

可是復位的太子胤礽,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得瑟。在康熙帶著張廷玉南巡留下他監國期間率性胡為,趁機打擊朝中當初沒有支持他復位的大小官員,任意處罰。

胤礽的行為,搞得朝廷上下怨聲載道,反對和抵制的情緒越來越大。

太子胤礽感到了壓力,如何制服滿朝文武讓他很惱火,也很頭疼。

就在這個時候,太子的隨從近臣向他推薦了任伯安,因為任伯安的手裡有一個《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在做朝廷吏部主事的時候,利用職務之便,用各種手段私下蒐集整理的朝廷三百多名官員的見不得人的“黑材料”。

毫無疑問,有了《百官行述》肯定是有利於控制這三百多名大小官員,讓他們俯首帖耳的。

這個《百官行述》不僅是太子需要,八阿哥也需要,但最終,任伯安選擇了與太子交易,並投靠太子,因為太子能給他的,肯定比八阿哥多。

這個交易,被四阿哥胤禛知道了。

四阿哥和他的師爺以及十三阿哥胤祥,共同策劃了一個極其周密的計劃,目標就是搶在太子胤礽或八阿哥胤禩之前,到江夏鎮奪取《百官行述》,那個時候,胤禛他們還不知道《百官行述》不在江夏鎮而在京城,甚至就在八阿哥名下的當鋪裡,更沒想到,會有一封太子的“親筆書信”。

年羹堯被胤禛指派去完成這個任務。

年羹堯很清楚,這個任務就是一個風險大到掉腦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差事,辦砸了必須自己擔著,不能連累他的主子,辦好了,一輩子不許張揚,洩露天機也會招來殺身之禍。

但是,年羹堯的這個差事辦的非常精彩——拿到了寄當《百官行述》的當票,就相當於拿到了《百官行述》;同時還有很重要的意外收穫:得到了太子給任伯安的親筆信。

這個收穫實在是令人驚喜。得到了這些東西之後,年羹堯開啟了殘忍的殺戮模式——整個江夏鎮被他滅門了。

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並不是簡單的野蠻和血腥,其實他是有非常清晰的目的性的,只不過一般人面對這樣的局面,想得到,說得出,未必做得到。

年羹堯是敢想更敢把事做絕。

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應該有一下三個目的:

第一,就是滅口。他需要這件事情不留任何隱患,既為了永除後患,更為了徹底的死無對證的侵吞江夏鎮的鉅額財產。為此他拉嶽鍾琪下水。

第二,至少算是給他的主子當年在江夏鎮受到的“下馬之辱”。當然,他只會讓胤禛和胤祥感受到他的這個意思,也就是說:凡是讓主子受辱的人都得死,任伯安和劉八女是主犯,首當其衝的必須死。

第三,年羹堯還是十分希望他所辦的這個“掉腦袋”的差事能有人出面為他撐腰,畢竟 殺了那麼多的人,甚至包括官兵。所以,他要把動靜整大,屠鎮之舉,只要傳出去,他的主子是一定要想辦法給他找個背鍋的。

年羹堯不愧是進士出身的帶兵武將,他深知“黑吃黑”的精髓。

果然,儘管胤禛知道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也知道了年羹堯在江夏鎮撈到的絕不僅僅是《百官行述》和太子的親筆信,但怒火中燒的胤禛,最終還是強忍著憤怒,不但沒有處罰年羹堯,還把血洗江夏鎮的後果,替年羹堯擔了下來,當然,他很快就把這個鍋甩給了太子胤礽。

年羹堯“綁架”了一次胤禛。算是趁人之危吧。

也就是因為年羹堯“血洗江夏鎮”,讓四阿哥胤禛對他起了疑心,並決定對他加強監督控制——胤禛感受到這是一個有膽識有能力有野心難以控制的人,用好了可以幫他成就大事,用不好會給他帶來極大的災難。

之後不久,胤禛就想辦法把絕對忠心不二,又聰明機靈的李衛派到了年羹堯的身邊。

這個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年羹堯在胤禛面前最終不會有“善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