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是清晨碳水。

有句俗話說,身大力不虧,形容的就是身材高大的人,強壯有力。因此,在坊間大家也都普遍認為,身體越強壯,肌肉越發達的人的力量水平也一定很高。不知不覺的便有了肌肉圍度大小決定了力量水平高低的觀念,但果真如此嗎?大家都對競技體育都有所瞭解,傳統健美運動員通常都有著很大的圍度,而力量卻不及舉重運動員。而舉重運動員呢,雖然有著超強的力量水平,但圍度不如健美運動員大。產生這樣的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今天就來說說關於肌肉圍度與肌肉力量的運動科學,讓你在未來的訓練中,有的放矢。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一般來說,目標決定形體,也同時決定了你的力量水平。不同目標的設定,訓練的方法也就完全不同。因此,你的訓練方法也就決定了你是圍度增加更多還是力量水平提高更快。雖然大家都做同樣的動作,但是通過設計不同的負荷、次數、間歇時間等變量,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健美運動員通常是6~12RM的訓練次數範圍,而舉重運動員通常是1~3RM的訓練次數範圍,就是因為兩者的訓練次數方法不同,造成了兩者的差異化。下面我們來看看訓練方法背後有哪些因素造成了兩者的差異化。

影響圍度與力量的因素

第一,肌肉成分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我們人體有600多塊肌肉,每一塊肌肉都有著豐富的血管分佈,受神經的支配。其中肌肉的最基本單位是肌原纖維,肌原纖維組成了肌纖維,也是肌肉收縮的最基本單位。而在肌原纖維外面是一些類似於水狀的物質,被稱作肌質,也叫肌漿。肌漿是肌纖維的細胞質。肌漿則是由液體、基質與ATP等物質組成。就是這兩種物質決定了我們是圍度更大還是力量更強。

健美運動員更注重的是肌漿的訓練模式,肌漿訓練會產生圍度增大的效果,主要是肌漿裡存儲了糖原與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成分造成的圍度增加,通過細胞質的擴張來完成,但力量增長相對比較慢。而舉重選手則更傾向於肌原纖維的訓練,對於肌原纖維的刺激,則是力量提升比較明顯,肌原纖維肥大是肌原纖維的大小和數量的增長,但肌肉圍度變化相對不大。

第二,能量系統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我們都知道人體有三大供能系統,磷酸原系統、糖酵解系統與有氧氧化系統。在圍度與力量的關係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前兩者。力量訓練,是針對肌原纖維的訓練,更多是利用到了磷酸原系統,一般幾秒鐘就可以完成一組訓練。而且,磷酸原系統不會產生太多的代謝物。而肌漿訓練,也就是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則更多的用到了糖酵解系統,在整個過程中,因為碳水參與比較大,產生了如乳酸、氫離子等身體代謝產生。這樣會讓目標肌肉產生更多的代謝壓力,有利於肌漿肥大的產生。

第三,神經肌肉控制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力量訓練更注重神經的強化與發展,通常是爆發性質的訓練。越要求速度與力量結合的項目,對於神經募集能力的要求就會越高(指的是神經單次可以最多募集的肌纖維數量),舉重通常在幾秒鐘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連續動作。因此,單位時間內要募集到更多的肌肉纖維,而且觸發的頻率要更快,與此同時,全身所有的肌肉也要做到協同配合,產生最大的效應。

這個過程中,強調的是神經控制肌肉纖維的能力,強調的是最大力量的爆發,而不是肌肉圍度的增加,反倒是肌肉圍度的過度增大,會影響運動時的速度。而健美運動員,則對神經的訓練程度不如舉重運動員,因此,發展時的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

第四,訓練方法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健美運動員訓練時,比較講究動作的全程控制。背後的理論就是持續受壓時間長短,當時間越長時,而且是在糖酵解系統的供能範圍內,就會產生更多的代謝壓力,促進肌漿的肥大。健美運動員通常訓練是採用6~12RM的訓練次數,每次4秒離心,1秒收縮以及2秒向心的全程運動控制節奏,這樣大約40秒左右完成一組,而且每組間歇時間不會超過90秒,這樣就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代謝壓力,有利於肌漿肥大的產生。而舉重運動員則大多數是每組1~3次,每次幾秒就結束且休息時間通常會在3~5分鐘,這樣的訓練模式更注重的是神經的訓練,力量的增長,追求的是單次身體力量的最大輸出。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健美運動員平時訓練更多的採用了目標肌肉孤立的訓練方式,這樣也有利於肌肉圍度的增長。而舉重大多是全身性的快速爆發的複合動作,並不針對身體某一部位,更多的是強度全身肌肉的協同發力,最終能夠產生多大的力量。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來,

如果你想要肌肉圍度的增長,就要更多注重肌漿肥大的訓練。而如果想要最大化發展力量訓練要注重肌原纖維的訓練模式。圍度其實並不與力量成正比。這裡要注意一點,兩者在某一模式的運動訓練中,都會涉及到,只是更傾向於肌漿還是肌原纖維,並不存在訓練肌原纖維,肌漿就完全不生長的情況。

針對日常訓練的建議

第一,動作質量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無論是採用何種訓練方式,動作質量都是不可以忽視的。好的動作質量,不僅僅使你訓練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會更加強化你的動作模式,強化你的神經通路。如果是錯誤的動作,隨著訓練時間的推移,不僅訓練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後期再修復錯誤的成本也會更高。因此,好的動作模式與動作質量才是最根本的保證,最為基本的保障。無論你是新人還是高手,都應該在動作模式正確的前提下去完成訓練,去加載負荷。不正確的動作模式,當下可能不會影響什麼,但潛在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第二,營養攝入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蛋白質是肌肉組織的組成部分,同時包含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人體天然產生的,而必需氨基酸則必須通過飲食獲得。其中亮氨酸對於肌肉修復和生長至關重要。確保您的蛋白質來源提供足夠的亮氨酸,這對於肌肉的生長至關重要。由於動物蛋白含有全部9種必需氨基酸,因此食用紅肉、禽、蛋、奶製品和魚會得到更多的亮氨酸。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碳水對於肌肉的增長與恢復至關重要。特別是訓練後立即攝入碳水,通過胰島素的大量分泌,打開營養的通道與窗口,開啟了肌肉的合成,讓更多的營養物質進入到肌纖維中去,這其中就有肌肉的主要成分蛋白質。當碳水充足時,不僅可以刺激肌蛋白的合成,而且還能阻斷蛋白質的分解。這樣就更有利於肌肉的修復與生長。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膳食均衡也不能被忽視。蔬菜與水果不能少,特別是蔬菜,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不僅補充足量礦物質還有利於機體加速吸收其他營養素。每天500g左右的蔬菜攝入,是最低標準。而且儘量選擇十字科類蔬菜與綠葉蔬菜。

第三,睡眠與休息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無論是肌漿的訓練還是肌原纖維的訓練,不僅是肌肉的疲勞,還有供能系統與神經的疲勞。只有合理的營養加上充分的休息,身體才能恢復。恢復過程中,身體肌肉修復的同時,激素水平也會不同程度的調整。如睪酮素,生長激素的提升,壓力激素皮質醇的降低,都與睡眠與休息不可分割。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避免過度訓練。訓練過度通常表現是訓練成績通過合理休息後也無法恢復,訓練中肌肉感覺比較差,頻繁感冒或者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而且容易受傷,都有可能是訓練過度的表現。學會休息,才能持續進步。

結束語

闢謠|肌肉圍度決定力量水平?並非如此,訓練差異化才是關鍵因素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訓練方法,並沒有誰更好或者更壞。都是根據自己當下的目標去選擇。正所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無論何種訓練模式的選擇,都離不開最基礎的動作模式、營養攝入與睡眠休息三者的配合。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才能達到自己最終想要的結果。肌肉圍度與力量並不是成正比的關係。還是那句話,最初的目標決定了後續的一切做法。懂得更多,實踐更多,才會收穫更多。希望大家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目標的訓練方法,不再盲目訓練。加油。


唯有不斷提升現在,才能更好主宰未來,我是清晨碳水,感謝大家支持與關注,我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優質的文章,謝謝。

#健康真相館##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