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冷战,其实要我说还不如来一场痛痛快快的战斗呢?

冷战,冷战,秘密的进行私底下的斗争,在和平的外表下拼个你死我活,这就是所谓的“冷战”!

在这个时期,不仅军备竞赛大肆进行,各式各样的新式武器和装备也在不断的尝试进行中。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冷战时期最形象的漫画

因为在正面较量上,美苏彼此已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手里握着可以毁灭全人类几百次的武器,谁也不会轻举妄动的,因为那是自取灭亡,但是新式常规武器就不同了,如果能以一种新的打法将对手在不知不觉中干掉,那岂不美哉!因此,两国的高层和科学家们大开脑洞,尝试各种不可能的想法,反正想对了就是赚到,不对了就在换一个思路,科学和武器的进步就是在一次一次的不断尝试中前行的,官方的话是这么说,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这个时代没有别的事情做,就是想方设法搞对方。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太空飘的、地下钻的、脑袋里想的都是当时的研究对象,无所不包,无所不括

苏联人开启“头脑风暴”模式

美国人的想法自然有很多,但是苏联科学家也不缺乏一些革命性的想法,不过将其付诸实践完全是另一回事,随着冷战对抗程度不断加强,许多潜在的,尚需验证的项目都被搬了出来,不管成功与否,先试他一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敌人:美国。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美苏两国领导人“亲切友好”的画面

苏联时代的一些科学和军事计划至今仍在运作,甚至最雄心勃勃的想法,如激光和声波武器发展到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有成功案例,肯定失败的也不少,下面就看看苏联人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而把脑洞开到无限大的想法吧!

脑无线电

1923年,苏联电气工程师伯纳德·卡钦斯基提出了“脑电波”这个概念,既大脑通过一种特殊电波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的脉冲,并将它们转化为远距离信号,他声称人类的大脑就是一台能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无线电台,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在平时电影里看到的所谓“特异功能”,为此他访问了欧洲和北美,就这个问题四处进行演讲,争取项目资金,最终他得到了苏联当局的支持。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这种实验我们在电影里看的比较多,真实的世界不敢相信其存在

1924年,他在莫斯科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利用低频无线电波发出指令,让一只被狗从一堆书中捡起一本特定的书,然后送到隔壁房间的科学家那里,据资料显示该实验第一次取得了成功,不过在后续的试验中,被试验的动物拒绝服从训练命令。

后来,苏联的特勤局对这个试验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如果脑电波学说成立的话,那么可以利用项目成果来通过无线电影响人们的思想,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需要控制的特殊人群,因此特勤局也开始资助伯纳德,不过后来由于项目经费昂贵和进展极度缓慢,逐渐被政府机构所抛弃,研究的资料也被永久的存入档案馆。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用脑电波命令动物

美国的中情局此前也曾经进行过大量类似的试验,不过最后也因为其真实性无法判断而被取消,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当属鹦鹉螺号试验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

战斗鼹鼠

一台可以在土壤和岩石中自由穿梭的机器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描述的一样,但是这个想法到了苏联人哪里,就有可能变成现实,因为如果这种设备真正具备这样的功能的话,那么在战时,就可以钻到敌人的脚下,破坏他们的地下设施和建筑了,这样就可以轻易的突破他们的防线了。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想象中的钻地机“鼹鼠”

20世纪初,俄国彼特·拉斯卡佐夫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活着看见自己的想法被实现,1904年他被人暗杀了,这个想法也就被搁置了,直到上世纪30年代,这个概念才重新被人们提起,此后,苏联工程师鲁道夫·特雷贝列夫斯基获得了一些德国所谓的“地下工程”设计,在当局的支持下,建造了第一个地下钻床原型,不过此时这台设备的主要功能还是为地下开采、电缆铺设和地质勘探提供便利而已,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将这一项目再次唤醒,虽然仍被保密,但是这项计划似乎比苏联原子计划更受领导层的欢迎。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鼹鼠设计图

为此,当时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造方法,使这台地下钻床拥有了更多、更强的能力,它被命名为“战斗鼹鼠”,使用核能运行,长35米,地下最高时速可达7公里,还可搭载5名机组人员和多达15名士兵。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这件武器怎么样?

1964年首次在乌拉尔群岛进行测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台设备可以像刀一样穿过一座山,甚至穿过熔岩后摧毁敌人的掩体,不过不幸的是,在第二次测试时出现了事故,“鼹鼠”核能装置发生了爆炸,这次事故导致测试人员死伤大半,事故的原因仍然是一个秘密,导致所有进一步的测试都被推迟,该项目后来在勃列日涅夫掌权后被永久放弃,因为这位领导人更专注于太空,而不是地下。

气候武器

在60年代,冷战对峙的高潮时期,掌权者的想法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此时许多人将武器的研究着眼于天气和气候上来,很多国家都试图制造出可以影响天气的武器,苏联人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能控制天气,那将给他们带来比敌人更大的优势,高层下令,科学家执行,不管是否切合实际,研究着看,行不行不是科学家说了算的。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对天气的掌控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能力

1977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一项禁止使用气候变化武器的公约,但美国和苏联仍然继续研究这一项目,并建立了气象综合体,苏拉电离层加热设施(SURA)是苏联研究电离层的实验室,成立于1980年代,它很像美国的HAARP(高频主动极光研究计划)项目,当时,附近的居民经常目睹天空中有奇异的发光体和红色球体的移动,这些现象都是由实验室中正在进行的试验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形成的。

冷战苏联“脑洞大开”的概念武器,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有野心

不过实现起来难度非常之大

当然了,这种武器还是有一定的成果的,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气象之战,最著名的就是在古巴的“干旱之战”,另外还有比如海啸武器、台风武器、地震武器、制寒武器、太阳武器等等,不过这些随着苏联的解体,所有的试验也都停止了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