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最近,小编看了央视7套的《军营大舞台·我爱唱军歌》节目,被我国著名词作家王晓岭老师带来的一张老照片吸引住了。那是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第一代词曲作家——刘薇、晨耕、唐诃、洪源、石祥、生茂等六位乐坛前辈的合照。现在看来,这张照片无比的珍贵呀。如图↓↓↓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资料图: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第一代词曲作家

我们知道,军旅歌曲在新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战时鼓舞士气、凝聚军心;还是平日里抒发内心、传递真情;一首优秀的军歌,往往能发挥出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而隐于幕后,将它们创作出来的词曲作家们,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照片上标注了名字,相信不少朋友都熟悉他们吧?其实,小编在平时的文章中,也或多或少地介绍过这六位前辈了,有的可能是人物故事、有的可能是歌曲盘点。今天,借着这张珍贵合照,小编再为大家做一期汇报,让我们在重温那些经典军旅歌曲的同时,走近这些既高产又低调的幕后大家。



刘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歌词女作家,也是我国著名词作家王晓岭的母亲。她18岁投笔从戎,经历过炮火硝烟的岁月,一生共创作三千余首歌曲,是官兵将士们心中德艺双馨的“老大姐”。其响应设立的“中国青年歌词创作奖”,还为甲丁、陈哲、蒋开儒、陈小奇、石顺义、贺东久、车行等新一代词作家的成长提供了助力。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刘薇

《老房东查铺》《看见你们格外亲》《祖国一片新面貌》……刘薇为人谦和、敢于吃苦, 其作品无不满含着对军人和祖国的深厚情感。她常说,只有了解和理解了战士才能为战士写好歌,而她也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证明。即便是现今军旅歌曲的代表人物王晓岭,也不禁感慨道:论对军人的深厚情感与洞察入微,自己远远比不上母亲。



晨耕是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老团长,也是从战乱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作曲家。他14岁参加八路军,后凭借着过人的艺术才能走上创作之路。抗战时期的骑兵、开国大典上的军乐队副总指挥、朝鲜战争时期的队长、出访苏联时的团长……晨耕一生经历无数风雨,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晨耕

作为文艺工作者,晨耕为我国的军旅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创作的《我和班长》《骑兵进行曲》《歌唱光荣的八大员》《两个小伙一般高》等作品广受好评。其参与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大型声乐套组《长征组歌》更被奉为时代经典,难以超越。



唐诃是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副团长,被誉为我国“国宝级的作曲家”。他与晨耕一样,十几岁便参军入伍,后进入宣传队工作,与刘薇合作颇多。由于种种原因,唐诃错过了4次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但他却用勤奋弥补了这一遗憾。其作品往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群众中久唱不衰。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唐诃

唐诃的音乐创作生涯是从1940年开始的,在此后70多年的岁月里,他共写出了2千多首音乐作品。无论是早期的《众手浇开幸福花》《沁园春·雪》《长征组歌》(参与创作),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牡丹之歌》等作品,无不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



洪源是新中国成立后,军旅歌词创作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也是我国著名词作家、导演甲丁的父亲。他于1949年参军,历经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战火洗礼,对创作有着独特的理解:一首好歌,可能就是一把利剑,一枚炮弹,一曲冲锋号!他还被誉为“歌词导师和伯乐”,军营内外的大部分词作家都受过他的指点和推荐。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洪源

洪源在部队中很有名,其作品更是家喻户晓。《学习雷锋好榜样》《北京颂歌》《飞吧!鸽子》《欢聚在一起》《祖国祖国我爱你》……上到耄耋老人,下到3岁孩童,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哼出他写的歌曲。他表示,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歌,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滋润手中的笔、心中的歌。



相比前面的几位,军旅诗人石祥在创作领域可要年轻的多了。他于1958年入伍,得到了著名作家魏巍的关照,又在洪源和刘薇的带领下深入基层采风,一字一句地苦学,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词作家。为表达心中的感激,石祥还曾发表过几句顺口溜:“学词三十年,生活是源泉,诗姐是刘薇,词兄是洪源。”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石祥

《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一壶水》《军人道德组歌》《八荣八耻歌》……长时间在部队中锤炼,也让石祥创作出了众多广受好评的军事题材作品。而令他本人最难忘的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更是在那个年代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仅选入全国中学语文教材,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传播海外。



生茂是业内公认为“一代音乐巨匠”的著名作曲家。生活中的他是个慢性子,唯独对作曲极为严谨,据说最夸张时连做梦都在作曲。生茂上过前线、下过基层,对情感的捕捉极为敏锐,每每遇到感动的人和事,他自己都先不由自主地落泪。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总能用最为合适的旋律来抒发战士、群众的情感。

罕见合照曝光!这六位老前辈写过无数佳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生茂

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生茂创作了两千余首作品,基本涵盖了新中国建立后的每一个时期,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他与团内战友共同创作的不朽经典:《学习雷锋好榜样》《马儿呀你慢些走》《看见你们格外亲》《长征组歌》《走上练兵场》《远方书信乘风来》《真是乐死人》《八荣八耻人人须知》队列歌曲……

三位词作家、三位曲作家,彼此组合联手创作,写出的传唱不衰的经典作品如此之多,让后辈们充满了敬意。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曾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在部队基层中深深扎下了根。那时的条件苦之又苦,但创作出来的作品却真之又真。可以说,那份对军旅的特殊情感,早已流淌在创作者的血液之中。
他们经常说一句话:“歌为战士写,曲为战士唱。”并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证明。正如王晓岭老师在节目中所说,先辈们的这种精神,是应该铭刻在年轻一代创作者心中的,也是我们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秀品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