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智慧城市,從概念到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點。”


出品: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


中國城鎮化進程邁入2019年,其中蘊藏的巨大紅利成了頭部企業的關注重點。騰訊、阿里、碧桂園紛紛入局,以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和城市服務為切入口,意欲大展拳腳。

11月15日,在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新型城鎮化論壇上,“面向現代化的中國城鎮化”引起專家學者們的廣泛討論。

其中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就是當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各線城市的發展策略之轉變。

超一線城市北京、上海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人口流入,篩選最優質人才。廣州、深圳面臨眾多新一線的人才爭奪,反而降低門檻,吸引人口流入。

新一線城市如杭州、南京、南通、成都、重慶、鄭州、東莞等,不斷承接從一線城市、核心城市群外溢的人口、資源和政策,實現了快速崛起。

不可否認,中國城鎮化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效果,下一個十年,一線城市將逐漸向智慧化、物聯網化發展,而二線城市則必須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從激烈的搶人大戰中脫穎而出,承接到溢出的人才、資源。

收縮型城市,城鎮化中的劇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經斷言,二十一世紀影響世界的兩件大事,一是美國的高科技,二是中國的城市化。

官方數據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以年均1%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底,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8.52%,相當於每年1900萬人進入城鎮就業和定居。

在之前的幾年裡,城鎮化的過程已經出現了分化:中小型城市收縮,一線城市嚴控人口流入。而在2019年,這一趨勢體現得更加明顯。

4月8日,在發改委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理論上,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適合發展壯大,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對標一線和省會。

伊春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發改委確定的首批1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根據統計局數據,2011年到2018年,伊春市總人口減少12萬人。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2000-2010年180個城市人口密度下降)

伊春只是收縮型城市的一個縮影,晉江、義烏、景德鎮等昔日明星城市,都在近年出現了萎縮,其中有的是資源型城市枯竭,也有傳統工業衰落。

三四線城市分化會越來越大,有收縮也有擴張,尤其是部分衛星城,是擴張的主力。

例如東莞、佛山、惠州,在粵港澳一體化背景下,降低營商成本,承接產業轉移,強化城市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擴大現代化生活服務功能,成為珠三角城市群第二梯隊。又比如上海的“北大門”南通,以江海聯運、空鐵、互聯網三大樞紐為基礎,打造長三角北翼特色鮮明的產業高地,留住了眾多人才。

碧桂園早就在衛星城進行了佈局,已經為超過1200個城鎮帶來現代化新面貌,未來將持續深耕優質的三四線城市,挖掘出更多的“潛力股”,實現更有競爭力的城市群協同發展。

北京上海疏解人口,優化配置

就在收縮型城市疲於應對人口流失、產業衰落的時候,北京上海這兩個超一線城市,反而有意識地控制人口流入速度。

2013年以來,北京上海就開始強調人口調控。受此影響,北京2015年到2018年常住人口增量,降至年均0.6萬人。上海2015年到201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降至-0.4萬人。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四大一線人口規劃,來源:中商情報網)


2018年北京、上海城鎮化率分別為86.5%和88.1%。兩個超一線城市早已邁過“粗放”的擴張期,接下來是更加精細化的人口篩選和產業佈局。

北京2018年積分落戶數據顯示,12.4萬人申請,最終只有6019人成功。其中IT和高新技術產業最佔優勢,很多都是阿里、華為、百度員工。積分100以上人員中,35.8%來自高新技術企業,23.4%獲得創新創業獎項,12人獲評省級以上勞動模範。

這非常符合城市增長極理論。

就是在各項資源、政策有限的情況下,城市產出有一個最大值,在人口達到一定量級之後,必須提高准入門檻,把資源花在刀刃上。上海和北京的做法,也印證了國家層面“提高中心城市承載能力,優化資源配置”的必要性

一線城市篩選人才,給了二線城市機會,越來越多的強二線城市開始爭奪人才和資源。

例如杭州,落戶難度並不高。2018年有效申請人數2.38萬人,共有1.11萬人符合資格,佔總人數的46.7%。

另一方面,除了搶人,城市還要吸引企業入駐。

2017年6月,小米與武漢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6個月後,於11月18日,小米、金山、順為在光谷金融港舉辦入駐辦公儀式。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根據網上流傳的小米集團《搬遷員工相關福利政策》規定。在2019年3月底前,從北京遷往武漢、南京的小米員工,福利眾多,包括基本工資不變、3萬元搬遷費、可立即購房等。

年輕人湧入新一線,短期內對整個城市的住房、入學、就醫、養老,乃至供電、供氣、交通、垃圾處理等,都是極大的考驗。只有在房地產、互聯網、物流、金融、基建等各類企業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將城市智慧化,生活智能化,才能迅速提高城市適應能力。

智慧城市,城鎮化新的風口

人口的流動永不停止,城鎮化的進程還在繼續。

城市的野心遠不止吸引人口和創造就業,頭部企業的擴張,也不僅僅是招募員工和建造寫字樓。眾多頭部企業開始深度和城市融合,從單純的參與者轉變為更加精細化的運營者,將科技創新在城市空間中運行,以物聯網平臺、大數據、支付為切口,提升居民智慧生活程度,提高城市提理服務質量,搶灘登陸智慧城市風口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騰訊在物聯網、無人駕駛、地圖和人工智能等核心領域,已經提前佈局。通過自家濱海科技大廈智慧建築平臺的設計,擁有了微瓴建築智能化平臺。騰訊最看重對人的連接能力,從人與人,到人與物,到物與物。

華為,研發實力強悍,物聯網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離不開華為的設備。旗下方舟實驗室聚焦“黑科技”,目標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深耕現實場景需求,聚焦城市運營所需的技術創新和應用。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城市群,也是智慧城市、物聯網最大的試驗田之一

2017年初,廣東省發改委印發《廣東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明確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三大戰略定位,分別是國家綠色生態城市示範區、廣東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區、大珠三角融合發展先行區,推動惠州成為廣東黃金岸產業帶新的增長極。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潼湖科技小鎮面向粵港澳高新科技企業,主動對接深廣莞智能裝備產業,培育並發展上下游產業鏈條,完善配套並融入生態智慧區,建設成宜業、宜居的產業小鎮。

正如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所言:“我有一個夢想,能有一座城市,立體分層,車輛在地下穿行,地面都是公園,建築外牆長滿垂直分佈的植物,就像生活在森林裡,地上是無汙染的架空軌道交通。每一天,人們都生活在花園裡,呼吸在森林裡,愉悅在自然之中。”

城鎮化下一個十年:碧桂園踏上智慧城市新風口


這句話正在一步步落實,碧桂園作為房地產頭部企業也率先進入了城市服務領域。

2018年底,碧桂園正式推出城市服務2.0--城市共生計劃。目前已與陝西韓城、遼寧開原、四川西昌等十餘個城市簽訂戰略框架協議。2019年碧桂園服務開始入駐開原城市服務項目,在城市環境改善、公共災害應急聯動等方面表現突出,受到地方政府高度肯定。

2019年10月30日,碧桂園與LG出資建立廣東智美雲創科技有限公司。將依次為平臺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智能家居產品銷售,工程集成安裝等業務,將首先服務廣佛裡智慧慢城。

積極挖掘服務價值,從社區到城市。科技小鎮的崛起發展,以碧桂園為代表的房企完成從地產商到城市運營者轉變最重要的抓手,以最終形成產業招商、產業培育、產業服務的生態閉環,實現產城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