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做成双层甲板的航空母舰,会不会实用?

牛头马面两鬼


双层甲板航母早已经出现过,也被证明是错误的,一点也不实用。早在二战时期,日本就研发过双层甲板的赤城号航母,但是随后马上就发现了许多弊端,改为单层甲板。实际上,航母只有一个甲板就足够了,双层甲板完全是画蛇添足。


双层甲板意味着航母更高的重心,航母需要整整多出一套飞行操作系统,而且还需要设计出更加复杂的升降机、弹药机和机库的结构,实战中运转繁琐的机构反倒不如全力供应一座甲板使用,效率还更高一些。另外,双层航母意味着航母的防御力被削弱,存在大量的空腔结构,这在军事上就意味着被一发击沉的概率大增。


双层甲板倒不如一层甲板一层机库,这样以来航母可以把飞机收纳到安全的机库里进行维护,大大增加了航母战斗机的完备率。而且,航母并不需要一次性放飞太多的飞机,甚至是超出回收能力的飞机,毕竟回收只能在其中一层甲板上回收,不能在下层甲板回收。而对于航母而言,放飞太多的飞机就需要压缩飞机的任务时间,否则达不到需要的出击量。


航母的远程作战能力、航空联队的完整性和飞机的任务时间,远比放飞大量只能在附近活动的飞机要强,航母从来不是靠密集火力取胜的单位,航母是延伸海军探测、搜索、防御、攻击半径的武器。何况,双层甲板早已经证明在航行种和恶劣海况下的危害是很大的,完全没有必要冒险研发,因此航母不会做成双层起降。


海事先锋


个人认为,双层航母从前是不实用的,但未来却可能有很大价值!


有人以日本“赤城”号的三层飞行甲板为例子,但那个是90年前的情况。当时,“赤诚”号试图以三层甲板的方式,将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分开。英国的“光荣”号和“暴怒”号也采用类似设计,但是双层甲板。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当时却跟不上飞机发展的潮流。由于飞机速度越来越快,起飞所需滑跑距离大幅提高,原来的两层、三层甲板由于距离短,严重制约了新式舰载机的上舰。所以,日本的“赤诚”和“加贺”都很快改为了正常的单飞行甲板。



在现代看来,双层飞行甲板也是不适合当代舰载机的。一方面,双层甲板严重减少了机库容量,另一方面,下层开放式甲板也破坏了舰体的结构强度。所以,只要现在还是喷气式战斗机,那么肯定不会考虑什么双层飞行甲板的。


但是未来呢?也许用的根本不是现在这种舰载机呢?



从目前发展来看,无人机上舰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淘汰有人舰载机。无人机,特别是小型无人机,在使用时非常强调投放速度。如果还用现在的方式,用升降机一架一架从机库搬到上层甲板,那么效率是很差的。


所以,未来如果使用无人舰载机,完全可以采用从机库直接弹射的方式,而且可能是大批量弹射,比如一次投放个几十架上百架!



无人机的作战,以后可能将采用“蜂群”战术,甚至是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得到的应用方式。以后将无人机作为主力载机的航母,可能都不会是现在航母的样子。有可能是武库舰那样,也可能是潜艇那样,或者是集装箱船那样。无人机起飞,可能朝前弹射,也可能朝上面或朝两边弹射。


所以,不要以从前航母的例子来束缚未来航母的发展思路。



陶式防务评论


淘金客说:讲干货。其实还有比三层甲板“赤城”号更成功一些的例子:美国二战期间都还有从下一层的机库甲板直接弹射起飞战斗机。楼主提的想法其实不错,现在是不太实用,但将来很难说。

美国的尝试

美国在尝试“双层甲板”航母时更实际也更成功一些,没有专门去建造双层甲板的航母,而是利用二战美国航母开放式机库的特点,在机库甲板上安装弹射器直接比较轻小的战斗机。而重载的攻击机还是提升到上一层的飞行甲板上起飞。这样做可以提高紧急情况下的战机的出动率。

而以当时美国的主力舰队航母“埃塞克斯”级为例,舰艏、机库是开放式,所以这么做是有条件的。而且,弹射起飞也不占据过多的甲板作业面积。从这里起飞的也都是不用挂鱼雷、重磅炸弹的制空战斗机。

并没有继续

但二战后期很少这样操作了,首先是美国掌握了制空制海权,没那么多“紧急情况”了。其次,战争中后期连“地狱猫”“海盗”这样的飞机体重也不轻,更多时候还要带火箭弹、炸弹去兼职对地支援,没有甲板风弹射器的行程也短,从机库弹射起飞是不可能的,如下图(配图是朝鲜战争时期,不过可以参考一下),“埃塞克斯”们超载也很严重,所以中后期就基本都拆掉了这里的弹射器。

再往后,飞机更重了不说,从“福莱斯特”级开始采用封闭式机库,还要有“三防”的要求,再这么开口也不合适了。如果象飞机甲板一样在机库甲板舰艏部分安装弹射器也不合适:首先这会占用机库甲板的面积,造成作业效率下降;其次,飞行甲板上的4部弹射器已经吃掉了大量的蒸汽,弹射个20架左右就需要停一下让蒸汽压力上来,再增加弹射器对于出动效率也提高不了多少;而且,喷气舰载机要求的起飞速度比螺旋桨式要高得多,象前面短的弹射距离内加速度会大到让飞行员受不了,弹射器也受不了(上图比较一下现代的弹射器有多长)!所以再没有出现“双层甲板”航母。

未来发展

有位答主说得很好:未来“双层甲板”甚至“多层甲板”可能是有价值的,出动效率可以非常高,但前题条件是舰载机无人化,还有电磁弹射器技术成熟。无人化的舰载机不考虑飞行员的话,可以承受更高G的加速度,很短距离就达到起飞速度;电磁弹射器可以灵活调整起飞加速度匹配不同飞机和不同的起飞距离!其实陆基的无人机已经有类似“双层甲板”的雏形,如下图这种无人机。不过现在离无人机全面代替有人驾驶舰载机还有一段路要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史海淘金客


兔哥回答;航母作为海上的移动机场,依靠所搭载的舰载机来实现作战能力,这样以来航母甲板的作业效率就成为舰载机起降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相同甲板面积舰载机起降效率高战斗力就强,因而如何提高航母甲板的使用效率就成为航母战斗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所有拥有航母的国家探讨的话题,那么,把航母设计成上下两层甲板,一个用来起飞一个用来降落岂不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其实,航母双甲板的设计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二战前就有了这样的设计先例,例如,英国的暴怒号、光荣号航母就曾采用双层甲板设计,日本的加贺号,赤诚号更是采用了三层甲板的设计。然而,最后都不得不回归到单层作业甲板的结构上来。只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和航母的结构特性和使用要求密不可分。下面我们以现代航母的结构来分析一下双层甲板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重心稳定性的因素;航母的甲板是多层结构,而就使用功能看本身就是双甲板,一个就是起降作业甲板,还有一个就是机库甲板。现代航母的机库甲板采用全封闭结构并成为舰体的一部分,但也有升降飞机的巨大出口。航母的飞行甲板也是现代航母唯一的能够起降飞机的作业甲板,如果设计成双层甲板,那么就必须要升高甲板的高度,而航母的起降甲板的宽度都超过船体吃水宽度的一半左右。例如,美国尼米兹航母的舰体宽度为40米,而飞行甲板的宽度为76.4米,多出去快一倍了,机库甲板的高度8米多,上部还有一个居住甲板,从机库甲板到飞行甲板的高度在11米以上。机库甲板离水线并不高,只所以把机库甲板放进舰体就是解决稳定性的问题,因此,机库甲板离水面太低无法起飞舰载机,要采用双层甲板就必须在现有飞行甲板上加一层甲板。这样的高度就等于航母头重脚轻一样,能站住就不错了,弄不好被风浪一吹自己就得打滚。


(二)第二层甲板无法降落和起飞舰载机;如果采用两层甲板,第二层不能用来降落飞机是肯定的了,因为飞机降落需要很高的空间,因此,第二层只能用来起飞。然而,现在的舰载机起飞都必须有用来挡发动机尾焰的挡焰板,舰载机起动时,尾焰沿挡焰板会向上方喷出很高的火焰,其温度近千度,这样一来必然会使上层甲板处于长时间的火烧状态,就仿佛成了一个烧烤用的铁板烧,上面的人,飞机能受得了吗?而且,下层甲板通风也不好,必然会形成一个高温区域,不利于作业,还有就是直升机不能使用。


(三)限制了航母机库的作用;航母上必须要有机库,如果把飞行甲板放第二层,降落甲板放第一层,飞机降落入库必须经过第二层的起飞甲板,起飞甲板也容不下这么多飞机,只能放到第三层的机库甲板,这样升降机就不能设计在外面,因为为了降低重心,只能把机库甲板尽量下放,如果采用外置升降机,估计海浪进水是一定的。而内置升降机势必会占用甲板的宝贵空间,得不偿失,效率只会低不会高。

(四)对航母机械维修、弹药运送造成影响;航母不单单是移动机场,也是维修飞机的航修厂,需要有足够的空间维修飞机,测试发动机,如果采用了双机库,给维修保养带来不便,总不能到起飞甲板上去测试维修保养吧,如果在机库,离水面太近,航母机库开口肯定的进水,大风大浪情况下机库发大水了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另外就是弹药,航空油料的补给,这不是一个小数,隔一层甲板给补给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现实。


(五)彻底打乱航母的设计理念,给航母结构带来严重影响;采用双机库,使航母的结构严重改变,航母并不是简单的建造,而是涉及结构力学,抗打击强度要求等等。双层甲板必然会对航母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利影响,加高的舰体除了稳性的降低,也增大了航母的体积,风阻系数必然也会增加,从作战角度讲也加大了被攻击中受弹面积。而且对航母的设计制造的难度也无限加大,完全超出了现在航母的设计、建造技术支持,对航母的作业使用也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一切都重新来过,这可是最重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航母的双甲板从过去的有到现在的没有,是经过反复实验中得出的使用经验,是经过论证的。双层甲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层甲板这么简单,航母作为海水上漂泊的移动机场,有一个必要的重心稳性的问题。同时流体浮力的性质也要求航母的浮力力矩和结构重量的平衡,这样航母才能平稳的驰骋大洋,经受大风大浪的洗礼。而采用双层甲板不但不能增加效率,反而会因结构的变化而降低舰载机的起降效率,甚至是带来安全隐患,目前的技术无法支持。所以,航母的双层甲板并不现实。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观点,探讨评论,指正。


兔哥42928


毫无用处,而且现代航母根本用不着。在很早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航母为什么不设置2层甚至3层甲板呢?第一层甲板作为降落甲板,专门用来飞机降落。第二层甲板和第三层甲板设计成阶梯式的,作为起飞甲板,专门用来飞机起飞。这样一来,航母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效率会大大提升,航母的战斗力也就得到巨大提升。甚至二战时日本都已经造出了三层甲板的航母,▼下图就是二战时著名的赤诚号航空母舰,它就明显拥有三层甲板。

从图就可以看出,这艘航母明显是在普通军舰基础上改装而来,其甲板下还保留有巡洋舰的特点。赤诚号是由一艘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来,最下层甲板即在战列巡洋舰前甲板基础上基础而来的第三层甲板。这层甲板向前延伸到舰艏,后头连接机库,主要负责重型攻击机起飞,舰载机可以从机库直接滑跑起飞。▼赤诚号,左边是其舰艏,右边是舰尾。赤诚号的第二层甲板比较特殊,本来是用于起飞轻型飞机的,但是最终因为长度实在是不够,最终日本人取消了这一层甲板,并安装了两座200毫米的双联装主炮。其最上方是第一层甲板,用于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和现代航母不同,其最上方并未设置舰岛,连烟囱也设计成向下排烟,没有伸出其第一层飞行甲板。▼赤诚号俯视图,其200毫米双联装主炮位于第二层甲板。其第一层甲板拥有两个升降机,分布于前后。

由于第二层甲板废弃,所以看起来有三层甲板的赤诚号,其实就是题主所说的双层甲板航母。这样的设计,真的实用吗?实战证明,双层甲板的航母不仅不实用,而且还会降低舰体强度,使其防护性能下降!其实,航母设计成双层甲板,作用只有一点,那就是增强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效率。两层甲板的航母上下两层甲板舰载机都可以起飞,但是只有最上层甲板可以降落舰载机。只有科幻电影里可以实现飞机直接降落进去舱门一样的第二层甲板!

所以说,所谓的两层甲板只能加强航母舰载机起飞效率,对降落没有任何帮助。但其实,就航母能够携带的舰载机数量而言,一层飞行甲板的航母舰载机起飞效率已经足够,不足的是航母舰载机的回收效率!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子,使用单层飞行甲板,4条蒸汽弹射轨道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将一个舰载机中队送上天,起飞效率高超!但是舰载机降落的跑道只有一条,再快也要十几分钟才能降落,调度一架舰载机!使用双层甲板对降落一点帮助都没有,而且还会导致飞行甲板下方空腔过大,影响舰体结构强度。第二层要充当起飞甲板就必须空旷,所以必须取消所有纵向支撑,给跑道让出空间。这样一来,航母第一层甲板的支撑就只剩下横梁,强度大大降低。现代舰载机降落都是砸下来的,多来几次降落,第一层甲板就算是再强的材料也顶不住变形。用不了多久,第一层甲板就废了,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所以,双层甲板不仅不实用,还会对航母造成影响!
赤诚号后来也取消掉了无用的双层甲板

其实这一点看美国航母的发展就可以看出。美国作为世界上航母建造和使用最强的国家,除了前期从货轮和普通军舰改装而来的航母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一层甲板。因为一层甲板不仅可以满足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保证舰体结构强度,还便于舰载机在甲板上的调度,以保证高效率作战。随着电磁弹射技术的成功,舰载机的起飞效率再一次得到提升,就更不需要双层甲板这种骚操作来提升舰载机起飞效率了!


赤焰哒哒哒


双层航母的甲板这么赶有什么实用性?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它有什么实用性质呢?现代航母是一个航空搭载平台,其作战效能的高低由舰载机来决定的。对于舰载机来说,双层甲板比单层甲板的优势表现不出,甲板实际可供使用的总面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可以为舰载机提供什么样的维护保障条件以及起降条件。

双层甲板怎么设计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分上下两层,在开玩笑吧,一个安全保障就先砍这个方案,先了解一下,对甲板有那么,比如:对于舰载机来说,起飞滑跑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日本有曾经搞过三层甲板的设计,理想是不错,结果很失败了。

现代航母的甲板设计中经过一系列取舍,满足一系列要求之后,取得了现在的结果,不是拍脑袋拿出来的东西。甲板实际上属于一个工作平台,甲板下面的机库属于一个存储平台,只用于舰载机的存放与本身的维护工作,这就要求是一个可以封锁的空间,舰载机加油、挂弹等工作必须在开放的空间内进行,在封闭空间的内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定发生意外,后果太严重。

现代甲板被分成几个功能区,这几个功能区相互有不同的作用,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把这些某个功能区取消,甲板越大越好这属于一个基本的常识,还是有很多要求的,不是简简单单,只要是甲板就可以了。


麦田军事观察


航母弄成双层甲板的实用性在哪里?可以提高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在想象中,多一层甲板好像确实可以提高舰载机的起降效率,一层用来起飞,另一层则用来降落,而且下层甲板可以直接通机库,这样的话,舰载机在机库中准备好之后就能直接起飞了,至于上层较短的甲板,则是用来给飞机降落的,这样一想,双层甲板好像很完美啊,并且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这样的航母,比如上世纪日本帝国海军的“赤诚号”航母,就是三层甲板的,比题目中说到的双层甲板还要多一层,如下图所示,为三层甲板的“赤诚号”航母:

▲三层甲板的“赤诚号”航母

▲“赤诚号”第二层甲板上的炮塔

不过赤诚虽然有三层甲板,但是实用性是真的不咋地,因为中间那层甲板由于结构和尺寸的问题,只能起飞一些轻型飞机(虽然上世纪的螺旋桨飞机本身就已经很轻了),舰载机的整体起降效率根本就没有提高多少,所以到了二战时期,赤诚还是被改回了单一的直通甲板,原本的双下层甲板重新变成了机库,如下图所示,为1942年在进行起降作业的“赤诚号”:


▲改回单一直通甲板的“赤诚号”

历史上使用过双层甲板航母的除了日本之外,还有英国,比如在一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勇敢级”航母,也是采取的双层甲板,只不过当时这种所谓的双层甲板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勇敢级”的前身是一艘轻型巡洋舰,再怎么改装,想要变成航母也只能在上面加一层甲板了,还有前面提到的日本帝国海军的“赤诚号”,前身也是一艘战巡,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航母,这么说吧,二战时期那些所谓的“双甲板”航母,全部都是用其他船舶改装而成的,前身要么是各种战舰,要么就是商船,实际上能用来起降舰载机的其实就只有上面那层加装的航母。


▲“勇敢级”航母

所以,正儿八经的航母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双层的,这个我们可以看一下在海军领域最有发言权的美国海军,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美国海军都没有真正建造过双层甲板的航母,因为双层甲板设计的航母先不说能不能提高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单单是整个航母的结构设计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用来起飞的下层甲板干舷高度太低,如果遇上海况不好的话,舰载机起飞的时候容易被海浪拍下来,甚至海水还可能会倒灌机库,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那么就必须整体抬高下层甲板的高度,这样一来的话上层甲板的高度也需要同时抬高,所以就会导致整个船体的高度变化很明显,会严重影响航母的稳定性,而想要保证航母稳定性的话,航母的结构就需要重新设计,所以,双层甲板在效费比上就完全不划算啊,也就怪不得今天都见不到一艘双层甲板的航母了。



▲斜角甲板

“存在即合理”,那不存在的呢?基本上可以判定是不合理的了,如果双层甲板有用的话,早就被建造出来了啊,不至于到现在一艘都见不到,至于说双层甲板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的问题?额,斜角甲板晓得伐?就是上图中的那玩意,现在的航母都是斜角甲板啊,可起飞、可降落,已经最大化舰载机的起降效率了,为什么还要用双层甲板?


哨兵ZH


其实双层甲板的航母以前也搞过,但具体表现出来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现在各国都不搞这种双层夹板的航母,毕竟我们能想到的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军工人肯定也能想得到。搞双层甲板的目的无非也就其解决舰载机的起降问题,上层甲板负责降落,下层甲板负责起飞,但目前斜角甲板的布局方式完全能解决舰载机同时起飞和降落,而且双层甲板在繁忙的时候的确可以解决战斗机的起降问题,但是空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存在甲板浪费的情况。

双层甲板的设计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航母的重心过高,在高海况下适航能力会变得极差,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降。而航母多了层甲板后并不是多了层甲板那么简单,现在航母一层甲板就得需要3个升降机来调配,那2层甲板的话是不是就要5-6台升降机呢?那航母就那么大,空间就那么点,如何安排这么多的升降机呢?而且如何考虑这些升降机不互相干扰的问题呢?所以这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并不是单纯是多了一层甲板的问题。

网友对于航母甲板的畅想图

而且现在制约飞机起飞问题的不是甲板问题,而是弹射器的问题,现在航母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运台弹射器,如果同时进行弹射起飞和降落时有台弹射器可以使用,但蒸汽弹射器的功率和冷却时间就是那么长,而不是甲板的问题,所以想加快飞机的起飞应该考虑优化弹射器的问题而不是增加甲板的问题,就算是体积更小的无人机,仅凭航母前端那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啥飞机能飞的起来?还不是得靠弹射器。所以现在就研究电磁弹射器,就是在优化弹射起飞,增加战机起飞的频率。所以双层甲板的航母,放到现在也不实用。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战一些航母可以全是准双层甲板了。太平洋不像北大西洋那么风高浪急,所以航母一般都是开放式机库,干舷也不太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及时的把着火的飞机推进海里,当然还有一个紧急的用处就是从机库起飞。


皇家骑士16


二战时期的航母有不少是这样。但是其实并不需要两层甲板。假如在作战时,尼米兹级就有四条弹射器可以使用,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