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農村中心小學與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的調研報告

農村中心小學與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的調研報告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村村建校,保證了適齡兒童全部就近入學。但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村校,布點分散,規模較小,資源浪費。而現有的教師,缺編嚴重,年齡老化,效益不高;實施素質教育,要求開齊開全課程,根本無法保證。為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縮小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的差距,經深入調查研究,全面徵詢意見,初步形成一體化辦學的調研報告。

農村中心小學與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根據實際情況,構成由一所優質學校與相對薄弱的1所或者2所小學,捆綁形成一個“中心小學”。寺灣鎮現有中心小學8所,教學點7所,均屬於貧困村,由中心小學統一管理。

二、具體做法

1、破解難題,積極探索“一體化辦學”路子。

由於種種原因,我鎮各學校之間發展還不均衡,中心小學與小規模學校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學校管理和教育質量等軟硬件設施也存在諸多的差距,部分薄弱校成為我鎮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塊“短板”和“底部”。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近些年,我們認真分析我鎮的現狀,構建了以中心學校為核心、以鎮內三所鎮直小學協管為框架的“一體化辦學”管理機制。我們的設想是:在一定區域內,將一所優質學校與附近薄弱學校聯結成一體化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調配、教育教學管理、生源分配等方面實施統籌兼顧、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實現鎮域內的學校均衡、協調、優質、可持續發展。

2、結合實際,制定“一體化辦學”措施

“一體化辦學”的核心就是均衡發展、共同提高;我們的運作模式是:師資力量一體化配備、教育教學一體化管理、教育資源一體化共享、福利待遇一體化平衡和督導評估一體化標準;為此我們制定了《寺灣鎮“一體化辦學”實施方案》、《寺灣鎮“一體化辦學”管理細則》。要求中心小學統管教學點, 共同開展教研、科研活動,定期組織教育教學經驗交流,開展聽評課等活動,研究提高課堂效能的有效手段,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共同實施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通過開發共享校本課程、建設共享精品課程,創建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內涵。共享信息技術平臺和資源,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完善考核,加強“一體化辦學”指導

實施“一體化辦學”模式的關鍵在於督導評估“一體化”。我們出臺了《“一體化辦學”考核表》,為“一體化辦學”順利推進作了制度保障。其中,對“一體化辦學”的機制建設、隊伍建設、活動開展及成效、考評制度等進行了明確規定與量化標準。每學年表彰,對中心小學和教學點進行一起捆綁評價,以此激勵辦學積極性。

三、取得的成效

1.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教學設施、圖書資料、活動場所、教科研成果、教學資源庫等得到了充分利用。

2.實現了平衡教研活動。各中心小學每週定期教研,下屬教學點教師參加,組織賽課,研究、實踐“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聯合教學檢測,共同召開質量分析會,做到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同步。

  3.提升了學校教學水平。學校間開展教育交流活動,較好地發揮了龍頭學校傳、幫、帶的作用。有效地推進了學校間教育的互補與融合,促進了薄弱學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校際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四、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差異較大。重點表現在教學點教師整體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或者學歷不高,接受新事物較慢,電腦、多媒體不會用,教學成績極差。

2、辦學條件差異大。中心小學教學條件總體上優於教學點。一是信息化教學設施配置存在差異,中心小學信息化教學基本上做到了全覆蓋,教學點信息化教學覆蓋率卻大打折扣;二是生活設施配置差異大,中心小學食堂、監控設備、安保設施等配置率達到了全覆蓋,教學點卻不盡人意;三是學生享受優質教育差異大,教學點1名教師教全部課程的現象多,不利於學生成長。

五、意見和建議

1、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切實解決師資薄弱問題。適當放寬小學教學點編制,教師編制時充分考慮年級數量、班級規模、教師專業等客觀因素,逐步增加專任教師職數。

2、加強區域內教師交流,對教學點教師進行定期輪崗,提供教師學習、研究、提高的機會,促進教學點教師的專業成長。

3 、加強對教學點校長的專題培訓,從規範化管理入手,提高教學點校長的管理能力。

4 、由於教學點教師多數為包辦甚至複式教學,每位教師教學學科較多,備課負擔較重,同時,由於教學點學生較少,更便於對學生面對面、手把手地輔導,因此在教學常規管理上,不搞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