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你知道四大菩薩分別是誰嗎?他們各代表什麼?這裡有答案

少林寺有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殿四個大殿,殿內分別供奉著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

觀音殿在千佛殿的東側,建於清代初期, 殿內供有白衣大士銅像,兩腿盤坐,二目微合,雙手合十,端莊慈詳,兩側侍立的是財神和龍女。觀世音菩薩是漢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薩。觀世音,梵文的意譯,也譯成“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世音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唸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

你知道四大菩薩分別是誰嗎?他們各代表什麼?這裡有答案

文殊殿在立雪亭東側,殿內供有1995年塑的文殊菩薩座下騎青獅,左右塑二童子像。文殊,全稱為文殊師利,也有譯為曼殊師利的,意為“妙德”、“妙吉祥”,和觀音、普賢、地藏合稱為四大菩薩。據說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為第一,在菩薩眾會時,處處酬唱應答,圓融無礙,因而又叫“大智師利菩薩”。他的典型法象是頂結五髻,手持寶劍,坐蓮花寶座,騎獅子,這是智慧、辯才銳利、威猛的象徵。他的美名尊號為大智文殊。文殊菩薩代表的是智慧。

你知道四大菩薩分別是誰嗎?他們各代表什麼?這裡有答案

普賢殿在文殊殿西對面,殿內供普賢菩薩像。傳說普賢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得力助手,他有無量的功德和行願,他主一切諸佛的理德和行德。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也就是說他代表“德”與“行”。德,據說他有延命之德;行,據說他發過十種行願,要為佛教弘法工作,所以他的美名尊號為“大行普賢”。“普賢之學得於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他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故普賢騎六牙白象。普賢菩薩代表的是大行。

你知道四大菩薩分別是誰嗎?他們各代表什麼?這裡有答案

地藏殿位於千佛殿西側,與白衣殿對稱,創建於清初,殿內供有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又叫大願地藏王菩薩。據佛經記載,他在忉利天宮受釋迦牟尼的囑咐,要在釋迦牟尼入滅後與彌勒還未降生前這段時間主管世間、天上及地獄之中六道眾生的教化。他自誓度盡六道眾生,方乃成佛,誓願化度地獄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地藏菩薩代表的是願力。

你知道四大菩薩分別是誰嗎?他們各代表什麼?這裡有答案

我們常說修行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慈悲、智慧、大行、願力的結合。行菩薩道,除了自修自度外,還要有為別人好的悲心願力,就是讓大家好自己才能真正好,能踐行這樣理念的人都是菩薩行者。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會才有著落處,離開菩提心,佛法的修學就會變得空洞和抽象。不論哪一部經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薩的修行都是以發菩提心為開始。在修行中,若時刻懷有慈悲、智慧、大行、願力這四心,就是擁有了成佛之心。菩提是覺悟,菩提心是覺悟之心,佛弟子若欲成佛,必須發過菩提心,不發菩提心,欲得成佛,終無是處。每一個人要取得成就,也需具備悲、智、行、願這四個條件。對世間有慈悲之心,心中充滿智慧,有著良好的德行,再加上發心的願力,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