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從1948年的“衛國”戰爭到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已經打了四場大仗。二十多年過去了,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不僅在強敵環伺中頑強生存下來,羽翼還日漸豐滿。而當初氣勢洶洶的阿拉伯幾國則越戰越挫,只能對著這個中東小霸王連連嘆氣。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從處心積慮聯合發起第四次中東戰爭到最後大敗,那也僅僅是一個月內的事。殘酷的現實面前,阿拉伯國家也意識到無法從軍事上擊敗以色列。尤其是作為“阿聯”曾經的盟主,埃及在此後積極調整策略,力求尋找和平途徑解決埃以爭端。

南線無憂

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開闢“用和平手段收復失地”的渠道,開始實施談判外交政策。1976年,薩達特出人意料地宣佈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禁止蘇聯軍艦使用亞歷山大港。與蘇聯完成“切割”後,薩達特積極展開與以色列的談判

1977年,薩達特再做出驚人之舉—前往耶路撒冷與當時的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在世人矚目下親自打開了埃以和談的大門。這一年,薩達特作為年度風雲人物登上美國《時代》週刊,次年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1978年,在美國總統卡特斡旋下,薩達特同貝京在簽訂了著名的“戴維營協議”。兩國之間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宣告結束,通過之後的埃以和約,埃及成功“收復”西奈半島約70%的領土。

埃及與以色列單獨“媾和”引發阿拉伯世界同聲譴責,埃以建交後,埃及這個昔日的盟主卻被阿拉伯國家聯盟開除了。但無論如何,薩達特為中東和平做出的貢獻世人皆知,埃及成功收復失地的事實也在那擺著。

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中,以色列始終認為埃及對其構成的威脅最大,現在通過“土地換和平”搞定了這個對手,以色列至少南線無憂了

心腹之患

從第一次中東戰爭起,巴勒斯坦人就為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與以色列展開不懈鬥爭。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耶路撒冷成立,此後得到阿拉伯各國的承認併成為巴勒斯坦的唯一合法代表。在巴解的8個成員中,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是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派別,掌控著巴解組織的軍政大權。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此後,巴解同以色列堅持軍事鬥爭,其下屬的游擊隊分佈在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以基地為依託不斷向以色列發動襲擊。尤其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巴解游擊隊協助埃及、敘利亞軍隊展開游擊戰,以方後勤基地、倉庫甚至雷達站等軍事設施頻遭襲擊,以軍不勝其煩,巴解成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十月戰爭後,與以色列進行和平外交的埃及自然不會容納巴解,巴解總部及其下屬的游擊隊主要駐紮在敘利亞和約旦境內。在與約旦鬧掰後,巴解總部進駐黎巴嫩,之後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貝魯特地區。

應該說,作為類似的流亡政府和逃難者,巴解總部和其武裝力量能被黎巴嫩容留已屬不易。畢竟,當時黎巴嫩這個國家並不是由穆斯林絕對主導的。

然而,不把自己當外人的巴解居然搞出個“國中之國”,他們扶植和武裝伊斯蘭勢力打擊親以的基督教勢力,就這樣挑起了黎國內鬥爭,隨之發生了長達16年之久的黎巴嫩內戰。

南線無憂,旁邊的約旦與巴解也有很大矛盾,以色列認定,是時候收拾這個多年的心頭之患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最好的時機。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準備動手

因中東大國埃及和其它阿拉伯國家未參與,第五次中東戰爭實際上是以色列向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發起的戰爭,黎巴嫩國內武裝力量和敘利亞在黎駐軍也捲入,故又稱黎巴嫩戰爭。

作為巴勒斯坦問題的延續,以色列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要剿滅巴解、趕走敘利亞駐軍,在黎巴嫩建立一個親以政權,一勞永逸地解除困擾多年的北線之憂

然而以色列人也明白,現在畢竟是20世紀八十年代了,公然對一個主權國家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一定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況且,持續數十年的美蘇爭霸令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國家。

這就意味著,以色列不僅要在發動戰爭上師出有名,還要巧妙利用國際關係擺脫掣肘,如此才能保障行動順利進行和達到預定目標。

時間到了1982年,以色列認為時機成熟了。當年6月,以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行刺為由,以色列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部隊,開始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駐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不出所料,戰爭進行的很順利,僅幾天時間,以軍就推進近百公里,不僅佔領了3000平方公里黎巴嫩領土,還消滅了在黎南部的大量巴解有生力量,同時給敘軍以沉重打擊,黎巴嫩的半壁江山就這樣落入以軍之手。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精於算計

那麼,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在這個問題上,不得不承認以色列人“能掐會算”。

一、英國和阿根廷不久前爆發了馬島戰爭,一時間成為世界的焦點,國際社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半球那個戰場;

二、阿拉伯世界內部的“不團結”達到高潮,彼時,兩伊戰爭打得不可開交,敘利亞國內政局混亂,況且巴解與約旦、敘利亞都存有矛盾,阿拉伯國家之間相互算計,都不會為巴解火中取栗;

三、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後盾,彼時的蘇聯正為深陷阿富汗戰爭焦頭爛額,勃列日涅夫“日漸堪憂”的健康狀況也讓這個大帝國無暇顧及中東一隅;

四、昔日最大的威脅埃及已經和以色列和解,兩國都建交了,埃及斷不會介入這場戰爭;

五、作為黎巴嫩境內的親以勢力,彼時的基督教武裝長槍黨民兵組織鬥志旺盛,以色列正好借這一勢力對付巴勒斯坦人,最終達成預定目標。

經過綜合“研判”,以色列果斷髮動了這場戰爭。如戰前所料,阿拉伯各國都沒有介入,蘇聯也沒有插手,等來的無非就是聯合國“要求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的決議,對此,以色列早已習以為常了。

能掐會算?大張旗鼓發動第5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最終,按照以色列提出的條件,巴解總部和游擊隊一萬餘人先後從貝魯特西區撤出,駐紮於此的兩萬五千名敘利亞士兵也老老實實撤出。

此後經過長達5個月的談判,以色列與黎巴嫩簽定了撤軍協議,但因敘利亞和巴解的反對而被廢止。預定目標都已達到,以色列才不管那麼多,當年底,以軍單方面從黎巴嫩撤軍 ,第五次中東戰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