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大格局 大夢想

觀察

重振虎威,中山將突破口之一定位為產業。

“產城人”融合的概念早已成為共識,沒有產業的城市,沒有未來。此次,中山提出突出產業、平臺、交通三大建設,在優勢基礎上振興產業,在產業發展中找出路、尋突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只有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在區域合作中尋找突破口,中山產業才能換道超車。

粵港澳大灣區為中山產業換道超車提供了可能。“排隊吃飯”變成了“圓桌吃飯”,各個城市圍“灣”而坐,一個更加平等化、網絡化的城市群時代加速到來。交通連接,讓珠三角變得越來越“小”;產業協同,讓珠三角變得越來越“大”。這一過程中,各城市經濟職能、產業分工將會進一步細化,中山完全可以利用自身所處的“東承西接”通道優勢,承接核心城市的產業外溢,配合互補城市的產業升級。

製造業強市,中山產業突破仍有底氣。中山在“工業強市”戰略下,創造了昔日中山產業經濟的輝煌。如今,中山依然要堅持製造業強市,不僅是因為製造業是中山的傳統優勢產業,中山市家電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配套完善,集群產值超千億元,是廣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家電製造集聚區域之一;更重要的是,製造業早已被證明,是城市穩定長足發展的根基。佛山、東莞等城市堅守制造業,為城市轉型贏得了充足的空間。中山能否利用與佛山、江門、珠海等共同打造萬億級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機遇,形成更加深化的製造業生態體系,是重塑製造業輝煌的一個契機。同樣,協同互補、錯位發展成為八市之間的“默契”,如佛山重點發展氫能源汽車產業,肇慶圍繞新能源汽車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和產業化。中山能否在區域合作中獲得獨具自身特色的產業分工?

產業振興,並非一朝一夕,唯有保持耐心和定力,才能讓產業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平臺建設與交通佈局,是產業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區域合作的基礎。

聚集是產業的基本特徵,產業集聚與產業競爭力的強關聯性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加強。中山已錯過大園區、大平臺建設的第一階段。如今,粵港澳大灣區不缺大平臺、大園區,僅有產業集聚已遠遠不夠,如何科學打造產業集聚的生態,解決產業痛點才是區域最重要的工作。交通同樣要立足“人”的需求。中山能取得“四小虎”的成就,跟交通建設喝上“頭啖湯”有很大關係。如今,以人才聚集流通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正逐步改變過去以貨物流通為中心的建設思維,中山新一輪大交通建設,必須要統籌建設面向未來的高鐵、高速、城軌、地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這符合城市轉型的內在邏輯,也符合區域合作的內在要求。

大產業、大平臺、大交通構建城市發展大格局,承認差距並充分利用好彼此獨特的優勢,是區域合作共贏的核心基礎,也是中山產業換道超車的突破口。 柳時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