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等于是画的好吗?为什么?

海雄画室


我理解“逼真”就是画中表现的人或景象和真的几乎一模一样,就是画得跟真的非常像的意思。画的很逼真就是画的好吗?这个问题因画而宜,是不大好确定的,也是没有硬性的标准的。



以中国画来说,历来讲究的是“写意”,就是突出画的意境美,画面开阔,底蕴深厚,气象轩然,一幅好画并非在于“逼真”,更多时候是存乎于“似与不似”“像与不像”之间。


以西方油画来说,在照像技术产生以前的四五百年里,古典主义写实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这一时期可以说画的是否逼真是作为衡量画的好不好的一条标准来对待的。比如十九世纪写实油画大师安格尔一幅著名油画《大宫女》,塑造的女性形象十分温婉柔美,纤巧可爱,但有人指出这幅画女主人腰脊部长出了正常比例,造型不够精准。为此安格尔在后来创作《泉》时,完全是照着模特的样貌、身高、臂长、腿长以及三围画的,以至《泉》这幅画放在展厅人们不远望去,仿佛是一个真人站在那里,确实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泉》获得广泛一致的高度评价。可见,在古典主义写实油画中,“逼真”不仅是画画得好的标准,而且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


但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兴起的印象主义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色彩关系处理,画的是否“逼真”就不再是评判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绝对标准了。比如我们看到的印象派大师除了雷诺阿的画多少还比较真些外,像莫奈、马奈、德加、梵高、高更等人的作品大都给人一种朦朦胧胧像又不像的感觉。及至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抽象立体主义,更是与“逼真”相去甚远了。但是,我们能说毕加索、达利这些艺术大师画画得不好吗?

再看当今,因循于古典主义写实受照像技术影响方兴未艾的超写实主义绘画,画画是否“逼真”,又成为评判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条件和标准,因为超写实绘画的定义就是“超写实”,不“逼真”怎么能叫超写实呢?冷军为什么成为中国超写实绘画的领军人物?不正是因为他的画精准细腻,不仅整体逼真,而且细节逼真,达到纤毫毕现甚至胜过照片的逼真效果吗?

所以说,画画得“逼真”是否就是画得好不能一概而论,关健要看你画的是什么种类派别风格的画。


灯影书画


绘画时画得逼真,未必就是好画,但一定不是差画。

因为绘画的流派非常多,创作手法非常丰富,每种流派对绘画的理解和画法都不一样,即使同一种画派里,不同的画家由于个性与气质不同,他们对绘画的认识也不一样,体现在画法上,就是千人千面。

西方油画从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派,一直到野兽派、表现主义、抽象派、立体主义、超写实,等等,每种派别的画法完全不同,它们有的注重造型的刻画,有的注重色彩和笔触的渲染,有些迷恋于光影的变化,因此,就很难用逼真与否来概括它们的共性。

我国绘画也有写意、小写意、工笔之分,工笔是一种在造型和色彩上追求逼真的绘画种类,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许多人也认为工笔画是好画。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工笔画完全参照“应物象形”的审美原则,以客观视角来创作,物象本来是什么样貌,画家画出来就是什么样貌。

因为在普通欣赏者眼里,视觉上的真实,比想象中的真实更可信,对那些写意的、夸张的、奔放的绘画图式不容易理解,因此,这类欣赏者更愿意把活灵活现的画,认为是好画。

但对具有较高审美水准的欣赏者来说,绘画不仅仅是欣赏造型的逼真,更应该欣赏画家的笔墨趣味,造型的线条魅力,整体气韵,画面意境,构图布局,等等,这些属于深层的艺术审美。

总体来说,追求形似,造型逼真的绘画注重通俗性的审美效果,这类画是刻画大众眼中约定俗成的艺术形象,画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人欣赏起来没有什么困难。而那些不求形似的绘画,则是刻画画家心中的理想形象,画家会加入感情色彩对其描绘,最为欣赏者来说,必须深入了解画家后,才能欣赏到这些画的魅力。


鸿鹄迎罡


绘画作品画得逼真,是画家深受超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所创作绘画作品的逼真性,那就是“超写实”绘画的再现。绘画很逼真不等于是画得好,也不等于画得差。绘画的逼真性的好于差之间,不存在画家的艺术家的技法水平,而在于欣赏者喜欢爱好的审美情趣性。



由于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有些人喜欢绘画作品画得很逼真,就认为是好画,有些人不喜欢就认为不是好画。绘画作品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的比真、细微,犹如摄影作品活灵活现。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感觉真实的摄影图片,达到了审美的艺术效果。



绘画作品的逼真性达到了犹如摄影艺术的审美效果,使大众的审美视觉感悟到心灵的艺术之美。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如果形象不逼真,而是抽象、夸张、写意等作品,大众根本看不懂,更谈不上喜欢和是好画。所以绘画作品很逼真,大众很喜爱就认同是好画。


黄智637


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等于是画的好吗?这观点应该是一分为二来解读,其最主要原因是绘画的流派多种,风格多样,然而每一流派风格的基本要求都不一样。值得注意了,是“基本要求”,一幅画作到达了绘画艺术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至少是完整的一幅画作了,


我们就以油画艺术来说吧,那什么是油画的基本要求呢?油画是以“色彩、线条”为载体,只要一幅画作不脱离“色彩、线条”两大要素,画作的线条流畅、色彩丰富有秩序,那就是完整的一幅画作了,至于画作的表象是否逼真,那就因风格而异了,

人们所理解的绘画时画的很逼真,是在传统审美的角度来理解的,比如人物的五官端正,有精气神,那这就是一幅很逼真的画作,这也是“超写实主义”风格油画的特点,就像我们常说的和摄影照片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了,所以很肯定的说,对于“超写实主义”风格来说,画的很逼真就等于画的好,(从意境到表象)



当然了,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那抽象风格的画作形象一点都不逼真啊,那为什么也叫画的好呢?其实从非传统审美的角度来讲,抽象艺术也要求表象逼真,如果画作的表象都无法逼真,那就是可以乱涂乱画了,抽象画作的逼真是线条要流畅,色彩要丰富有秩序,其实这对于任何流派的画作要求都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哪种流派风格的画作,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是画的好,然而画的好不代表完全就是旷世杰作了、成为名画了,所谓“画的逼真”,满足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视觉效果,在非传统审美的情况下带给人真实的内心感受,意境感、有神韵,这就是达到逼真的效果。


诗夜城主


话当然不是这么说,要不看你看梵高,毕加索的画也不会那那么高的价值;而且绘画和照相机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且自现代主义以后,所有的艺术门类经历的是一个“向内转”的过程,不再要求单一维度的外在形象的逼真,而是同时要求一个内在精神的逼真。这就是印象主义,还有新古典主义产生的基础。

然而,话说回来;那些连画 的逼真都做不到的人就更谈不上画的好了;逼真是一个过程,绘画艺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逼真到不必形似;画界的技巧也必定需要经历这个过程,从逼真到走出逼真的形象,达到内在的逼真;这就是黑格尔的螺旋上升的理论。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绘画上来说,艺术家可能一生七十年都在追求技术层面的高度逼真,但是到了七十年后,就可以抛开技艺,直逼内在,从而从心所欲;这就是我国一批大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都是在高龄才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准。


此时,老和尚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如今老和尚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说文与物


什么画好,什么画不好?

这个问题各说个话。

那到底什么画好呢?

这个问题要问小偷,

当年,偷蒙娜丽莎画的小偷

把蒙娜丽莎偷出了名,

就因为小偷偷了蒙娜丽莎,

不少人就认为蒙娜丽莎太好了,

小偷为什么不偷别的画,

就偷蒙娜丽莎呢!

一下子,

蒙娜丽莎成了最好的画,

世界第一,

放在卢浮宫最显眼的地方,

每年上亿人不顾车马劳顿去瞻仰,

如此说来,

哪个画好,

不在于怎么画和画成什么样,

不在于专家怎么说,

在于小偷,

能被小偷看上的画是最好的画。

后来小偷被抓起来了,

警察蜀黍问小偷,

为什么偷这张画,

小偷说这张画比较好拿,

有的画太大,

不好拿。

小偷从业务出发说的是实话,

可大家还是认为小偷是鉴画大师。


我说你听你说我听


在这个消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提这样的问题真是没有必要,就是前二三十年前这样的问题也十分可笑,那时候的美术书课本就讲啦绘画的各种风格,也从未说那个画种最好,如果越逼真越好那根本就不需要绘画,拍照就可以取代绘画,绘画主要表达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个人感触,好的绘画作品也只能让一部分人喜欢,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喜好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全世界这么多人给一幅画公平的打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不能确定那一幅画最好,何况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他只能满足极少人的认可,比如我们这里人基本上都吃惯了川菜,突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菜系,叫大多数人认可,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艺术这种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是我用墨在水面上画了一副人物,然后拓印在宣纸上,所成现的效果,难度特别大,做了上几百次的实验,也只有几幅,比较满意。希望能得到网友的点评。



无花居主人


对于普通欣赏者而言,可能画的很像画的很逼真就能称为好画。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高水平欣赏水准艺术的欣赏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更多是画的内容,技巧,颜色的使用,和线条的勾勒等等。


从绘画者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好画并不是画的很逼真的画,这只是对超与实的追求。一般学习绘画刚入行的时候,可能大多数初学者都沉迷在对超与实的追求,也就是画的很逼真的追求。

而大师作画,他们不仅仅是对逼真的追求,而是向更高境界的探寻。但是每一个画家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欣赏者的眼光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很多画家都在探寻,绘画到底是什么?我到底在画什么?这些都是画家一生在思索的东西。中国画派有黄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湖州竹派、常州画派、米派、松江派等。而西方画派有威尼斯画派、印象画派、抽象画派等等。


即使在中国,依旧有很多画家对于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画家可能追求的是线条勾勒,画意,由于中国古代一直追求的是水墨画,这又跟国外的油画不同。油画强调的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也是西方的主要画种之一。而中国水墨画是通过水和墨的融合以笔墨运用的枝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最终成画。

总得来说,逼真的画通俗易懂,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目了然,不需要很大的理解力。而对于诸如西方抽象画派代表画家毕加索所画的奇特线条构建而成的作品,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别扭,这也是正常的。


藤树先生


画画时画得很逼真不等于画得好。这是因为画得很逼真只是机械地照相,没有融入创作者的"意",故没有意的作品,是客观的自然的人、物,不能出现作品中的意象,更不会有意境,所以画得逼真之类的作品,称不上好,甚至连作品也称不上。

凡称得上画得好的作品,正是似象非象、融入了创作者的意的作品。中西方公认的大油画家吴冠中老先生早有名言,画得象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真正好的画作是似与不似的作品。

绘画同诗歌一样,以形象有意而成为杰作。关键是客观之人,之物要融入创作者的意、情、思想,有了意、情、思想,客观的人、物就成了有意之象。

有了有意之象,绘画就不会和客观的人、物逼真得象客观的机械照相。

绘画以有意为上,有意则有意象,有意象就能构成意境,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作。

其实绘画和文学作品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绘画又源于生活美于生活。

道理很简单,如果和生活相同相等,也就不需要绘画创作了。

因而,真正优秀的绘画作品是比客观之人、之物更高、更美、更妙。而十分逼真的人、物之作品不是好作品。(认同请关注,诚谢)。





GoodLuck6868


真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站在宇宙生命全局观的角度,人的真只是物象的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就如显微镜下人的细胞,蠕动不息,周而复始。但在人的视觉世界,真只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是有别于高级生命眼中,人的情状的。每一位艺术家,面对自我艺术之创作,或者心灵波动时意识的再造,是他对绘画认知的必然结果或终极态度。反之,大写意的精神也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也是人站在另一种生命的时空,看待物象的过程并把这种过程记忆的结果。



为此,绘画时画的很逼真,不等于画的好,也不等于画的不好。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力、素养、知识、阅历、笔墨技巧及生命认知了。一个庸俗的、缺失笔墨智慧与娴熟技巧的画家,即使再认真,他笔下的真,也不会出现形神兼备的形态,因之你看他的画,总是缺少一些东西,显得单薄,空虚,给人以乏味感。而一个有着生命认知与深厚功底的画家,他的真,则形神俱佳,意趣盎然,有着灵魂在里面,画面的生气,有血有肉,有着人的存在,为此,他的作品,也就是智慧的载体。



这就像不同重量级的拳击赛,你把65公斤级的与75公斤级的高手聚拢一起,你说谁能胜呢?而75公斤级的与85公斤级的,又是一个层面。而艺术就是这样,它是有层次、有境界的,低层次与低境界的人,是无法认知到高境界人的生命价值与智慧的,而高境界的人,面对一个低境界的、资质非常一般的人,也是无法教化他走向进步的。就像孔子见到老子后说:其犹如神龙一般见首不见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