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从1948年的“卫国”战争到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已经打了四场大仗。二十多年过去了,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不仅在强敌环伺中顽强生存下来,羽翼还日渐丰满。而当初气势汹汹的阿拉伯几国则越战越挫,只能对着这个中东小霸王连连叹气。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从处心积虑联合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到最后大败,那也仅仅是一个月内的事。残酷的现实面前,阿拉伯国家也意识到无法从军事上击败以色列。尤其是作为“阿联”曾经的盟主,埃及在此后积极调整策略,力求寻找和平途径解决埃以争端。

南线无忧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开辟“用和平手段收复失地”的渠道,开始实施谈判外交政策。1976年,萨达特出人意料地宣布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禁止苏联军舰使用亚历山大港。与苏联完成“切割”后,萨达特积极展开与以色列的谈判

1977年,萨达特再做出惊人之举—前往耶路撒冷与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贝京会晤,在世人瞩目下亲自打开了埃以和谈的大门。这一年,萨达特作为年度风云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次年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1978年,在美国总统卡特斡旋下,萨达特同贝京在签订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两国之间长达30年之久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通过之后的埃以和约,埃及成功“收复”西奈半岛约70%的领土。

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引发阿拉伯世界同声谴责,埃以建交后,埃及这个昔日的盟主却被阿拉伯国家联盟开除了。但无论如何,萨达特为中东和平做出的贡献世人皆知,埃及成功收复失地的事实也在那摆着。

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中,以色列始终认为埃及对其构成的威胁最大,现在通过“土地换和平”搞定了这个对手,以色列至少南线无忧了

心腹之患

从第一次中东战争起,巴勒斯坦人就为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与以色列展开不懈斗争。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耶路撒冷成立,此后得到阿拉伯各国的承认并成为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代表。在巴解的8个成员中,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是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派别,掌控着巴解组织的军政大权。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此后,巴解同以色列坚持军事斗争,其下属的游击队分布在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以基地为依托不断向以色列发动袭击。尤其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军队展开游击战,以方后勤基地、仓库甚至雷达站等军事设施频遭袭击,以军不胜其烦,巴解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十月战争后,与以色列进行和平外交的埃及自然不会容纳巴解,巴解总部及其下属的游击队主要驻扎在叙利亚和约旦境内。在与约旦闹掰后,巴解总部进驻黎巴嫩,之后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

应该说,作为类似的流亡政府和逃难者,巴解总部和其武装力量能被黎巴嫩容留已属不易。毕竟,当时黎巴嫩这个国家并不是由穆斯林绝对主导的。

然而,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巴解居然搞出个“国中之国”,他们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就这样挑起了黎国内斗争,随之发生了长达16年之久的黎巴嫩内战。

南线无忧,旁边的约旦与巴解也有很大矛盾,以色列认定,是时候收拾这个多年的心头之患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最好的时机。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准备动手

因中东大国埃及和其它阿拉伯国家未参与,第五次中东战争实际上是以色列向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发起的战争,黎巴嫩国内武装力量和叙利亚在黎驻军也卷入,故又称黎巴嫩战争。

作为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剿灭巴解、赶走叙利亚驻军,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政权,一劳永逸地解除困扰多年的北线之忧

然而以色列人也明白,现在毕竟是20世纪八十年代了,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一定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况且,持续数十年的美苏争霸令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国家。

这就意味着,以色列不仅要在发动战争上师出有名,还要巧妙利用国际关系摆脱掣肘,如此才能保障行动顺利进行和达到预定目标。

时间到了1982年,以色列认为时机成熟了。当年6月,以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行刺为由,以色列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开始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不出所料,战争进行的很顺利,仅几天时间,以军就推进近百公里,不仅占领了3000平方公里黎巴嫩领土,还消灭了在黎南部的大量巴解有生力量,同时给叙军以沉重打击,黎巴嫩的半壁江山就这样落入以军之手。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精于算计

那么,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承认以色列人“能掐会算”。

一、英国和阿根廷不久前爆发了马岛战争,一时间成为世界的焦点,国际社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半球那个战场;

二、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不团结”达到高潮,彼时,两伊战争打得不可开交,叙利亚国内政局混乱,况且巴解与约旦、叙利亚都存有矛盾,阿拉伯国家之间相互算计,都不会为巴解火中取栗;

三、作为阿拉伯国家的后盾,彼时的苏联正为深陷阿富汗战争焦头烂额,勃列日涅夫“日渐堪忧”的健康状况也让这个大帝国无暇顾及中东一隅;

四、昔日最大的威胁埃及已经和以色列和解,两国都建交了,埃及断不会介入这场战争;

五、作为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彼时的基督教武装长枪党民兵组织斗志旺盛,以色列正好借这一势力对付巴勒斯坦人,最终达成预定目标。

经过综合“研判”,以色列果断发动了这场战争。如战前所料,阿拉伯各国都没有介入,苏联也没有插手,等来的无非就是联合国“要求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的决议,对此,以色列早已习以为常了。

能掐会算?大张旗鼓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

最终,按照以色列提出的条件,巴解总部和游击队一万余人先后从贝鲁特西区撤出,驻扎于此的两万五千名叙利亚士兵也老老实实撤出。

此后经过长达5个月的谈判,以色列与黎巴嫩签定了撤军协议,但因叙利亚和巴解的反对而被废止。预定目标都已达到,以色列才不管那么多,当年底,以军单方面从黎巴嫩撤军 ,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