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統一蓋房,搬離老宅基地,你願意去嗎?

植保小貼士


我是“農村戶口就是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農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統一蓋房,搬離老宅基地,你願意去嗎?

對於我這個年輕人來說,我是願意的。

但前提必須是政策的完善性,能夠全面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在村裡建集體房,只要大家願意,補償到位,政策全面。只要在村子裡有人帶頭,相信會有大部分人願意的。但部分老人會不大願意,畢竟他們活了這一輩子已經習慣了平房。

現在農村所有的宅基地、耕地都已經進行了確權,農村集體土地可以入市,將來修建集體房也都是大勢所趨,在我所在的市區周圍,都已經開始這樣開始了。

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不管是在補償面積還是拆遷款上,在新房沒有建成之前,每個人還會有租房補貼,或者可以在政府提供的地方進行安置。等房子建好以後,都是抓鬮,按順序來選房子。

現在農村的房子基本都是一家一戶,但也會出現有人在耕地上私搭亂建蓋房子,但是現在都已經依法取締。也會有很多土房子在村裡,無人居住,佔用宅基地。也會出現一家多處宅基地的情況。

相信如果在村子裡統一修建集體房,這些問題都會被逐漸的解決。

也將更進一步的改善農村面貌,推動城鎮一體化的建設,環境問題也將進一步提升,生活也將會更加便利,孩子從小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同時可能會有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來商用,獲得提及經濟,村民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我的立場上,我支持!


農村的小孩兒


農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統一蓋房,搬離老宅基地,你願意去嗎?

從前年開始,我的家鄉開始建設安置點(包括易地搬遷和扶貧安置),去年建成後說得是已經住滿。但是就我到安置點去觀察,我發現絕大部分居住戶都是老年人,而且他們也似乎不願意搬進安置點。

我的一個奶奶前些年因病致貧,村委會幫她在安置點申請到了一百平米的房屋,但她死活不願意搬進。後來沒有辦法,因為以前老伴簽了字,全家還是搬進的安置點。在住進去以後,她和老伴還是會時不時回到老家。其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有部分人是不願意搬離老宅基地的,至於原因或許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 老宅基地的好處

農民們不願意搬離老宅基地,那麼必定是老宅基地有著一些安置點沒有的優點,否則也不會這麼留念。

首先是老宅基住著更加的自由。安置點居民都是統一樣式、統一大小的,我們這邊是每人二十五平米,最多一百平米。但是農村講究家大業大,一般人家的建築面積都不會低於一百五十平方米。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搬家安置點後會覺得十分不習慣,依舊覺得不如居住在自家老宅基地。

其次是老宅基地開支更少。如果搬進安置點或者是因為新農村建設而統一蓋房的場所,那麼其實就相當於過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因為此時脫離了土地,不管是吃的、用的什麼都需要花費。但在以前的老房子,吃的什麼完全不需要多少的開支,這樣對比一年下來能夠節約不少的錢。

  • 農民們的思想情結

在鄉鎮統一建設中,也有些原本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搬進統一安置點能夠使得自己生活更好的人。他們也不願意搬進安置點,則不能歸結於老宅基地的好處,而是他們自身對於老房子的情結。

對於這部分農民來說,老房子是他們一家人嚮往的地方,也是他們兒時、成年時期的記憶所在地。他們對著自己一磚一瓦建起來的房子有著厚重的人文情結,就像對待的長輩一樣對待著這所宅基地。其實只需要知道一句俗語“: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就能夠理解老農民內心的這種思想情結。

當然還有的農民是對土地有著深厚的寄託感,他們怕自己一旦住進安置點後就沒有了生活來源,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此外對於咱們農民來說,土地可以說是第二個兒子,是自己的心頭肉。不願意因為住進安置點而捨棄自己的土地,這就好比為了好生活而拋棄自身家庭一樣。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件事的看法。雖然以後城鎮化是大趨勢,這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但在我的內心依舊希望它能夠來的慢一點,讓我們有著更多的思想準備。當然既然無法避免,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它,使得家庭能夠更好地適應以後的生活。


愛茶者九號


最近這些年,國家對於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推進農村安置房建設,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搬遷居住。有不少農民從老家的老宅基地上搬到了新的統一規劃的小區中,非常滿意,但也有一些人並不是特別願意從老宅基地中搬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當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實現統一規劃建設安置房的工程,已經做了好幾年。我叔叔就將家裡的老宅基地拆除,然後到鎮上統一的安置房中,購買了一套房子,當時是每人補貼2萬元。這是一開始的政策,後來等到我二爺爺他們老兩口要去搬遷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花錢購買了。但是搬遷之後老的宅基地必須拆除復墾變成耕地,否則的話不行。統一規劃建設的新農村都是在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對於我們這樣的山區來說,生活程度大大便利,但是卻遠離了自己的跟眾的土地,如果從事農業生產有一點不方便,但如果不再種地而是外出打工的話,其實影響不大。

不過我父親卻不願意搬遷,仍然選擇在老家蓋了一棟新房子。這是在老的宅基地上拆除之後通過申請新的宅基地直接修建的。之所以父親不願意搬過去住的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


因為,我們當地統一規劃的新農村,離我們現在生活的老宅基地距離比較遠,父親一輩子在家務農,淋到老了不願意再挪窩,也不願意離自家的土地太遠。而且山裡面雖然生活便利程度沒有統一規劃的新農村更加舒適,但環境比較好,而且有很多老鄰居都沒有搬走,大家生活在一起也很愉快。

畢竟現在留守農村的大多都是老人,年輕人,要麼在外面打工,要麼在外面讀書,上班生活定居,很少回到農村來,所以現在的農村其實已經比較安靜,有一些老人也喜歡聚在一起,這樣顯得稍微有些活氣。


另外,新農村集中建設的小區通常都是樓房,而且也沒有電梯,有一些老人雖然能夠安置到1樓,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樓層問題。這對於農村人來講,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生活非常不方便。上下樓比較辛苦,如果自己無法行動的話,可能就只能常年窩在家裡,這對身體健康也非常不利。

同時,農村老宅基地一般都有院子,可以自由的放置任何農具和一應物品,而不顯得擁擠。但是到了新農村以後,每個人的面積是有限的,一個家庭也就100多平方,房子比較小,比較擁擠,買的東西都放不下去。而對於農民來講,破家值萬貫,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如果在新農村統一規劃的住房裡,很多東西是放不下去的。這也是很多農民不願意到搬走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人都不願意,有一些人出於自己的實際考慮,更願意搬到生活更加方便的地方居住。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所得到的結果也不同。舉個簡單例子,像我叔叔那樣搬遷過去的人,他的考慮其實很簡單,就是自己常年在外打工,而且已經在城市中購買了房產,平時回到農村的機會不多,哪怕是年老了之後,只要家中有一套房子就可以了,不會再從事農業生產,而自己的子女也都在城市裡面生活定居,對於他們來講回農村只是年老以後可能的一個選擇。所以,他們選擇更加舒適更加方便的統一安置房,其實是更加符合他們的一種選擇。


總之在新農村建設裡面,每個人對於房子的要求和希望是不同的。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應該儘可能的尊重農民的意願,按照他們的真實想法來執行,千萬不要搞一刀切強制性的措施,這對於農民的生產生活非常不利。你們當地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統一搬遷的房屋,有沒有人願意出去住呢?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


止茶


不想搬,今年我家這裡政府下文件要我村子搬遷,可是搬遷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我家裡有1300平方左右還有個叔叔,搬遷之後平分,得到的錢還不夠裝修,搬遷後我爸還得在家裡建房子,很累,總得一年吧,而且統一建的房子說實話賊醜,還不如自己家的房子呢,況且我們村特別方便,好多戶人都不想搬,條件差,政府誠心也不夠,和我們說,如果你們今年如果不辦搬的話,明年就按照房子一比一賠償,沒有宅基地。


這名字也用過


願意去,以前在黑龍江農場長大,特別嚮往城市生活,出來三十年了,一事無成,改不了的是鄉音。老了特別想回農村住,出門誰都認識,大家都熱情。住在城市有什麼好,住對門只是見面一點頭。想回家,可是家裡人確叫我外面人。我覺得自己像流浪樣,沒有歸根。


孫家老疙瘩


我願意去,這是一個大好事!新農村建設的房子都是現代化的建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包括電,自來水,網線,有線電視,太陽能,燃氣熱水器,什麼都有,搬到新房子裡,可算得上終於享福了。

01、我家是東北農村的,我們這裡的冬天特別冷,新農村建設之前,我從小到大都是住在老宅基地的,一直到現在,我對老宅基地都沒有什麼好印象,因為冬天太冷了,白天和晚上挺好,燒爐子燒炕,能熱乎點,可是早上就遭罪了,起來的時候還得點爐子,誰起來都遭罪。

關鍵在老宅基地平房,沒人管你,你自己家房子年久失修了,你得自己想辦法,到冬天家裡牆角上霜,屋裡特別冷。

哪有現在好,住上樓房了,也不用起來點爐子燒炕了,冬天也不用劈柴火了,少遭不少罪,家裡有個大事小情,給物業打電話,人家就來幫忙了,特別好。

02、那時候住在老宅基地,一到下雪天,都沒辦法上學,大雪都沒了膝蓋,沒辦法,我爸就得跟鄰居們一起用雪鍬掃雪,我小小年紀也得跟著幹,從農村的老宅基地走到學校,我的天,感覺好像紅軍長征。

現在好了,新農村建設之後,我們都住上了樓房,要是下雪了,半夜的時候,夜班的物業小夥子就開始掃雪,到了早上,保證我們有乾淨而不滑的路可以走。

最好的狀況是,我們大家搬到了樓上,人口集中了,這房子附近的配套設施也特別好,學校離得很近,孩子們上學也不用翻山越嶺了。

03、新農村建設代表了現代化,代表著科技進步,家裡的現代化設施更多了,有互聯網,我們躺在家裡就可以通過手機瞭解世界,需要什麼打電話,就能送來,想買什麼,網上都有。

太陽能和熱水器也通進每家每戶了,這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用上熱水,這簡直太好了,最高興的應該是我媽,在老宅基地,早上我媽得起來給我們全家做飯,那時候水沒燒熱,就得用涼水洗菜做飯,那時候的水,冰的都刺骨,我媽的手部凍傷就是在老宅基地那個家凍的。

04、我知道題主提問這道題的意思,有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們,覺得故土難離,覺得老宅基地是家,新樓房不是家。我覺得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要與時俱進,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我們總不能一直活在過去,總不能不接納新事物,不接納科學和現代化。

其實,新農村建設,更多的真的是為了我們農民好,黨和政府,希望我們農民能吃的好,住的好,生活的好,相比於新農村的科技化和現代化房子,老房子就顯得太老古董了,即便我們自己有鄉情,我們也總該讓孩子們跟社會接軌啊,我們總不能還像清王朝那樣閉關鎖國吧?他們不就因為落後才捱打的嗎?

我們人活一輩子,總不能為了老祖宗的老思想而活,我覺得該為孩子們考慮一下,我覺得該活在當下,哪怕為了我們自己享受一下好日子,也不枉費來人世間走一回,不是嗎?

關注我【高老慢】,讓我們共同探討農村奇聞趣事,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收藏,感謝您的閱讀。

高老慢


最近這些年,國家對於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推進農村安置房建設,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搬遷居住。有不少農民從老家的老宅基地上搬到了新的統一規劃的小區中,非常滿意,但也有一些人並不是特別願意從老宅基地中搬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當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實現統一規劃建設安置房的工程,已經做了好幾年。我叔叔就將家裡的老宅基地拆除,然後到鎮上統一的安置房中,購買了一套房子,當時是每人補貼2萬元。這是一開始的政策,後來等到我二爺爺他們老兩口要去搬遷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花錢購買了。但是搬遷之後老的宅基地必須拆除復墾變成耕地,否則的話不行。統一規劃建設的新農村都是在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對於我們這樣的山區來說,生活程度大大便利,但是卻遠離了自己的跟眾的土地,如果從事農業生產有一點不方便,但如果不再種地而是外出打工的話,其實影響不大。

不過我父親卻不願意搬遷,仍然選擇在老家蓋了一棟新房子。這是在老的宅基地上拆除之後通過申請新的宅基地直接修建的。之所以父親不願意搬過去住的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

因為,我們當地統一規劃的新農村,離我們現在生活的老宅基地距離比較遠,父親一輩子在家務農,淋到老了不願意再挪窩,也不願意離自家的土地太遠。而且山裡面雖然生活便利程度沒有統一規劃的新農村更加舒適,但環境比較好,而且有很多老鄰居都沒有搬走,大家生活在一起也很愉快。

畢竟現在留守農村的大多都是老人,年輕人,要麼在外面打工,要麼在外面讀書,上班生活定居,很少回到農村來,所以現在的農村其實已經比較安靜,有一些老人也喜歡聚在一起,這樣顯得稍微有些活氣。

另外,新農村集中建設的小區通常都是樓房,而且也沒有電梯,有一些老人雖然能夠安置到1樓,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樓層問題。這對於農村人來講,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生活非常不方便。上下樓比較辛苦,如果自己無法行動的話,可能就只能常年窩在家裡,這對身體健康也非常不利。

同時,農村老宅基地一般都有院子,可以自由的放置任何農具和一應物品,而不顯得擁擠。但是到了新農村以後,每個人的面積是有限的,一個家庭也就100多平方,房子比較小,比較擁擠,買的東西都放不下去。而對於農民來講,破家值萬貫,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如果在新農村統一規劃的住房裡,很多東西是放不下去的。這也是很多農民不願意到搬走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人都不願意,有一些人出於自己的實際考慮,更願意搬到生活更加方便的地方居住。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所得到的結果也不同。舉個簡單例子,像我叔叔那樣搬遷過去的人,他的考慮其實很簡單,就是自己常年在外打工,而且已經在城市中購買了房產,平時回到農村的機會不多,哪怕是年老了之後,只要家中有一套房子就可以了,不會再從事農業生產,而自己的子女也都在城市裡面生活定居,對於他們來講回農村只是年老以後可能的一個選擇。所以,他們選擇更加舒適更加方便的統一安置房,其實是更加符合他們的一種選擇。

總之在新農村建設裡面,每個人對於房子的要求和希望是不同的。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應該儘可能的尊重農民的意願,按照他們的真實想法來執行,千萬不要搞一刀切強制性的措施,這對於農民的生產生活非常不利。


古城新野


不放便種地,不能養殖雞鴨,不能種菜,以後老了農民吃什麼???形象工程,好看不中用


用戶1667368464861


不去,先在農村的房子全是新蓋的,用的材料全是好料,自己蓋的房子住百年不成問題,自己辛幸苦苦讚了大半輩子,剛蓋好了,為什麼要搬,老百姓收入有限,經不起折騰,老話說的好,一搬(一拆)三窮,


用戶80586967973


先不急於回答去或不去。統一集中居住,農民還要不要種地,如繼續務農,田間有不有公交,農具簑衣斗笠放哪裡,收穫的農產品怎麼翻曬,怎麼囤積。如再不務農,基本生活出路在哪裡,由誰來供養。拆除農房,保護環境,建新房是不是要佔地面。農民住新房是租,還是買。由誰付錢。把這些問題落實了再作宣傳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