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村老人没退休金、养老难题多,“以房养老、以地养老”可行吗?

小干探


这已不是可不可行的问题,而是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且社会反映相当不错。笔者的不好亲朋好友,就是通过‘’以房养老、以地养老“解决了后顾之忧,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三块地”改革对于解决农村养老的试点情况来看:契合群众要求,‘’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正在推进。从笔者调查走访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信息来看,“三块地”改革中如何解决好农村群众的保障问题,既是群众的关注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群众希望通过改革,自身的保障越来越得强化,养老问题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话题之一。从目前改革推进的情况来看,‘’以房养老、以地养老“已较好地纳入了制度设计之中,无论是通过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还是将退地退房群众纳入社保体系,都在进行试点,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承包地的改革,为农村的土地流转和退地养老创造条件。其一是积极创造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耕种的条件,使土地流转更具可能性和吸引力,农民特别是年老无力种地的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领取土地租金,以利于安心养老;其二是通过改革退出土地换养老,比如宁夏平罗“以地养老”模式,农户退出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以换取相应的养老金,安心养老。

二、通过宅基地的改革,已让部分人实现‘’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比如,笔者曾从事过的宅基地复垦,群众自愿退出已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并进行复垦后,宅基地复垦群众就可选择一次性缴足社保费,而在农村的未征地、宅基地未复垦的群众无购买社保的资格,且宅基地复垦后群众将领取一笔复垦费用,一亩地在13万元左右,购买社保的达龄群众便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就较好地解决了养老问题,实际工作中不少群众也是看到宅基地复垦后能纳入社保体系、解决养老问题,才积极参与或创造条件参与复垦。笔者的亲戚中有好多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了养老问题,每人每个月领1000多,小日子自然过得比较好。一些改革的试点地方,还有对宅基地及其地上的房屋按面积进行回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拍卖转让等试点的,以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为养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当然,也有通过引进工商资本、租赁、联营等使宅基地及房屋利用价值尽可能发挥,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从而达到‘’以房养老、以地养老“。

总之,据笔者从事过的宅基地退出养老模式和了解的信息来看,‘’以房养老、以地养老“很有可能将在“三块地”改革全面推行后,得到较大范围和较大幅度的推广,更多地惠及农村的老年人群体。

欲感受“三农微耕机”犁开土地的更多乡土气息,敬请关注@“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衷心感谢阅读和点赞。


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


我的父母今年68岁了,没有退休金,他们的养老就是“以地养老,他们住在农村,目前不需要我们子女给钱,他们的水田租出去了,一年有一千多块的租金,剩下的土地主要用来种菜,一年的卖菜收入也有三四千,家里还有竹林,他们会利用竹子来编筐卖(有收购的),所以,他们目前的收入完全靠自己种点菜,养一些土鸡生蛋的收入足可以养老了。

还有一个以房养老的例子,有一个同学的妈妈是在农村镇上买了两个个门面房,现在一年的租金是一万多,在加上六十岁老年人国家发的农村养老保险,这个阿姨的养老也不成问题,目前没有让子女给她出钱养老!

所以说,对于农村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来说,以房养老,以地养老也是可行的。但是,一定要在子女的帮助下去进行,因为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的时候,是需要子女的照顾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金的情况下,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的一点看法!


乡村周大妈


农村老人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根本行不通!

看了很多的回答,大多数人赞成农村老人以房养老、以地养老。

做为大半辈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我最了解农村的情况,我要理性地告诉大家,为什么这种做法行不通。

先说以房养老。

1.农村老人大多数与子女共同生活,很多老人是住在子女的房子里,哪来的房产?

既便房产在老人名下,哪位老人又能忍心将房屋抵押出去,身后不为儿女留下一个落脚之地?死后子女到哪去住?

况且农村的宅基地是以户为单位分配的,宅基地的使用权为家庭全体成员共同亨有。这一点不同于城市中的商品房。这不是老人的个人财产,老人有这个权力吗?

2.既便老人与子女已经分户,拥有自己的房屋。但是房屋的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非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购卖此房屋。又有哪个金融机构愿意接受抵押?抵押后卖给谁?金融机构来住吗?

3.现在农村人员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房屋大量空置,价格极低,且有价无市。一个造价十几万的房屋半价、甚至1/3的成本价都无人过问,区区几万元够养老吗?又有谁来接手呢?

4.有人说宅基地有偿退出。退给谁?有偿退给集体?农村集体有几个不是负资产?哪来的钱?集体拿来何用?

退给国家吗?法律规定,国家只有为了公共利益才可以征收农村的土地,国家收回依法有据吗?国家收回用来做什么?有这笔钱还不如直接补贴给农村老人!

再说以地养老。

5.农村老人大多与子女共同生活。农民的承包地是以户为单位分配承包。家庭成员都是承包地的共有人,如果老人将自己在家庭中人均拥有的承包地份额抵押出去,是不是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是以人为单位?是不是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规定相冲突?

6.就算是老人单独一户。但是,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老人有权将土地所有权抵押吗?答案肯定是不行。将土地经菅权抵押,还不如直接将经营权流转来的更实惠。

7.我国农民人均二亩地,土地经营权每亩地能抵押多少钱?平均每年不会超过一千元吧?每年一两千元够生活费吗?

8.农户承包的土地碎片化严重,每户都有几块地,甚至有的地方每户有十几块。哪个金融机构愿意接受抵押呢?抵押后收回有何用?金融部门自己种吗?

这样做会不会使土地更加破碎化?是不是有违国家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政策导向?

9.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养老主要靠子女,经济不独立,这一点和城市老人完全不同。以房养老,以地养老不能够完全解决他们生活的支出,主要还得靠子女接济。这样做是不是将老人与子女割裂开来?会不会使老人与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

城市老人可以以房养老,农村行吗?,


盘锦阳哥


农村老人没退休金、养老难题多,“以房养老、以地养老”可行吗?

在农村,确实大部分老人没有养老金,只靠国家一个月百十元的补助养老,如果年轻时没有一定的积攒,老了后再没有儿女赡养,那么老年生活是不会富足安康的。好多老年人,一生心血的积蓄,都给儿子买楼买车说媳妇,到老了不能继续奔的时候,难免有忧愁感。

那么,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是否可行呢?晏子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或许不久的将来,国家就会推行这些办法。

首先说说以房养老。

在农村,老年人一般都给儿女置上了房子,不管是城区楼房还是村里的普通农房。所以说,儿女都没有必要等着继承父母的老房子。儿女入城生活的,即使可以继承这老房子,只要他们户口迁出,就没有了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儿女未入城生活的,也已经满足了一户一宅的基本标准,再继承的房子,倒塌后宅基地使用权也会被收回。

所以,实际上讲,儿女没有必要再等这栋老人的房屋。如果以有偿退出的方式,或者转卖、租赁、抵押等方式,可以换来足够老人养老的费用,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前提是,这部分钱要够老年人养老,还要保证老年人生前可以继续居住这房屋,或者他们可以用抵押来的钱入住敬老院。

再说说以地养老。

农村的土地,所有权都是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的土地,都是只有使用权。这些承包的期限,一定三十年,现在又出台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那么,现在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谁还能再种地三十年?显然不可能。人老了失去劳动能力,而他们承包的土地又还有几十年的使用权限,靠儿女种,儿女未必能种,何况,儿女耕种,能保证老年人衣食无忧吗?

既然老年人不能耕种了,剩下这几十年的承包期,总应该为老年人带来一定的效益。这种情况下,将土地流转出去,老年人每年可获得一定的流转费,加上国家发放的养老补助,老年人的生活,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总之,以房养老、以地养老,都不失为破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的好办法,如果两种办法同时推行,农村老人将宅基地和承包地同时流转或抵押出去,获得的资金,应该大部分人可以安度晚年。


齐东晏子


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是否可以推行“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模式?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一看就是不了解农村,凭空想象的专家。农村和城市根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你把城市的那套经搬到农村去念,适得其反。且听我一一给你分析。

以房养老;你以为农村的房子像城市里一样,一套房动不动就值几百万吗?农村的房子,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属于村集体。你能卖给谁?出租给谁?除了自己住,根本不产生任何商品价值。就算你把房子当白菜卖了,你想过后果吗?自己以后住哪里?一家老小到哪里安身立命?

以地养老?可笑至极,你以为农村那一亩三分地是你自己的私人财产?同样是村集体的,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你可以出租个300--500的年租,但是不能变卖。

所以农村自古以来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自己劳动和子女给予一部分。孤寡老人领低保和安置养老院。

很多时候,一本好经到下面就念歪了。任何政策的实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战栗的眼神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红口白牙要讲实话。尤其是说农村"以房养老、以地养老"都是睁眼说瞎话。农村房子不值钱,农村田地荒废多,怎么养老?客观地说,当今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儿女(五保户是依靠国家或政府)。目前讲农村老人退休金根本不现实,提高农村老人养老金些许还有希望的可能,至于能提高多少是由各地区物质基础决定的,也不可能全国一盘齐。说话虽易但不可乱说,做事虽难但不可不做。还是客观理智、说话做事都实事求是才是做人应有的品质和原则。人应该有一点精神,关键是讲真话、办实事,有作为,才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百姓,更有益于城乡老人。人终会要老的,现在多替老人考虑,多服务于老人,将来后代也同样照样学、照样做,自然会成为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付从权


楼主您好,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养老难题多,以房养老异地养老可行吗?首先农村老人来讲,他的这个宅基地上建的房屋,是没有大产权的,所以说,在没有产权的房屋对个人来讲,那么这个买卖房屋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说以房养老我觉得是不可行的。

然后就是以地养老,当然这个耕地呢,实际上是属于国家的,但是你有这个耕地权,也就是说你可以将你的耕地转包给别人,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说你们家耕地比较少,实际上也获得不了多少的租金,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办法我觉得并不是很妥当,因为毕竟这个地是国家的,如果说哪天要征收走你的地的话,你就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养老的一个生活来源啊。

那么实际上对于本人来说,最有效的一个办法还是要通过参加养老保险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只有你参加养老保险,那么你就可以领取到养老金的待遇,这个养老金的待遇他是可以领取终身的,所以说对你本人来讲,是最有效的一个养老手段,我们一定要选择参加养老保险来实现自己的养老。


懂社保


农村老人靠房子养老几乎是不存在的,农村房子一般都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对于很多农村老人虽然他们年事已高且劳动能力逐渐下将降,虽然有些老人拥有土地,但迫于生活不得不通过工作来获得生活来源,晚年也需要从事工作甚至繁重体力劳动的情况,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大多以务农为主,加上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政府财力有限,能够获得退休金和养老金的老年人比例更低,在农村这样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情况是经济收入有限,大部分老年人除了政府提供的少量养老金外缺乏其他养老保险,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子女赡养,总体来看,劳动收入是低龄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来源,而高龄老人主要通过子女家庭发挥了重要的养老功能,很多农村老人将大部分收入用子女教育和婚事安排上,在劳动力逐渐失去时几乎没有积蓄甚至欠债,缺乏有效的养老保障。





耕小田


“以房养老、以地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以房养老、以地养老”为什么不行?首先我们来说说农村的房子。可以说房子是大部分老人最后的底线,那是他们最后的港湾,他们肯拿出来养老吗?八成是不愿意的。再来说说以地养老,首先我们假定老人无法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土地能产出的价值在于土地流转的租金,以我家为例,我家有4口人,大约6亩土地,我们当地的土地流转价格为每年每亩300元,一年的收入是1800元,那么每个老人900元每年,显然是杯水车薪。

农村养老难题多,难在哪里?来看看目前我家农村老人的现状。老龄化逐步加剧,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将成为深度老龄化国家,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导致现行的养老政策无法满足现状。农村发展不一,情况复杂,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单一的养老模式不能解决所有农村养老问题。“空巢”问题日益凸显。现在的农村号称“九九三八六一”部队。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导致老人、父女、小孩等弱势群体无人照顾。

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国家强盛,老百姓富裕了,养老的问题自然解决。

那么解决的具体办法呢。我认为首先要识别症状,识别养老困难的“病因”在哪里?然后是对症下药。有哪些症状,就要有针对的药方去解决。充分运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会保险养老等等其他一些养老模式。比如:有儿有女的老人建议以家庭养老为主;无儿无女的老人建议以机构养老等国家养老为主,对经济困难的老人建议以五保户、低保户等民政救助进行协助养老。只要做到精准识别病因,做到对症下药,相信养老问题能够得到缓解。

我们的目标是让天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如今的繁荣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


八贤王


以房养老,以地养老都不可行,不适合农村。

先说以房养老。农村的房子是盖在宅基地上边的,而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委会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所以,农村的房子根本不值钱。再说,农村的房子城里人不允许买,这是有法可依的。房子不值钱,又怎能以房养老?

再说以地养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不是农民的,何谈以地养老?

以房养老,以地养老,不知是谁提出的,据说又是哪个专家提的。根本不附合农村实际,根本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