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新葯研發界熱議醫保談判

“國家醫保基金有限,降價不是壞事。

我們不設底價,我們必須堅持。我非常認同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好藥進入醫保能夠規範治療,造福患者,這個結果總歸是好的,關鍵是鼓勵高質量和真正的創新。

——王磊

撰文 | 毛冬蕾

阿斯利康達格列淨片以4.36元/片的價格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視頻,引發創新藥物研發界的思考。

日前,《研發客》問及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時,他非常坦誠地說,雖然達格列淨片的降幅驚人,但對中國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能為中國糖尿病患者創造歷史提供最好的一線治療是阿斯利康一直以來的願景。之所以能提出達格列淨片報價的全球最低價格,體現了阿斯利康對中國的重視。

新药研发界热议医保谈判 | 第一现场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

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

關鍵是鼓勵高質量和真正的創新

這場談判是今年上百場國家藥品談判中的一場。這次是2016年啟動醫保目錄談判准入以來,國家開展的第四次醫保談判,並嘗試性地引入了價格保密機制和競爭性談判機制。共涉及150個藥品。談判的成效是顯著的:共談成97個,藥價平均降幅為60.7%。根據國家醫保局的測算,患者個人負擔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降至5%以下;而首次採用競爭性談判機制談判成功的三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

“因為國家醫保基金有限,所以降價不是壞事。我們不設底價,我們必須堅持。我也非常認同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好藥進入醫保能夠規範治療,造福患者,這個結果總歸是好的,關鍵是鼓勵高質量和真正的創新。王磊說。

他說,阿斯利康會積極和

政府一起實現患者政府創新企業三贏的局面。阿斯利康是重視中國市場的跨國藥企,未來五年內,將引進55個創新藥和適應症到中國,在中國已經有11個本土原創新藥的開發孵化項目。

不過王磊也表示擔憂,如果對創新藥砍價力度過大的話,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政府的很大反彈,可能會參考中國價格。具體而言,藥品定價外企會考慮三個要素:一是創新藥品定價要充分考慮患者負擔與創新投入;二是定價要基於臨床價值;第三,定價要考慮國際價格體系和各國市場的差異。

“企業的真誠投入給了國家自信”

此次醫保談判品種涉及了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含糖尿病、乙肝、類風溼關節炎等)用藥、4個兒童用藥。這次談判成功的藥品有很多是2018年新上市的新藥,這些藥物也是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的重大臨床需求品種。如果從立項時就考慮真正的臨床需求,企業未來的創新仍然大有可為。

新药研发界热议医保谈判 | 第一现场

君實生物CEO李寧

君實生物CEO李寧說,雖然公司上市的PD-1抗體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在醫保後仍然保持著全世界黑素瘤患者支付最低的記錄,公司仍在不斷開發新的適應症,它們大多為具有中國疾病特徵,且臨床急需、尚未有更好治療手段的適應症。今後君實生物將積極與國家醫保談判,爭取早日惠及更多患者。

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副局長劉宏亮也撰文提到,今年是談判藥品品種數量最多、談判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在談判過程中,既要考慮群眾期待和基金承受能力,又要考慮藥品企業生存利益和研發成本,如何選取平衡點、達到供求雙方的標準。沒有企業的大力支持,也無法形成今天醫保、百姓、企業三贏的局面,所以是企業的真誠投入給了國家自信。劉宏亮寫道。

本土創新國際化步伐加快

中國製藥走了30多年的仿製藥之路,從國家藥監局層面法規調整來看,新藥研發正進入一個良性發展局面,因而更希望在市場準入環節對創新回報有一個公平的答案。

新药研发界热议医保谈判 | 第一现场

燁輝醫藥科技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華燁博士

不少做創新藥的生物技術公司研發人士認為,醫保談判對於當下沉浸在鼓勵創新的產業而言非常挑戰。來自燁輝醫藥科技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華燁認為,

世界創新藥70%來自美國,那是一個自由市場;歐盟、日本等政府引導價格全民醫保的市場很難有創新,因為沒有利潤,從歷史來看,推動創新科技的只有一個原動力——利益。

“人類社會能夠得到長期發展和不斷創新變革的是商品,因為它以人們的需求為基礎、給創造者帶來的回報是商業利潤。”華燁說。

新药研发界热议医保谈判 | 第一现场

和鉑醫藥創始人、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勁松博士

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勁松博士說:“做新藥投入巨大,從靶點篩選、立項到開展臨床試驗,種種與審評監管部門溝通,到上市生產保證質量,歷經九死一生的磨難,我們做藥是面向全球患者,是以中國和全球患者利益出發而創新。

此前曾接受《研發客》採訪的歌禮藥業創始人吳勁梓提及,新藥的成本包括3個部分,首先應當考慮研發成本,包括研發失敗的成本;第二是生產成本;第三也是創新藥特有的成本——建立完善的上市後質量和安全監測系統;創新藥成本至少是這三部分的加和。

他說,創新藥公司到一定階段必須有盈利能力。產品上市也只是公司發展的新起點,必須通過銷售收入給公司帶來利潤,支持公司發展和新產品研發,同時回報股東。這一年來,提升銷售業績是他工作的一個重點。

他也曾經在“兩會”中呼籲,醫保部門在考慮基金安全的同時也要考慮創新藥的研發成本,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一些生物技術公司創始人已開始考慮在早期出售部分產品權益,同時把目光瞄準美國和全球市場,提前佈局國際市場和全球同步開發,並在市場化上交給最有經驗的團隊。

新药研发界热议医保谈判 | 第一现场

泰格醫藥董事長葉小平博士

在臨床CRO服務外包領域,泰格醫藥董事長葉小平博士告訴《研發客》:“本土創新藥企業的國際化帶動了泰格的國際化,未來與中國企業在海外開展臨床研究業務將成為泰格的發展重點。

新藥研發背景出身的科學家、負責阿斯利康參加達格列淨片醫保談判的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告訴我,在整個達格列淨片談判過程裡,他沒有退路,他必須咬牙堅持。當問及他一路談判下來的心情時,黃彬用“艱辛、艱苦”來描述整個過程。視頻中,他那樂觀的笑容也將成為中國製藥人2019年最深刻的印記。

《研發客》從訪談中瞭解到,業內希望國家通過“以量換價”收到立竿見影的雙贏功效,惠及廣大中國患者和家庭,同時亦能堅持鼓勵創新的導向,真正達到醫保、企業和患者之間的平衡和共贏。而不管明天如何來臨,滿足臨床需求和高質量的創新藥品,終將獲得患者的認同和市場的回報。

+感謝文章採訪專家對觀點的確認

和儲旻華老師的指導+

參考文章:

《醫保談判結果公佈,利好國產創新企業》

《談判組長論談判|劉宏亮:自信源於這5個方面》

總第912期

新药研发界热议医保谈判 | 第一现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