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一、孩子不爱学习,很可能是畏难情绪在作怪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最近,遇到了一对做水果批发生意的夫妻,跟我说起他们家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一点也不爱学习,整天打游戏。因为父母平时生意忙,前几年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孩子一二年级时,成绩还过得去,等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成绩突然下降很多。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花钱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效果也不明显。辅导班的老师说一对一效果好,又报了一对一辅导,两三百一个小时的费用,每年课外辅导班就要花费三四万,但是孩子成绩也并没有什么起色。这学期,孩子跟妈妈说:“妈妈,不要再给我报辅导班了,我讨厌学习!”

父母一度怀疑孩子天生就笨,不是学习的料。可是,孩子游戏打得特别好,什么吃鸡、王者荣耀,无师自通,既有兴趣又有主动性,唯独不喜欢学习。

孩子成绩在三年级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很可能是遇到了教育界近几年关注的“三年级效应”。

“三年级效应”指的是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难度加大,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我曾经跟另外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交流,问他三年级时是否感觉学习上有点吃力。他说还好,课程是比以前难一些,但是没有很夸张。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多思考多用心,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解题也蛮好玩的。

课程难度的增加,新知识的出现,都没什么可担心的。问题是有的孩子迎难直上,在解题中寻找乐趣;而有的孩子有畏难情绪,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三年级效应”的出现,孩子不爱学习,更多的原因是孩子的畏难情绪在作怪。

二、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会有畏难情绪

01.家长在生活上事无巨细,替孩子大包大揽。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我见过很多家长,尤其是长辈,太溺爱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总抱着孩子,连爬的机会都不给孩子,怕孩子会累着。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总觉得孩子还小,吃饭、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全不让孩子插手,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

02.家长在心理上,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孩子小的时候,日常遇到一些小障碍、小挫折,比如走路摔倒了,搭积木搭不高等等,都是正常的。每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是直接替孩子解决,不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的性格,不愿意自己解决问题。

03.孩子本身性格胆小,做事谨慎,不敢尝试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有些孩子因为本身性格的原因,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如果遇到家长指责“你太胆小了,你太笨了……”孩子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慢慢就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本来擅长的事情也可能做不好。

毁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替他把所有事情都做了,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想好了。一个从小习惯了有困难找家长的孩子,面对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自然就有了畏难情绪。

三、如果孩子已经对学习有了畏难情绪,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先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对游戏那么感兴趣?那些让人上瘾的游戏,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点?第一,每次只需要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如玩《愤怒的小鸟》,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拉开弹弓,弹出一块石头。第二,游戏都是由易到难。开始玩时,很简单,难度都是一点点增加的。第三,游戏都是有及时的反馈的,比如《愤怒的小鸟》里,每砸死一头猪,都会获得相应的积分。第四,游戏一定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才会吸引孩子继续玩下去。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也可以从这4条原则出发想办法。

01.把孩子的学习目标具体化,一步步完成。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积攒了很多没有学会的知识点。前面的知识点不理解,后面学起来就很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这件事就像一座大山横在孩子面前,难以逾越,容易使孩子失去信心。

你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这个好好学习是很难操作的目标,怎么学才算好好学习啊?这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搭积木,目标是搭一辆车,你跟他说你要搭积木就好好搭,这个要求就特别的虚泛和笼统,并不能帮到孩子。如果你跟孩子说,我们先搭一个车的底盘,再搭4个轮子,然后搭车身、车窗,车顶。孩子很容易就能完成目标。

跟孩子说好好学习,不如把孩子的课程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逐个解决。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最早为了辅导亲戚的孩子学习,就是把一个个的知识点录下来,传到YouTube上,供孩子们下载学习,结果效果特别好,才有了后来的可汗学院。

他提出的教育理念——精熟教学法,指的就是在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以前学习的理念。其实,就是把孩子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各个击破。把孩子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可以提升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

02.为孩子挑选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一定是他觉得自己能掌控的东西。比如我们早教课程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内容设置上就一定会考虑到孩子的能力,难易适中。

18个月的孩子开始接触艺术课,探索艺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我们绝不会让孩子在2岁以内用滴管作画,这个超出孩子能力太多。2岁以后才会开始慢慢接触滴管作画。我在儿子30个月的时候,曾带他参加过一个创意美术的体验课,平时在艺术课上很专注投入的孩子,体验课总往出跑,不想参与活动。我发现体验课的内容,完全不符合他现在的月龄。

我们的老师也告诉我,内容太难或太简单,孩子都不愿意参与,为什么会这样?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03.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反馈。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游戏容易让人上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游戏总给人及时的反馈。那么,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给予适当反馈,对于保持学习兴趣也是特别关键的。

没有反馈或反馈少的事情是比较难坚持的。比如减肥,很多女生都有减肥的想法,减肥的方法也特别简单,就是迈开腿管住嘴。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失败了呢?首先,迈开腿管住嘴本身就不是好玩的事情;其次,你靠意志力坚持了一段时间,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没有及时的得到反馈,后面就很难坚持。如果每天能持续减重1斤,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坚持到减肥成功。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技能,适当的反馈也十分重要,并且,一定要是描述式的反馈,才更重要。

比如,孩子积木搭的好,家长说“宝宝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好厉害”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反馈太空泛。家长要说的是“宝宝你把车的四个轮子这么快就独立安装好了。真是又快有准确。”、 “宝贝,你这几个字写的比之前工整,你的练习很有效果呀。”这样描述性的反馈,对孩子可以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04.寓教于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关于学习有一项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见下图),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妈妈,我讨厌学习!”看我如何用4招,让孩子痴迷学习

很明显,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被动学习。如何让孩子想要主动学习?这就要依靠游戏来发挥作用。游戏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认为:游戏是一种潜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如策略性、解释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划的制订、执行能力以及快速适应能力等。

《反枯燥》的作者亚当·L.潘恩伯格在书中提到了他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作者在35年后仍然记得5年级历史课上有关哥伦布的大部分知识,是因为历史老师没有让学生,采用死肯教科书的方式学习,而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查资料、比赛等方式吸收知识。35年后,作者对历史课的回忆是充满了乐趣的一个个故事。

暑假时,同事给女儿报了社会儿童情感课,短短几天时间,孩子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很自信的融入,进步特别快。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让孩子通过小组讨论先学,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再进行教授。这种学习方式也被称为翻转式课堂。主动学习的意愿是孩子克服畏难情绪最重要的前提。

总结,不爱学习的孩子很可能是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年时,受家长的引导方式影响。针对孩子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我们可以从孩子喜欢游戏的角度出发,通过拆分目标、设置目标难易度、给予适当反馈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