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文/藍鳳凰
近日,韓國演員車仁河被發現身亡,韓國警方經過調查取證後初步判斷,車仁河疑似自殺身亡。

在短短60天的時間裡,韓國已經有三名演藝圈從業者通過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包括二代團成員崔雪莉及具荷拉。

韓國娛樂圈的悲劇頻頻發生,不禁讓人想問一句韓娛圈到底怎麼了?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維特效應形成,自殺遠未結束
有專家稱,韓國娛樂圈因短時間內陸續有兩名Top級女愛豆自殺身亡,疑似形成維特效應。

演員車仁河的死,就很有可能因為維特效應所導致。

何為維特效應?即自殺模仿效應。在2008年的韓娛圈,同樣因為維特效應引發過動盪。

2008年,韓國影星崔真實、鄭多彬等人先後自殺身亡,其後韓國娛樂圈開始了一段至暗時刻。

幾乎每天都有人自殺,平均自殺人數在每天30人左右。

當時這種自殺模仿行為在韓國娛樂圈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因此車仁河的死也再度觸動韓國民眾的敏感神經。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這種自殺效應與當年國內的富士康事件有些類似,同樣都是在自殺效應下,原本不至於走上絕路的人在心理防線崩潰時紛紛結束生命,甚至有種爭先恐後赴死的感覺。
在自殺效應形成後,如果不立刻進行心理疏導及治療,那麼韓國娛樂圈的自殺效應或許會擴大到韓國民眾中去。

自殺效應為何會再度形成,或許是與崔雪莉及具荷拉的去世有關。

崔雪莉與具荷拉都出身於韓流大公司,且都是組合中的人氣成員。

據悉,具荷拉及崔雪莉在組合出道後,也購置了不少房產,尤其是具荷拉在江南地區因投資頻繁而被稱為“具大手”。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這樣有名氣又有錢的愛豆,都因不堪承受生活的壓力而自殺,對於許多普通娛樂圈從業者來說,相當於是致命一擊——“她這麼成功都活不下去了,我為什麼要繼續苦挨?”
在這樣心理的作用下,將會有不少人效仿自殺行為從而走上絕路。

當年的崔真實及鄭多彬同樣都有熱門劇集傍身,對於許多名不見經傳的演員而言,他們會認為這樣成功的女演員都自殺了,自己實在也沒有什麼活下去的希望。

雖然崔真實與鄭多彬的自殺,被疑與其所屬公司的權色交易有關,但後續的自殺者更多是因自殺效應所致而走上絕路。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因此不少韓國民眾擔心,自殺效應會否在11年後再度上演,希望各公司能夠對旗下藝人進行心理疏導等措施以防患於未然。
但是,如果自殺效應真的形成,干預手段有時候也並不能百分之百奏效,這也讓韓國民眾為之惶恐。

女團成員香消玉殞,韓流怎麼了

這一次韓國娛樂圈自殺效應的導火索,是源自於崔雪莉的死。

甚至有專家認為,具荷拉之所以選擇輕生,與崔雪莉的死不無關係。

兩位女團成員相繼香消玉殞,不禁讓人想反問一句,韓流圈到底怎麼了?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有人認為韓流正在走下坡路。
但這種說法實際上並不嚴謹,甚至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偏差。

站在國內的角度來看,韓流的聲量確實不如過去。

但是放眼全球,韓流不僅沒有走下坡路,反而已經開始突進歐美市場,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在亞洲其他國家,韓流的基本盤、粉絲構成及購買力已經相當的穩定。

而外來音樂一向難以攻堅的俄羅斯市場,近年來也對韓流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甚至不少俄羅斯年輕人主動學習韓國文化,只為更好地追星。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歐美市場則一直是韓國各大公司的終極夢想所在,防彈少年團與“粉墨”雙雙打入歐美市場,並且真的獲得了非傳統韓流粉絲群體的關注,說他們現在是韓流的新時代也不為過。
但是新時代的背後,是以無數前輩作為犧牲而造就的。

崔雪莉與具荷拉似乎就是新韓流時代的犧牲品。

兩人出道時間相差不多,彼時的韓流是以中日市場作為其海外的主要輸出國,因此那一批韓星的個人特色更偏重於乖巧可愛。

隨著團體解散,四散飄零的前愛豆們也需要再度就業的機會,然而此時韓流風潮已經從強調乖巧中庸的東亞路線,轉向彰顯個性與歌舞實力的歐美路線。

前愛豆們如果無法及時調整心態,很難在巨大的落差下保持平常心。

同時一代團悉數迴歸,二代、三代女團成員們也很難通過打情懷牌來撬動觀眾。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悲劇釀成,如何避免下一個
崔雪莉、具荷拉以及車仁河的悲劇,一方面是由於藝人自身的心理脆弱所致,另一方面則再度揭示了韓國娛樂圈的黑暗,在娛樂高度產業化的韓國,每個藝人都如同車間裡的一個螺絲釘一樣,整個娛樂產業缺乏對個體的關懷與疏導。

對於韓國娛樂圈而言,在擴大產業影響力的同時,也更應該多關注一下這些為了韓流事業付出過努力的個體們。

無論是崔雪莉還是具荷拉或是車仁河,他們的悲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公司缺乏對藝人的關懷與保護,放任網絡言論肆意發酵,使得藝人最終不堪重負而崩潰。

陷入“死”循環的韓娛圈,雪莉具荷拉車仁河之後,下一個會是誰?

​韓國藝人的練習生時期較長,許多人從小學生時代起就進入公司為出道做準備,因此其心理方面較普通人而言要更加脆弱。
但我們似乎很少能看到韓國娛樂公司為藝人們配備專門的心理醫生,導致了這些脆弱又苦無正確引導的藝人們最終走上絕路。

時隔11年,自殺效應再度現身韓國娛樂圈,這一次韓國娛樂公司能否吸取教訓,對每一個藝人個體投入更多的關注呢?

希望血的教訓能換回資本機器的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