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科学”就是正确的吗?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显然,科学是什么,大家的认知还是一片乱象,不要说中国人不明白,产生科学的西方也没有共识。中国人是因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所指引才开始学习科学的,当然就更容易糊涂了。

今天虽然不再用洋务运动时的老观念看待科学了,但又被“学以致用”的更古老观念所影响,把技术当做了科学,把一大堆工程师当做了科学家(顺便说一句,好多人问诺贝尔奖为什么不给中国工程师们?这是因为最主要的诺贝尔奖主要是给科学家的,工程师能够获得的不是很多,比如屠呦呦先生)。

我们的“科学”就是要立刻就能用,一般而言叫做“实用技术”更合适,这是工程师的工作,是利用科学理论的,不是发明科学理论的。比如基因工程,“基因学说”才是科学,把基因学说用于实践的就是技术。

科学研究的是直观世界当中的现象,这些现象又可以叫做物质信息,所谓科学理论,就是把这些信息用某种逻辑自洽与它洽的方式排列在一个序列里,得以量化表达出来。

说的太抽象,大家不好理解,举例说明容易理解。我喜欢用地球的例子。

古人看到在地面上树立物体可以不倒,看到太阳月亮从东到西周而复始,于是发明了一个“天圆地方”的说法,从而表达出天地信息的定性解释。当时,天地日月星辰的信息是很少的,天圆地方说把这些信息都包括在其中,逻辑通顺,没有不合理之处,这就是逻辑自洽。后来出现了海船,远远先望见船帆再看到船身。这就是不它洽了,也就是说,虽然不是这个理论的内容,但与该理论不相容,用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它洽的内容,于是这个理论就不再正确了。后来亚里士多德认定月亮的遮蔽线呈现为弧形,一定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原因,“地球”概念出现。直到托勒密发明“地心说”,把地球摆在宇宙中心,日月金木水火土各星围绕地球旋转,并能计算出行星轨道与变化的位置,人类第一次有了相对科学的理论。说是相对科学,是因为当时仍然不它洽,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大地是个球,而且还不停地转,那为什么感觉不到呢?地球下面的人怎么不向天上飞呢?

为什么说牛顿是世界上第一伟大科学家?就是因为他的理论,第一次做到了自洽与它洽的量化表达一切物质信息。但是,牛顿同样遇到了那个老问题——信息增量。当微观世界信息出现后,牛顿定律又发生了与天圆地方说同样的困惑,在微观世界里,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开始遇到难原其说的问题,也就是说,又不能它洽了。

科学理论不是反映真理的学问,这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可由于科学理论可以重复证明,虽然实验与理论无法百分之百的符合,但仍然在认可程度内。所以大家都接受另一种说法——科学探索是对真理地无限逼近。

关于这一点,有人举例说,一条终生生活在鱼缸中的鱼,一定坚信它所看到的一切,一定坚信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人呢?又怎么证明我们不是生活在“鱼缸中”?

我说的“鱼缸”就是指人类的感知禁锢!我们人类只有一套感觉器官,这套感觉器官的感知方式永远不变,哪怕今天我们知道“光的颜色只是波长不同而已”,但你看到的红色所有人都看成红色,这一点没有区别。没有比较的一套感知,我们凭什么知道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要知道一条线画的直不直需要用尺子量一下,人类找不到比较自己感知结果真或非真的“尺子”,我们又如何说科学在逼近真理呢?

显然,说“科学探索是对真理地逼近”,是不能成立的!科学与真理毫无关系!

问题又来了,如果说科学无关真理,那么为什么可以重复实验证明呢?鱼缸里的鱼每一次摆尾都能让自己快速运动,每一次看到小物体张嘴一吃就是食物,不论重复多少次都不会改变。所以,实验证明与真实也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说,实验证明也不能说科学与真实有关系,那么实验或经验观察还有什么意义呢?总不能说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是对的吧?这就需要加入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提出的新名词——广义逻辑。

所谓广义逻辑,就是指用数理逻辑整理的物质信息,在直观世界中也必须经验观察到。

比如,空气动力学说中,上升力大于自身重量时,物体就应该可以飞起来。这是有公式可以计算的,那么在直观经验里,就必须可以观察到。当飞鸟、昆虫、飞机、直升机都证明与理论相符合,该理论就达到了广义逻辑的通洽。也就是说,所谓科学实验或经验观察,就是要证明理论是否达到了广义逻辑的通洽。如果达到了,则该理论是正确阶段,如果达不到,则属于错误理论。

好了,总结一下科学理论的正确条件:

①理论自洽,也就是理论自身没有内在矛盾;

②理论与该理论不能否证的其它理论达到它洽,如物理学新理论不能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理论相违背,除非你能证明它们错了;

③理论达到广义逻辑通洽,也就是理论量化的物质信息,可以经验观察到。

做到如上三条,你的理论就是正确阶段,有一条达不到,则不能说正确。


何处是家乡


科学并不等同于正确,因为科学面对的是真与伪的判断,而正确与错误是一种主观感觉,比如你认为某件事情正确,也许其他人未必认为是正确的,但是科学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不应该根据情境,时间,地点,人物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科学是一种标准,是经过检验的,这种检验是不应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际上,很多科学的东西在人们看来未必是正确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转基因了。

转基因从科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很多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背书说与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食品并不比传统作物所带来的风险更高。然而,现在转基因面临着很多质疑和批判,因为人们会认为转基因是不正确的,这就涉及到价值判断了。当然转基因科普也应该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不仅仅是科学方面的,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情境。

再比如,在科学史上发生过一些人们主观看来未必正确的事情,但是这却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当时对梅毒的研究就是在一些黑人受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展的,这在当时以及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是不符合科学伦理的,也就是说未必正确的。

所以我们不能说科学就等于正确。因为根据莫顿于1942年《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的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来看的话,科学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不能用正确与否等价值判断来衡量。

比如,普遍主义就强调科学内容和科学评价标准的客观性、普遍性,也就是说科学应该是一种统一的标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吧。


WANG论科普


自从人类产生了抽象的思维,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观念便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因而,我们人类总是习惯于将各种不同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即正确与错误。这种绝对的是非观阻碍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使认识停留在较为肤浅的水平上。

比如,过去的八大样板戏,好人与坏人是截然分明的。在《智取威虎山》中,正面人物杨子荣高大英武,而反面人物滦平则矮小猥琐。

又比如,领导干部对部下,总是喜欢责全求备,容不得下属有半点的不足。或者人们在找对象时,总是希望自己恋爱的对象是十全十美的。

即便是对于科学的评价,人们也总是从正确与否的角度来考察。然而,如果科学的理论真是正确的,其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呢?

最为自然的想法是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于是,我们的认识,就好比是关于自然界的摄影📹与摹写。

然而,作为局部的人类如何能够看清整个自然界的全貌呢?要知道,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具有质的变化,其是由各种不同层次的物体所构成的。

更何况我们人类以往的所有理论,都被新的理论所取代。难道我们人类的认识是由一系列错误的理论所构成的吗?而且,谁又能保证我们现有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会具有同样的命运,被后人的理论所替代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显然得益于各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及其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所有理论都是科学的,都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此外,即便科学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如何证明其正确性呢?

如果是要求理论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那么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公理和假说。它们是无法通过观察现象而逻辑地推理出来的。因为,面对同样的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比如,同样是物体的直线下落,其既可以理解为地球🌍的静止,也可以借助于惯性定律认为地球是在惯性运动。

对此,有许多人会认为实验可以绝对地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于是,只要凡是被实验验证的理论,就是科学的。

然而,当年的地心说,其精准度达到了千分之一,比哥白尼的日心说还要准确。其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地心说很难协调各种不同的现象,其原来简洁直观的物理图像,随着考察的天体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此外,实验是现实的,而理论则是理想的,两者的逻辑基础不同,前者总大于后者。所以,实验与理论的差异是绝对的,它们的近似只具有相对性。而且,越是复杂的实验,越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计算。因此,不存在单纯的实验,因而也不能绝对地验证理论。这就如同人不能踩着自己的脚面,而脱离地面。

对此,人们很自然地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人类的理论既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但它们却又是有效的呢?我们选择理论的标准是什么呢?

实际上,人类的抽象思维,就是超越具体的现象,通过构建概念的逻辑系统(讲故事)来与外在的世界相对应。

因而,理论既不同于自然界,却又在一定的程度上与自然界相同构,可以相对于一定的现象使两者具有不可分辨性。

所以,任何一个理论,都既具有有效性,又具有局限性。前者使理论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从而是科学的;而后者则使所有的理论都终将会被新的理论所淘汰。

如果说克隆的人就是其母亲👩的话,那么由父母共同生下的孩子则肯定是一个新人,其基因🧬是有别于其父母的。

我们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当人类作为自然界演化的产物,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其又进一步地与自然界进行相互作用,产生了科学理论。

所以,科学的本质,并不是关于自然界的反映,而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新生事物。

因此,科学理论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其只具有认识效率的高低。经典力学之所以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取代,并不是因为该理论是错误的。而是,随着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使经典力学的认识效率降低了,从而被认识效率更高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替换。

总之,理论是我们人类的认识工具🔧,其与认识的对象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科学(理论)并不具有正确性,而只有认识效率的高低。


淡漠乾坤


王东岳说科学是证伪的,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但是,从认知规律来看,只能说科学是科学家们努力接近事实真相的暂时相对正确。我们长时间相信,DNA是二螺旋状结构,这不,新的发现推翻了这一认知。也就是说,原来那个科学已经不科学了。谁能保证,现在大家公认的科学会在哪一天不被新的研究推翻了呢。

科学是知识,知识是什么?花是物,红色也是唯物的,花是红色的,这就是知识。……

中国的文化信奉拿来主义,缺乏对事物的探究精神。能用我就用,至于为什么能用,我不管。由于缺乏探究和思辩精神,而不同目的,不同境况又需要不同的理由,所以中国文化就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是旧中国科技落后的文化方面原因。

科学不能简单引用已有的结论,真正需要的是科学精神,即:尊重事实,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模型,验证模型,得出结论。

可是,许多人在第一环节上就习惯性选择排斥,或习惯性认可并圆场。


心定前程


科学就是正确的吗?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查了一下,科学的定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規律的知识体系。在知道了这一科学定义,更需知道科学方法的概念。科学方法是实证的方法,要用实验覌察来证实,是理性的方法,要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来推理。当我们知道了以上概念,才会对科学的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以为要历史的精准的认识科学,我觉得不可以把科学与正确画等号。不可以说它就是唯一的正确。准确的说科学是产生于西方社会生产意识诸变化而产生的,人类认认世界有着普遍意义和系统性的方法。而产生于中华民族具有朴素唯物辩证法的阴阳和道的诸理念,它们同样是认识世间万物規律的方法和思维規律。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有些糟粕,但以此视科学为唯一切是一切是不客覌的。中华历史长时期的辉煌,没有先进的文化和认识论世界观是不可能产生的。屠呦呦先生建立在中医方药之上的青蒿素是充分证明了的!

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类文明从来都是各有其长各具特点,这才是我们正确的理念!


老骥1954


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门科学术文化,门科又是系统总结前人文化中的精华,顺应思考思路追求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古代中国人有八大匠人,匠人就是门科的工作领域的技术技能最好的带头人,后来扩散为360行3600行等等不一的细化门科,比如说,人生了病,就到医院门诊挂号医治,医院又分口腔耳鼻很多科目,凡是门科,都有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所有门科的总概念称之为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金钱资本科学,每个类系科学又细分为专业门科,总类科学统指是大课题,物理科学,化学科学,多数人都是先预习预研前人门科成功的知识,再寻找门科学术上的突破,已经发现的科学和未发现等待发现的科学,科学就是门科大总管,门科是细化后的分类!天工科研,


天工l宇地科学大解密


在很多人看来科学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还是得依照科技来论证这一说法,因为很多人会用伪科学来欺骗群众的眼睛。记得我之前为一件事儿很气愤,我和同事在聊天,他说到夫妻相。事情是这样的,他说一个专家在公众平台上说了一个夫妻相的演变由来。那就是两夫妻由没有夫妻相到有夫妻相的过程,那就是靠嘴长期接吻的时候人体吐沫的交叉传播导致有了夫妻相。我立马就呵呵了,就问他那个专家有没有拿几十对没有夫妻相的夫妻来做做实验呢?他说你懂个屁,专家需要实验吗?他们说的都有权威!这,这,这,我不敢说对与错,但是我敢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理。还记得转基因油吗?说的天花乱坠,都说好,最后呢?呵呵!!!

我不是说科学全都是这样,但是这个社会在科学的面前很多人掩藏一个伪字来欺骗群众,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以及自身的最大利益。


说到底,我还是那句话,任何科学都得在科技的建立基础上,不然人人都是科学家。居里夫人,袁隆平,希罗等这些人发现了科学,但是他们都不敢一定以及肯定的发表结论,而是经过重重的实验来总结后再敢说他这个科学发现是对的。


今亦何夕


这么说吧,经过大量事实验证的科学就是正确的,你可以放心使用。比如坐飞机你不怕突然掉下来吗?不怕,因为已经大量验证,掉下来的概率非常低。再比如用电,不怕被电死吗?不怕,因为科学已经大量验证,220伏的电压不会冲破橡胶这种绝缘体。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同时也被生活证明了的正确。相比之下,你祈祷神都实现了吗?显然没有,所以信科学比信神靠谱一万倍,特别是已经被现实证明的科学。


星空偃


到目前为止,唯一可复现验证,和客观保持高度一致性的,就叫科学。

比如: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个就是科学,具有到目前为止唯一又可复现,验证的特质。

比如:新冠病毒,无差别所有人都能感染叫科学。特定某类人群是易感染人群,也叫科学。但是,说新冠它想感染谁,自己有想法,到目前为止,不能重复,验证,这个就不是科学的。

结论:科学的就是到目前为止正确的,科学并不排斥未知,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有些知识有实际效果,但科学不能验证,比如经络,有效,但科学不能验证经络的存在,而效果就证明了这种未知可能存在,这就产生矛盾了。然而我们并不能仅仅因为目前无法验证,就说不科学,最多是目前无法科学验证。

科学不是良心称,不证真伪。


博睿迪


题主已经把科学的内容和定义说的很清楚了,只是大家还对科学一词的认识不够清楚,许多人把科学与科技浑为一潭,说不清,道不明,

科学是一个广泛用语,是一种思想,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客观规律,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正确与否,

科学讲究的是研究方法,是一种思辨过程,追求的是事实的真像,

科学的精神就在于敢于质疑,只有通过质疑才能得到科学的目的,科学的目的就是解求真像,只有通过质疑才能完成思辨过程,才能追根求源,弄清事理,才能得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所以我们不能迷信于现代科学,把书上的原理都当作真理看待,

科学就是在质疑中求解,说白了就是解释学。

科学是一个很广泛的东西,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等,科学追求的是正确性,而本身不能用正确与否来断定,非科学就是神学,神逻辑的科学,没有依据,凭空想象,科学就是要有理有据的推理判断,

其实科学就是验证某些人的思想正确与否,通过思辨过程判断其思想的科学性。

科学就是一种论证过程,把许多经验理论通过辩证得到真理的,是一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科学论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演绎法,一种是归纳法,自然科学只能用演绎法来论证,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只能用归纳法来论证,

现代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错误思想,因为所有的科学内容都已经被研究,都做出了理论判断,现代科学就是对以往的经验理论进行纠正,逐渐接近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