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未来中国数学届的领军人物,你听过几位?

大国的崛起是数学的崛起。表面上数学与国家强盛毫无关系,但如果细究发展动因,最后会明白,数学才是社会发展最底层的引擎。但在数学研究上,真正考验功底的世界数学界的三大顶级奖项——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和阿贝尔奖,中国本土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这就是我们中国数学与外国数学的差距

但随着国家对基础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近些年不时就有中国青年数学家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他们是中国数学崛起的希望,我们一起来看下他们都是谁?


1.张伟:拉马努金奖,晨兴数学奖金奖,克雷数学研究奖得主

未来中国数学届的领军人物,你听过几位?

张伟,四川达州人,1981年出生在大竹县农村,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2000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并获理学学士学位,北大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师从著名华人数学家张寿武教授200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张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论及其相关的自守形式表示论。2010年年仅29岁的他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国际大奖的中国籍数学家,在2016年,他获得有“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数学金奖。在2018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张伟受邀作45分钟报告。因其在算术几何、自守形式的算术方向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19年度克雷数学研究奖,这是中国数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2.恽之玮:未来中国代数几何领军人物

未来中国数学届的领军人物,你听过几位?

恽之玮,1982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 .获第四十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满分)。2000年-2004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士学位 。2004年-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导师:罗伯特·邓肯·麦克弗森。2012年获得拉马努金奖 。

恽之玮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几何表示论,该领域立足几何,通过几何表示,进一步揭示其与代数几何、数论、拓扑等数学主干分支间的联系。

恽之玮与吴宝珠合作关于朗兰兹纲领的部分证明工作。恽借鉴吴宝珠在证明朗兰兹纲领自守形式的经典迹公式的基本引理中的想法,证明了自守形式的相对迹公式的基本引理。

其在博士后阶段解决了例外李型单群的反伽罗瓦问题,可谓该领域近20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与德国数学家焦亨、吴宝珠合作的发表于数学年刊(2013年第1辑)的文章中,其共同利用几何朗兰兹理论,构造了一些新的局部系统,解决了卡兹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多年未决的重要猜想。


3.许晨阳:未来中国代数几何领军人物

未来中国数学届的领军人物,你听过几位?

许晨阳,1981年出生于重庆,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2004年许晨阳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许晨阳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回到北京大学,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2013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2016年获得拉马努金奖。2017年获选庞加莱讲座教席。2018年获得“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

许晨阳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般型对数典范偶的有界性理论,证明了对数典范阈值的上升链猜想,极大推动了正特征三维极小模型纲领,在对数典范奇点的极小模型纲领中做出突破,证明了田刚和Donaldson关于K-稳定性定义的等价性,解决了《几何不变式论》前言里关于典范极化簇渐进周稳定紧化不存在的问题,并系统研究和发展了对偶复形理论。

许晨阳在与C. Hacon和 J. McKernan的合作研究中发展了具有对数结构的一般型空间序对的有界性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项主要应用是证明了一般型代数簇的自同构群的有限性。这极大地推进了一百多年前Hurwitz在代数曲线情形的古典结果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肖刚在代数曲面情形的工作。这一理论的其他重要应用包括Shokurov的ACC猜想的完全解决,以及在任意维数推广Deligne-Mumford的稳定曲线理论。许晨阳与李驰合作建立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Fano代数簇的K-稳定性的一种理论架构,可以将涉及K-稳定性的问题归结为特殊检试构型的研究。许晨阳在与C. Hacon的一篇论文中证明在特征为p情形下的三维代数簇上存在多重theta翻转操作(此处p是大于五的素数),推广了日本数学家森重文在特征零情形的工作。在与J. Kollar的合作中,许晨阳发展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对偶复形的理论;特别,他们研究了具有对数结构的Calabi-Yau序对的对偶复形,证明了其基本群的有限性质,从而解决了Kontsevich-Soibelman猜想在维数不超过四时的情形。


4.袁新意:第一个获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的华人

未来中国数学届的领军人物,你听过几位?

袁新意,目前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教授,1997年毕业于麻城市宋埠镇中学,2000年毕业于黄冈中学,同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北大同班同学还有张伟、恽之玮和朱歆文等。2008年在华人数学家张寿武指导下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数论,2008年博士毕业时获美国克雷研究所研究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的华人,2015年他与合作者完成了“数学四重奏”的华美乐章,将数论与几何统一在一起,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奋与关注。


未来中国数学届的领军人物,你听过几位?

朱歆文,2000年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理科实验班,高中期间曾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并入选国家数学奥林比克集训队。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在2004年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赴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他于2009至 2012年在哈佛大学任教,2012年至今在西北大学做助理教授。

朱歆文主要致力于几何表示理论的研究,尤其几何朗兰兹纲领方面。他研究了环路群的旗流形的几何和拓扑性质,并把几何朗兰兹纲领理论应用到了算术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成果。

2019年9月5日,2020年度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揭晓,朱歆文因对志村簇理论的应用和p进簇的黎曼希尔伯特问题等在算术几何中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本届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当然还有很多青年才俊我就不一一列举,随着我们国家的重视数学,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数学家在世界上崭露头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