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官場狐狸徐世昌:30歲前很勵志之後10年最清苦,40歲後靠圓滑發跡

北洋時代,群雄逐鹿,能史上留名者,都是非凡人物。

比起開北洋大局的袁世凱,或者緊隨其後叱吒風雲的北洋龍虎豹,徐世昌留給世人的印象或許並不那麼耀眼,但如果撥開歷史煙塵仔細地看,在那個文人本沒有真正出路的亂世,徐世昌以能七品翰林最終登上民國大總統的寶座,也算是創造了百年罕見的奇蹟。

有人說,徐世昌是最能遊刃有餘的官場中庸大師,其“水晶狐狸”的綽號雖含有一定的貶義,但貶中亦有別人不得不服的造化能力。

今天咱們就來通過四個大的歷史片段,具體聊一聊這個既遭人詬病,又讓人欽佩,既有汙點瑕疵,又有操守底線的北洋人傑。

官場狐狸徐世昌:30歲前很勵志之後10年最清苦,40歲後靠圓滑發跡

第一個片段:祖籍與母親

有籍可查下,一個人是哪裡人,本沒什麼可說的,但到了徐世昌身上卻有一些說頭。

據天津圖書館館藏檔案記載,徐世昌先祖籍貫在浙江鄞縣,明時北遷燕京,清軍入關後南逃天津,並落籍在此,是為天津壽豈堂徐氏,其曾祖、祖父曾在河南為官,徐世昌咸豐五年(1855年)出生在河南衛輝府。

為什麼說籍貫一事到徐世昌這裡有一些說頭呢?

這是個凡事都要拿來做逢迎文章的人。自步入官場,只要遇到以上三地之人,徐世昌皆稱同鄉,這還不夠,他還會趨利來說自己的籍貫,袁世凱是河南人,他說自己是河南人自然不在話下,張之洞做湖廣總督、兩江總督時,他對張便說自己是浙江人,慈禧太后第一次召見他,問他是哪裡人時,他又有意朝京城靠,說自己是天津人。

如此一枝開三花,可見此人的心思多細、多滑。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在晚清民國官場圓滑到甚至有奸佞之嫌的人,其成長的歷程卻頗為正道、勵志。

徐世昌有一個堪稱孟母的母親。

徐家到徐世昌這一輩,早已衰敗,其父早死,其母劉氏二十多歲就開始守寡。但這個劉氏很不簡單,她是桐城派古文家劉大槐的後裔,一生有賢良通達、堅韌傳統的美德。

徐世昌幼年時,家中十分貧困,其母劉氏為了兩個兒子將來能走上科舉正途,不惜典當家中所有,以換取請師教子的銀兩,兩個兒子受教時,她還要親自坐在窗下督課,四季不廢。

更讓人敬佩感慨的是劉氏三分食物教子的德育佳話。

徐世昌發跡後,時常對身邊人回憶,孩童之時,他的母親劉氏經常為他和弟弟二人特意準備三份食物,起先他因貪食,總想獨得兩份,而母親總會嚴斥他,今日如此,長大又當如何。

母親劉氏告訴徐世昌,當桌面上有三份食物時,你應當只拿一份,讓一份給弟弟,這是謙讓之德。

說完他,劉氏轉而又會對弟弟徐世光說,哥哥讓你一份,你要讓回一份,這是敬愛之德。

正是因為有劉氏一食三分的苦心教育,徐世昌一生對弟弟徐世光愛護有加,弟弟對徐世昌也是敬重不減,更關鍵的,劉氏的孝悌之道對未來的徐世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他安身立命有了一份難得的清醒,一來二回,萬事有度,擇機而動,中庸不過界。

除了這個根深蒂固的影響,劉氏還在徐世昌心中刻下了“志氣”二字。

當時有族人見徐家母子生活過得十分清苦,便來勸告劉氏去投奔做縣令的親戚,但劉氏卻說:“託人餘蔭,罔知艱苦,無復有刻厲振興之心矣。”

族人感嘆:“汝苦心持家教子,異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

官場狐狸徐世昌:30歲前很勵志之後10年最清苦,40歲後靠圓滑發跡

第二個片段:金榜題名與十年清苦

同治十年(1871年),因為家中貧苦,十六歲的徐世昌即開始一邊寒窗苦讀,一邊經營薪米,四處幹一些代筆治書的營生。

但即便如此,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他依舊沒能擺脫貧寒之苦,雖有滿腹經綸,卻始終青衣敝履,無邊幅可修。

苦熬到光緒八年(1882年),徐世昌的人生境遇終於迎來了曙光。

他先是認識了世家子弟袁世凱。袁世凱那時雖是紈絝子弟,但眼光已經一流,始見徐世昌,他開口便盛:“菊人(徐世昌的一個號),真妙才也。”

那時的徐世昌兄弟二人正為無錢赴應天府趕考發愁,袁世凱得知後欣然饋贈一百兩銀子,這一百兩銀子後來成了他們之間摯交的基石。

在光緒八年應天府的鄉試中,徐世昌兄弟二人不負眾望,同時中舉,創造了當年鄉間的科舉佳話。四年後,徐世昌再上層樓,又高中丙戌科進士,從而得入翰林院。

若在盛世,翰林院無疑是文人進階最光明、最理想的去處,但在晚清亂世,翰林院卻是死水一潭,汙泥困鯉,徐世昌在翰林院待了十年,到頭來依舊只是個七品翰林編修。

因為始終只是個寒酸的翰林編修,那時的徐世昌依舊清貧得很,因為一年三節拿不出幾十兩銀子來孝敬翰林院掌院學士李鴻藻,昏庸的老學士直批他:“虛矯過人”。

深陷汙泥死水潭本就看不到出路,加之李鴻藻不喜,徐世昌曾愁苦不已,然而當友人勸他積極運作,爭取京官外放,到地方上撈些銀子時,徐世昌卻拒絕了。

徐世昌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外放降格,就像順水行舟,一瀉千里;將來要從千里之外逆水上來,那就步步艱難了。

因此,他不為所動。

但不為所動的同時,徐世昌又頗懂得抓住一切可能的門路去攀交京城內外的權貴人物,為自己的前程鋪路,打基礎。

正因為有這樣的心態,當探聽到陝西巡撫鹿傳霖要為在京郊讀書的兩個幼子聘請塾師時,徐世昌立刻放下翰林的架子,不請自來,從事後看,徐世昌此舉正是有心去插來年柳。

然而,蟄伏的歲月總是蹉跎漫長的。

徐世昌在翰林院被整整冷遇十年後,他的母親劉氏病故了,徐世昌回鄉守制時,內心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母親含辛茹苦多少載,終了卻沒能看到自己光大門楣的那一刻。

悲後有堅,否極泰來。

當徐世昌守完制,回到京城時,昔日的故交摯友袁世凱找到了他。此時的袁世凱已今非昔比,從朝鮮回來後,他運用一套既厚黑又識時務的手段拿到了小站練兵權。

面對袁世凱的邀請,徐世昌沒有猶豫,他甚有魄力地選擇了水到低處流。

正是這一步水往低處流,為徐世昌迎來了人生的大轉機。

官場狐狸徐世昌:30歲前很勵志之後10年最清苦,40歲後靠圓滑發跡

第三個片段:徒步西京與總督一方

徐世昌之所以選擇水往低處流,以翰林之身兼任新建陸軍營務處總辦,除了看好袁世凱,更主要的是他從中窺見了“以文修武,以軍功進身”的亂世絕好機會。那時的袁世凱在新軍中尚無多少權威,徐世昌知道,出翰林院,翰林編修反倒能成為他的金貴招牌,藉此招牌以及本身的真才實學,輔佐袁世凱,自己亦可以拾階而上,成為新建陸軍中的第二號權威人物。

更意味深長的是,徐世昌是兼任,腳踩翰林院和新建陸軍兩條大船,在徐世昌身上,這一點不容忽視,這是他進退自如,不靠死任何一方的中庸周旋之道。

這一點正如他一籍三說,時時處處皆能做到滴水不漏、左右逢源,這是徐世昌不久之後騰達而起的關鍵。

然而,亂世在官場遊走,還是有禍福難料的時候。

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後,徐世昌一邊繼續輔佐袁世凱,一邊不忘在京城攀交遊走。誰知道,庚子年八國聯軍攻進京城時,徐世昌避走不及,竟陷在了險象環生的京城之中。

這時候,徐世昌有兩個選擇,要麼東去投奔袁世凱,要麼西去向患難中的慈禧表忠心。

審時度勢下,徐世昌選擇了後者,他近乎是徒步,跋山涉水奔到了西安。到了西安之後,他隨即去找坐鎮西安的鹿傳霖,而見到鹿傳霖後,他這一步艱辛苦棋瞬間就活開了。

鹿傳霖大為讚賞他患難中的忠義之舉,跟著就替他向慈禧遞了一份請安表忠心的摺子,這等於讓慈禧在患難之時記住了徐世昌這個名字。

之後,徐世昌又提出,想南下去拜訪鹿傳霖的小舅子張之洞,有鹿傳霖推薦,一路南下見到張之洞後,徐世昌又獲得了南方封疆大吏的認可。

待到京城局勢漸穩後,徐世昌轉而北歸,又貼到了勤王有功的袁世凱身邊。

細細看來,徐世昌在亂世中的這一番穿針引線,可謂是面面俱到,玲瓏極了,哪一方他都不靠死,哪一方他都討到了好。

正因為如此,待慈禧回京後,因護駕有功已入閣的鹿傳霖首先在慈禧面前保舉了徐世昌,袁世凱、張之洞緊隨其後,亦是如此。

據說,慈禧在正式召見徐世昌之前,曾在心腹榮祿面前如此評價徐世昌,此人可繼李鴻章。

有了慈禧如此高的評價,隨後的徐世昌在短短几年內,連續高升,五十歲那年,他被授予軍機大臣,署理兵部尚書。

更讓當時官場驚歎的是,之後徐世昌的官場鴻運還是繼續。

庚子之變後,面對社稷動搖的險局,清廷為預留後路將發祥之地東北看得十分重要,論位高權重,東三省總督一職實際已在直隸總督之上,因而朝中各派都想將之收入囊中。

慶親王奕劻在當時是何等顯貴,但其子想染指此位,一樣被拉下馬來,簡而言之,在當時,誰想登此位,必有萬箭射來。

然而對徐世昌而言,這卻是個時勢造英雄的機會。

朝中各派爭鬥撕咬到最後,始終遊走在各派之間、始終不把隊站死的徐世昌成了慈禧平衡木上的主角。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最終任命徐世昌為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

時人有評價,晚清官場升遷較快的漢臣,林則徐、曾國藩、袁世凱從入仕到總督分別耗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徐世昌亦用了二十一年,但東三省總督之位高權重,則為以上三人所不及。

亂世文人,中庸圓滑,位列封疆,徐世昌當為晚清第一人。

官場狐狸徐世昌:30歲前很勵志之後10年最清苦,40歲後靠圓滑發跡

第四個片段:水晶狐狸與東海隱士

徐世昌在東三省總督任上,彰顯了他能臣的一面,文武兩治皆有可圈可點處,只可惜亂世之下,已無名臣之路。

慈禧死後,遇事只會點頭說好的攝政王載灃欲殺袁世凱,以剪除威脅。

但此時的亂世梟雄已非庸王能殺。無奈之下,載灃只好將袁世凱罷掉官職,驅趕回家,然而對於與袁世凱關係密切的徐世昌,載灃的做法卻頗有一些名堂。

他先拿掉了徐世昌的東三省總督,接著又給了他一個並無實權的肥差,郵傳部尚書。

毫無疑問,載灃想以此既閒置又拉攏徐世昌,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徐世昌的老道,雖受袁世凱牽連,卻不因袁世凱受損。

此話怎講呢?

徐世昌絲毫不拒郵傳部尚書一職,相反他利用這個位子大撈錢財,晚清民國有徐世昌貪財一說,正是源起於此。

而在謀財之外,徐世昌並沒有放棄官場抱負。這裡有一個歷史細節十分地耐人尋味,徐世昌剛任郵傳部尚書,在南方的唐紹儀立即送了他一處京城大宅,袁世凱則緊隨其後,悄悄送來了一套電臺。

等到武昌起義爆發,清廷被迫啟用袁世凱之後,亂世梟雄與水晶狐狸的聯袂好戲便精彩登場了。據說袁世凱出山、逼宮、掌權的三場大戲,真正的幕後高參即是徐世昌。

尤其是逼清廷退位一幕,可以說徐世昌將其中庸圓滑之道發揮到了極致。

溥儀退位詔書裡其實隱含著兩個政治暗語,一溥儀實乃辭位,而非退位;二袁世凱辦共和,有試行之意。而如果共和試行不通,溥儀自然可以再歸位。據說,向清廷解釋這兩層暗語進而讓頑固派認同的,正是水晶狐狸。

更辛辣的是,這兩層暗語剛好可以拿捏到南方革命黨,袁世凱能讓溥儀辭位,也能讓溥儀復位,總之南北和談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袁世凱手中。

然而,由此說徐世昌是亂世奸臣,卻又難以讓人信服。

因為在袁世凱大局已定後,徐世昌急流勇退,辭職去了青島,而且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一語雙關的別號——“東海”。

何為東海?

超脫於南北之爭外,他徐世昌是東海隱士。

這又是徐世昌中庸圓滑之處,選擇在此時隱退,既能避免揹負貳臣的罵名,也可靜候袁世凱站穩腳跟。

待到袁世凱站穩腳跟,清廷已被徹底埋葬,他就可以順勢而為,水往高處流了。

而當袁世凱野心膨脹,蓄謀恢復帝制時,他立馬又辭職而去,只作壁上觀。

直到最後,袁世凱眾叛親離、含恨而死,直皖奉三派紛爭不斷時,徐世昌依舊中庸圓滑,時局沒到最平衡時,他不動,而一旦時局平衡空出大位,他則當仁不讓。

徐世昌最終榮登民國大總統寶座,雖說是曇花一現無實權,但亂世不實操一兵一卒能如此,也算是登峰造極了。

另值得一說的是,一九三八年華北淪陷後,徐世昌大節不虧,始終拒絕落水做漢奸。

回想劉氏當初的那一食三分,徐世昌這個人,其實始終是外圓內方的,他的圓讓他狡猾如狐,他的方讓他始終沒脫離中國傳統文人的底線,哪怕底線上落著一層髒塵——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