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秦朝被六国联军打败,且被灭国,那么东方六国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为何?

月影青霜


谁得关中,谁得天下

秦国,就算被灭了,但秦国的土地还在,拥有关中的沃野和四川盆地的粮食产区还在,这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底蕴。

在这个情况下,六国之中,谁得到了原本秦国的土地,也就是秦国赖以称霸的根本,谁就能得天下。

其中燕国、齐国因为被隔着,就算得了也守不住,基本可以排除。

韩国太弱,基本也没有希望。

所以最终最可能的,就是赵国、魏国以及楚国。

这三国之中谁能获得秦国的土地和资源,谁就最可能一统天下。


叶飘刀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点。于战国时期崛起的大国之中,除了最先崛起,占了第一个吃螃蟹之便宜的魏国,其余大国均在边界处。

这绝非偶然,因为位于边界处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楚国和秦国,他们最先分封的位置是最差的,可是却先后崛起,就是因为边界处有利于开疆扩土,同时又不至于四面受敌。

有了这个前提以后,再来讨论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就好判断多了。我认为楚国是最有可能统一的,理由如下:

一、战国中后期四大强国中,楚国最得天独厚

上面已经讲过了前提,也正是这个前提,使得战国时期的几大强国,几乎都位于边界,秦、楚、赵、齐皆如此。而在这四个国家中,秦国已灭,就剩下楚、赵、齐。

先说赵国,赵国在经历“胡服骑射”的变法以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赵国的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可是大家可别忘了,胡人的骑兵虽厉害,但是胡人的种田技术可不咋的。而赵国位于北方三胡之下,与其说靠近中原,倒不如说更靠近草原。

因此,尽管赵国的军事力量强盛,但是其国内的粮食常量并不能够支撑其逐鹿中原。

再来说齐国,齐国虽然靠近边界,不会遭遇四面受敌之险,且其临近海岸,资源丰富,也没有生存之忧,但是齐国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其唯一能够开疆扩土的方式,就是向中原进发,而这一进发难免不会引起中原诸国的顾虑,使得乐毅伐齐的事件再一次重演。

因此,齐国虽强,却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也就是没有潜力。

最后说说楚国,楚国同秦国可谓是一对双胞胎。立国之初,秦国被称为西戎,楚国则被称为南蛮。当秦国在积极向西方扩充领土的时候,楚国也在积极地发掘南方,这也是秦国和楚国的领土最大的原因。同样的,秦国有巴蜀粮仓,有关中大平原,楚国那也是地大物博,人丁兴旺。

因此,“横则秦帝,纵则楚王”这并非是一句虚言。

二、秦国被灭,领土怎分

既然提到了秦国被灭,那么秦国的疆土自然不可不管。与秦国交界的国家有楚、赵、韩、魏。韩国不必多言,一直是弱小的代名词,最多喝一口汤。我们来说说魏国。

题主既然提到了秦国被六国联军消灭,那么必然是秦国崛起以后的事了,而秦国崛起就意味着魏国已衰弱。因此,同韩国一样,魏国也就是喝一口汤的命。

分配好了小头,那就得分配大头了。根据赵、楚两国的地理位置,赵、楚两国吞并的疆土肯定是与自身国土相邻的。那么十分遗憾,巴蜀两地均在楚国这一方,这也就造成了赵国尽管有可能瓜分秦国的土地,但是依旧解决不了粮食生产的问题。


如果秦国被灭以后,要再选出一个能够统一天下的国家,唯有找到与秦国有相似性的国家。而赵国、齐国虽然很强大,但是都存在着某种缺憾,唯有楚国没有。

因此,最有可能代替秦国统一天下的就是楚国。


小云轩谈史


首先说答案,我认为是齐国。先看看战国时期的地图吧:

从地图我们可以看出齐在现在的山东一带,而秦在现在的陕西和河南一带。


首先来说,秦人也认可齐国的实力,实际上秦的“远交近攻”策略最主要就是针对齐国的。管仲在齐国的改革取得成效后,又取得一系列征伐战争的胜利,最终使齐桓公成为霸主。而且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除了楚国以外,齐国面积几乎是最大的。下图是秦国灭六国的示意图,可见齐国被放在最后一个。

其次来说,齐国有渔盐之利,经济发展。当时齐国军队并不弱,对外多次击退了北方异民族的进攻。孔子在《论语·宪问》都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说齐国在管仲的带领下保卫了华夏文明。

再次,当时虽然有战国七雄,但实力出众的国家几乎都被秦国消灭了。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实力大增,但长平之战使其元气丧失殆尽;楚国当时处于东南边陲,开发程度远不及中原地区;魏国经过了马陵之战也元气大伤。至于齐国,还真没有什么重大损失,但最终其他国家覆灭,齐国也就难免了。


最后,齐人最大的失败是采取了不正确的外交政策。苏洵的《六国论》对此进行过评价:“.......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意思就是说如果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不使用荆轲,良将李牧还在,那胜负还不一定了。可见齐“齐人附于秦”是秦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大先决条件。


最后总结下,齐国离秦国较远,受秦伤害几乎可以不计;齐国有渔盐之利和管仲改革的成效。所以齐国在六国中实力最强,如果齐国采用合纵之策,共击秦国,战火也不会在齐地燃烧。反而大大削弱了韩赵魏等国的实力。所以说,如果没有秦国,齐国是最为占有优势的。


物质文化史


假如秦国被六国联军攻破了地理位置优越的防守重镇函谷关,且能够长驱直入直抵关中境内,那么任凭秦国倘有四十万锐士新军,也不可能阻挡地住六国联军的攻势了。即咸阳城破秦国也就覆灭,也就没有千古一帝秦始皇什么事了。

那么秦国亡国后,东方六国也定然不会消停的,因为以三家分晋产生的魏,赵,韩三国矛盾重重,利益之间的冲突往往就会直接导致双方刀兵相见,血流成河了。

在魏,赵,韩,齐,楚,燕六国之中,究竟谁人能够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魏国

魏国在战国初期在魏文侯的英名领导之下,以吴起主持了魏国变法改革,增强综合国力的至上目标,说明了做这一切的变法图强均是为称霸天下的目标作准备。吴起的变革即是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重视农业的发展,鼓励老百姓拼命种植粮食,且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二,疯狂实行扩军备战制度,大魏百姓一家须得有一人参军报国。

由此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增,这可是耗尽了魏文侯和吴起的一生心血,一支战力精悍,闻名天下的四十万人的魏武卒诞生了。

本来魏国是可以借这个大好时间一举灭了秦国这个老穷国的。可惜魏文候的后代都骄横无比,专吃老本的东西。才让秦国苟延残喘地支撑了下去。

后来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主持了著名的变法,使秦国二十三年的时间浴火重生,以二十万秦国锐士新军一举打跨了战无不胜的魏国武卒,斩首魏军近八万余人。这一战让魏国从此一蹶不振了,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本钱。

二,赵国虽然有闻名天下的胡服骑射铁骑,也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让赵国男儿尽数惨死在秦军的屠刀之下。

三,齐国历史上只出了一个齐桓公纵横称霸了一世,其后的国君都是吃老本的东西,搞得昔日强盛的齐国如今也是江河日下。

四,韩国势单力薄,虽然申不害在韩国主持了一次大变法,也仅是治标不治本。在和魏国的一次正面交锋中就搞得全军覆灭,隐姓埋名了。

五,燕国偏居一隔,防守尚且吃力,哪能够主动出击争夺天下呢?

由此可见在秦国灭亡之后最有实力实现大一统的唯有我楚国。

楚国从周成王封国于熊泽至楚国亡国历时八百余年。毫无疑问它的基础是很坚实牢固的。

楚国能够统一天下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楚国在漫长的发展中由一个统治地域不足五十里的蛮夷小国逐步发展成为领土和人口稳居七国中的第一位。它所拥有的土地即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的大部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具有土地肥沃,人口绸密,农业生产发达的决定性优势。

二,楚国的国君中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不乏所有。像春秋时期的楚武王熊旅,楚威王熊恽,楚平王熊通,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熊商都是文治武功,韬略满腹的开明之主。他们为楚国实力的强盛与拓土开疆都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楚武王熊旅用尽自己的一生心血以三次大战终于灭掉了劲敌随国,夺取了随国所控制的铁矿资源。楚武王的这一丰功伟绩让楚国的铁器生产技术和质量远超于其他国家。

三,公元前三百一十八年,在极力想以变法来改变楚国现状的楚怀王熊槐的大力支持下,以屈原为首的改革大计在楚国开始实行,但是由于刚正不阿的屈左徒的变法影响了大贵族的既得利益,受到贵族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与攻击,一场宏伟大业的目标还未实施就宣告破产了。实现令人遗憾。

四,楚国人奉仁义宽厚为人的基本行为品质,所以楚国军队在攻陷了陈,权二国的时候,并末像虎狼秦军那样大批屠杀战俘。楚国军队不仅未动陈,权的一草一木,还人性化地保留其宗庙,只是将陈国与权国设置为县来利于管理。可以说楚国的县制在当时是比较先进完善的管理机制。后来秦国实行郡县制也是从这里参考而来的。

五,楚国统一天下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倘若全国壮年皆参军的话可动用的兵力可达到一百万人。这个数字对于拥有六十万大军的秦国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如果是楚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的话,它人性化,宽厚的管理机制也许会让它的统治更为长久。正所谓以仁爱为治国理政的标准才会令国人信服并支持这个王朝,得民心者得天下。

但是总而言之历史的发展进程是没有如果的,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小看法与美好展望。谢谢大家!




爱而无悔931


只要是长平之战赵国胜利了,那么统一天下的就必然是赵国的!

长平之战的意义

赵国当时是天下两大霸主之一,而长平之战是关乎到统一天下的一战,赵胜则日后赵必将统一,而秦胜则秦必将统一。

我们来看秦国之所以彻底无敌于天下是在什么阶段就是长平之后,那时候是集结六国之力也无法与秦国抗衡的存在,而假设赵国此战获胜,那么顺势占领韩国,再养精蓄锐几年,就可以彻底覆灭秦国,而秦国的地理位置是绝佳的。

有巴蜀之利,又有无数道天然之限,进可攻,退可守

秦国无敌于天下的资本!

你要说秦国之所以无敌于天下那是因为商鞅变法什么的,我只能说兄弟,你太高看商鞅了,他的变法是厉害,但还不能保证秦国无敌于天下,如果把商鞅变法比作一把无坚不摧 的矛,那么秦国就需要一个谁也打不破的盾,而这个盾就是函谷关的险要。

要知道,秦国之前可是面临过数次灭国之位的,那公孙衍、苏秦可是数次合纵寇边函谷关下,险些真要了秦国命的,也就幸亏有函谷关没有这道坎,就全完蛋了。

更何况,关中产量什么的也是非常厉害的。

总之就是谁拿下关中,谁就是统一天下的雄主,而赵国就是最有希望的,因为他们是长平之战的胜利者。


历史小公子


首先,战国七雄中秦国是实打实的老大, 因此秦统一六国是必然趋势。要是非要挑一个竞争者,我认为是魏国。

原因有三:首先,魏国国土以及人口有优势。其拥有河东河西大片肥沃之地,这些地方的人口以及经济在当时是排的上号的。

其次,文臣武将充足。包括吴起、李悝、乐羊、西门豹、庞涓等战国时期耳熟能详的名臣武将都曾供职于魏国,这也是魏国能够跻身强国之列的根本。

最后,地缘优势。魏国扼守要地,周边有中等国家作为战略缓冲,进可攻退可守。

除此之外,文武惠三代君主都算是一代明君,励精图治,虽然后世有些败家,但是底子还在。因此魏国是除秦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国家。





如椽笔


那就只剩下齐国和楚国了,首先这两个国家处在版图的边缘地带,不像中间的诸侯国,地处四战之地,强盛了就被大家群起而攻,弱小了有很容易被大国欺负,而地处于边缘的国家就可以避免这一点。楚国不仅版图大,而且又有河道相隔,加上楚地的河流众多,而秦国地处北方,想要灭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楚国从战国初期,实力就是很强势的国家,人口众多,经济也很发达,加上版图颇大,是秦国统一的一道难题,楚国在强盛的时期,也曾进攻秦国,打下了一块又一块的土地,但是为什么却没有消化掉呢?这就是楚国的管理体系的缺乏了,如果楚国拥有秦国一样的功勋体制,人口众多,版图辽阔的楚国,想要平定中原可能有些难度,但也是极容易实现的,中原的魏国多次被秦所打残,在中原地区能够和强盛时期楚国所抗衡的只有秦和赵国,而赵国虽然国力强盛,但是同样是处于必争之地四面环敌,根本就不会强盛起来。所以说,如果秦国失败了,那么接替它的很可能就是楚国。

  历史上秦国的统一并非意外,而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秦国的胜利,并不单纯的是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因为管理体系。就算是秦国不足百年,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管理体系在整个战国时期中,都是最为先进的,甚至于后来的高祖开朝之后,都沿用了前朝的大部分管理体系,由此可见虽然秦国暴政,但是管理体系上还是做得很完善的。

  而当时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的作战,哪怕实力再强盛,打下了领土并不能完全消化,反而让人认为是侵略者,如果楚国的体系制度能做到秦国那样,那鹿死谁手还真的是不一定,楚国的人才同样是很多的,像项燕等知名将领也有很多,但是怎奈何在秦国的强大攻势下,各国只是在加强自己国家的军队实力,并没有完善和升级管理体系,这就导致了各国的灭亡成为了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秦国的崛起是无法阻拦的。


野史共享


确切的说战国七雄最有实力的当属晋国可惜的是三家分晋让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赵魏韩三家赵国实力就算分家也能与强秦叫板可惜自从赵孝成王继位弃用廉颇等一干老将赵括纸上谈兵断送了赵国四十万军队可惜了!呜呼哀哉几十万人被白起坑杀于长平战场……[黑线][黑线]至于亡秦必楚纯属无稽之谈秦灭楚只不过是劳师远征罢了!加上皇室与楚有联姻所以攻打的进度有些慢而已啦!秦国发源于西北边陲联合犬戎获得了战略物资马匹才能长途奔袭后方有犬戎做后盾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挥师中原完成统一大业[大金牙][大金牙]


拨乱反正


题主,我不想与你有咄咄逼人的口舌之争。我要说秦统一六国是史实,而你只是假设。假设是虚拟,不存在。现在有诸多专家学者,拿出现在思维去否定历史,站得住脚吗?如果欲言心中事,直叙现实想。别用臆想误导他人。


一江1955


不是说秦虽3户 亡秦必楚吗?国家发动全面战争必须地理位置好!赵魏位置不是很好4战之地!后方没保障!还是看好楚国其次齐国……不赞成有人说的齐国位置偏!秦国也很偏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