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余华的《活着》里,福贵所有的亲人都走了,后半生又很凄惨,那么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

俊姐姐爱生活


余华的著作《活着》中,其主角福贵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晚年的他孤苦无依,只有一头牛陪伴左右,在现在看来好像“活着”对于他来说确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如果非要说他活着的意义的话,那就是要“活着”吧!正如《活着》中文版自序中写到的那样: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里的福贵其原型应该是作者自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者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笔者有理由相信余华的内心是非常痛苦而煎熬的!

依照经验,当一个人经历了太多极端的事情之后,Ta会有两种极端的反应。其一:彻底放弃;其二:彻底看开!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很多人创业失败后选择自杀或者逆流而上了!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曾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或许余华也不止一次想到这个问题。亲人们的离去煎熬着他,现实的苦难摧残着他,是选择了结余生还是迎难而上?这同样是个问题!


万幸的是他听到了那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却仍然乐观积极的生活着,这首歌深深的打动了他,所以才有了《活着》!

或许他也是希望通过《活着》这本书,鼓舞更多的人“活着”。毕竟对于那个时代的他们来说,能够“活着”本身就已经很美好了,还需要什么意义吗?

他们经历了太多苦难了,诸如:内战、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每一件都能轻易的让人死去,有多少人背弃自己的一切只为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现在在讨论他们为什么要“活着”,不知道他们做何感想!

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讨论“活着”的意义,是因为我们能毫不费力的“活着”了。但是,现在又有几个能体会到“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那?

所以,且行且珍惜吧!

珍惜让那个年代的人求而不得的“活着”,珍惜每个人只有一次的一生。不要为了追求什么所谓的意义而去糟蹋自己,毕竟“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与君共勉。


花花火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着,你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

只是为了活着的这个过程,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经历死亡。

你过得好也是几十年光景,过的不好也是几十年。这中间过的好的人可能觉得没白来这世上,对死亡的恐惧感也往往大于过的不好的人。

富贵活着,所有人都离他而去,真的太惨了,就没有一件好事发生过在他身上。换成谁我都觉得没办法像他那么强大,可他活下来了。而他的活也并不是别人那样的要追求什么东西,或者期盼未来怎样。

他就像完成一件工作一样,活着,就是他的工作。

他对于生命的意义,童年的时候可能跟绝大多数小孩一样是冰糖葫芦和胡同里的伙伴。

长大了,可能就是在赌场多赢点钱,多睡几个好看的姑娘。

落败了之后,可能就是多挣点粮食,媳妇能生个大胖小子。

有了孩子,可能就是希望全家人能天天吃饱肚子,女儿长大了嫁个好人家,儿子身体硬朗,还能出人头地。

儿子死了,可能就希望媳妇病能好了,女儿能好好过日子。

媳妇死了,就只惦记着女儿一家三口了。

女儿死了,女婿孙子过得去就行。

女婿死了,就跟孙子将就过。

孙子死了...

他这辈子的希望都落空了,所以他不会再有任何希望,甚至不想要再得到任何东西,得到了就会失去,那还不如不得到。

富贵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晾衣绳,媳妇,女儿,儿子,女婿,孙子都是挂在他身上的衣服。湿漉漉的挂起来,把他的身体压弯,两头拴着的结也一点点松开,他们晒干了就被拿走,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轻,没有了牵挂,他反倒轻松了。

没人再去他身上晾衣服,孤零零的就悬在那,说不定还会有衣服挂上来,可他已经不在乎了。拴着的绳子慢慢就会被晒糙,总是会断。断了就好了,他就不用再晒衣服。


胡药九


我刚看完时和你有一样的疑虑,困惑,甚至焦虑。感觉富贵活着是没有意义,我都替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是我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就开始和自己对话并找到出口,把自己解脱出来,最后我确实想通了。就像余华作者自己都在说,“我写的明明是希望,为什么很多人在书中却看到的是绝望!”

开始看到主人公徐福贵开始回忆和讲述自己的故事开始一气呵成看完的。

影响比较深的是当时最后章节看完时,是半夜一个人睡觉前看完的,因为太入迷,一直祈祷最后能让富贵最后的外孙陪他一起就这样结局,对于我脆弱的小脏还是能接受的。但是事与愿违,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我不淡定了,书是看完了,可是我睡不着了,并且好几天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气氛中不能出来,还有那像死胡同一样的消极的想法让我怎么都出不来,这本书看到给想法就是:“活着没有意义……”我找不到他在这个世上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更重要的我自己也想不通,同时我又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定要让自己走出来,真正的想通。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后来几天一直和自己的思想做着斗争,富贵从含着金汤匙长大到赌博败光全部家产,这何尝不是一道大坎。但在那个大背景下,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每个人的命运随时会被转变。会从德高望重的县长瞬间变成人人喊打的批斗对象,会从耀武扬威的恶霸变成“阶级敌人”在街上众人活活打死。去街上买东西都会被拉去当成壮丁打仗,随时没了性命或与家人永失联系。这样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贵全部都有经历过,人生面临巨大的变动和挫折,生活中悲剧又一次一次打击着他,也打击着我作为读者的承受能力,从第一个突然去世的儿子有庆开始,我的内心就已经纠在了一起,到后来的老婆家珍的病故,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去世,女婿在工地被石板压死和最后噎死的外孙苦根。整个过程中我不停的祈祷希望他们不要相继离开,最后还是离开了。

那时看完真的很痛苦,压抑,因为自己并没有走出来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身本来的想法是消极的,甚至扭曲吧。是的,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在你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如意。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守恒定律的,小时候经历的事情越多,化解困难的能力越强,长大后接受挫折的承受的度也会越强。反之,从小就没接受过什么挫折,或者一直有人在为你遮风挡雨,成年了再面对挫折,承受力度肯定是会弱很多,也就像我当时看完《活着》的感受一样,不敢想象,遇到如此大的困难和波折该如何去面对和接受。

后来突然想通了,富贵遇到如此多的波折,最后和一头老黄牛依然生活在一起过完自己孤独的老年生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活着意义就是在面对任何困难与波折的时候,应该坦然的接受并要坚强又乐观的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就是在面对和战胜挫折和困难,遇到巨大的挫折的时候活着不是没有意义的,活着本身就是有意义……


WD杨妍


《活着》是我几年前的一个夜晚连夜看完的,我一个大爷们哭的稀里哗啦!然后我就想到了我的姥爷。姥爷生于1938年,经历了无数的岁月磨难:三岁丧母,四岁丧父,然后寄养在舅舅家里,舅舅家里孩子也多,他的表兄弟各种欺负他折磨他!经历了抗日战争、三年自然灾害差点饿死,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然后娶妻生子,30多岁时,多才多艺的大女儿突患疾病夭折(才15岁),40几岁姥娘也因病去世。姥爷独自抚养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大,并且让两个舅舅成功娶妻生子。姥爷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悲惨,人生的四大悲一个不拉!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能不能承受着那么大的打击?能不能承受着那么多年独自一人的漫漫长夜?我只能说,这是时代造就的悲剧,富贵的悲剧也是如此!但他们在经历了一件又一件磨难后依然勇敢的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VINCENT47695312


余华的《活着》讲述的是徐福贵的一生,讲述他是从一个阔少爷一步步变成一个无依无靠家徒四壁的老农民。

讲述他的父亲,母亲,妻儿又是如何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的,最后,就剩下他跟一头名唤“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

  可以说,福贵而言后半生相当的凄惨。那么,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来听听有书君的分析吧:

  死对于福贵而言其实很容易,他拥有比别人更多死的理由,而他却还活着,因为这些似乎都不是他活着的意义:

  1.当他家庭没落,一无所有,输掉了所有的家产时,他没死,说明物质不是他活着的意义。

  2.当爱他如命,对他始终如一的父母撒手人寰,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时,他没有放弃生命,他还活着,父母亲情不是他活着的意义。

  3.一直爱他,惟命是从的媳妇家珍生病去世的时候,他没有放弃生命,说明爱情不是他活着的意义。

  4.一双可爱的儿子有庆因为输血,女儿凤霞因为生孩子失去生命,女婿张二喜因为意外去世的时候,他没有死,说明儿女不是他活着的意义。

  5.当他看着自己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有过命的交情的兄弟春生死的时候,他也没有死,说明友情不是他或者的意义。

  那什么是福贵活着的意义呢?

  一个不为物质,不为亲情,不为爱情,更不为友情而活着的人,那他活着还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余华的那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活着没有别的意义,就只是单纯的为了活着,如果非要赋予一定的意义,恐怕还是活着的本身。

  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活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死亡的过程,一场病,一次意外,又或者是一次输血,再或者女人生个孩子都可能要了你的命,以此揭示死很简单,活着才是最艰难的事情,也因为活着异常的艰难,所以,活着才更具有意义。

  所以,有书君提醒大家,活着不易,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意义。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第一次读《活着》大概是在十年前。我记得当时我花了两个晚上读完这本不到14万字的小说,我读 得很认真,因为它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所表现的意蕴深刻的民族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惊讶于余 华不动声色的冷静叙述,但在这“零度叙述”的帷幕背后,我感受到的是作者浓郁的温情。

余华在自序里讲过,《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 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由此看来,《活 着》并不是悲剧小说。

小说跨越了“民国时期”、“解放战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多个历史时期,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的洪流的裹挟之下,徐福贵和他家庭不断遭遇的苦难。

福贵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含着金汤匙长大,吃穿不愁,养尊处优。然而欲望把他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染上嫖赌恶习,败光了家产,气死了亲爹;后来他去为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大兵抓去当壮丁,死 里逃生;回家后发现母亲已然去世,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烧坏了声带,变成了哑巴;再后来他儿子有庆 就读的学校组织学生为产后大出血的县长的夫人献血,有庆因为献血过量而失去了生命;几年后他妻子家 珍也撒手人寰。后来,命运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次又一次冷冰无情地插在福贵头上——女儿凤霞在医院分 娩死于大出血;女婿二喜在工地上突发意外被夺去了生命;他的七岁的外孙苦根也因一次吃豆子撑死了。 最后,陪伴福贵的是一头像他一样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水牛。福贵接二连三失去了亲人,接踵而至的打击 并没有让他失去生存的勇气,他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作品无疑把福贵塑造成了一个时代英雄。

福贵在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时心绪平静,娓娓道来,好像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这就是这部小说独特 的艺术魅力所在,讲述的是苦难,但又不局限于苦难,上升到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 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我的长篇小说《爱无止境》已在头条连载,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希望读者过去阅读、收藏。


黔中云


小时候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对剧中“富贵”的悲惨人生哭了好多次。心中常想,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可怜的人呢?

长大后,我离开农村老家去河北上大学,又考上研究生。考完试回农村老家,母亲给我讲了一件足以能改变我的事。

大家都知道在农村忙完农忙后,都要家家户户把农作物存放起来。村里面有个老头把玉米棒放在屋子外面,因为怕晚上有小偷偷玉米棒,他在外面睡觉以防万一。半夜的时候,他感觉脸面发痛,一看,一条疯狗在啃他的脸。

第二天,村里人都劝他打个疫苗,他不听,怕花钱,怕自己没钱拖累子女。不过几天,他就去世了。在旁人看来,甚是可笑。毕竟打个疫苗也花不了多少钱啊!但人有时候就是那么可笑,那么无知,即使下一秒自己就不在了。

正如《活着》中的“富贵”,在旁人看来,在世上他实在是没有任何值得寄托的人了,一切眼前的希望都破灭了。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吗?

但他看多了死,流干了泪。心中早已麻木,早已行尸走肉。已经不知道活着是什么,像一条狗似的活在世上,更像一条狗没有尊严的死去。

他活着就是活着,没有希望,没有明天,直到死去的一天。


悟看说道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在人生低谷,生活一度过得非常糟糕。

一次非常偶然的情况,我陪孩子去书店看书,等待地过程中,随手拿起了它。

这一看就是一下午,我一口气走完了福贵艰难的一生,合上书我在想,他是真实存在的吗?怎么会有人这么惨?

小说讲述了福贵的一生,娶妻生子,连遭不幸,被国民党抓去战场,儿子被抽血而死,女儿高烧导致不能说话,最后还死于产后大出血,女婿做工时被砸死,唯一的外孙因为吃多了豆子,被噎死。

故事的结尾,除了福贵,全部都死了,小说叙述平淡,却让人无法心绪安宁,平实的文字却给人一股强大的力量。

后来我明白,世上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岁月安好,与福贵相比,我那些挫折、磨难,只能算鸡毛蒜皮的小事。

很多人说看了这本书感到难过,可我当时的感觉确实庆幸,庆幸自己在此时遇见它,庆幸生活在和平年代,因为《活着》,我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再后来,我就去把很多年前的同名电影翻出来看,葛优和巩俐主演的。

没有丝毫意外地,再一次哭肿了双眼。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它虽然是一部电影,但是电影题材的选择和电影中所展示的人物命运都深刻的反应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现状,寓意深刻。

这或许也是那些年代千百个“福贵”的真实人生。有些人迫于死,有些人,也迫于生。


陆夭夭


我个人认为福贵的活着本来就是痛苦的,但同时他也是幸福的,他活着就是在替自己替他的妻子、儿女看这个多变的世界,他经历过很多起起伏伏比别人更明白活着是有多好,更明白活着对他意味着他还能感受到妻子、儿女活着时的点点滴滴,只有活着才能更好懂生活的意义。我记得我看过一个小故事《乞丐王子》里面的王子是做个不知道疾苦的人,每当他遇到那些可怜到极点的人说起自己的经历时,总是感慨说”要是我遇到这种事情我可受不了”,然而有一天他的国家被别国攻打,他自己也从王子变成了乞丐还被别人打成残疾,当他去到别人家乞讨时说起自己的经历时,那人发出了和他当初同样的感慨”要是我遇到这种事情我可受不了”,这时王子正色的说”先生,无论谁遇到这种事情都受得了”。我想余华要告诉我们的事无论生活再怎样差,我们都要学会从容的看待这个世界,努力的活着。


遗忘最初2


我不知道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就像说说我身边一位跟他命运一样悲惨的老人的故事。

这位老人,我爸喊他爷爷,我叫老爷,他二儿子我下面简称z爷。

老爷应该是个书生,文邹邹的。是农民,但是又比我们这些农民过的精致。无论是生活还是衣着都显得特别“精致优雅”,吃大锅饭那会,他就是个记账的,也从未吃过苦。我老婆婆(老爷的老伴)是个地地道道下苦的人,做饭洗衣带儿子割草喂羊喂猪,几乎家务都是她做。就算地里的活多半也是老婆婆做,老爷哪是下苦的人啊,是不是地主的家的少爷我不知道,但真心是地主的命,跟富贵一模一样的命。再后来儿子女儿也大了,他们也帮老婆婆分担家务。

后来大儿结婚生了三个女儿,也算温馨。女儿也嫁人。就剩小儿也就是我说的z爷,没我爸大,但是我爸还得管他叫爸,到现在快50岁了,还是没结婚。

为什么因为富贵就要想到我老爷。大概20年前吧,老爷的大儿出了车祸就再没起来,而我老爷就是所谓中年丧子。对他的打击特别特别大,以前都是特别精神啊,只从大儿出事后,他来我家就躺躺椅上,说话着就开始打盹了。我记得有好几次被烟烫了,然后猛然灵醒。我们那时候还小,老取笑他爱打盹。

大儿媳也很有出息把三个女儿抚养长大,嫁人。户口也搬走了,不过逢年过节都会看老人。

老婆婆也依旧忙着做家务,照顾老爷,割草喂羊。就这样老爷迷迷糊糊的状态大家也都习惯了,总算平平静静的过了大概18年吧。我老婆婆在一次给羊割草的路上出了车祸,重症室几天还是没有将她留下。又是老年丧偶。老爷又一次深受打击,虽然老爷口头一直对只知道做家务,没一点文化水平的老婆婆各种不满,但是真要多年习惯了一个人突然又毫无征兆的失去,谁也接受不了。老爷越来越迷糊了,真的是坐哪就打盹。

当然,这么多年,女儿也是会照顾娘家,奈何嫁的远,人家也有自己的过火。人家也多次把老爷接过去生活,老爷压根习惯不了。

老爷就自己学着做简单的饭菜,不过多半都是买,二儿在家也会给他做着吃,但是二儿照顾起人来并没有那么顺意,要不然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结婚。老爷有时候来我家遇到饭让他吃,他这人特好面,十有八九都不会吃。有几次我妈做搅团,这饭就适合老人吃,还特意给他送过去。

老爷好不容易慢慢习惯了这种孤独的生活,又查出了重病,后面几乎吃不下饭,打营养液。再后来也就过去跟大儿老婆婆团聚了。

其实我说这么多,不知道是具体是我老爷还是我z爷命运更悲惨。

经历了亲兄弟,父母一个个离去的z爷,真真继承了老爷走哪就打盹的基因。

z爷可能就是比别人反应慢点吧,但是干活什么得都在行,谁家有活让他帮忙他就去,也能自己挣钱,但是工钱被不被工头贪些咱从来都不知道,只是偶尔听他提起谁谁还有多钱没给他结,谁谁欠他多钱没还。他是谁借钱都给,但是总有那种坏人欺负他老实只借不还的,他跟我老爷一样好面,不会主动问人要。前几年听说有人给他介绍对象,结果让人骗了不少钱。

z爷现在一个人生活,吃饭啥的就是自己将就着做,逢年过节的肉都是他割好,那我家,我妈切,我爸给他炒好,他再端回去。我妈偶尔还开玩笑,z爸,我给你做肉,用我家油盐酱醋煤气你也不舍得给我加个肉夹馍吃。z爷肯定就会说,你把这些肉都吃完都没啥。

因为我们老家离得也近,我爸跟z爷几乎是一起玩大的,z爷就我家关系一直很好,小时候我还给z爷扎头发,他在躺椅上打盹,我就给他做纸鞋穿,还笑他脚臭。每次我都会被我爸骂。每次z爷打工回来就会给我们买瓜子辣条吃,那时候这零食可真是稀罕物啊。

我跟我哥还有z爷打牌总赖他,他打牌从不看锅里,只盯手里的牌,我们有时明明扔了几张牌只给他报一张牌,他也不知道。反正每次我们皮肤z爷时候我爸都会臭骂我们。

我结婚的前几天,z爷在我家逛,硬是塞给我100元,还特别不好意思的给我说爷最近紧的很,要不然多给你点。z爷从来没有这么难堪过,我说z爷,这多少也是您的一片心意,我出门的时候你送送我。(结婚的时候送我去婆家)

忘了说,从小z爷都管我叫小猴子,现在也结婚生子,再回家z也就不再叫我小猴子了,而是叫我名字。每次看到z爷迷迷糊糊的状态都感觉好心疼,真的跟自己的爷爷一样,看着我们长大的。

可能后面跑题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关于z爷的故事,我还能写好多。只是偶尔还会想起老爷,真的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的,我老爷全都经历过了。明明是个文弱书生却要经历这样的风风雨雨。愿他下一世平安过一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