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相信大家都對熊孩子深惡痛絕,在公共場合遇到熊孩子都會暗道一聲倒黴,有時候孩子的熊超乎你的想象,可你又不能越俎代庖去管教孩子。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前陣子發生了這麼一件事,陳小姐去電影院觀影就碰到了熊孩子,她覺得行為不妥就善意提醒了一下,並且自己避開熊孩子的範圍,可誰曾想熊孩子不依不饒,仍然在騷擾陳小姐,她再次提醒孩子保持安靜卻遭到了孩子家長的駁斥,甚至在電影散場以後,陳小姐還遭到了孩子家長的毆打。許多網友看到這個新聞都很氣憤,有的網友表示:有熊孩子就有熊家長,家長的行為縱容了孩子犯錯。

那麼這個孩子變本加厲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孩子在電影院的行為會越來越過分離不開"破窗效應"的催化。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破窗效應"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是犯罪學中很常見的一個理論。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拿現在的很火的垃圾分類舉例子,現在各個地方都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分類的標準各有不同,人們在丟垃圾的時候會覺得要分這麼多種類很麻煩,有些人為了逃脫垃圾分類員的"責令改正",就開始另外"開闢"一個垃圾堆,本來小區的這個角落是很乾淨的,可是一旦有人在這裡丟了第一袋垃圾,接下來人們為了減少麻煩也會將垃圾丟在這裡,這裡會變成真正的垃圾堆,而罪魁禍首就是"第一袋垃圾","破窗效應"就這麼形成了。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破窗效應"的核心是,小的錯誤沒有被制止,將會演變為更大的錯誤,甚至是犯罪。新聞中的熊孩子在第一次吵鬧的時候家長沒有制止,所以才會有第二次變本加厲,家長的溺愛和不作為就是鼓勵孩子的錯誤行為,長此以往,這種惡性循環會將孩子推向犯罪的邊緣。

所以家長需要謹慎提防孩子形成"破窗效應",可是現在有的孩子已經形成了,那麼作為家長要怎麼教育孩子呢?

教育專家給出以下3點建議: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1、 及時、儘早發現孩子的"破窗行為"

這其實是在要求家長要有意識地制止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犯了一些小錯父母沒有及時制止的話,孩子會以為這件事情沒有錯,那麼下一次他還會這麼做,甚至是更加肆無忌憚。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2、 在修補孩子的"破窗"時,家長需要注意方式,錯誤的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實父母們都知道,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有的家庭中會有爸爸媽媽扮演紅黑臉,這樣的教育就挺不錯的,不會讓孩子感受到孤立無援,也不至於對孩子太溺愛。

家長們需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明確指出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並且告訴你的孩子這麼做的話會有什麼不良影響,讓他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他們以後就不會再犯了。

如果家長只是在孩子犯錯以後一味打罵或是縱容的話,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錯,這樣明顯是不可取的,和縱容孩子犯錯也沒什麼區別,家長縱容孩子犯錯就是在將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淵,毀了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溺愛他,讓他在蜜糖罐裡慢慢沉淪,直至腐朽。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3、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保持耐心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給孩子傳播負面,也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喊大叫,這樣會導致家庭氛圍很沉重,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會感到很壓抑,這樣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

而且單純的講道理孩子也不是很能接受,想象一下有個"唐僧"天天在你耳邊唸叨你是否能接受,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在育兒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多點耐心,掌握方法,

男童觀影太鬧騰,路人提醒後反被毆打,網友:熊孩子就有熊家長

父母是世界舞臺上最值得敬佩的角色之一,他們的無私和愛伴隨著孩子成長,可是父母們要注意,如果自己的愛讓孩子陷入犯錯的深淵時,父母就要反思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否錯了,及時糾正過來,才不至於造成更大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