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吳三桂造反失敗後,康熙想將他全家上百口滿門抄斬, 不料卻漏掉了一人,這個人是誰?最後怎麼樣了?

鈍拙緣己G


吳三桂一是個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他本是良家子,原本打算做明朝的忠臣,不想最終背叛了大明朝;他本想做大清朝的忠臣,但是最終他又起兵造反,結果被千古一帝康熙皇帝擊敗,全家老幼盡被誅絕。但是吳三桂子女眾多,仍然有一位兒子帶領部分族人逃脫,隱居在十萬大山之中,延續了吳三桂的香火,此人就是吳三桂的二兒子吳應麒,而他們避難之所稱為馬家寨。

坐落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首府凱里市岑鞏縣的馬家寨就是當年吳應麒帶領族人隱居之地,之所以稱為馬家寨而非吳家寨是為了紀念吳三桂的軍師馬寶,當年馬寶在吳三桂兵敗後,謀劃了逃生之路,他還帶陳圓圓到此避難隱居。當然取名馬家寨還可以避開清朝耳目,以免吳氏族人遭到清兵的追殺。目前馬家寨約有230多戶人家,人口大約2000人,全都姓吳,馬家寨還被開發成了國家重點歷史景區,陳圓圓墓成了熱門景點,不少旅客都來瞻仰祭奠這位亂世中的絕代佳人!

三藩之亂時,吳應麒率馬寶等將領轉戰貴州、廣西、湖南、四川;吳三桂死後,吳應麒隨繼位的侄子吳世璠退守昆明;昆明被清軍攻破後,他率剩餘的族人進入貴州大山之中隱居避難,並改名為吳啟華。根據《清史稿》記載:二十一年春,從議政王大臣請,析三桂骸,傳示天下。懸世璠首於市。磔馬寶、夏國相、李本深、王永清、江義,親屬坐斬。斬高啟隆、張國柱、巴養元、鄭旺、李繼業,財產妻女入官。可見吳三桂的親信家人皆被處死,吳三桂雖死亦被挖出來傳示天下,唯有吳應麒沒有下落。至於馬寶被清兵剁成肉醬,應該不是馬寶本人,而是其它人。

在馬家寨的陳圓圓墓上寫著這樣幾個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陳圓圓是吳三桂的愛妾,當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他手下的悍將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吳三桂一怒之下引清軍入關,擊殺李自成及劉宗敏,搶回愛妾陳圓圓。在影視文學中,陳圓圓還給吳三桂生了一個女兒阿珂;現實中陳圓圓應該沒有生育後代,吳啟華只是她倫理上的兒子。陳圓圓被稱為聶氏明顯是障眼法,也就是雙耳為聶,雙耳只然是指陳、邢兩姓,這兩姓也是陳圓圓的姓。


大秦鐵鷹劍士


吳三桂三藩之亂失敗後,康熙將吳三桂全家滿門抄斬,連康熙的姑姑建寧公主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所生的兒子也全部處死。但還有一條漏網之魚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近年來,有一個爆炸性的消息,說是吳應麒(應期)在昆明城破後逃走,攜帶吳三桂遺體和陳圓圓,隱居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但史書記載吳應麒早在吳家內鬥中被郭壯圖處死。

去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的,應該是一位馬姓和胡姓的臣子,他們帶著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不是原名)、吳三桂和張皇后的遺體。

1,吳應麒是吳三桂庶子,過繼給了吳三桂的哥哥吳三鳳。

吳應麒就是吳應期,是同一個人。

吳應麒是吳三桂與一位歌妓生的兒子,過繼給了沒有兒子的哥哥吳三鳳。

1642年,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在錦州投降清軍,吳三鳳也在錦州就一起投降清軍了。

吳三桂就把吳應麒帶到自己身邊養。

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在一片石大敗李自成。李自成大怒,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弟弟吳三輔等人全部殺死。這是吳三桂的第一次家難。

不久,李自成、劉宗敏倉皇撤出北京,將擄掠的人口和輜重拋棄在路上,以遲滯吳三桂和清軍。吳三桂在亂軍中重新找到陳圓圓。

2,吳三桂的三藩之亂引發第二次家難

吳三桂在三藩之亂時,他的嫡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霖被康熙處死。

3,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在昆明兵敗自殺

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后不久就死了,眾將決定請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前來衡州奔喪,並繼承皇位。

吳國貴等人提出:宜滇不顧,北向以爭天下。

如果龜縮回雲貴只有死路一條。

而留守雲南的郭壯圖為了自己的私利,反對吳世璠去衡州繼承皇位。最後雙方妥協,吳世璠去貴陽繼承皇位。

因為吳周放棄了湖南要地,很快軍心渙散,兵敗如山倒。

吳周快要滅亡了,還在搞內鬥。

吳應麒是吳氏集團中的一個核心人物,開始他在岳陽對抗南下的清軍,雙方處於僵持狀態。後來,吳應麒從湖南逃到貴州,再逃雲南。因為喝醉酒,吳應麒大發牢騷,痛罵攛掇吳三桂反清的方光琛。

郭壯圖懷疑吳應麒要篡位,就把吳應麒和他的兩個兒子吳世琚和吳世珵一併處死了。

很快清軍就包圍了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吳世璠在昆明自殺,死時才十六歲。

4,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逃往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

吳三桂在沒有造反前,就在昆明建立上千人的後宮,除了張皇后、陳圓圓外,還有大量的妃子。

這些妃子給吳三桂生了幾個幼子,歷史上沒有記錄名字。

清軍逼近昆明後,吳世璠就和郭壯圖安排了心腹馬某和胡某,帶著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和吳三桂張皇后的遺體逃亡。

史書記載:大兵逼雲南,世璠潛易祖柩,自郭壯圖數人而外不預也。

馬某就帶著吳啟華到了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現在馬家寨的人大部分姓吳,很有可能是吳三桂的後代。

號稱陳圓圓墓碑於1983年出土,正面刻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很多磚家根據這些字考證為陳圓圓,我看是牽強附會,很有可能是吳啟華的生母聶氏,是吳三桂的一個妃子。

現在都是文化亂搭臺,陳圓圓的名聲多大啊,引來經濟好唱戲。

還有吳三桂的墓碑“受皇恩頤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石碑右側,刻有“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

吳三桂有一個號叫碩甫。

但吳三桂只活了67歲,並且一般墓碑上也不會寫歲數。我估計是康熙三十六年把吳三桂遺體埋葬在此,從吳三桂的出生年算起,到埋葬時間共85年。

這個墓有可能是吳三桂和張皇后的合葬墓。只是有可能。

5,大將馬寶

網上說是馬寶帶著吳應麒、陳圓圓到了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也是不可能的。

馬寶原來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入北京時,馬寶是老營副營總。

1645年,李自成死後,馬寶擁護永曆帝,封安定伯。

永曆帝兵敗後,馬寶無奈投降吳三桂。

康熙二十年,馬寶在雲南烏木山大敗,為保存子孫,向清軍出降,九月在北京被凌遲處死。

馬寶的五個兒子都逃走並活了下來,但沒有一個是在岑鞏縣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最具爭議的“領袖”人物,出身將門世家的他曾是明朝邊關大將,卻在明朝覆亡之際選擇倒戈,最終他協助滿清入關,成為知名“漢奸”

隨後,因為撤藩而不滿的吳三桂,又扯起反清復明的大旗,成為漢人眼中的救世主,隨後吳三桂攻城拔寨,大有恢復河山的氣勢,兵鋒也直指長江以北,惹得清朝統治者惶恐不已,都產生了撤回關外的想法。可是隨著他稱帝的消息傳出,世人方才知道這個所謂的前朝大將,只是個唯利是圖的人,最終年事已高的吳三桂在位僅5個月便去世,清朝實現反撲,將三藩之亂平定,吳三桂家族也慘遭屠戮

什麼?漏掉了一個人?此人何在?現在尚有傳人否?吳氏一族竟然延續下來了!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這是關於吳三桂的定義,他既不是明末的愛國名將,也不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他的定義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政治軍事家,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價,是因為他先後降清又叛清,背叛明朝又藉口反清復明。總之,反覆無常的吳三桂,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差點毀掉了剛建立的清朝

吳三桂字長伯,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而他有個非常出名的舅舅,袁崇煥手下第一名將祖大壽。可以說,當時遼東系的領袖在袁崇煥死後就是祖大壽,而作為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在崇禎時期,便官居遼東總兵,並封平西伯,負責鎮守山海關。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明朝滅亡,此時的吳三桂手握重兵,不僅沒有進京勤王,反而是考慮是否要投降李自成,而正是此時,發生了一個傳為“千古佳話”的故事出現了

怒髮衝冠為紅顏——吳三桂的家人都在北京,其中包括他的愛妾陳圓圓,原本已經計劃投降李自成對抗滿清的吳三桂,在得知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將陳圓圓霸佔之後,怒不可遏,隨後轉投多爾袞。得知此事的李自成也是憤怒不已,下令將吳三桂留在京城的一家全部殺死,並親自帶兵前往山海關對戰吳三桂

吳三桂也是能打,山海關大戰中,吳三桂率軍大敗李自成,因戰功被封為平西王,此後吳三桂在清朝入關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將屠刀揮向了曾經自家的子民。順治十六年,鎮守雲南的吳三桂奉命引兵入緬甸,逼迫緬甸王交出南明逃亡的永曆帝,並於康熙元年在昆明殺害了南明永曆帝。同年,吳三桂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撤藩之前,吳三桂就是雲南的土皇帝,自然不能接受康熙的安排

康熙十二年,自以為羽翼豐滿的玄燁下令撤藩。此時的吳三桂,早已過慣了土皇帝的生活,自然不接受這一安排,眼見康熙撤藩決心已定,他聯合自己的老朋友也就是另外兩藩,準備造反。除了陸地上的朋友,他還聯繫到了臺灣那邊,可以說是準備來個海陸並進,雙管齊下

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併發布了征討檄文,這一造反行為史稱“三藩之亂”。一開始,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進行造反,一時間遭受滿清貴族統治的漢人是一呼百應,紛紛加入了吳三桂的隊伍,加之吳三桂原本就是一代名將,統兵打仗的能力自然是一流水平,打的清朝守軍是滿地找牙,很快就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兵鋒直指長江以北,一時間清朝統治者是人心惶惶。此時的康熙也後悔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只能硬著頭皮去面對氣勢洶洶的吳三桂

也不知道吳三桂是因為年紀大了,還是皇帝夢作祟,他沒有趁勢北上一鼓作氣,反而是停下了自己的腳步,選擇在康熙十七年登基為帝,國號為大周,建都衡陽。這一行為,不僅打擊了諸多漢族人民反抗清朝統治者的積極性,也標誌著三藩之亂由全面進攻轉為守勢,並直至最後衰亡。此時的民眾看清了吳三桂的嘴臉,他根本就不是想著恢復前朝,而只是為了自己!

或許真的是因為年紀大了 ,吳三桂已經沒有精力再去想著一統全國,自知時日無多的他選擇登基,或許也只是為了圓自己一個皇帝夢。最終,在位僅僅五個月的吳三桂在衡陽病逝,其孫吳世璠繼位,卻沒有了吳三桂的那種一呼百應的號召力,造反軍也由原先的鐵板一塊變成了散沙。三年後,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以失敗而告終

謀逆之罪是要誅族的,吳三桂或許早就想到了自己的結局

深知一旦造反就沒有回頭路的吳三桂,自然知道失敗的結果,所以他選擇留一手。史書記載吳三桂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清宮劇中出現的吳應熊,而另一個兒子是吳應麒。至於吳應熊的結局,有點慘——作為政治的犧牲品,吳應熊早年就作為“人質”成為駙馬,在北京生活,隨著吳三桂的起兵,吳應熊最終也被處以絞刑;至於吳應麒,則在吳三桂起兵之後,率領馬寶等將領轉戰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地。可以說是跟吳三桂並不處於一條線上,而之所以這麼做,或許就是吳三桂為了保留自己的一條血脈,以免落得個誅九族的下場,讓老吳家斷了香火

兩條線作戰的吳家父子,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卻也最終以失敗告終。吳三桂死後,其孫吳世璠繼位並繼續頑抗,吳應麒也隨之退守。只是,最後清朝攻破的是昆明,抓捕的也是吳世璠一條線上的吳家人,至於吳應麒則消失不見了!難道說,自知勢必兵敗的吳三桂,早就安排好了這一計劃,讓吳應麒逃匿了?

對於吳應麒的下落,史書上再無記載,而後多年也沒有任何的音訊表明,吳應麒仍尚在人間,對於一代梟雄吳三桂的子孫後代如今身在何方,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團。終於,在當代,也就是在吳三桂死後三百多年,有考古專家在一個叫做馬家寨的小山村中,尋到了吳三桂後代的蹤影。隨著科考的進一步深入,最終專家確定了這一支族人,就是當年吳三桂的二子吳應麒的後代,並且也在此地發現了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的墓地

 一切塵埃落定,吳三桂並沒有絕後。雖然康熙下令殺死了他的大兒子,並將其孫等百十口吳家人趕盡殺絕,但仍然有一支吳家後人,通過隱姓埋名藏匿深山而倖免於難

昔日的吳三桂征戰沙場大殺四方,曾是明朝的肱骨重臣,也是清朝得力的爪牙,甚至說他都曾坐擁半壁江山,叱吒了大半個中國,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在這裡我要闡明一點,康熙在將吳三桂全家滿門抄斬時,不是漏掉了一人只是沒有找到那個人的蹤跡而已。按理說這應該算是他自己逃走的,而不是被人遺忘以至於存活下來的。而這個人就是吳三桂的次子吳應麒,後改名為吳啟華。反叛失敗以後,他隱姓埋名,帶著自己家族存活的一部分人和陳圓圓歸隱山林,保住了吳家的血脈。至於詳細內容具體是什麼,就聽我一一向大家道來。

(吳應麒劇照)

先從“三藩之亂”吳三桂造反一事開始吧!早在吳三桂在雲南成藩當王時,清政府就開始有所警覺了,身為一個臣子,吳三桂卻對雲南有絕對的管理權利,這就相當於地方上的土皇帝,況且他還有自己的隊伍,兵力雄厚,以前又對明主忠心耿耿,這不得不讓清政府產生懷疑。

而吳三桂雖在平定西南後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但卻不知道收斂自己的勢力,清政府也開始了削弱吳三桂勢力的計劃。4年時間,清廷先是收繳了他的平西大將軍印信,後又剝奪他的司法特權,這樣再次加深了吳三桂和清政府之間的矛盾。康熙十二年,康熙趁著鎮守廣東的平南王想要辭官回鄉,便也向其他藩王提出收藩命令,於是吳三桂便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起兵造反。其實不管清政府是否收藩,吳三桂都不會老老實實的呆在雲南,他可以因為野心,利益背叛明朝,也當然可以為此反抗清朝。



三藩之亂的結局基本上是以吳三桂的死告終的。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病逝于衡陽,其孫子吳世璠繼承大統,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掙扎。最終在康熙20年城破人亡。他的兒子吳世璠,於清軍到來之前自刎。


至此,以吳三桂為首的叛亂就此告終。在這次叛亂之中吳氏家族的人基本上都被殺害了。

先是吳三桂長子吳應熊及其兒子,其實多爾袞早就看出吳三桂有反心,就未雨綢繆把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圈起來,做媒讓吳應熊和建寧公主政治聯姻,吳應熊成為"和碩額駙"留在京城當人質。

面對吳三桂的反叛吳應熊將康熙要削藩的機密告訴給來京接他的吳三桂,但卻拒絕隨從吳三桂而去,他只是將自己的嫡長子吳世璠送回,因此當吳三桂真的反叛的時候,吳應熊和其次子就被理算當然的殺害了。據載,當朝廷聽到吳三桂反叛的消息就把吳應熊和其兒子吳世琳投入大牢,絞死,其餘幼子免死。

“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


(吳世璠劇照)

又因為吳世璠及其吳三桂的舊部都於叛亂失敗時要麼被殺要麼被抓,所以大部分人會以為吳氏家族早已絕跡,其實並不然。因為吳三桂還有一個名叫吳應麒的兒子活了下來。電視劇《龍珠傳奇之無間道》中有過關於吳應麒的描述,不過卻也只有幾集,後面就基本沒有他的戲份了,這大概就是因為他退隱山林,無人知曉了。電視劇自然不能太當真,但是關於吳氏家族後裔的問題歷史學家也已經出來證實了。清史專家滕紹箴、李治亭等確認了在貴州岑鞏馬家寨發現的吳氏家族為吳三桂後裔。所以說以吳應麒為首的吳氏家族最後存活了下來,並且安穩的度過了百年之久。


(吳應麒)

其實當時兵敗之時,吳應麒就早有準備或是已經料到了這個局面,於是便在在吳周王朝將要滅亡之時護送陳圓圓等人逃到了雲貴交界地帶,然後選擇在岑鞏縣安身隱藏。而吳三桂遺體據說也被悄悄運到了黔東南並葬在岑鞏馬家寨。


小姐姐講史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經他被罵為大漢奸,是大漢民族之恥辱,是他引清軍入關,導致300年中原遭受滿族奴役。也有人稱他是英雄,平西川,創佳績,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也是中國之福將也。後來吳三桂因不滿康熙大帝削藩而反,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慘結局。

吳三桂既然造反,那他就一定想過失敗,他肯定會想會為自己留一條後路,而當時康熙將他滿門抄斬之時,果真漏掉一人,這一人是誰?他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這還得從吳三桂的發家史說起。

吳三桂作為山海關統領,負責抵禦東北清人的入侵。而明末時期中原混亂,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一路北上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被迫上吊自殺。而吳三桂也想過和李自成搞好關係,投降李自成。

可沒想到李自成殺入北京之後,就將吳三桂的老家,抄了個底朝天。他手下的將領劉宗敏還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可讓吳三桂憤怒之極,一怒之下便放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但其實當時吳三桂和清人說好,是扶持崇禎太子登基,可沒想到清人已入北京之後馬上變了卦,吳三桂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來。本來還是正義之舉一下變成了賣國賊了。又是一個女人改變了中國歷史。

當然清人知道吳三桂怎麼想的。在後來的清軍向南進攻之時整個中原,也只讓吳三桂去清理大順政權,而不讓其去碰南明政權,就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被完全剿滅之後。吳三桂,又面臨一個處境,那就是在南明和清朝之間做一個選擇,吳三桂又一次選擇了清朝。之後他一馬平川,以愛妾圓圓作為精神支柱,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為大清統一中國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一代開府建藩,擁兵一方的平西王。

然而就在吳三桂前往雲貴,當起了自己的土皇帝之時。清朝不會那麼容易放他出去,為了防止他造反,就將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留在京城。並將多爾袞的女兒建寧長公主嫁給了吳應熊為妻。以駙馬的身份封吳應熊為三等子爵,實則是讓其在這裡當人質罷了。

就在吳三桂打算過著自己逍遙快活的日子之時。他卻遇上了年僅十幾歲卻胸懷大志的康熙帝。在其他兩位藩王尚可喜耿精忠,都做樣子申請削藩之時。60歲的吳三桂也只能跟著這個風,但沒想到康熙帝居然直接同意了,決定下令削藩。

這下可把吳三桂給嚇到了,削藩就代表著他再也沒有了軍權,沒有自己的軍隊的他就成為了一支待宰的羔羊,康熙隨時可以殺了。

那麼吳三桂在造反之前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兒子嗎?

要知道在史書上記載,吳三桂就只有吳應熊這麼一個兒子。其實不然,吳三桂曾經和一個歌妓生過一個兒子叫吳應麒。但吳三桂為了保持自己的名節,一直對外和吳應麒以叔侄相稱,而實際上他們卻是父子。吳應麒一直追隨吳三桂四處征戰,為吳三桂創下汗馬功勞,非常有才能。

削藩命令的下達,吳應熊就知道自己的父親必定會造反,他也知道自己脫身無望,於是暗中就派人將自己的長子吳世藩,秘密的送回。吳三桂看到自己的長孫回來,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意思,於是1673年吳三桂揭竿而起,發動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髮生後,康熙帝不管建寧長公主的反抗,將吳應熊和其幾個兒子全部處死,而只將建寧公主所生的兩個幼女和其他庶子送入宮中幽禁。

一開始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名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清人實力相當。可是,吳三桂人生中做過最錯誤的決定,便是在後來稱帝了。這讓百姓看清楚吳三桂不是真正的忠誠,而是一名亂臣賊子,由此三藩很快的就被康熙帝剿滅。

1678年吳三桂被殺,吳世藩在岳父郭壯圖的支持之下,在貴陽即所謂大周皇帝位。1681年,清軍攻入昆明,吳世藩自殺身亡。由於吳世藩尚且年幼,未曾留下子嗣,清軍入昆之後將吳三桂所有的家族進行滅門抄斬。也包括在北京關押的吳應熊的庶子們,因此吳三桂的所有後代全部被殺。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一開始我們講到的,吳三桂一個不為人知的次子吳應麒。康熙帝殺了全家,卻漏了一人,就是吳三桂的次子吳應麟。

那麼這個吳應麒去了哪裡呢?

原來在吳三桂死後,吳世藩和吳應麒曾經爭奪地位,但是吳應麒卻由於是自己低微的身份,在爭奪帝位中失利。於是和另一名大將馬寶在貴陽迎吳三桂靈柩於岑鞏安葬,並且帶著已經出家的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一起藏到了貴州馬家寨,為了避免追殺,他還將名字改成了吳啟華。

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動,發現了今天貴州的馬家寨確實有一座吳門墓,而其中埋藏的女性,就是陳圓圓。如今生活在貴州的岑鞏馬家寨的吳家人,應該就是吳三桂的後代了。


無筆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您這題目造的可夠大的,這要是一般人還就信你了。啥滿門抄斬,啥還漏掉一人,您想多了吧!康熙漏掉的可不止一個人,而是一堆人,傻了吧!那麼這事是咋回事呢?且聽老梁這回分解。

咋說呢?這問題問出來,咱就不得不提那腦袋後邊長的全是反骨的吳三桂,說實話這人俺就不待見他。嘛玩意?您這當個叛徒都當得不省心,反反覆覆的把三波人都折騰壞了,臨了自己也沒撈個好,惹了一身的罵名。

那麼咱就先把吳三桂這事叨叨。

吳三桂之前的事

話說吳三桂這人,是明末蹲在遼東監視滿清,防止滿清入關的一員大將,山海關那雄關就是他守的。他這守得好好的,那個連個根據地都沒有的李自成,那叫個拉家帶口的,就跑到北京來禍禍。

那崇禎被那些個大腦殼的這黨那黨的架在火上烤,這幫人眼裡只有自己個的破家爛罐子,沒有啥國家概念,就感覺那龍椅上換了誰都一樣,把自己個的小家維護好了,這就得了。

所以啊,李自成打這北京城沒有多大勁,那兵部尚書張縉彥,開開心心的把那城門洞開了,高高興興的把這李自成迎了進來,這馬屁把個李自成拍舒服了。

話說這張縉彥打小他也是個神童,所以就想著引進李自成之後大明完蛋了,多多少少能給自己撈點啥,結果瞅著李自成不對,轉臉就溜了。這貨還真瞅對了,李自成進了北京城沒老實幾天,這就禍禍那幫子撈錢撈夠了主,好懸沒把這幫傢伙弄死。這一傢伙弄了不少的毛毛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插嘴了:“那張縉彥,那張神童後來咋樣了?”

要說這人那叫個聰明透頂,要不是人家是神童呢?回老家以後就騙那福王要自己個組建義軍,這福王也不吝嗇,直接給了總督管理河北,山西和河南的軍務。

結果這貨沒樂呵多久,那多鐸就去了河南把這傢伙追的沒地方跑,這好不容易把氣給喘勻了,又撞上了洪承疇。

“咱都是大明的舊臣,現在咱到大清一樣的榮光,這過個百十來年的咱還能上乾隆編的《貳臣傳》,這便宜咱得要!”這洪承疇一頓說教,得,這張縉彥又投了滿清(本來就沒啥節操)。

這過分的是順治沒有搭理他,只能靠資歷慢慢的爬,結果到了順治十八年的時候,遇到了文字獄,這就蹲了大牢。半年後就帶著十個歌姬和一坨書被順治給流放到了寧古塔。到了康熙十一年的時候就死那了。

橫插了這麼一檔子事,咱接著往下聊。

吳三桂

這李自成他就不是個坐天下的料,連自己的部下都約束不了,這就有了那有名的傳說,劉宗敏禍禍陳圓圓的事。

這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就大大方方的投降了滿清。說道這裡俺就說了,這也叫個事?也叫個理由?作為一個男人,咋就那麼喜歡把這口大黑鍋背給一個女人,這也忒不要臉了吧!

你瞅著大明完了,那李自成也不靠譜,轉頭給自己找個主子,那也成。但為了個名,您這麼幹可真有點子過了。

這不投降了滿清,那叫個賣力,領著大明的關寧鐵騎,把南明和那李自成外加張獻忠揍的不要不要的。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動不動就對那些個抵抗的城市玩個屠城啥的,彰顯自己的武力值。老朱家好多人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最後那永曆帝一家二十五個人就被這吳三桂拿下,而這吳三桂害怕夜長夢多,這就主張把這二十五個人全部絞死。

順治一瞅,他也對,就按你說的辦吧。吳三桂為了彰顯自己的啥,親手用弓弦勒死了永曆帝。

齊活,南明的政權就這麼被吳三桂給掐死了,這在漢人的眼裡,這就是叛徒啊,您裝飾的再好他也是叛徒啊!

吳三桂造反

這不到了康熙登基的時候,又翻出這事給吳三桂弄了個親王的帽子戴戴,這平西王的帽子有點小,這不又把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招了女婿,號稱和碩額駙,這可了不得啊,能在滿清的手裡加上和碩二字,那就是天大的面子。

而且縱觀滿清整個歷史,能被封為異姓王的就開頭這幾位,光榮啊!

可這好日子過的也賊溜快,把那點子福氣都耗乾淨了,康熙也瞅這這貨一天天的膨脹,這眼看這就成為了滿清的毒瘤了,這不下手就要弄他。

他吳三桂倒好,立馬扛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這就開始造反了。

你快拉倒吧,那大明是誰給滅的乾乾淨淨的,這要是有可能,你連個根都沒給人家老朱家留,你還反清復明,誰信啊!

所以啊,他這仗是越打越臭,越打越臭,那些個開頭還幫襯他的大明降清的老朋友,本身就有投降的習慣,回頭又投降了滿清。轉眼這吳三桂就成了光桿司令,為了振奮一下士氣,他這就著急忙慌的當了五個多月的皇帝。最後因為跑肚加中風還吃不下東西,就死了。

皇位可是好東西,一幫人搶了一通,這帽子就落在了吳世璠的腦瓜上。爺爺吳三桂都被打趴下了,孫子吳世璠那就更加的不行了。

滿門抄斬

三年後,也就是康熙二十年,滿清三路大軍開進,最終逼到了昆明城下。幾個月打下來,這昆明城裡的糧食也吃光了,一幫子大臣這又回頭投了滿清,你說弄了半天又回到了原點。這投降的傢伙把城門洞這麼一開,全完了。

吳世璠自殺了,老婆上吊。最後吳世璠的腦瓜就被割下來連同那些拒不投降的將領,一股腦送到了北京,給了個凌遲處死。

得,打這裡起,這歷史上就沒有再次記錄吳家人。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拔出四十米的長刀就要砍俺:“你不是說漏了一堆人?哪去了?瞅了半天玩呢?”

別介呀!幹嘛那麼大火氣,咱接著說。

話說這吳三桂還有一個小小子叫吳應麒。當時清兵進了昆明,那叫個大張旗鼓的找老吳家的人,而且為了不使一個姓吳的逃脫,這還在整個大華夏地界尋找。

一時之間那吳家人但凡有點名氣的,都讓抓了起來,全給弄死了,但獨獨就這吳應麒沒找到,記錄和史料中也沒有這人的記載,彷彿人間蒸發了。

哎!這就是題主說的那漏網的一人。那麼這人哪去了,當時他們退守昆明的時候,老吳家人的就已經感覺,這得玩完啊!就想著給老吳家留條根,於是就讓這吳三桂僅剩下的這兒子逃出了昆明。據說逃出來的時候,還帶著陳圓圓。

這幫人兜兜轉轉的就到了貴州東部一個叫馬家寨的地,在哪裡定居了。這繁衍了這麼多年下來,這幫人已經有一千多人了,整個村子全姓吳,他就沒有一個外姓的。

那麼俺咋知道的呢?這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那專家就在這馬家寨發現了陳圓圓的墓和這吳應麒的墳頭,考察完畢表示這是真的,和村裡的老人們一聊,這就知道了這事的來龍去脈。

那麼除了這個,還有一幫人在那呢?這就是吳應熊的幼子。當年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結的婚,有了這層關係呢。吳三桂那事發了之後,康熙絞死了吳應熊和他的兒子吳世霖,其他的幼子免死,但入宮為奴為婢。

所以這吳三桂的後人漏網的不止一個。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逃脫的是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麒。

清廷關於吳氏家族斬盡殺絕的聖旨,通令全國。吳氏家族中有頭有臉的人物的結局,一一都有記錄交代。唯吳應麒就此消失蹤跡。

吳應麒化名吳啟華入思州龍鰲裡隱居。吳氏家族自知大勢已去,唯恐兵敗後遭受滅門之災,為保佑吳氏一脈香火,吳應麒改換名字,帶上侄子,和陳圓圓一起,潛身於比雲南更為偏僻閉塞的龍鰲裡來避難求生。

最終他們的目的也確實達到了,保留了吳家的一脈,只不過權勢不再。



笑談古今趣史


三藩之亂吳三桂是首亂,罪大惡極,康熙自然不會輕饒他,吳三桂長子額駙吳應熊及諸子全部被處死,留在北京的吳三桂家人無一倖免。吳三桂病死後,即位的太孫吳世璠自殺,而吳三桂次子吳世麒則逃過清朝的搜捕不知所蹤。




吳三桂在雲南聯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起兵造反,清廷震動,康熙盛怒之下,將留在北京的吳三桂長子吳應熊及長孫吳世霖全部處死。吳應熊是和碩恪純長公主(《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的丈夫 ,公主在痛失丈夫兒子之後,康熙命將公主及幼子幽禁在宮中,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平定,公主所出兩名幼子既額駙其他庶子被全部處死。



不過,吳三桂久鎮雲南,長子吳應熊只是作為人質留居北京。因此三藩之亂爆發後,康熙毫不留情的就將吳應熊及諸子,不分長幼全部處死,吳應熊長子吳世璠雖早在吳三桂發動叛亂之前就被秘密送出北京,但他在吳三桂病死後不過三年,也於昆明自刎而死,吳應熊也就此絕嗣。不過,史載吳三桂除了長子吳應熊,還有次子吳應麒和幾個幼子,其中次子吳應麒後來成功逃脫了清廷的捕殺。



吳三桂的次子吳應麒長期跟隨在他身邊,三藩之亂時,吳應麒率馬寶等將領轉戰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病死後,皇太孫吳世璠(吳應熊長子)在貴陽即吳周帝位,吳應麒隨同侄兒吳世璠退守昆明。此後,吳應麒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無所蹤跡,包括《東華錄》、《清史稿》等史料再也沒有關於吳應麒的記錄。吳應麒是死是活也就無從說起。

可以肯定的是,吳應麒成功的逃脫了清朝的搜捕,要不然他的生死在史料中不可能沒有任何記錄,這說明吳三桂雖然罪大惡極,但是他並沒有絕嗣,吳氏後人雖湮沒於民間被迫隱姓埋名,但必有重見天日的時候。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人們終於在貴族省岑鞏縣馬家寨發現了吳三桂後裔,世居在這裡的吳氏家族正是幾百年前為躲避清廷搜捕追殺的吳三桂後裔。根據專家考證,當時跟隨吳世璠返回昆明的吳應麒,自知吳周王朝大限將至,在昆明城被清軍重重包圍前,偷偷護送陳圓圓等人躲避到滇黔交界地帶,最後落腳於岑鞏縣安身隱藏。而吳三桂的遺體,也被大將馬寶從湖南衡州(今衡陽)秘密運到黔東南,安葬於馬家寨。至此吳應麒帶著倖存的吳氏族人,在岑鞏縣的深山老林裡過著隱姓埋名的山野生活,一直到幾百年後才被人們發現他們吳三桂後人的身份。


大國布衣


吳三桂,祖上籍貫是現在的江蘇省高郵市。明朝時期,吳三桂曾經奪得過武科舉人。

明朝末年,吳三桂曾經投降李自成,後來又背叛李自成。吳三桂一部分親人被李自成農民軍殺害。

後來投降清朝,被封為平西王,被派往雲南鎮守。

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吳三桂起兵反清。

起兵之前,吳三桂秘密派人到達北京,準備把兒子吳應熊一家接到昆明。吳應熊是皇太極女兒和碩公主的丈夫,當時被留在北京當人質。吳應熊不願到昆明。但是,吳應熊讓使者把自己的大兒子吳世璠悄悄帶出京城。

吳三桂起兵之後,康熙皇帝命人殺死吳應熊。吳應熊與和碩公主的兒子吳世琳也沒有幸免,被康熙殺死。

1678年,吳三桂登基稱皇帝,國號大周。這一年8月,吳三桂自己感覺到身體不好,便召集心腹大臣託付後事,讓皇太孫吳世璠繼承皇位。吳三桂又召來兒子吳應麒,很神秘地對他做了一番交代。

不久,吳三桂病逝。吳世璠繼承皇位,但是,吳世璠歲數太小,被自己的岳父郭壯圖牢牢控制。

自從吳三桂去世,大周軍心離散,戰鬥力逐漸削弱,在與清軍戰爭中節節敗退。

康熙皇帝命令展開總攻擊,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將大周軍隊打得一敗塗地,收復了大部分土地。

吳世璠被迫退回到昆明。大周內部實際上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狀態,不同派別之間互相傾軋、明爭暗鬥。

郭壯圖與手下大將密謀殺死了所有反對派主要人物。吳三桂的兩個孫子吳世琚和吳世珵也被活活用繩子勒死。

內部自相殘殺之後,大周實力進一步喪失。

康熙皇帝繼續命令清軍加強攻勢。郭壯圖所率軍隊再遭慘敗。

清軍兵臨昆明城下,清軍統帥命人向城內射去幾百封招降書。城內軍心渙散、紛紛考慮儘早投降。

吳將線、吳國柱等大將商議發動兵變,打算逮捕吳世璠和郭壯圖獻給清軍。

吳世璠知道大將將要謀反時,立即把皇帝的龍袍穿上,登上金鑾大殿,舉刀割頸。因為歲數小,一刀沒有殺死自己,又對準自己的喉管猛刺一刀,當場血流如注,一頭栽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斷氣身亡,當時16歲。

皇后郭氏上吊自殺。宮中自尋死亡的有100多人。

大將吳將線擒獲吳三桂的大學士、心腹大臣夏國相、馬寶等人,打開城門,向清軍投降。

康熙命令封鎖昆明城,仔細搜尋吳三桂的親屬,凡是找到的,就地立斬、絕不留情。

康熙命令挖開吳三桂墳墓,將其屍骨拉出墓穴,鞭打300下。

康熙皇帝決心將吳三桂後人斬盡殺絕、斬草除根,並且也付諸行動了。那麼,吳三桂的血脈是不是真的被根除清盡了呢?

還記得上面提到吳三桂臨死前召見兒子吳應麒這件事嗎?

當時,吳三桂擔心自己死後、陳圓圓在宮中會受到迫害,所以,命令兒子吳應麒秘密把陳圓圓送到雲南和貴州交界的山區裡去。

吳應麒遵照父親指示,偷偷帶著陳圓圓來到雲南、貴州交界的山區裡。眼見荒山野外實在艱險,吳應麒料想如果丟下陳圓圓一個人,那麼她就是死路一條。再說皇位已經傳給吳世璠了,自己也沒有登上皇位的可能,而且還有可能受到郭壯圖等人的迫害。

想到這些,吳應麒當機立斷,決定留下來,幫助陳圓圓維持生計,也讓自己遠離殘酷激烈的塵世戰爭。吳應麒與陳圓圓一起留在山裡。

為了掩人耳目,母子二人把兩人居住的小村子叫做馬家寨。

吳應麒在馬家寨娶妻生子、繁衍後代。也為陳圓圓養老送終。

現在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就有一座墓碑,就是陳圓圓的安葬之所。

吳應麒的子孫一直生活在馬家寨。村莊名字叫做馬家寨,實際上居住在村子裡的人家全部姓吳,就是吳三桂兒子吳應麒的後代。

馬家寨現在有230多戶人家,大約2000人。

為了記住祖先,馬家寨世世代代口口相傳家族歷史和家族文化。直至現在,全寨的人都會講江蘇高郵話。

在馬家寨吳氏墓群的楹柱上刻有幾乎相同的圖形,有高貴典雅的蘭花,有書香之氣四溢的文案、玉笛、琵琶等等。這些圖形與貴州當地的墓碑圖形差別很大。它們告訴人們,墓穴的主人或者祖先不是本地人,而是從長江中下游地區來的。

墓碑上的圖形還有用於征戰的劍戟、刀斧等兵器,向人們揭示這裡的主人曾經是征戰沙場的驍勇名將。

這個村莊百姓的姓氏、墓碑上的圖形,都在證明這裡就是吳三桂唯一倖免於難的兒子吳應麒生活、繁衍的地方。

之所以命名為馬家寨,傳說是為了紀念吳三桂的軍師馬寶。

遙看蒼茫的歷史,多少名與利,都是過眼雲煙。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才是歷史長河中的鮮亮的色彩。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今人感慨袁宮保當年若不改元洪憲,評價定將是一位偉人,吳三桂若不弒殺南明永曆帝,歷史評價也會以適當角度轉折,為紅顏的衝冠一怒,怕是也不會是一項罪名。

吳三桂前期與清廷已經達成協議,清廷答應吳三桂立崇禎的太子為新任皇帝,等到清軍進了北京城,扭臉變了口風,把疑似皇子以假冒名義殺死,吳三桂頓時啞巴吃黃連,失去了道義上的任何口實,眼見大明降臣層出不窮,紛紛勸進,自己也無力迴天。

但吳三桂前期對南明的軍事行動,保持了不合作的態度,清廷倒也體貼,只是讓他參與對大順殘部的徵繳,並未強他所難。

隨著大順軍殘部被一一剿滅,清朝已經站住腳跟,吳三桂也必須在拉攏他的南明和清廷

之間做出新的選擇,面對孱弱無力且內訌紛爭不斷的南明朝廷,這一次,他仍然選擇了清廷。

立場決定之後,吳三桂部就被投入到徵繳南明殘部的道路上,經歷順治一朝十八年,吳三桂不僅平定了雲貴川,還處死了從緬甸送回來的永曆帝,徹底剿滅了西南地區的南明勢力,被清廷封為永鎮雲貴的平西王。

他這時候的理想就是效仿當年的黔國公沐英,世代據有這一片土地,子孫綿綿,享受清福,安度餘生。

但年輕的康熙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按理說這也是康熙的不理智,你才十幾歲的少年郎,可以輕鬆把吳三桂耗死,之後再逐步圖謀,吳三桂的子孫遠沒有吳三桂本人的能力,溫水煮青蛙才是撤藩的最佳方式。

聞聽其他兩藩生變,吳三桂也假意申請撤藩,沒想到康熙竟然一口答應,這讓吳三桂也沒有了選擇,六十多歲的人,不得不鋌而走險,為了子孫的前程,以性命相搏。

吳三桂一造反,他留在京師的長子、建寧公主的駙馬吳應熊先被康熙下獄,兩年後又與次子吳世琳同被絞死,幸虧其長子吳世璠已被秘密護送出京,回到了雲南。

吳三桂死後,嫡長孫吳世璠在清軍攻陷昆明時兵敗自殺。自此,吳氏後人在中國歷史上的記載中就消失了。

直到2010年,貴州岑鞏縣馬家寨的吳三桂、陳圓圓墓葬群和吳氏後人暴露在了媒體面前。

按照當地吳氏後人的講述,陳圓圓在兵敗之前,就在吳三桂部將馬寶的帶領下,攜同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的後人、兒子吳應麒及其後人來到了馬家寨,就此隱姓埋名三四百年。

當年吳應熊和吳世琳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可見康熙也並沒有像題目中所說的滿門抄斬,至今遼東地區也有吳氏子孫完整族譜,相必這些幼子也沒有被趕盡殺絕,說到底,這還是沾了建寧公主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