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位於太極殿北的長春宮是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慈安和慈禧太后都曾居住在此。而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皇太后不但居住在長春宮裡而且還病死在此處。長春宮在故宮似乎並不出眾,之前大熱的《甄嬛傳》火了華妃的翊坤宮,《延禧宮略》火了魏瓔珞的延禧宮,長春宮似乎一直籍籍無名,少人問津。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長春宮的主體建築為面闊五間的前後兩殿,兩側各有配殿,與東西六宮的其他成員相比,並無特別之處。但在清代中期,這座普通的宮殿,卻因為一位女性的入住,一步步變成了一個極其特殊的地方。乾隆登基後,冊封結髮妻子富察氏為皇后,入住長春宮;無論登基前還是登基後,夫妻倆都如膠似漆、心意相通。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為什麼東西六宮有那麼多宮殿,乾隆偏偏為富察皇后選擇了長春宮呢?這個說來就甜了,乾隆號長春居士,便賜了同名的宮殿給自己最心愛的皇后;圓明園中富察皇后住的也是“長春仙館”。從住處名字上來說,就能感受到乾隆對富察皇后無上的榮寵。富察皇后的性格、品行也近乎完美,愛敬丈夫,孝順太后,待人溫柔,生活簡樸;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無人不服,對得起皇帝對她的寵愛。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可惜天道妒全,子女緣薄的富察氏先後失去了三個孩子後,憂鬱成疾。在陪皇帝東巡的路上,便去世了。富察氏之死給了乾隆巨大的打擊,經常以淚洗面。他親自操辦喪事,還要求天下臣民都為皇后服喪,這在清朝是打破傳統的;同時開創先例親自諡號為“孝賢”,並指出這是因為“知妻者莫如夫”,通常諡號都由禮部負責。他下令關閉長春宮,也不許變動裡面的陳設,要保持富察皇后在世時的樣子,供他憑弔。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他時常去長春宮與皇后陵前,向皇后講述自己的近況、傾訴思念之情。最後一次去看孝賢皇后,是在86歲那年,乾隆寫下這樣的傷感詩句: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兩人已經陰陽分離整整48年了,次年乾隆逝去,終於能和富察皇后團聚。長春宮一關,就長達47年。乾隆雖然詩作平庸,但給富察皇后寫的一百多首詩卻情真意切。這位長壽的皇帝活到89歲,終其一生,對早逝的愛妻都未能忘情,乾隆對亡妻之情真摯又濃烈。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如懿傳》、《延禧宮略》裡,富察皇后都是配角,乾隆的真愛總是另有他人。其實真正瞭解了歷史以後,雖然乾隆生性多情,但沒有讓任何一個妃子留宿過,一直保持著獨居的習慣。他的真愛與最愛,無疑是孝賢皇后富察氏,沒有之一。乾隆對富察的用情之深,讓這位皇后的下場比戲中幸福得多。可見雖在帝王家,依舊有可貴的真情。如今電視劇裡都為戲說,尤其《如懿傳》裡對於富察皇后的描寫過多違背史實。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清晚期,長春宮又迎來兩位風雲人物: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后。光緒繼位,慈安搬走,長春宮成了慈禧的根據地。她對宮殿做了許多改造,最終,長春宮與前面的宮殿打通,連成一片,無論從制式還是重要性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意義上的東西六宮。隨著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長春宮最後一任主人——末代皇帝溥儀的淑妃於1924年搬走,長春宮終歸於沉寂,荒草漫生。

故宮裡不起眼的宮殿,卻承載了千古帝王的深情,主人死後空關47年

​2015年,西六宮完成修繕,長春宮的大門重新對外打開(內部仍有未開放區域)。黃琉璃瓦歇山式頂,畫簷朱戶,遊廊曲折,也是為數不多的還保留著當時陳設宮殿。一睹內景是必不可少的,宮中“德協坤元”匾額出自乾隆御筆;孝賢皇后的東珠頂冠、東珠、朝珠等物件,曾在這裡陳設。人們終於能親眼去看看這座見證過乾隆帝后愛情的宮殿,他們相守21年,分別51年,愛了一輩子很長也很短;愛一直在這裡,不曾消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