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文/蓝凤凰
近日,韩国演员车仁河被发现身亡,韩国警方经过调查取证后初步判断,车仁河疑似自杀身亡。

在短短60天的时间里,韩国已经有三名演艺圈从业者通过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包括二代团成员崔雪莉及具荷拉。

韩国娱乐圈的悲剧频频发生,不禁让人想问一句韩娱圈到底怎么了?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维特效应形成,自杀远未结束
有专家称,韩国娱乐圈因短时间内陆续有两名Top级女爱豆自杀身亡,疑似形成维特效应。

演员车仁河的死,就很有可能因为维特效应所导致。

何为维特效应?即自杀模仿效应。在2008年的韩娱圈,同样因为维特效应引发过动荡。

2008年,韩国影星崔真实、郑多彬等人先后自杀身亡,其后韩国娱乐圈开始了一段至暗时刻。

几乎每天都有人自杀,平均自杀人数在每天30人左右。

当时这种自杀模仿行为在韩国娱乐圈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因此车仁河的死也再度触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这种自杀效应与当年国内的富士康事件有些类似,同样都是在自杀效应下,原本不至于走上绝路的人在心理防线崩溃时纷纷结束生命,甚至有种争先恐后赴死的感觉。
在自杀效应形成后,如果不立刻进行心理疏导及治疗,那么韩国娱乐圈的自杀效应或许会扩大到韩国民众中去。

自杀效应为何会再度形成,或许是与崔雪莉及具荷拉的去世有关。

崔雪莉与具荷拉都出身于韩流大公司,且都是组合中的人气成员。

据悉,具荷拉及崔雪莉在组合出道后,也购置了不少房产,尤其是具荷拉在江南地区因投资频繁而被称为“具大手”。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这样有名气又有钱的爱豆,都因不堪承受生活的压力而自杀,对于许多普通娱乐圈从业者来说,相当于是致命一击——“她这么成功都活不下去了,我为什么要继续苦挨?”
在这样心理的作用下,将会有不少人效仿自杀行为从而走上绝路。

当年的崔真实及郑多彬同样都有热门剧集傍身,对于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而言,他们会认为这样成功的女演员都自杀了,自己实在也没有什么活下去的希望。

虽然崔真实与郑多彬的自杀,被疑与其所属公司的权色交易有关,但后续的自杀者更多是因自杀效应所致而走上绝路。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因此不少韩国民众担心,自杀效应会否在11年后再度上演,希望各公司能够对旗下艺人进行心理疏导等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但是,如果自杀效应真的形成,干预手段有时候也并不能百分之百奏效,这也让韩国民众为之惶恐。

女团成员香消玉殒,韩流怎么了

这一次韩国娱乐圈自杀效应的导火索,是源自于崔雪莉的死。

甚至有专家认为,具荷拉之所以选择轻生,与崔雪莉的死不无关系。

两位女团成员相继香消玉殒,不禁让人想反问一句,韩流圈到底怎么了?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有人认为韩流正在走下坡路。
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严谨,甚至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

站在国内的角度来看,韩流的声量确实不如过去。

但是放眼全球,韩流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已经开始突进欧美市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亚洲其他国家,韩流的基本盘、粉丝构成及购买力已经相当的稳定。

而外来音乐一向难以攻坚的俄罗斯市场,近年来也对韩流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甚至不少俄罗斯年轻人主动学习韩国文化,只为更好地追星。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欧美市场则一直是韩国各大公司的终极梦想所在,防弹少年团与“粉墨”双双打入欧美市场,并且真的获得了非传统韩流粉丝群体的关注,说他们现在是韩流的新时代也不为过。
但是新时代的背后,是以无数前辈作为牺牲而造就的。

崔雪莉与具荷拉似乎就是新韩流时代的牺牲品。

两人出道时间相差不多,彼时的韩流是以中日市场作为其海外的主要输出国,因此那一批韩星的个人特色更偏重于乖巧可爱。

随着团体解散,四散飘零的前爱豆们也需要再度就业的机会,然而此时韩流风潮已经从强调乖巧中庸的东亚路线,转向彰显个性与歌舞实力的欧美路线。

前爱豆们如果无法及时调整心态,很难在巨大的落差下保持平常心。

同时一代团悉数回归,二代、三代女团成员们也很难通过打情怀牌来撬动观众。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悲剧酿成,如何避免下一个
崔雪莉、具荷拉以及车仁河的悲剧,一方面是由于艺人自身的心理脆弱所致,另一方面则再度揭示了韩国娱乐圈的黑暗,在娱乐高度产业化的韩国,每个艺人都如同车间里的一个螺丝钉一样,整个娱乐产业缺乏对个体的关怀与疏导。

对于韩国娱乐圈而言,在扩大产业影响力的同时,也更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些为了韩流事业付出过努力的个体们。

无论是崔雪莉还是具荷拉或是车仁河,他们的悲剧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公司缺乏对艺人的关怀与保护,放任网络言论肆意发酵,使得艺人最终不堪重负而崩溃。

陷入“死”循环的韩娱圈,雪莉具荷拉车仁河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韩国艺人的练习生时期较长,许多人从小学生时代起就进入公司为出道做准备,因此其心理方面较普通人而言要更加脆弱。
但我们似乎很少能看到韩国娱乐公司为艺人们配备专门的心理医生,导致了这些脆弱又苦无正确引导的艺人们最终走上绝路。

时隔11年,自杀效应再度现身韩国娱乐圈,这一次韩国娱乐公司能否吸取教训,对每一个艺人个体投入更多的关注呢?

希望血的教训能换回资本机器的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