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这几年,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由于儿童绘本逐渐为大家所熟知,许多家长知道给孩子读图画书好处多多;另一方面,则是非常现实的原因,新教改之后,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也很高,没有课外阅读根本无法应付考试。

所以,我们小时候很多老师和家长反对学生看所谓的“课外书”,但现在,老师和家长都在鼓励和督促孩子多多阅读。大家都重视孩子的阅读,这是好事。但如果只是抱着“为了考试”这种心态来阅读,终究太过功利和狭隘。书籍之于我们,阅读之于孩子,本可以有更多的意义和乐趣。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就像台湾资深儿童文学作家、“花婆婆”方素珍说的:“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了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小精灵就越多,一个个进驻你的心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灵。以后在人生路上遇到酸甜苦辣、生离死别等各种问题,孩子心中的智慧小精灵就会跟他对话,帮助他下决定。”

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买昂贵的玩具、漂亮衣服,都不如让孩子爱上阅读更为重要和有意义。

日本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一生只专注于三件事:书、孩子、绘本。是宫崎骏、松居直都大为赞叹的日本国民童书作家。她还是一位有着17年工作经验的保育员,在儿童阅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川李枝子的主要著作包括《古利和古拉》系列、《中川李枝子经典绘本》系列、《不不园》等。其中《古利和古拉》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全世界孩子所喜爱。

《当孩子遇见书》是中川李枝子的又一部作品,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阅读经历,分享她给孩子挑选绘本、读绘本的亲子阅读经验。是一个喜爱绘本的小孩,成为童书作家的成长史,同时也“揭示了孩子如何被绘本塑造的全部秘密”。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1、幸福不是你为孩子花了多少钱,而是让孩子坐在你的膝盖上读书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尽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昂贵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甚至远方的旅行,或许都能给孩子带来暂时的欢乐,但帮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却是一份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礼物。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天生爱读书

说起亲子阅读,有些家长想象中的画面是这样的:拿给孩子一本好绘本,孩子坐在板凳上,拿着书安静地、专注的从头看到尾。看完之后,最好还能把书里讲的内容复述一下。

而现实却可能是这样的:孩子拿过书,翻了两页就丢下了,去拿下一本书,再翻两页,又丢下,如此反复毫无耐心。又或者是,你满怀母爱地翻开书给孩子读,但孩子只听了半分钟,就跑掉了。还有的幼儿,甚至刚翻开书,就把书撕了……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是家长理想中的爱书小孩,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爱读书。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在中川李枝子看来,不管是孩子读了两页书就换另一本书,还是听妈妈讲了两句就把书夺走,开始自己随意编故事,都是对绘本感兴趣的表现。孩子的兴趣总是在不停地变化,如果妈妈真心喜欢绘本的话,孩子早晚也会喜欢上阅读的,不需要担心。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出孩子想看的绘本,等待机会的到来。只要在孩子萌发出阅读兴趣的时候好好培养,他们很容易就能成为终生爱阅读的人。

孩子爱上读书,从亲子阅读开始

记得我的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开始坚持每天给她读绘本。有一天晚上,我靠在床头看书,小孩本来在一边摆弄积木,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地学着我的样子,拿过我给她买的绘本,开始“看书”。

她爸爸进来时,发现孩子跟我一模一样的姿势,在认真地“看”她的图画书,认真到连书拿倒了都没发现。

还有一次,有人来我家,看到客厅一角的儿童书架上摆满了绘本,就问:“这些都是你家孩子看的书吗?”我说“是的”。那个人用同情地目光看着我的孩子说:“小孩的负担真重呀。”

那时孩子大概五岁,我还没说话,孩子马上反驳道:“读书是很开心的事,很好玩,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那人走了之后,孩子有点愤怒和委屈地对我说:“她根本就不知道读书很有趣!”

《朗读手册》的作者崔利斯在书中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每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孩子坐在妈妈膝盖上读书的快乐,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这种幸福,会帮助孩子顺利开启阅读的大门。不要强迫孩子去读书,而是用这样有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时光的幸福,自然而然地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2、阅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学知识,还能让人拥有勇气和理想

有的家长在孩子步入小学时,在老师要求大量阅读时,开始烦恼,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

同样的书,别的孩子读得津津有味,一本接一本地读完,可对于自家孩子来说,却成了痛苦的学习任务。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在学前,家长在亲子阅读方面有欠缺。

绘本被称作是读书的入口,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站在那个入口的?被怎样引导?感受如何?有的孩子从不到一岁起,就坐在妈妈怀里读绘本,家里到处都是书,幼儿园阶段时已经将阅读视作日常。而有的孩子六七岁了,父母还没有给孩子认真读过几本书。不同的答案,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有的家长看来,阅读只是为了学知识、考试拿好成绩。学知识固然是阅读的一个目标,但阅读的价值绝不止如此。

从阅读中找到生活的理想和勇气

有个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幼年丧母,从小跟着外婆长大。虽然外婆很疼她,但舅妈一向不喜欢她,所以那些年里,她受过很多冷眼,饱尝寄人篱下的感觉。

但好在他们还愿意供她读书,她的成绩也一直很好。在中学时,有一段时间流行去南方打工,很多十几岁的女孩子都辍学去工厂里做工,每个月赚到一笔在别人看来不少的钱。

很多人都动了心,让家里的女孩子辍学去打工。但朋友说,她从来没有动摇过读书考大学的决心,即便有人想说服她,她也坚决拒绝,并说服外婆帮她。

她说:“我那个时候爱读书,读过很多外公留下的名著和名人传记,那些书不仅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困境,也让我有了一点见识,能想得更长远些。”后来,这个朋友考入了不错的医科大学,现在是一位优秀的医生。

毛姆说:“有阅读习惯的人,等于拥有了保护自己的避难所。”有人从阅读中找到面对挫折的勇气,有人从阅读中找到人生理想,这都是阅读的附加值。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从阅读中找到内心强大的范本

对于幼儿来说,讲道理的效果远不如讲故事好。所以很多妈妈会通过读绘本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或者培养某种品质。

比如像绘本《一只蓝眼睛的猫》,讲了一只蓝眼睛的小猫去寻找老鼠国,一路上受到很多嘲笑和不友好,但它不抱怨、不怨恨,最终找到老鼠国的故事。

故事中有很多场景展现小猫“强大的内心”,可想而知,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能从故事里感受到这种乐观和积极的力量。这就是内心强大的范本,这种力量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孩子不会因为父母说的道理而变强大,但却可能通过故事感受到这种力量,逐渐变得强大。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3、阅读是父母和孩子情感交流的过程

给孩子读绘本,不只是大人读,孩子听,不是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过程,而是父母和孩子情感的交流。

选择父母和孩子真正喜欢的书

如果孩子很喜欢一本绘本,而家长完全没看过的话,则可能根本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亲子对话就会变得缺少回应。

但如果妈妈开始对这本绘本感兴趣,开始阅读,不知不觉中和孩子一起享受绘本的乐趣。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开心的事,意味着自己被认可,会生出自信。不只是绘本,还包括玩具、食物、动物等等,如果父母和孩子喜欢的一致,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开心的事。

但要注意,父母不要无限制地迎合孩子,而要做一个好书好物的把关者,并尽可能地把挑选好事物的眼光和感觉传递给孩子。

相信自己的母性感觉

有些妈妈在给孩子挑绘本时会胆怯,觉得“我什么都不懂”,根本不知道该给孩子选哪本书。

而中川李枝子却告诉我们,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会跟孩子说话,带孩子散步,会把听到、看到、触摸到的东西说给孩子听;会拥抱、亲吻孩子。在这些亲子互动过程中,母亲很容易能掌握婴儿怎样会开心、不开心,会对哪些东西感兴趣。

妈妈们会知道讲什么样的故事孩子爱听,这就是给孩子选择合适绘本的前提。绘本说到底是为了孩子而存在的。

在各种育儿指南泛滥的时代,很多妈妈在听过许多课、看过许多书之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养育孩子,不知该如何给孩子选择绘本。请相信自己的母性知觉,相信最了解孩子的是自己。

只要亲子之间的交流是顺畅的,那么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并不难。


《当孩子遇见书》:拒绝说教,用幸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书


《当孩子遇见书》是一本温柔的书,作者用质朴而真诚的语言,讲了许多温暖的小故事,分享了许多孩子与书的温馨时刻和感受,还有她作为专业人士,在选择绘本和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的经验。当孩子遇见书、爱上书,会拥有更多快乐。

作为同样爱书的人,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爱上书的时候,就会拥有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广阔世界,拥有另一处安放心灵的地方,拥有另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爱上书,那么,《当孩子遇见书》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