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教育过程中,育德重要,还是教知重要?

九月花开101


在教育过程中,育德重要,还是教知重要?其实一样重要,他们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其实是知道的,很多的东西除了别人教给你,还要靠自己的学。那么来说自己的育德的发展是在教知的基础上,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其实很好理解,当你知道的多了,学习的多了,自己的心界和眼界就会变得开阔,那么自己思想觉悟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其实说白了就是你见的多了懂得多了那么对好坏是非就有了界定,比如说我们对着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共产主义,那绝对意义不大。在很多人学到了很多以后才会逐步的了解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先知而先觉!后知而后觉!

所以说他们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什么轻重之分!

我是秋风妩媚,欢迎留言我们一起吃成长!


秋风妩媚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我教了三十八年高中语文,做过二十年班主任工作,说实话,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有95%的教育时间是知识教育,德育教育只是附庸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哪位教师要特意地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常意义上,德育教育有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政治意义上的。比如爱国、正义、勇敢等。

第二个概念是个人行为上的。比如尊重、诚实、守时等。

一般情况下,爱国教育在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仪式中进行。另外学校政教处、团委还会举办全校性的其它活动进行教育。

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纪律教育。比如学生之间的吵架、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值日、抽烟、谈恋爱等。

任课教师只管学生上课期间出现的问题和本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课睡着了、不认真听课了、作业没有按时交了等。

学生一天在学校的时间安排,是以课程学习为程序的。

高中生一天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

01、早餐前有一节早自习,时间是40分钟,一般安排语文和英语早读辅导,语文和英语老师要进教室。

02、上午有4节正课,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十点钟左右有一个20分钟的大课间,是学生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时间。

03、下午有两节正课,一个40分钟的课外活动和一节40分钟的自习课。

04、睌上7点钟开始上晚自习,时间有两个小时,通常安排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老师的辅导,辅导时间为30分钟。

这也就是说,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知识学习占用了学生的所有正常时间。

如果学生不违返纪律,不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是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的。

因为:

第一,老师的授课任务很紧张,一节课的时间,如果耽误时间,授课内容就完不成了。

第二,老师都有升学压力。这个压力一方面来自学校和老师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来自家长和社会。

第三,一天的时间,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老师本来就没有时间去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

其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在老师层面就是纪律教育。很多学生读三年高中,一次都没有受到过老师的纪律教育。

以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过程。相信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显然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德育教育为辅的。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


张旭语文


非要分出一个轻重的话,个人认为肯定是德育为重。

首先,我国现在倡导和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品德有问题,不会做人,那么教再多的知识也于国家社会无益,反而有可能教出一个高智商为恶的人,即通俗讲的:高智商犯罪的人。这样的人社会危害性相当大,于国家社会发展不利。

其次,关于德与才的关系,人们普遍认同:有德无才小用;有才无德慎用;有德有才大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最想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德为帅才,德统领才华,才能保证个人的才华用在促进社会发展的正途,而不是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邪道。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主阵地,既然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应首先重育德,而后才是重识。

最后,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方式,育人是落脚点、是目标,而育人的首要和关键就在育德,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人有礼义廉耻的道德意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该育德为先。

当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育德和教知二者并重,不能只倾向一边。毕竟,一个人要更好地发展,离不开德与智的共同支持:有德无才难大发展,有才无德难发展长久,有德有才方有望长久地向前大发展。





琴弦的沉思


个人觉得育德和教知识都重要,而且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只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好先后。我们人出生在成长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是边学德边学知的!

小时候父母在叫我们认识事物的同时也会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一些道理和品德!比如父母教我们认识什么是水果的时候,他们也会告诉我们不能拿别人的水果,要拿也必须经过人家同意;父母叫我们谁是叔叔谁是阿姨的时候,他们也会教我们见人必须要有礼貌,见到长辈必须打招呼不能视而不见,等等很多的例子!

我是一名老师,也在德育处干过几年学生工作。我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知识!但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将育德和教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让两者很好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学生起到理想的影响!



阿涛老师


一个对应一生成人,一个对应眼前考试。长期短期须兼顾,德智都重要。

《论语》说: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又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孔子是赞成仁智双全的。




名人名言行事录


这两项都是重中之重,所谓立德、立言、立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行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是合格的人才,如果教育过程中学生只学会掌握知识却没有很好的品德教育,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误入歧途,谈不上会为社会为他人做多大的贡献,有时很可能以高智商的犯罪危害社会,但是让孩子具有德行,那么孩子对事对物都会感激之心,都会有责任感和敬畏之心!


学藩吾林


个人认为育德的重要!

教育能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上的的积累更

重要的是在做人做事,对待生活的乐观健

康的心态引导。从小学的教科书安排的内

容到中学里大纲的要求,都无不体现这一

点。小学六年的时光是学生在求学路上重

要的阶段,六年路之长给学生的价值观、

道德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学

在各方面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TKD田老师


记着上大学的时候,1995年吧,迎新生大会上,校长讲得非常明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1.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过硬,这是优秀产品。

2.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一般,这是合格产品。

3.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差,这是残次品。

4.思想政治觉悟低,专业素质强,这是危险品。

这些观点我就不展开说了,由此可知,在教育过程中,德育为先,知识其后,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中学电教日志


育德是根本,教知是发展;德育地基,教知是建楼。育德和教知的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良好的德育能够促进对好的知识的接受,良好的教知能够促进好的思想亲的的发展。有德无才平平庸庸,有才无德枉为人。有德有才顶天立地。教育过程中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程老师说教育87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育德和教知要双双进行,二者兼施,不可分离。当然,育人先育德,现在中小学都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了学校对孩子们德育的重视。“无德”的人,走向社会,品行不端,不会被人们接纳。“无才”的人,走向社会,也会因没有知识被淘汰。所以二者都很重要,要同时进行教育,这是我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