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行业特写 ▏职教春风再发力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行业特写  ▏职教春风再发力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职业教育将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产业人口技能结构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离不开产业人口技术素质的升级,产业发展转型离不开产业人口劳动技能的转型,唯有有序转变并升级办学格局、模式与取向,方可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让高技能人才“高起来”

职业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各项工作中 80% 以上的岗位和人员都与职业教育有关。

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从职业教育中受益。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达 1.17万所,年招生 928.24万人,在校生 2685.54万人。

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 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

同时,2018年我国职业院校拥有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双师型”教师占比 31.5%;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占比39.70%;“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正得到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并未强制要求各高职院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各类专业标准,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提出应以服务贡献表、国际影响力指标、高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等多项指标衡量职教质量高低。

教育的核心在于改变,尤其是职业教育,一定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生产与教育、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知识与行动“四对”要素是互促互融的关系,优秀的职业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使之掌握技能。

一直以来,中国优秀的蓝领工人数量难以上升,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优秀的技术工人不可或缺。

曾有关注职业教育的专家以数据论证,“当前中国技术工人总数为1.6亿,仅占就业人口的20%,其中4971万人是高技能人才,不到就业人口的6%,而在日本则占 40%,在德国则高达50%。”

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是要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高素质劳动者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荒”问题。

可以说,职业教育以培养工匠为目标,人社部推行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与教育部推进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正是培养现代工匠精神的有益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姜希猛认为,“要展示职教的内涵,宣传其与普通教育的互补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也是优秀人才’的氛围,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只有职业教育强起来,“大国工匠”才会多起来。

行业特写  ▏职教春风再发力

企业作用当充分发挥

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

“《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开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其中,《方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配套设计具体工程项目,包括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同时启动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如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本科职教试点等。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没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就谈不上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当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职业教育的尝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教育细项进行评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修订课程。

《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

《方案》中明确,“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组合型的支持政策将促成大批校企融合性企业顺势发展,王继平表示,下一步将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更多路径,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他同时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涉及到如何发挥好企业的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企业是需求者,但同时也是供给者。供给者是说比如企业应该提供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实习;需求者是指企业也是毕业生的接纳者、受益者。在欧洲发达国家,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三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