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珠海和天津,兩地相隔千里之遙。風俗文化各不相同,但孕育了兩個經歷相似的人物。一個是蘇曼殊,一個是李叔同。

他們都擅長書畫,都曾經在日本學習,都出家當了和尚,都是當時的名流。

按理來說,他們應該會成為朋友。但根據歷史記載,兩人從未相見,是地地道道的陌路人。這是什麼原因?且看這兩人的經歷有何不同。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李叔同,法號叫做弘一法師。在母親去世之後,曾經留學於日本,學習一些先進的思想觀念,參加過革命,但是由於同樣參加革命的夥伴很多死於非命,所以李叔同漸漸寒心。

雖然李叔同在表演上面造詣非凡,但是他最擅長的還是繪畫,他的畫具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升值空間。現在他的繪畫真跡,至少也要百萬一平尺。有極個別的,一幅畫甚至可以拍賣到八位數的天價。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在1918年李叔同39歲的時候,他忽然感到世事無常。於是,來到了定慧寺,成為了一名和尚。

由於他受到過很好的教育,學習佛學很快,不久之後就略有小成,被浙江一帶的僧人讚譽交加。他寫的有關於佛教的書籍,大學者們對於這些書都是讚不絕口。

當時很多軍閥都前來請李叔同做官,他們想要通過李叔同的名氣招攬人才。如果李叔同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那麼他就可以聲色犬馬,窮奢極欲,過著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生活。但是彼時的李叔同看透了紅塵,對於這種生活心生厭惡之情,於是婉言拒絕。

在李叔同的後半生中,每日陪伴他的只有青燈古佛,粗茶淡飯。但是他卻自得其樂。有時候,自己遇到了一些並不十分公正的事情。弘一法師也是一笑置之。1942年李叔同圓寂之後,至今聲名不減半分。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蘇曼殊,中日混血,出生在日本橫濱,打小就在日本接受良好的教育。年輕時,熱衷於革命一事。參加了很多進步的團體,但當時的日本和中國,都視革命如洪水猛獸。這些團體漸漸被鎮壓。

蘇曼殊無可奈何,歸國當了老師。根據他的學生講,他很會講課,栩栩如生,深入簡出。複雜的問題一經他的講解,就會變得簡單明瞭。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蘇曼殊和母親

1903年,蘇曼殊剃髮,做了和尚。雖然身在空門,但是一顆心還向往著革命。他的朋友都是革命的志士,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進步文章。

在1913年的時候,蘇曼殊撰文痛罵袁世凱。文章中把袁世凱的罪惡扒的一乾二淨,看了的仁人志士無不拍手稱快。也鼓舞了很多年輕人加入了革命的行列當中。

蘇曼殊革命志氣高漲,書畫也是最頂尖的一流。很多藝術大師都是死後才成名的,而蘇曼殊在民國就有大名。很多人為了求畫,都不遠千里的來到他居住的地方。而蘇曼殊繪畫講究的是一切隨緣,所以風格極為空靈。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綜上所述,同為名僧的兩人,之所以形如陌路,固然有居住地點過於遙遠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兩人性情並不相同。

李叔同是真大師,蘇曼殊是花和尚。李叔同是寵辱不驚的禪師,蘇曼殊是慷慨激昂的戰士。李叔同青燈古佛,心如菩提樹。而蘇曼殊放浪形骸,不但喝酒,還和多名女人產生過緋聞。

李叔同的畫,簡簡單單,沒有過多的技巧,返璞歸真。蘇曼殊的畫色彩豔麗,別具一格。面對革命,蘇曼殊誓要革命到底,而李叔同面對失敗的革命,選擇了遁入空門,不再過問。

李叔同與蘇曼殊:兩個詩僧畫僧革命僧,為何生在同世卻為陌路人?

這兩個人的性格、藝術等方面大相徑庭。大家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長期相處的前提條件是兩個人的性格要合,只有合才會有話題聊,玩到一起去。

如果兩個性格不合的人強行的進行交往,絕對不會有什麼共同語言。一開始還能做到互不冒犯,時間一長,思想理念,生活習慣上必然會發生矛盾,產生誤會,針尖對麥芒。在我國曆史上這種事情不勝枚舉。

兩位都是高僧大德,他們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不妄加干涉,不指手畫腳,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心血來潮就勉強相處,若是那樣做只會給彼此平添折磨。筆者想,他們生在同世卻選擇做陌路人,也許正是他們睿智的一種體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