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法國大革命期間,革命的法蘭西為什麼能很快戰勝第一次反法聯盟?

戀戀女生


曾經社會主義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尤其是法國的巴黎公社,給整個法國或者說給整個國際共產主義帶來的那種變化,大家都覺得這種共產主義很明顯有缺陷,並且要加以改進,但是針對他這種軍事上面的集結能力確實是讓後世很多資本主義感到後怕。

資本主義國家在面對同等規模大小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都會犯錯,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在戰爭時期無限制的集結自己本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軍隊的作戰裡面,這種瘋狂的作戰模式讓很多對社會主義國家感到覬覦的國家都十分的後怕。

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實踐的呢?就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面對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國國內的民眾看到自己法國國王,法國軍隊不給力的情況之下,自行組建軍隊抵抗第一次反法同盟,並且面對強悍的敵人,手無寸鐵的法國民眾,(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拿起刀槍擊跑了敵人,把敵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家。

從這一點上來講,社會主義國家在面臨資本主義國家的戰爭時期的戰鬥意志昂揚就可見一斑。

根據這一點,法國後來的革命實踐者拿破崙曾經針對這種情況,設計出了一種全民義務兵制的制度,也就是對法國民眾進行軍訓。

在平常的時候,法國民眾融入生活,比如說從事農業生產,或者是工業生產,等到了某些特定的時候,把這些民眾集結起來進行軍事訓練,一旦發生戰爭,這些民眾稍加訓練就可以立刻投入到戰爭裡面,這樣的話,法蘭西以一國之力逆襲了整個歐洲。

法國革命,讓全世界得到了這一種恐怖的制度,也讓後世歐洲百萬級別的爆兵成為了可能。

當自己的國家面臨入侵的時候,任何一個人都會帶著自己的尊嚴,漢奸除外,他們會選擇拿起自己的刀槍,如同從地獄裡面走出來的天啟騎士一樣,給來自於其他地區的來犯之敵以制裁,這種戰鬥力是無法用金錢或者是物質來衡量的,這是一個國家的民眾對自己國家深深的愛,以及對於自己國家的自豪!這一點上來講,全民義務兵制不一定養自己的士兵,掌握多少的戰鬥技巧或者是軍事知識,而是讓自己的民眾意識到自己這個國家是自己唯一的家,他們為自己的家感到自豪,這才是全民義務兵制所必須要做的事情。


漩渦鳴人yy


其實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從1792年4月20日法國宣戰,到1797年10月締結《坎波福米奧合約》之間雖然時斷時續但至少在理論上整整打了五年多。

(1792年7月14日加冕的最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一開始就被視為德意志帝國的捍衛者和保衛者,但帝國整體其實到1793年才對法國宣戰)

至於為什麼法國能夠打勝其實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從國力上說法國的國力肯定不如反法同盟各國的。但是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的定位非常曖昧,參戰各國並不是第一時間一起投入戰鬥,而且彼此之間矛盾也非常深。首先從理論上戰爭在1792年就隨著法國政府以路易十六的名義宣戰而爆發了。但法國名義上是要向哈布斯堡的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宣戰,事實上法國卻是向接納和容忍法國流亡者的特里爾選帝侯的科布倫茨進軍。嘴上喊著對波希米亞匈牙利宣戰,手卻伸向神聖羅馬帝國的萊茵河沿岸領土。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理論上是作為帝國皇帝和帝國最強大的諸侯去抵抗法國的入侵,但是神聖羅馬帝國整體卻一直拖延到1793年的3月才對法國宣戰。英國荷蘭西班牙也是一直到1793年才參戰。

而且儘管法國大革命和反法同盟戰爭在今天的人眼中非常重要,但事實上在法國革命和反法同盟戰爭前後歐洲其實發生了好幾件更加驚天動地的事,只不過它們今天已經被人忽視了。比如說瓜分波蘭,瓜分波蘭很多時候被看作是跟法國革命毫不相干的事情,但事實上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的三次瓜分波蘭,有兩次都發生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1772年的瓜分波蘭讓俄普奧通過獲得波蘭領土而建立起了友好關係。但是這種友好關係隨著約瑟夫二世皇帝和葉卡捷琳娜合作對奧斯曼帝國作戰而受到了影響。德意志的普奧兩強的關係其實已經降到冰點,只不過因為法國革命侵犯了阿爾薩斯洛林的帝國諸侯的禮儀,而且德意志西部諸侯庇護法國流亡者和保王黨所以導致法國開始威脅德意志帝國西部,這兩強才勉強聯合起來,在1790年締結了《賴興巴赫協定》。

(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國王到1790年才勉強和哈布斯堡的利奧波德二世皇帝和解)

但是1792年終於行動起來的奧地利和普魯士其實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在法國做什麼。他們只是在試探,看看自己能趁著法國革命撈到些什麼好處。而且在還沒撈到好處之前彼此之間就爆發了分歧。奧地利希望一旦打敗法國那麼必然可以在奧屬弗蘭德沿線擴張領土。而一旦擴張了領土那麼就可以把這個擴大了的奧屬弗蘭德用來交換巴伐利亞。把巴伐利亞選帝侯整體遷移到比利時去,而奧地利則獲得整個巴伐利亞和萊茵-巴拉丁。這個計劃其實1778年當時的皇帝約瑟夫二世就提出來過了。但是既然1792年奧屬弗蘭德變大了,哈布斯堡想要的也就更多了,所以他們提出除了要交換巴伐利亞和萊茵-巴拉丁,他們還想要霍亨索倫的拜羅伊特-安斯巴赫領土。這個計劃1778年就因為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的反對失敗了,現在奧地利還想多要一塊就更不可能。所以這個計劃一提出就被普魯士嚴辭拒絕了。而普魯士則希望利用自己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獲得的好處來跟萊茵-巴拉丁交換於裡希-貝格公國。而這一點又是哈布斯堡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1792年當十萬奧地利軍隊和四萬多普魯士軍隊準備入侵法國的時候,他們還沒出發就已經內部爆發了矛盾。

(瓦爾密大捷比鬧劇要體面一些但是也體面不了太多)

這些矛盾導致這兩國很快發現他們在法國的干涉戰爭其實得不償失,因為都無法為他們帶來實際的好處。所以所謂的瓦爾密大捷其實根本不是一場會戰,相反法國和普魯士只是互相用大炮轟擊。並沒有投入更多的兵力,而普魯士發現自己補給不足的時候就主動撤退了。

這樣的戰爭實際上只是兒戲般的,所以法國可以追擊普魯士甚至一度佔領美因茨。而普魯士這時候又發現真正能夠給它帶來好處的生意也就是瓜分波蘭,所以當1793年英國和一大票歐洲國家參加反法同盟的,普魯士和俄國又忙著瓜分波蘭去了。雖然英國答應支付大筆補助金,但普魯士只拿出了跟它的強國地位完全不相符的六萬兵力而且一再強調必須自己擁有決定在哪裡使用這些兵力的權力。

但實際上即使普魯士只出兵六萬,但只要奧地利、英國、荷蘭、西班牙能夠團結一致對法國作戰,法國還是打不過。但為什麼法國能夠勝利呢?這就要從法國的角度來談一談了。很多人把法國在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時期的勝利,歸功於法國革命對法國人的解放,或者革命對思想的解放。真是還有人把它歸因於法國民族主義的誕生和覺醒。其實這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真正給法國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的巨大軍事優勢打下基礎的東西其實是1793年雅各賓派勝利之後,由卡諾公民引入的義務兵役制,讓法國動員起一直和其他國家相比完全不成比例的軍隊。

(特里爾選帝侯允許法國流亡者聚集在科布倫茨並且組織保王軍是法國人把手伸向西部諸侯的重要原因)

但為什麼法國能搞義務兵役制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這麼做呢?很多人把它歸因於民族主義和革命,但事實上我們只要稍微觀察一下歷史我們就知道這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必然的聯繫。十八世紀的戰爭被叫做花邊戰爭,而花邊戰爭的根源在於三十年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按照最聳人聽聞的版本說,三十年戰爭這場總體戰讓德意志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很多城市被夷為平地,這樣瘋狂的殺戮在1648年結束之後,歐洲各國君主都不希望類似的事件重演。所以紛紛限制戰爭的規模,遏制軍人在戰場上的燒殺搶掠。

(三十年戰爭對德意志來說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災難,所以雖然很多人盛讚宗教改革的意義,但17世紀是德意志歷史上公認的最黑暗的一頁)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18世紀的大部分主要戰爭都是遺產繼承戰爭,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到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交戰的歐洲各國都是為了王室的繼承權和具體的領地而作戰。使用的也都是僱傭軍,而且為了約束這些人的燒殺搶掠,各國王室不但給軍人付軍餉,甚至連給養和物資都儘可能的從後方運輸。路易十四的拉弗亞德侯爵元帥圍攻意大利的米蘭的時候,軍隊的吃穿彈藥自不待言,連鉛絲都是他岳父夏米亞爾侯爵讓後勤人員用馬車運過阿爾卑斯山的。

(路易十四迎接大孔代親王,這時候的法國國王真正為自己打造了一支王家軍隊)

這樣的體制就決定了王朝戰爭的規模註定不可能大,自然也就不需要全民皆兵和義務兵役制。因為國王根本養不起一支民族的軍隊。而革命的法國其實也養不起,那法國為了打敗自己根本無力戰勝的敵人而搞出義務兵役制之後他們怎麼養活這支他們根本無力負擔的大軍呢?

當然也只能靠搶,法國從1793年開始搞義務兵役制全民皆兵。實際上就顛覆了1648年以來歐洲的有限戰爭的遊戲規則。因為法國根本養不起這麼大的一支軍隊,所以他們就只能搶。當然法國人也不是明搶,法國人只是以佔領軍的名義給自己的軍官和士兵開出介紹信,讓他住到被佔領的人民家裡去。然後衣食住行一概由房東負責,法國軍人也不白吃白喝你的,走的時候法國軍人會按照他們規定的世俗標準給你付錢。但付的是“軍票”,也就是當地政府不認,法國政府認了也不會兌現的一種廢紙一樣的紙幣。

(勝利的組織者卡諾公民,他破壞了歐洲十八世紀的遊戲規則,開啟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災難之門)

好在法國主要在德意志西部的萊茵河地區作戰,這些地方都是富庶地區,法國軍人吃喝玩樂快樂極了。但這樣做的一個副作用就是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踏了他們嘴上的革命理想。德國人利希滕貝格在《格言錄》說“法國人來之前說他們愛全世界的兄弟姐妹,結果來了之後他們只愛姐妹不愛兄弟!”這就激起了德意志人對法國人的仇恨。其實如果說法國大革命激起了民族主義,那也是被佔領地區的民族的民族主義而不是法國的。拿破崙的大軍團是一支真正國際性的軍隊,法國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羅馬尼亞人都為拿破崙作戰。

法國軍隊最能如魚得水的地方就是德意志、意大利和波希米亞,因為這些地方的人民都比較富裕。法國人一路燒殺搶掠可以養活他們的大軍。而在西班牙、波蘭和俄國,這些窮地方,法國人形同虛設的後勤能力就暴露無疑了。所以當俄國和德意志各邦紛紛效法法國也引入全民皆兵,組織起一支本國力量根本無法供給的大軍的時候,法國革命和拿破崙帝國的命運就結束了。

(萊比錫民族大會戰是一戰以前歐洲最大規模的會戰,之所以規模會有這麼大是因為所有參戰國都效法法國破壞了遊戲規則)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之所以第一次反法同盟面對法國顯得軟弱無力,固然在政治上同盟各國因為各自的私利而紛爭不斷,導致同盟無法團結一致對法國作戰。固然普魯士和奧地利在1792年根本沒有搞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但讓同盟各國戰敗的最根本原因還是法國在1793年顛覆了歐洲有限戰爭的遊戲規則,搞了全民皆兵和就地劫掠的補給方式。以破壞遊戲規則的方式瞬間加強了自身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