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鹽城籍援鄂醫生魯立文:支援武漢,責無旁貸

1月29日,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防控疫情最前線已經5天了,記者電話聯繫了身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鹽城籍醫生魯立文,他是奉賢區援鄂醫療組組長。

“武漢疫情形勢嚴峻,處於防控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支援武漢,責無旁貸。”1月29日,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防控疫情最前線已經5天了,記者電話聯繫了身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鹽城籍醫生魯立文,他是奉賢區援鄂醫療組組長。“我們到了武漢後,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同行們並肩作戰,科學防控、科學救治。我們一定會不辱使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鹽城籍援鄂醫生魯立文:支援武漢,責無旁貸

魯立文(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名在呼吸科工作多年的醫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應對過非典、甲流等,有能力有義務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魯立文1963年出生在阜寧縣溝墩鎮,198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徐州醫科大學(原徐州醫學院),現在擔任上海奉賢區中心醫院呼吸科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1月24日,魯立文和醫療隊的隊友們告別家人,逆行而上,直抵抗擊疫情的“核心戰場”。“24日下午5點多, 我接到出發通知,說半個小時集合,晚上整裝出徵。”魯立文第一反應就是“沒問題”,把手頭的病人交給頂班的醫生,交代了病人的診療方案,隨後就迅速趕到上海市奉賢區衛健委集合。“來不及收拾行李,單位主動讓同事到我家,簡單拿了一些換洗衣服等,又幫我買了一些生活用品。”

“組織上發出馳援武漢的動員令後,大家都搶著報名,區裡半個小時就組建了隊伍。”魯立文說,越到關鍵時刻,越能凸顯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發出動員令,到組建隊伍,整裝出發,僅用了三個多小時。

鹽城籍援鄂醫生魯立文:支援武漢,責無旁貸

1月25日凌晨1點多,魯立文和隊友們到達武漢,簡單休整後,參加了緊張防護培訓。“空蕩蕩的街道提醒著我,這裡是疫區,而我們要和武漢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魯立文說,“雖然擔心和緊張總歸還是有的,但是更多的還是想著早日戰勝疫情,讓這座城市重新熱鬧起來。”

從雙腳邁進醫院起,魯立文就開啟了“忙碌的工作”模式。“工作強度還是挺大的,特別是護理人員,非常辛苦。”魯立文說,“我們每天要討論病區內收治病人救治方案、目前工作中存在問題,對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佈置,還要做好查房工作。進入病區的醫護人員,從手消毒,到戴防護口罩、帽子、護目鏡、內層手套,穿一次性防護服、鞋套,最後戴外層手套,一套流程下來要10分鐘。脫防護服還要更加小心,花費時間也更多。防護工作很重要,因為只有先確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救更多人。”

“現在生活物資還是比較充足的,醫療物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當地有很多熱心志願者,幫助我們運送物資。非常感謝大家對援鄂醫療隊熱情幫助,我和隊員們都由衷感到踏實和溫暖,也對未來醫療援助工作充滿了鬥志。”除了診斷、治療病患,魯立文還要負責管理隊員、調配物資、優化流程。“前陣子有隊員生病了,最近已經痊癒了。我們救治任務重、壓力大,作為組長,則要照顧好隊員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工作。”

“平安!”魯立文每天都會和家人聯繫,忙時就在微信上發簡單的兩個字,讓家人安心。“說家人不擔心是假的,她們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囑咐我注意安全,平安歸來。我告訴她們,在救治病人的同時,會照顧好自己,我們會在這場‘戰鬥’中發揮我們最大的能量,救治病患,也期待早日和家人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