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 不料却漏掉了一人,这个人是谁?最后怎么样了?

钝拙缘己G


吴三桂一是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本是良家子,原本打算做明朝的忠臣,不想最终背叛了大明朝;他本想做大清朝的忠臣,但是最终他又起兵造反,结果被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击败,全家老幼尽被诛绝。但是吴三桂子女众多,仍然有一位儿子带领部分族人逃脱,隐居在十万大山之中,延续了吴三桂的香火,此人就是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应麒,而他们避难之所称为马家寨。

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岑巩县的马家寨就是当年吴应麒带领族人隐居之地,之所以称为马家寨而非吴家寨是为了纪念吴三桂的军师马宝,当年马宝在吴三桂兵败后,谋划了逃生之路,他还带陈圆圆到此避难隐居。当然取名马家寨还可以避开清朝耳目,以免吴氏族人遭到清兵的追杀。目前马家寨约有230多户人家,人口大约2000人,全都姓吴,马家寨还被开发成了国家重点历史景区,陈圆圆墓成了热门景点,不少旅客都来瞻仰祭奠这位乱世中的绝代佳人!

三藩之乱时,吴应麒率马宝等将领转战贵州、广西、湖南、四川;吴三桂死后,吴应麒随继位的侄子吴世璠退守昆明;昆明被清军攻破后,他率剩余的族人进入贵州大山之中隐居避难,并改名为吴启华。根据《清史稿》记载:二十一年春,从议政王大臣请,析三桂骸,传示天下。悬世璠首於市。磔马宝、夏国相、李本深、王永清、江义,亲属坐斩。斩高启隆、张国柱、巴养元、郑旺、李继业,财产妻女入官。可见吴三桂的亲信家人皆被处死,吴三桂虽死亦被挖出来传示天下,唯有吴应麒没有下落。至于马宝被清兵剁成肉酱,应该不是马宝本人,而是其它人。

在马家寨的陈圆圆墓上写着这样几个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陈圆圆是吴三桂的爱妾,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他手下的悍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军入关,击杀李自成及刘宗敏,抢回爱妾陈圆圆。在影视文学中,陈圆圆还给吴三桂生了一个女儿阿珂;现实中陈圆圆应该没有生育后代,吴启华只是她伦理上的儿子。陈圆圆被称为聂氏明显是障眼法,也就是双耳为聂,双耳只然是指陈、邢两姓,这两姓也是陈圆圆的姓。


大秦铁鹰剑士


吴三桂三藩之乱失败后,康熙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连康熙的姑姑建宁公主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所生的儿子也全部处死。但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近年来,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说是吴应麒(应期)在昆明城破后逃走,携带吴三桂遗体和陈圆圆,隐居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但史书记载吴应麒早在吴家内斗中被郭壮图处死。

去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应该是一位马姓和胡姓的臣子,他们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不是原名)、吴三桂和张皇后的遗体。

1,吴应麒是吴三桂庶子,过继给了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

吴应麒就是吴应期,是同一个人。

吴应麒是吴三桂与一位歌妓生的儿子,过继给了没有儿子的哥哥吴三凤。

1642年,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清军,吴三凤也在锦州就一起投降清军了。

吴三桂就把吴应麒带到自己身边养。

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大怒,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弟弟吴三辅等人全部杀死。这是吴三桂的第一次家难。

不久,李自成、刘宗敏仓皇撤出北京,将掳掠的人口和辎重抛弃在路上,以迟滞吴三桂和清军。吴三桂在乱军中重新找到陈圆圆。

2,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引发第二次家难

吴三桂在三藩之乱时,他的嫡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被康熙处死。

3,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昆明兵败自杀

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不久就死了,众将决定请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并继承皇位。

吴国贵等人提出:宜滇不顾,北向以争天下。

如果龟缩回云贵只有死路一条。

而留守云南的郭壮图为了自己的私利,反对吴世璠去衡州继承皇位。最后双方妥协,吴世璠去贵阳继承皇位。

因为吴周放弃了湖南要地,很快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

吴周快要灭亡了,还在搞内斗。

吴应麒是吴氏集团中的一个核心人物,开始他在岳阳对抗南下的清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后来,吴应麒从湖南逃到贵州,再逃云南。因为喝醉酒,吴应麒大发牢骚,痛骂撺掇吴三桂反清的方光琛。

郭壮图怀疑吴应麒要篡位,就把吴应麒和他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并处死了。

很快清军就包围了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在昆明自杀,死时才十六岁。

4,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逃往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

吴三桂在没有造反前,就在昆明建立上千人的后宫,除了张皇后、陈圆圆外,还有大量的妃子。

这些妃子给吴三桂生了几个幼子,历史上没有记录名字。

清军逼近昆明后,吴世璠就和郭壮图安排了心腹马某和胡某,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和吴三桂张皇后的遗体逃亡。

史书记载:大兵逼云南,世璠潜易祖柩,自郭壮图数人而外不预也。

马某就带着吴启华到了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现在马家寨的人大部分姓吴,很有可能是吴三桂的后代。

号称陈圆圆墓碑于1983年出土,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很多砖家根据这些字考证为陈圆圆,我看是牵强附会,很有可能是吴启华的生母聂氏,是吴三桂的一个妃子。

现在都是文化乱搭台,陈圆圆的名声多大啊,引来经济好唱戏。

还有吴三桂的墓碑“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石碑右侧,刻有“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

吴三桂有一个号叫硕甫。

但吴三桂只活了67岁,并且一般墓碑上也不会写岁数。我估计是康熙三十六年把吴三桂遗体埋葬在此,从吴三桂的出生年算起,到埋葬时间共85年。

这个墓有可能是吴三桂和张皇后的合葬墓。只是有可能。

5,大将马宝

网上说是马宝带着吴应麒、陈圆圆到了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也是不可能的。

马宝原来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入北京时,马宝是老营副营总。

1645年,李自成死后,马宝拥护永历帝,封安定伯。

永历帝兵败后,马宝无奈投降吴三桂。

康熙二十年,马宝在云南乌木山大败,为保存子孙,向清军出降,九月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马宝的五个儿子都逃走并活了下来,但没有一个是在岑巩县的。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出身将门世家的他曾是明朝边关大将,却在明朝覆亡之际选择倒戈,最终他协助满清入关,成为知名“汉奸”

随后,因为撤藩而不满的吴三桂,又扯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成为汉人眼中的救世主,随后吴三桂攻城拔寨,大有恢复河山的气势,兵锋也直指长江以北,惹得清朝统治者惶恐不已,都产生了撤回关外的想法。可是随着他称帝的消息传出,世人方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前朝大将,只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最终年事已高的吴三桂在位仅5个月便去世,清朝实现反扑,将三藩之乱平定,吴三桂家族也惨遭屠戮

什么?漏掉了一个人?此人何在?现在尚有传人否?吴氏一族竟然延续下来了!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这是关于吴三桂的定义,他既不是明末的爱国名将,也不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的定义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政治军事家,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他先后降清又叛清,背叛明朝又借口反清复明。总之,反复无常的吴三桂,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差点毁掉了刚建立的清朝

吴三桂字长伯,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而他有个非常出名的舅舅,袁崇焕手下第一名将祖大寿。可以说,当时辽东系的领袖在袁崇焕死后就是祖大寿,而作为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在崇祯时期,便官居辽东总兵,并封平西伯,负责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此时的吴三桂手握重兵,不仅没有进京勤王,反而是考虑是否要投降李自成,而正是此时,发生了一个传为“千古佳话”的故事出现了

怒发冲冠为红颜——吴三桂的家人都在北京,其中包括他的爱妾陈圆圆,原本已经计划投降李自成对抗满清的吴三桂,在得知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将陈圆圆霸占之后,怒不可遏,随后转投多尔衮。得知此事的李自成也是愤怒不已,下令将吴三桂留在京城的一家全部杀死,并亲自带兵前往山海关对战吴三桂

吴三桂也是能打,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率军大败李自成,因战功被封为平西王,此后吴三桂在清朝入关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将屠刀挥向了曾经自家的子民。顺治十六年,镇守云南的吴三桂奉命引兵入缅甸,逼迫缅甸王交出南明逃亡的永历帝,并于康熙元年在昆明杀害了南明永历帝。同年,吴三桂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撤藩之前,吴三桂就是云南的土皇帝,自然不能接受康熙的安排

康熙十二年,自以为羽翼丰满的玄烨下令撤藩。此时的吴三桂,早已过惯了土皇帝的生活,自然不接受这一安排,眼见康熙撤藩决心已定,他联合自己的老朋友也就是另外两藩,准备造反。除了陆地上的朋友,他还联系到了台湾那边,可以说是准备来个海陆并进,双管齐下

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并发布了征讨檄文,这一造反行为史称“三藩之乱”。一开始,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进行造反,一时间遭受满清贵族统治的汉人是一呼百应,纷纷加入了吴三桂的队伍,加之吴三桂原本就是一代名将,统兵打仗的能力自然是一流水平,打的清朝守军是满地找牙,很快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兵锋直指长江以北,一时间清朝统治者是人心惶惶。此时的康熙也后悔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气势汹汹的吴三桂

也不知道吴三桂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皇帝梦作祟,他没有趁势北上一鼓作气,反而是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选择在康熙十七年登基为帝,国号为大周,建都衡阳。这一行为,不仅打击了诸多汉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者的积极性,也标志着三藩之乱由全面进攻转为守势,并直至最后衰亡。此时的民众看清了吴三桂的嘴脸,他根本就不是想着恢复前朝,而只是为了自己!

或许真的是因为年纪大了 ,吴三桂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想着一统全国,自知时日无多的他选择登基,或许也只是为了圆自己一个皇帝梦。最终,在位仅仅五个月的吴三桂在衡阳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却没有了吴三桂的那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造反军也由原先的铁板一块变成了散沙。三年后,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以失败而告终

谋逆之罪是要诛族的,吴三桂或许早就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深知一旦造反就没有回头路的吴三桂,自然知道失败的结果,所以他选择留一手。史书记载吴三桂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清宫剧中出现的吴应熊,而另一个儿子是吴应麒。至于吴应熊的结局,有点惨——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吴应熊早年就作为“人质”成为驸马,在北京生活,随着吴三桂的起兵,吴应熊最终也被处以绞刑;至于吴应麒,则在吴三桂起兵之后,率领马宝等将领转战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可以说是跟吴三桂并不处于一条线上,而之所以这么做,或许就是吴三桂为了保留自己的一条血脉,以免落得个诛九族的下场,让老吴家断了香火

两条线作战的吴家父子,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却也最终以失败告终。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继位并继续顽抗,吴应麒也随之退守。只是,最后清朝攻破的是昆明,抓捕的也是吴世璠一条线上的吴家人,至于吴应麒则消失不见了!难道说,自知势必兵败的吴三桂,早就安排好了这一计划,让吴应麒逃匿了?

对于吴应麒的下落,史书上再无记载,而后多年也没有任何的音讯表明,吴应麒仍尚在人间,对于一代枭雄吴三桂的子孙后代如今身在何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团。终于,在当代,也就是在吴三桂死后三百多年,有考古专家在一个叫做马家寨的小山村中,寻到了吴三桂后代的踪影。随着科考的进一步深入,最终专家确定了这一支族人,就是当年吴三桂的二子吴应麒的后代,并且也在此地发现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的墓地

 一切尘埃落定,吴三桂并没有绝后。虽然康熙下令杀死了他的大儿子,并将其孙等百十口吴家人赶尽杀绝,但仍然有一支吴家后人,通过隐姓埋名藏匿深山而幸免于难

昔日的吴三桂征战沙场大杀四方,曾是明朝的肱骨重臣,也是清朝得力的爪牙,甚至说他都曾坐拥半壁江山,叱咤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在这里我要阐明一点,康熙在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时,不是漏掉了一人只是没有找到那个人的踪迹而已。按理说这应该算是他自己逃走的,而不是被人遗忘以至于存活下来的。而这个人就是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后改名为吴启华。反叛失败以后,他隐姓埋名,带着自己家族存活的一部分人和陈圆圆归隐山林,保住了吴家的血脉。至于详细内容具体是什么,就听我一一向大家道来。

(吴应麒剧照)

先从“三藩之乱”吴三桂造反一事开始吧!早在吴三桂在云南成藩当王时,清政府就开始有所警觉了,身为一个臣子,吴三桂却对云南有绝对的管理权利,这就相当于地方上的土皇帝,况且他还有自己的队伍,兵力雄厚,以前又对明主忠心耿耿,这不得不让清政府产生怀疑。

而吴三桂虽在平定西南后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但却不知道收敛自己的势力,清政府也开始了削弱吴三桂势力的计划。4年时间,清廷先是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后又剥夺他的司法特权,这样再次加深了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康熙十二年,康熙趁着镇守广东的平南王想要辞官回乡,便也向其他藩王提出收藩命令,于是吴三桂便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起兵造反。其实不管清政府是否收藩,吴三桂都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云南,他可以因为野心,利益背叛明朝,也当然可以为此反抗清朝。



三藩之乱的结局基本上是以吴三桂的死告终的。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病逝于衡阳,其孙子吴世璠继承大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挣扎。最终在康熙20年城破人亡。他的儿子吴世璠,于清军到来之前自刎。


至此,以吴三桂为首的叛乱就此告终。在这次叛乱之中吴氏家族的人基本上都被杀害了。

先是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及其儿子,其实多尔衮早就看出吴三桂有反心,就未雨绸缪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圈起来,做媒让吴应熊和建宁公主政治联姻,吴应熊成为"和硕额驸"留在京城当人质。

面对吴三桂的反叛吴应熊将康熙要削藩的机密告诉给来京接他的吴三桂,但却拒绝随从吴三桂而去,他只是将自己的嫡长子吴世璠送回,因此当吴三桂真的反叛的时候,吴应熊和其次子就被理算当然的杀害了。据载,当朝廷听到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就把吴应熊和其儿子吴世琳投入大牢,绞死,其余幼子免死。

“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吴世璠剧照)

又因为吴世璠及其吴三桂的旧部都于叛乱失败时要么被杀要么被抓,所以大部分人会以为吴氏家族早已绝迹,其实并不然。因为吴三桂还有一个名叫吴应麒的儿子活了下来。电视剧《龙珠传奇之无间道》中有过关于吴应麒的描述,不过却也只有几集,后面就基本没有他的戏份了,这大概就是因为他退隐山林,无人知晓了。电视剧自然不能太当真,但是关于吴氏家族后裔的问题历史学家也已经出来证实了。清史专家滕绍箴、李治亭等确认了在贵州岑巩马家寨发现的吴氏家族为吴三桂后裔。所以说以吴应麒为首的吴氏家族最后存活了下来,并且安稳的度过了百年之久。


(吴应麒)

其实当时兵败之时,吴应麒就早有准备或是已经料到了这个局面,于是便在在吴周王朝将要灭亡之时护送陈圆圆等人逃到了云贵交界地带,然后选择在岑巩县安身隐藏。而吴三桂遗体据说也被悄悄运到了黔东南并葬在岑巩马家寨。


小姐姐讲史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经他被骂为大汉奸,是大汉民族之耻辱,是他引清军入关,导致300年中原遭受满族奴役。也有人称他是英雄,平西川,创佳绩,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是中国之福将也。后来吴三桂因不满康熙大帝削藩而反,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

吴三桂既然造反,那他就一定想过失败,他肯定会想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而当时康熙将他满门抄斩之时,果真漏掉一人,这一人是谁?他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这还得从吴三桂的发家史说起。

吴三桂作为山海关统领,负责抵御东北清人的入侵。而明末时期中原混乱,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北上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被迫上吊自杀。而吴三桂也想过和李自成搞好关系,投降李自成。

可没想到李自成杀入北京之后,就将吴三桂的老家,抄了个底朝天。他手下的将领刘宗敏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可让吴三桂愤怒之极,一怒之下便放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但其实当时吴三桂和清人说好,是扶持崇祯太子登基,可没想到清人已入北京之后马上变了卦,吴三桂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来。本来还是正义之举一下变成了卖国贼了。又是一个女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当然清人知道吴三桂怎么想的。在后来的清军向南进攻之时整个中原,也只让吴三桂去清理大顺政权,而不让其去碰南明政权,就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被完全剿灭之后。吴三桂,又面临一个处境,那就是在南明和清朝之间做一个选择,吴三桂又一次选择了清朝。之后他一马平川,以爱妾圆圆作为精神支柱,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为大清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一代开府建藩,拥兵一方的平西王。

然而就在吴三桂前往云贵,当起了自己的土皇帝之时。清朝不会那么容易放他出去,为了防止他造反,就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留在京城。并将多尔衮的女儿建宁长公主嫁给了吴应熊为妻。以驸马的身份封吴应熊为三等子爵,实则是让其在这里当人质罢了。

就在吴三桂打算过着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之时。他却遇上了年仅十几岁却胸怀大志的康熙帝。在其他两位藩王尚可喜耿精忠,都做样子申请削藩之时。60岁的吴三桂也只能跟着这个风,但没想到康熙帝居然直接同意了,决定下令削藩。

这下可把吴三桂给吓到了,削藩就代表着他再也没有了军权,没有自己的军队的他就成为了一支待宰的羔羊,康熙随时可以杀了。

那么吴三桂在造反之前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吗?

要知道在史书上记载,吴三桂就只有吴应熊这么一个儿子。其实不然,吴三桂曾经和一个歌妓生过一个儿子叫吴应麒。但吴三桂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一直对外和吴应麒以叔侄相称,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父子。吴应麒一直追随吴三桂四处征战,为吴三桂创下汗马功劳,非常有才能。

削藩命令的下达,吴应熊就知道自己的父亲必定会造反,他也知道自己脱身无望,于是暗中就派人将自己的长子吴世藩,秘密的送回。吴三桂看到自己的长孙回来,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意思,于是1673年吴三桂揭竿而起,发动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发生后,康熙帝不管建宁长公主的反抗,将吴应熊和其几个儿子全部处死,而只将建宁公主所生的两个幼女和其他庶子送入宫中幽禁。

一开始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名号,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清人实力相当。可是,吴三桂人生中做过最错误的决定,便是在后来称帝了。这让百姓看清楚吴三桂不是真正的忠诚,而是一名乱臣贼子,由此三藩很快的就被康熙帝剿灭。

1678年吴三桂被杀,吴世藩在岳父郭壮图的支持之下,在贵阳即所谓大周皇帝位。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藩自杀身亡。由于吴世藩尚且年幼,未曾留下子嗣,清军入昆之后将吴三桂所有的家族进行灭门抄斩。也包括在北京关押的吴应熊的庶子们,因此吴三桂的所有后代全部被杀。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一开始我们讲到的,吴三桂一个不为人知的次子吴应麒。康熙帝杀了全家,却漏了一人,就是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麟。

那么这个吴应麒去了哪里呢?

原来在吴三桂死后,吴世藩和吴应麒曾经争夺地位,但是吴应麒却由于是自己低微的身份,在争夺帝位中失利。于是和另一名大将马宝在贵阳迎吴三桂灵柩于岑巩安葬,并且带着已经出家的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一起藏到了贵州马家寨,为了避免追杀,他还将名字改成了吴启华。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动,发现了今天贵州的马家寨确实有一座吴门墓,而其中埋藏的女性,就是陈圆圆。如今生活在贵州的岑巩马家寨的吴家人,应该就是吴三桂的后代了。


无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您这题目造的可够大的,这要是一般人还就信你了。啥满门抄斩,啥还漏掉一人,您想多了吧!康熙漏掉的可不止一个人,而是一堆人,傻了吧!那么这事是咋回事呢?且听老梁这回分解。

咋说呢?这问题问出来,咱就不得不提那脑袋后边长的全是反骨的吴三桂,说实话这人俺就不待见他。嘛玩意?您这当个叛徒都当得不省心,反反复复的把三波人都折腾坏了,临了自己也没捞个好,惹了一身的骂名。

那么咱就先把吴三桂这事叨叨。

吴三桂之前的事

话说吴三桂这人,是明末蹲在辽东监视满清,防止满清入关的一员大将,山海关那雄关就是他守的。他这守得好好的,那个连个根据地都没有的李自成,那叫个拉家带口的,就跑到北京来祸祸。

那崇祯被那些个大脑壳的这党那党的架在火上烤,这帮人眼里只有自己个的破家烂罐子,没有啥国家概念,就感觉那龙椅上换了谁都一样,把自己个的小家维护好了,这就得了。

所以啊,李自成打这北京城没有多大劲,那兵部尚书张缙彦,开开心心的把那城门洞开了,高高兴兴的把这李自成迎了进来,这马屁把个李自成拍舒服了。

话说这张缙彦打小他也是个神童,所以就想着引进李自成之后大明完蛋了,多多少少能给自己捞点啥,结果瞅着李自成不对,转脸就溜了。这货还真瞅对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城没老实几天,这就祸祸那帮子捞钱捞够了主,好悬没把这帮家伙弄死。这一家伙弄了不少的毛毛钱。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插嘴了:“那张缙彦,那张神童后来咋样了?”

要说这人那叫个聪明透顶,要不是人家是神童呢?回老家以后就骗那福王要自己个组建义军,这福王也不吝啬,直接给了总督管理河北,山西和河南的军务。

结果这货没乐呵多久,那多铎就去了河南把这家伙追的没地方跑,这好不容易把气给喘匀了,又撞上了洪承畴。

“咱都是大明的旧臣,现在咱到大清一样的荣光,这过个百十来年的咱还能上乾隆编的《贰臣传》,这便宜咱得要!”这洪承畴一顿说教,得,这张缙彦又投了满清(本来就没啥节操)。

这过分的是顺治没有搭理他,只能靠资历慢慢的爬,结果到了顺治十八年的时候,遇到了文字狱,这就蹲了大牢。半年后就带着十个歌姬和一坨书被顺治给流放到了宁古塔。到了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就死那了。

横插了这么一档子事,咱接着往下聊。

吴三桂

这李自成他就不是个坐天下的料,连自己的部下都约束不了,这就有了那有名的传说,刘宗敏祸祸陈圆圆的事。

这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就大大方方的投降了满清。说道这里俺就说了,这也叫个事?也叫个理由?作为一个男人,咋就那么喜欢把这口大黑锅背给一个女人,这也忒不要脸了吧!

你瞅着大明完了,那李自成也不靠谱,转头给自己找个主子,那也成。但为了个名,您这么干可真有点子过了。

这不投降了满清,那叫个卖力,领着大明的关宁铁骑,把南明和那李自成外加张献忠揍的不要不要的。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动不动就对那些个抵抗的城市玩个屠城啥的,彰显自己的武力值。老朱家好多人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最后那永历帝一家二十五个人就被这吴三桂拿下,而这吴三桂害怕夜长梦多,这就主张把这二十五个人全部绞死。

顺治一瞅,他也对,就按你说的办吧。吴三桂为了彰显自己的啥,亲手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

齐活,南明的政权就这么被吴三桂给掐死了,这在汉人的眼里,这就是叛徒啊,您装饰的再好他也是叛徒啊!

吴三桂造反

这不到了康熙登基的时候,又翻出这事给吴三桂弄了个亲王的帽子戴戴,这平西王的帽子有点小,这不又把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招了女婿,号称和硕额驸,这可了不得啊,能在满清的手里加上和硕二字,那就是天大的面子。

而且纵观满清整个历史,能被封为异姓王的就开头这几位,光荣啊!

可这好日子过的也贼溜快,把那点子福气都耗干净了,康熙也瞅这这货一天天的膨胀,这眼看这就成为了满清的毒瘤了,这不下手就要弄他。

他吴三桂倒好,立马扛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这就开始造反了。

你快拉倒吧,那大明是谁给灭的干干净净的,这要是有可能,你连个根都没给人家老朱家留,你还反清复明,谁信啊!

所以啊,他这仗是越打越臭,越打越臭,那些个开头还帮衬他的大明降清的老朋友,本身就有投降的习惯,回头又投降了满清。转眼这吴三桂就成了光杆司令,为了振奋一下士气,他这就着急忙慌的当了五个多月的皇帝。最后因为跑肚加中风还吃不下东西,就死了。

皇位可是好东西,一帮人抢了一通,这帽子就落在了吴世璠的脑瓜上。爷爷吴三桂都被打趴下了,孙子吴世璠那就更加的不行了。

满门抄斩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二十年,满清三路大军开进,最终逼到了昆明城下。几个月打下来,这昆明城里的粮食也吃光了,一帮子大臣这又回头投了满清,你说弄了半天又回到了原点。这投降的家伙把城门洞这么一开,全完了。

吴世璠自杀了,老婆上吊。最后吴世璠的脑瓜就被割下来连同那些拒不投降的将领,一股脑送到了北京,给了个凌迟处死。

得,打这里起,这历史上就没有再次记录吴家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拔出四十米的长刀就要砍俺:“你不是说漏了一堆人?哪去了?瞅了半天玩呢?”

别介呀!干嘛那么大火气,咱接着说。

话说这吴三桂还有一个小小子叫吴应麒。当时清兵进了昆明,那叫个大张旗鼓的找老吴家的人,而且为了不使一个姓吴的逃脱,这还在整个大华夏地界寻找。

一时之间那吴家人但凡有点名气的,都让抓了起来,全给弄死了,但独独就这吴应麒没找到,记录和史料中也没有这人的记载,仿佛人间蒸发了。

哎!这就是题主说的那漏网的一人。那么这人哪去了,当时他们退守昆明的时候,老吴家人的就已经感觉,这得玩完啊!就想着给老吴家留条根,于是就让这吴三桂仅剩下的这儿子逃出了昆明。据说逃出来的时候,还带着陈圆圆。

这帮人兜兜转转的就到了贵州东部一个叫马家寨的地,在哪里定居了。这繁衍了这么多年下来,这帮人已经有一千多人了,整个村子全姓吴,他就没有一个外姓的。

那么俺咋知道的呢?这因为在2010年的时候,那专家就在这马家寨发现了陈圆圆的墓和这吴应麒的坟头,考察完毕表示这是真的,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聊,这就知道了这事的来龙去脉。

那么除了这个,还有一帮人在那呢?这就是吴应熊的幼子。当年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结的婚,有了这层关系呢。吴三桂那事发了之后,康熙绞死了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吴世霖,其他的幼子免死,但入宫为奴为婢。

所以这吴三桂的后人漏网的不止一个。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逃脱的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

清廷关于吴氏家族斩尽杀绝的圣旨,通令全国。吴氏家族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的结局,一一都有记录交代。唯吴应麒就此消失踪迹。

吴应麒化名吴启华入思州龙鳌里隐居。吴氏家族自知大势已去,唯恐兵败后遭受灭门之灾,为保佑吴氏一脉香火,吴应麒改换名字,带上侄子,和陈圆圆一起,潜身于比云南更为偏僻闭塞的龙鳌里来避难求生。

最终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保留了吴家的一脉,只不过权势不再。



笑谈古今趣史


三藩之乱吴三桂是首乱,罪大恶极,康熙自然不会轻饶他,吴三桂长子额驸吴应熊及诸子全部被处死,留在北京的吴三桂家人无一幸免。吴三桂病死后,即位的太孙吴世璠自杀,而吴三桂次子吴世麒则逃过清朝的搜捕不知所踪。




吴三桂在云南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起兵造反,清廷震动,康熙盛怒之下,将留在北京的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及长孙吴世霖全部处死。吴应熊是和硕恪纯长公主(《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的丈夫 ,公主在痛失丈夫儿子之后,康熙命将公主及幼子幽禁在宫中,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公主所出两名幼子既额驸其他庶子被全部处死。



不过,吴三桂久镇云南,长子吴应熊只是作为人质留居北京。因此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毫不留情的就将吴应熊及诸子,不分长幼全部处死,吴应熊长子吴世璠虽早在吴三桂发动叛乱之前就被秘密送出北京,但他在吴三桂病死后不过三年,也于昆明自刎而死,吴应熊也就此绝嗣。不过,史载吴三桂除了长子吴应熊,还有次子吴应麒和几个幼子,其中次子吴应麒后来成功逃脱了清廷的捕杀。



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长期跟随在他身边,三藩之乱时,吴应麒率马宝等将领转战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病死后,皇太孙吴世璠(吴应熊长子)在贵阳即吴周帝位,吴应麒随同侄儿吴世璠退守昆明。此后,吴应麒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无所踪迹,包括《东华录》、《清史稿》等史料再也没有关于吴应麒的记录。吴应麒是死是活也就无从说起。

可以肯定的是,吴应麒成功的逃脱了清朝的搜捕,要不然他的生死在史料中不可能没有任何记录,这说明吴三桂虽然罪大恶极,但是他并没有绝嗣,吴氏后人虽湮没于民间被迫隐姓埋名,但必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终于在贵族省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后裔,世居在这里的吴氏家族正是几百年前为躲避清廷搜捕追杀的吴三桂后裔。根据专家考证,当时跟随吴世璠返回昆明的吴应麒,自知吴周王朝大限将至,在昆明城被清军重重包围前,偷偷护送陈圆圆等人躲避到滇黔交界地带,最后落脚于岑巩县安身隐藏。而吴三桂的遗体,也被大将马宝从湖南衡州(今衡阳)秘密运到黔东南,安葬于马家寨。至此吴应麒带着幸存的吴氏族人,在岑巩县的深山老林里过着隐姓埋名的山野生活,一直到几百年后才被人们发现他们吴三桂后人的身份。


大国布衣


吴三桂,祖上籍贯是现在的江苏省高邮市。明朝时期,吴三桂曾经夺得过武科举人。

明朝末年,吴三桂曾经投降李自成,后来又背叛李自成。吴三桂一部分亲人被李自成农民军杀害。

后来投降清朝,被封为平西王,被派往云南镇守。

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吴三桂起兵反清。

起兵之前,吴三桂秘密派人到达北京,准备把儿子吴应熊一家接到昆明。吴应熊是皇太极女儿和硕公主的丈夫,当时被留在北京当人质。吴应熊不愿到昆明。但是,吴应熊让使者把自己的大儿子吴世璠悄悄带出京城。

吴三桂起兵之后,康熙皇帝命人杀死吴应熊。吴应熊与和硕公主的儿子吴世琳也没有幸免,被康熙杀死。

1678年,吴三桂登基称皇帝,国号大周。这一年8月,吴三桂自己感觉到身体不好,便召集心腹大臣托付后事,让皇太孙吴世璠继承皇位。吴三桂又召来儿子吴应麒,很神秘地对他做了一番交代。

不久,吴三桂病逝。吴世璠继承皇位,但是,吴世璠岁数太小,被自己的岳父郭壮图牢牢控制。

自从吴三桂去世,大周军心离散,战斗力逐渐削弱,在与清军战争中节节败退。

康熙皇帝命令展开总攻击,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将大周军队打得一败涂地,收复了大部分土地。

吴世璠被迫退回到昆明。大周内部实际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状态,不同派别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

郭壮图与手下大将密谋杀死了所有反对派主要人物。吴三桂的两个孙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也被活活用绳子勒死。

内部自相残杀之后,大周实力进一步丧失。

康熙皇帝继续命令清军加强攻势。郭壮图所率军队再遭惨败。

清军兵临昆明城下,清军统帅命人向城内射去几百封招降书。城内军心涣散、纷纷考虑尽早投降。

吴将线、吴国柱等大将商议发动兵变,打算逮捕吴世璠和郭壮图献给清军。

吴世璠知道大将将要谋反时,立即把皇帝的龙袍穿上,登上金銮大殿,举刀割颈。因为岁数小,一刀没有杀死自己,又对准自己的喉管猛刺一刀,当场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断气身亡,当时16岁。

皇后郭氏上吊自杀。宫中自寻死亡的有100多人。

大将吴将线擒获吴三桂的大学士、心腹大臣夏国相、马宝等人,打开城门,向清军投降。

康熙命令封锁昆明城,仔细搜寻吴三桂的亲属,凡是找到的,就地立斩、绝不留情。

康熙命令挖开吴三桂坟墓,将其尸骨拉出墓穴,鞭打300下。

康熙皇帝决心将吴三桂后人斩尽杀绝、斩草除根,并且也付诸行动了。那么,吴三桂的血脉是不是真的被根除清尽了呢?

还记得上面提到吴三桂临死前召见儿子吴应麒这件事吗?

当时,吴三桂担心自己死后、陈圆圆在宫中会受到迫害,所以,命令儿子吴应麒秘密把陈圆圆送到云南和贵州交界的山区里去。

吴应麒遵照父亲指示,偷偷带着陈圆圆来到云南、贵州交界的山区里。眼见荒山野外实在艰险,吴应麒料想如果丢下陈圆圆一个人,那么她就是死路一条。再说皇位已经传给吴世璠了,自己也没有登上皇位的可能,而且还有可能受到郭壮图等人的迫害。

想到这些,吴应麒当机立断,决定留下来,帮助陈圆圆维持生计,也让自己远离残酷激烈的尘世战争。吴应麒与陈圆圆一起留在山里。

为了掩人耳目,母子二人把两人居住的小村子叫做马家寨。

吴应麒在马家寨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也为陈圆圆养老送终。

现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就有一座墓碑,就是陈圆圆的安葬之所。

吴应麒的子孙一直生活在马家寨。村庄名字叫做马家寨,实际上居住在村子里的人家全部姓吴,就是吴三桂儿子吴应麒的后代。

马家寨现在有230多户人家,大约2000人。

为了记住祖先,马家寨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家族历史和家族文化。直至现在,全寨的人都会讲江苏高邮话。

在马家寨吴氏墓群的楹柱上刻有几乎相同的图形,有高贵典雅的兰花,有书香之气四溢的文案、玉笛、琵琶等等。这些图形与贵州当地的墓碑图形差别很大。它们告诉人们,墓穴的主人或者祖先不是本地人,而是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的。

墓碑上的图形还有用于征战的剑戟、刀斧等兵器,向人们揭示这里的主人曾经是征战沙场的骁勇名将。

这个村庄百姓的姓氏、墓碑上的图形,都在证明这里就是吴三桂唯一幸免于难的儿子吴应麒生活、繁衍的地方。

之所以命名为马家寨,传说是为了纪念吴三桂的军师马宝。

遥看苍茫的历史,多少名与利,都是过眼云烟。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才是历史长河中的鲜亮的色彩。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今人感慨袁宫保当年若不改元洪宪,评价定将是一位伟人,吴三桂若不弑杀南明永历帝,历史评价也会以适当角度转折,为红颜的冲冠一怒,怕是也不会是一项罪名。

吴三桂前期与清廷已经达成协议,清廷答应吴三桂立崇祯的太子为新任皇帝,等到清军进了北京城,扭脸变了口风,把疑似皇子以假冒名义杀死,吴三桂顿时哑巴吃黄连,失去了道义上的任何口实,眼见大明降臣层出不穷,纷纷劝进,自己也无力回天。

但吴三桂前期对南明的军事行动,保持了不合作的态度,清廷倒也体贴,只是让他参与对大顺残部的征缴,并未强他所难。

随着大顺军残部被一一剿灭,清朝已经站住脚跟,吴三桂也必须在拉拢他的南明和清廷

之间做出新的选择,面对孱弱无力且内讧纷争不断的南明朝廷,这一次,他仍然选择了清廷。

立场决定之后,吴三桂部就被投入到征缴南明残部的道路上,经历顺治一朝十八年,吴三桂不仅平定了云贵川,还处死了从缅甸送回来的永历帝,彻底剿灭了西南地区的南明势力,被清廷封为永镇云贵的平西王。

他这时候的理想就是效仿当年的黔国公沐英,世代据有这一片土地,子孙绵绵,享受清福,安度余生。

但年轻的康熙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按理说这也是康熙的不理智,你才十几岁的少年郎,可以轻松把吴三桂耗死,之后再逐步图谋,吴三桂的子孙远没有吴三桂本人的能力,温水煮青蛙才是撤藩的最佳方式。

闻听其他两藩生变,吴三桂也假意申请撤藩,没想到康熙竟然一口答应,这让吴三桂也没有了选择,六十多岁的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为了子孙的前程,以性命相搏。

吴三桂一造反,他留在京师的长子、建宁公主的驸马吴应熊先被康熙下狱,两年后又与次子吴世琳同被绞死,幸亏其长子吴世璠已被秘密护送出京,回到了云南。

吴三桂死后,嫡长孙吴世璠在清军攻陷昆明时兵败自杀。自此,吴氏后人在中国历史上的记载中就消失了。

直到2010年,贵州岑巩县马家寨的吴三桂、陈圆圆墓葬群和吴氏后人暴露在了媒体面前。

按照当地吴氏后人的讲述,陈圆圆在兵败之前,就在吴三桂部将马宝的带领下,携同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的后人、儿子吴应麒及其后人来到了马家寨,就此隐姓埋名三四百年。

当年吴应熊和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可见康熙也并没有像题目中所说的满门抄斩,至今辽东地区也有吴氏子孙完整族谱,相必这些幼子也没有被赶尽杀绝,说到底,这还是沾了建宁公主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