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林毅夫:我判斷中國未來10年實現6%左右的經濟增長沒有問題


林毅夫:我判斷中國未來10年實現6%左右的經濟增長沒有問題

中國過去依靠後來者優勢,經濟增長迅速,這種後來者優勢到底還有多大?有的人認為,經過了40年,這種優勢大概沒有了。我對這個看法不太同意。後來者優勢不在於已經用了多少年,而在於跟發達國家還有多少的技術差距。怎麼樣衡量技術差距呢?最好的衡量指標是看人均GDP,人均GDP代表平均技術水平和平均的產業附加值水平。根據著名經濟史學家Angus Maddison編制的跨國數據,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美國的21%,相當於日本在1951年跟美國的差距,也相當於新加坡在1967年、中國臺灣在1975年、韓國在1977年跟美國的差距。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都實現了20年平均每年8%-9%的增長,他們是二戰以後利用後來者優勢取得經濟快速增長的13個經濟體當中的幾個。東亞經濟體利用後來優勢實現20年8%-9%的增長,這代表什麼?這代表中國從2008年以後應該有20年8%增長的潛力。

從2010年以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節節下滑,2010年是10.6%,去年是6.5%,今年第一季度是6.4%,第二季度是6.2%,第三季度是6.0%,一路下滑。增速下滑的原因存在各種爭論,有的說是因為中國漸進式雙軌的改革還留有很多的扭曲,政府有很多的干預,國有企業太多,人口老齡化等造成的。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我認為它們不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主要原因。2010年之後所有金磚國家經濟都在下滑,下滑的幅度比中國大。不僅金磚國家,連東亞的新興高收入經濟體,包括臺灣、韓國、新加坡同樣在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下滑的速度都比中國大。這些經濟體都沒有中國存在的那些問題,所以這種現象只能從一些共同的外部原因才能夠解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發達國家爆發,到現在發達國家還沒有完全復甦,前面談到發達國家長期的增長速度是3%-3.5%,在發達國家當中美國表現最好,去年的增長速度也不過2.9%,今年可能是2.3%,明年達不到2%。歐洲國家從2008年以後長期在2%上下波動,日本從1991年以後到現在都在1%上下波動。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的GDP佔全世界還能達到50%。他們的經濟增長疲軟,需求增長速度就慢,導致整個國際貿易增長速度下滑,現在國際的貿易增長速度比國際經濟的增長速度還慢。

所以,發展中國家出口少了,三架馬車少了一架。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每個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基礎建設等等來啟動需求、創造就業,現在這些項目都建成了,可是國際經濟還沒有復甦,所以民間的投資就減少,除非政府再進行新一輪的積極財政政策。這是共同的原因,共同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

展望未來,我對發達國家比較悲觀。發達國家到現在還沒有做它應該做的結構性改革,所以結構性的矛盾還在那個地方,因此,發達國家可能步日本的後塵,出現長期的增長疲軟,展望未來它的發展速度會是慢的。對於中國,如果對外出口這駕馬車快不起來,經濟增長就必須靠內需增長,即依靠投資和消費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體量大,旋轉的空間大,可用的手段多。

就投資而言,首先,中國還是一箇中等發達的國家,可以在中高端產業上面去升級,好的投資機會有很多。其次,基礎設施,中國這些年做的基礎設施大部分是城市之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內部基礎設施還是很不足。再來,環保也要投資,城鎮化也要投資。中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不一樣,在經濟疲軟時,其他發達國家也應該搞投資,但是它的產業已經走到世界前沿,如果產能過剩不太容易找到好的投資機會。它們的基礎設施是好的,無非比較老舊,環境是好的,城鎮化已經完成了,這是中國跟發達國家不同的地方。

投資要有錢,中國的政府財政赤字佔GDP比重不到60%,民間儲蓄達到45%左右,佔全世界最高,可以用政府的錢撬動民間投資。另外中國還有3.1萬億美元儲備,投資要進口機器設備,中國有錢。這三點又是中國跟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的地方。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疲軟的時候也應該加大投資,也有很多的機會,但是,可能政府的財政不好,儲蓄不足,外匯儲備不足,而無法投資,中國沒有這種情況。

展望未來,中國可以維持一個合理的投資增長速度,有投資就會創造就業,有就業了家庭收入就會增加,家庭收入增加以後,消費就會增加。所以,在中國到2028年或者是寬鬆一點到2030年,還有8%的增長潛力,利用國內的有利條件,我判斷實現6%左右的增長沒有問題。

今天我剛看到哈佛大學國際增長研究中心的最新經濟發展報告,認為中國有可能到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維持6%的增長速度,這是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中國能夠實現每年6%左右的增長,應該到2025年的時候中國就可以跨過12700美元的門檻,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當然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這段時間裡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超過30%,並且也可以為緩解中美關係打下一個物質基礎。隨著中國的收入水平提高,當中國變成高收入國家以後,勞動力密集型加工業就會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甚至是非洲國家,像60年代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從日本轉移到亞洲四小龍,80年代從四小龍轉移到中國一樣。美國對外貿易逆差也會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中美之間貿易美國可能會有順差,中美之間緊張的關係原因之一就消除了,這種情況之下就有可能出現中美關係的新局面。

總之,中美建交這四十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這個成績跟中國推行漸進式的改革,並且利用中國的比較優勢來充分利用後來者優勢有關。如果中國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在未來十年或者是更長時間,每年有可能實現6%左右的增長,中國會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並且每年對世界增長的貢獻將超過30%。這樣的一個發展態勢,對在座每個人也會創造很多機會。很多產業要升級需要投資,中國現在有一些產業已經達到世界的前沿需要創新,並且中國也有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來抓住新科技所給予的機會,像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我相信會給各位的發展創造一個一個巨大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